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是高校体育改革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强化高校体育育人功能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质性与量化混合研究等方法,调查并分析大学生和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据此构建“需求 着力点”模型,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实现路径,解决大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不同需求的矛盾。关键词:高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运动 ;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高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
2、体现,对强化高校体育育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 行动计划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等文件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终身数字教育,第 卷第 期 年 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并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教学变革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提出,要引导技术资源服务学校体育,拓宽课程领域。高校体育受政策环境的影响,需要对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事实上,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学习方式的信息化,也引发了高校体育对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本文以大学生和体育教师这两个体育教学主体的需求为切
3、入点,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质性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不同主体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探索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实现路径,提出了更符合教学主体需求和更具操作性的策略建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需求与分析根据研究内容和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教师 人,副教授占 、讲师占 、助教占 ;学生 人,男生占 、女生占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大学生和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需求,问卷主体部分包含对运动 的了解与使
4、用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和兴趣、利用运动 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途径态度、对运动 提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信息的需求等方面。问卷采用线上发放与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现状与需求在大学生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排在前 位的分别是武术()、射箭()、秋千()、风筝()、赛马()。从调查结果看,武术、射箭、秋千、风筝、赛马都是体现运动员鲜明个性的项目类型,尽管有的项目不太可能在高校体育中实现,但从中可以找到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方向之一。图 所示为不同调查对象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由此可知,男生对竞技性强的项目更感兴趣,女生对休闲娱乐功能较强的项目更感兴趣,这提示在
5、课程设置和信息推送方面对不同调查对象要有所关注和侧重。图 不同调查对象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对“所在高校能否满足其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大学生认为能满足,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满足,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如何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学习,通过找感兴趣的项目资料或趣味运动会学习,但仍有 的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此表明,高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应当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和形式方面有所突破。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需求的分析开放性问题“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有什么需求和建议”,
6、共收集到 条建议。将建议内容导入到 软件进行质性分析形成节点数,排名前 的分别是总体建议、关于课程形式第 期韦春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及实现路径的建议和关于课程内容的建议。总体建议方面,学生迫切渴望高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希望相关工作能够全面、完善,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宣传推广起到促进作用。课程形式方面,着重强调实际活动的开展和增加线下课堂,这足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是应当被考虑的重要的着力点。课程内容方面,学生看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的丰富度,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重“体验”而轻“掌握”。体育教师的需求分析通过对体育教师的问卷结果分析发现,针对“对民族
7、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需求”,的体育教师认为 能为教学提供帮助,认为能积极影响学生。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的帮助上,更看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问卷中对于“提供帮助的内容”关注数最多,占 ;其次是“提供帮助的环节”,占 。由此可知,教师更关注体育运动 能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理论知识、教案课件等,较少关注体育运动 在教学哪个环节提供帮助。这一方面说明现阶段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需求较高,且希望借助这些信息化资源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教师对如何将体育运动 作为“工具”来使用不太关注。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 的“资
8、源性”理解较为深刻,对其“工具性”理解较少较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必要性从调查结果看,在教学管理方面,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需求是重“体验”而轻“掌握”,体育教师的需求则是依托 做好学习质量的监测。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教学活动中的矛盾,在线上学习方面更为突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决定了大学生在体育课后一定会有借助 自主学练的环节,这种师生空间分离容易让大学生感到教师情感支持的缺失,表现出学习倦怠现象 ,强化大学生“减轻负担”的需求倾向。为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自主学练的行为给予充分强化,包括语言文字、图标、声音等刺激的强化,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奖励,能够消
9、除倦怠心理;另一方面,要充当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以及时解决大学生在自主学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注和鼓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关注点 编码分析关于访谈对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需求与路径方面,对于“建议”的关注点数最多,占 ,其次是“困难”()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此可见,虽然有困难,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仍然具有积极意愿。在“建议”之下的“项目”的关注点数最多,其次是“教学内容特性”,说明体育教师认为“教什么”很重要。“困难”中“教学实施”的关注点占比也较大,说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具体的教学实施
10、是体育教师认为的比较典型的难点。从关注点的内容来看,教师集中关注教学效果和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融合的问题。聚类分析围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路径访谈中,体育教师的看法涵盖了教学实施、体育运动 、学生主体、组织管理等方面。采用 的聚类分析功能,对“困难”“建议”“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节点的子节点进行聚类,如图 所示,从而为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实现路径提供依据。图 按相似单词的聚类分析图根据调研情况,得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着力点如下:教学内容要贴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教学实施要重视教学内容及编排的科学性;可体现为社团社群社交活动的项目;在 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11、术 学 院 学 报第 卷的功能与性能方面重视 使用和内容的科学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有效的教学管理,同时加强推广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校园的实现路径结合大学生和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数理统计、质性分析结果,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 着力点”模型,如图所示,并据此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实现路径。图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 着力点”模型 构建适应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应满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编排,合理融入 。一是设置有利于
1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容。选择能够彰显大学生个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自我同一性,不仅是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心理需求,而且也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主张的培养人的独立个性相符 。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内容编排要有系统性,同其他项目教学一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未形成专门的教材体系,未对项目技术、战术等内容进行科学编排,有必要在与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人或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专门编排。内容设置要注意难度适中,运动水平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过难容易打击大学生的信心,过易又无法激起大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三是教学内容合理融入 。不仅要将所设项目的相关内容以
13、 作为载体呈现给大学生,还要按照科学编排逻辑和顺序来呈现,提高 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与课程的结合程度。谋划活动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面,应注意满足大学生参与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需求,对活动的教学形式以及促进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目的有足够的重视。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设计的活动除了具备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特点不容忽视,即群体性,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建设线下社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包括日常的项目技术技巧分享讨论会、日常的群体性项目技术训练活动等,也可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体育非遗的传承 。二是建设线上社群。借助 建设官方分享交流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圈子”等,高校和 开发商在这方面合作应更为深入
14、。三是着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交功能。运动社交化的植入,使得运动不再枯燥乏味,促使人们在意识形态上对运动重燃兴趣 。对于教学实施,体育教师有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压力的需求。事实上,如果大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施中的各类活动当中,对体育教师所教的项目知识和技术有充分的关注和练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压力本身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第 期韦春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及实现路径 科学合理运用 促进教学实施 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用”和“依托”,它是工具,不是目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结果都支持这一观点。科学合理地运用 ,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 主要在体育课外教
15、学环节起到帮助的作用。体育是一门实操性强的学科,如果依赖 完成项目技术教学,大学生很可能在动作细节方面学不到位,无法真正满足大学生需求。二是 内容推送要满足体育教师需求。对体育教师来说,推送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有关图片、视频资源,其次是项目理论知识资源,再次是教案、课件资源。各类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外时间实现自由、便捷的预习与复习,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将科学编排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教案、课件等资源进行传播和分享,能够大大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三是 的内容推送要满足大学生需求。对大学生来说,推送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是一起学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伙伴,其次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社团、活动的信
16、息,最后才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文化和技能知识的信息以及运动排行榜。推送时要注意内容丰富度的排列,避免 在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过程中沦为“形式主义”的产物。四是依托 构建和推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实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管理、组织领导和推广普及工作,要注意尊重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差异,在 内容推送方面也要注意突出男生关注的竞技类项目和女生关注的社交类项目。如对于女生,虚拟的民族传统体育服饰的“皮肤”、自动生成的民族传统体育装扮的“自拍”“闺蜜合照”等,可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练数据累积到一定级别时为女生提供不同的奖励,促进女生的学练行为。加强推广普及和组织领导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对依托 进行体
17、育项目学习的尝试持开放态度,但也希望不要因此带来过重的课程负担。同时,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社团、活动需求较高,体育教师也应尊重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体育教师看来,推广普及和组织领导都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困难之处。在推广普及方面,不少研究者都认可新媒体在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方面的作用,如制作信息化的宣传资料,利用移动互联网宣传推广,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兼具运动、社交、打卡、通知等功能,在学校对大学生使用 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给予一定强制性的同时,还要从 开发角度加强技术革新,加大对大学生锻炼数据分析深度 ,避免无差别功能实现和内容推送,优化对大学生使用 学练民族传统体育
18、项目行为的刺激和反馈。在组织领导方面,根据学校体育微观管理系统各部分的职责,相关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做好总体规划,对具体实施进行日常管理,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并加以检查。相关部门要协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任课教师、主管领导,制定与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特色比赛或其他各类课外活动有关的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并加以推广和落实。各部门不仅要更新维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设备,还要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结束语高校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两大主体,其需求不可忽视。只有按照两大主体的需求,构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发挥理想的效果。充分理解和透析体育教师和大
19、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 进高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找到主要的着力点和相应的实现路径并加以实践,将有利于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用好、用活 这个工具,既推动教育用 优化开发,又推动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参考文献 赵呈领,李红霞,蒋志辉,等 消除在线学习者倦怠:教师情感支持的影响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陈曙光 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周亚婷,冯跃 江苏体育非遗引入高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意义与路径探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周姝熠 运动 对大学生运动社交的影响研究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靳浩然 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研究:基于系统管理理论 郑州:河南大学,:(责任编辑:黄宇婷)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