欢迎来到咨信网! | 加入共赢加入共赢 咨信网一键收藏:Ctrl+D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pdf

    • 资源ID:609930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pdf

    1、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价值意蕴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具体而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是致力于解决世界性贫富差距问题的时代需要,是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 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完善分配制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凝聚奋斗力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价值意蕴;实践进路中图分类号:D61;F126 文献标志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 指出:

    2、冲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此背 景下,分析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并探索实现 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是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 向往的必然要求。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何以能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 直努力奋进的方向。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具 有特定的现实条件和文化根基,是我们推进现代 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应探之由。1.1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的风雨,经受了人 类现代化历史上的艰辛和磨难,最终探索出了 自己成功的

    3、康庄大道一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 征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追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咏的题中之 义。另一方面,这是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有力 彰显。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 久为功的长期坚持,始终做到“持久战”和“攻 坚战”并重。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严峻、复文章编号:1673-2928(2023)03-0001-04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局势之下,实现共同富裕 目标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力量保证,在党的 核心作用

    4、的彰显下,中国才能沿着既定的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开启独立自主的新征程。1.2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特点 明显,其中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以生产关系的变 革和经济体制的调整为抓手并最终“实现对 于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2o 一方面,中 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福利”主义和资本主 义的批判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 路一度被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复制和模仿,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贫富差距也说明 了私有制制度的局限性。历史事实已然昭示,机械地学习模仿某个国家的方式是不切实际 的死胡同,

    5、中国的道路是“照顾到所有人口”的共同富裕之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的基 本经济制度已然决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合理 性与可行性,它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 机结合的基础上,释放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 性,兼顾公平与效率,为中国逐步实现共同 富裕提供了制度活力。收稿日期:2023-03-06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项目编号为2019-CX-030o 作者简介:杨利英(1975),女,河南滑县人,安阳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2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 年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文 化根基共同富裕

    6、的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回溯 历史,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礼记中最初所 描绘的“大同”社会即是共同富裕朴素思想的体 现。尚和合、求大同是历代先贤们所孜孜以求的 现实理想,渗透并体现着共同富裕的理念。从“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理念折射出古代先贤、仁人志士对于富裕、均衡 理念的不懈追求和探索。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 士维新派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革命派如孙中山 等都深受“大同”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与做 法大多蕴含着类似的理念和追求。“均,谓各得 其分”3,这种最初的均平思想是我们共同富裕 理念的启蒙来源之一。树高千尺,根深叶茂。修 齐治平之道,本以厚元富民为本。共同富裕的价

    7、 值观念既是历代肯担当、敢作为的传统士大夫入 世济民的精神追求,更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时代要求。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要在人 民至上的价值基础上守正创新,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因地制宜。只有以此为抓手,才能有效解决 世界性贫富差距问题,防止两极分化,满足发展 需求2.1訴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已由物质生活需要 转为美好生活需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 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出的各项主张和政策 都是以人民立场为基石的。“让人民群众过上更 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8、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 现共同富裕是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 祉的实践举措,其逻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将人 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共同富裕由理想变为现实的 驱动力。人民利益观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 下的共同富裕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富裕。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并非一般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 向往,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实践中的 生动体现。2.2致力于解决世界性贫富差距问题的时代需要消除贫困、追求富裕,是人类始终不渝的理 想追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宜在同贫困斗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9、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矢志不 渝的奋斗目标”5o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 裕是世界级难题。作为人之常情、国之共性,如 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实践。习近平总书记 特别强调,“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 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固,“绝不能出现富者 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6,这一论述 充分阐明了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必要性。众所周 知,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巧妙完美地把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 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有机结合,对打破 西方国家垄断现代

    10、化话语权的非正义现象是一个 有力回击,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有 效处理国际事务和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中所贡献 的新智慧、新方案,更是回应当今世界急难愁盼 问题、治理世界性贫富差距的现实需要。2.3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 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 关于未来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 的价值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人类所进行的 一切共同劳动生产的财富并非是为一小部分人 造福的,而是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达到“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 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 力所需的资料”7o列宁在向贫苦农民介绍俄国 社会民主党人

    11、的社会主张时强调“共同劳动的 成果不应该为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 动者享受”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都凸 显了共同富裕理念的人民性、全体性。中国共 产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全 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在兼顾公 平和效率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了 中国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路径的新发展,这具有极 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解决人类发展问 题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将有益于人 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进步。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当前,我国正处于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12、为导 向,迈向社会主义强国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引领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 党的领导为核心,完善分配制度,推进高质量发 展,凝聚奋斗共识,在新的赶考之路中坚持久久 为功、善作善成。第三期杨利英: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33.1以党的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增力”实现共同富裕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系统复杂、任务艰巨的工程,所以,必 须要在党的集中、统一、正确的领导下,以党的 核心领导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证。一方 面,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 内在统一关系。党的领导和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 式现代化提供了领导力量和目标指向,中国共

    13、产 党一经成立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带领人 民克服重重困难和压迫,历经百年发展,始终做 到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始终坚持正心守本、人 民至上,无论是冲破“三座大山”的束缚和压榨,抑或是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取得的一个又一 个胜利,都是为了满足人民需求,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党的领导和科学指引使共同富 裕的理想目标变得愈加清晰并更快得以实现。另 一方面,党的领导确保各方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 标关键在坚持党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进入21世 纪,面对艰巨复杂的共同富裕工程,中国共产党 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必然涉 及诸多领域、诸多方面的

    14、战略安排。只有在党的 全面领导下,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 与长远利益统筹协调,调动和发挥各种组织和资 源,通过借助国家的意志权威和党的中坚力量化 解社会发展的分化和市场经济的异化现象,才能 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助力共同 富裕的远景规划变为现实成果。3.2以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赋能”发展是摆脱贫困、实现共富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确保 经济发展的“量”和“质”的统一。建成现代化 强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落后必挨打、强大才能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汲取,更是 实现共同富裕、达至国强民富的重要保障。面对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国际和国内存在

    15、的一系列复 杂矛盾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提升生产力发展 水平,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赋能”。一方面,进行科技创 新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重点解决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中面临 的“卡脖子”问题,持续加大科技领域改革力度,同时,举全社会之力鼓励积极创新,建立高新研 发基地,掌握核心竞争技术,固基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创新发展 引领动力之变。另一方面,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人才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3 同样,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 撑,要加大对人

    16、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提高人民 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3.3以三次分配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规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既是推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又是兼顾公平效率的抓 手。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 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焦点和关注点,如何通过 制度建设满足人民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诉求是当前 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推进共同富裕,要公平合理地分好“蛋糕”,防 止两极分化,提升初次、再次、三次分配的协调 程度。首先,发挥初次分配的基础性分配作用。初次分配作为基础性分配主要是根据市场竞争原 则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的,有利于构建公 平、竞争、有

    17、序的市场体系,使各类生产要素的 潜力和活力充分释放、竞相迸发,促进社会财富 的创造。同时,要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路 径和渠道,以合理的分配制度适应人民的多元化 的利益诉求,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其次,注 重发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 调配进行再分配,在保障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基 础上,适时将资源调配活动纳入制度管理活动中。要加大调节的力度和精准性,尤其要针对现实中 的一些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发力,引导社会 多元主体团结协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公共产 品,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发挥第三 次分配的补充性作用。比如,由财政部、银行联 合面向慈善捐赠主体提供贷款优惠,亦可按照

    18、捐 赠总量给予“阶梯式”利率优惠,以此鼓励和支 持企业在有意愿、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回报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 完善慈善组织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和督导力度,确保慈善捐赠资金、物品真正给予有需求人群,以规范化的制度切实规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 共同富裕实践。3.4以人人共同奋斗为实现共同富裕“聚识”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鼓励共同 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1460实现共同富裕绝非一朝一夕、轻轻松 松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 创造出来,需要全体人民树立共同奋斗的意识,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强化价值导

    19、引,加强共同奋斗精神的宣 传教育。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9,未来要实现共 4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 年同富裕的目标,仍然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要 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善于发现奋斗典型并积极宣 传,将奋斗典型故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们日常 生活,以此拓宽奋斗精神在全社会的辐射广度、提高其叙事温度、升华其思想深度。另一方面,凝聚价值共识,强化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无论 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对勤劳奋斗精神的 赞颂,抑或是“扶危济困”中对优良社会公德的 培育,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都为共同富裕奠定 了文化根基。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蕴含 的美好社会构想以及人文

    20、思想精神,探寻中华文 化与共同富裕的价值契合点,在凝聚全体人民价 值共识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促使中华文化中对 共同富裕理想社会的美好构想逐步成为现实,达 到全面富裕的最终目标。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王丽华,周建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生成和 实践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22(12):20-2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0.4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 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2).汪晓

    21、东,宋静思,侯云晨.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 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N,人民日报,2022-03-01(1).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27.7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M/马克思,恩格斯.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6.8 列宁.告贫苦农民M/列宁.列宁全集:第7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3:112.9 习近平.在二O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 民日报,2017-01-26(1).Th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 s to Achie ve Com

    22、mon Prospe rity in the Pe rspe ctive of Chine se Mode rnizationYANG Liying(Anyang Institute of Te 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Abstract:To achie ve common prospe rity is a ke y fe ature of socialism and an e sse ntial re quire me nt of Chine se-style mode rnization.The Chine se path to mode rnizatio

    23、n provide s a le ading force and syste matic support for common prospe rity while the e xce lle nt traditional Chine se culture provide s cultural support.In te rms of its significance,to achie ve common prospe rity through the Chine se mode rnization is pe ople-ce nte re d and innovative,and it fit

    24、s the time.To be spe cific,it is inhe re nt with the goal to satisfy pe ople s ne e ds for a be tte r life,it aims to narrow the gap be twe e n the rich and the poor worldwide,and it e nriche s and innovate s Maxism in the doctrine of common prospe rity.At pre se nt,China is ste adily pushing forwar

    25、d the progre ss of achie ving common prospe rity,which re quire s us to follow firmly the le ade rship of the CPC,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re source s,promote high-quality de ve lopme nt,rally e fforts of all kinds,and strive to me e t pe ople s ne e ds of a be tte r life.Ke y words:Chine se mode rnization;common prospe rity;significance;approach(责任编辑:陈丽娟)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自信网络  |  Zixin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