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应用在对活细胞和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核酸、蛋白质以及其他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且不会导致细胞受损,因而近年来该技术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因此我院开展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旨在为后期疾病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 2021 年 6 月-2022 年 6 月期间接受诊治,共 10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数表法分组后对照组和观察的人数各为 50 例,前一组检查的方式为超声影像检查;后一组的检查方式为核磁共振技术检查。结果 观察组存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的情况,P0.5,表
2、明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灶大小检出率对比的结果为,观察组病灶直径无论超过 3cm 还是3cm 的检出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应用价值。结论 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应用超声影像学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均有一定的检出率,但是检出率较高的为后者,由此可以确定可通过此类方法确保患者及时得到诊治,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原发性肝癌;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45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恶性消化性系统肿瘤疾病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原发性肝癌患者约 80 万,我国病例占其中 50%以上,发病时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3、较大1。有研究提出,原发性肝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消化肿瘤疾病中排名第三,且该疾病仅在食管癌与胃癌之后2。对于发生原发性肝癌疾病的患者,早期时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患者备确诊时,基本上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导致最佳的治疗时机被延误。全球肝癌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增加了疾病治疗的压力,要想提高防控效果,必须综合性的干预肝癌的危险因素,确保可以早期预防肝癌,改善预后效果。因此,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让其生存的总时长明显被延长。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方法切除,但是因为患者发病时病情隐匿,病情变化速度较快,早期诊断率准确率不高或者恶性度较高的患者错过最佳手术切除的机会。医疗技术不断进
4、步发展,对于我国核磁共振技术而言其逐步发展成熟,且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逐步广泛,该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图像相当清晰,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3。为此,我院开展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结果作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开展将 10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知情的前提下仍然自愿参与本研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生存期不低于 6 个月;精神状况评估结果为优良。排除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伤者;不存在良好沟通能力者;合并腹腔积液者;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者。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了超声
5、影像造影诊断,所有检查者检查前禁食禁水,给其提供超声检查,检查时受检者行仰卧位,合理利用超声仪对受检者的腹部进行扫描,设置探头的频率为 25MHz,基于造影成像技术完成造影剂的配备,即 5ml 生理盐水与 53mg 的六氟化硫,直至可以看到乳白色的液体,配置造影剂后应在 6h 内用完,而后对受检者开展灰阶检查,检查过程中明确其肿瘤发生的具体数量、位置和直径,而后完成超声诊断工作,在此期间全面的观察其肿瘤血流分布和回声情况。之后,注射声诺维混悬液时通过静脉进行,总用量为 2.4ml,根据其体质量情况增强注射液造影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9-表 1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s),n(%
6、)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肿瘤直径(cm)对照组 50 29/21 50.624.21 5.233.51 观察组 50 28/22 51.323.84 5.313.26 x2/t 值-0.041 0.168 0.215 P 值-0.840 0.051 0.060 表 2 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n(%)组别 例数 特异性 敏感性 准确率 对照组 50 33(66.00)30(60.00)32(64.00)观察组 50 48(96.00)49(98.00)48(96.00)x2值-14.620 21.760 16.000 P 值-0.000 0.000 0.000 表 3 对比两组不同病灶大小检
7、出率n(%)组别 例数 病灶直径3cm 病灶直径3cm 对照组 50 35(70.00)36(72.00)观察组 50 48(96.00)47(94.00)x2值-11.977 8.575 P 值-0.001 0.003 而后明确的观察其病灶回声的强度。此外,还要对疑似小病灶有关的图像进行重建,准确的记录有关的资料数据。观察组接受核磁共振诊断,方法为:确保患者检查之前并未禁食,检查期间体位为仰卧位,给予患者垫软枕,对其体位进行准确固定,之后分别开展 T2WI横扫与延长扫描、T1WI平扫工作,先是给患者进行T2WI横扫,准确设定有关的参数,扫描间距控制为 2mm,层厚为 8mm,而后进行冠状位,
8、增强扫描后合理调整参数。降低层厚 3.8mm 后增加层间距 0.1mm,合理的调整 TR于 TE 的设定值。其次,按要求注射对比剂,控制其推注速度和用药剂量时,要结合患者耐受情况和病情,调整速度位为 2.5ml/s,使用的药物及其剂量为莫迪司15ml 和欧乃影 20ml。最后,注射 15s 后增加四大联的扫描力度,合理的采集血管静脉期有关的信息,3min后可加大轴位的扫墓里的,同时检查其脂肪抑制的信息,延迟采集有关的图像。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基本资料、诊断结果及不同病灶大小检出率4。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4.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基本的资料。其中,计数资料可表示为率(%)
9、;计量资料可表示为(s)。前一组接受的检验值为x2,后一组接受的检验值为 t。P0.05,则意味着两组对比分析具有较高的统计学应用意义。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 观察组基本资料和对照组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见表 1。2.2 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 观察组诊断结果存在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见表 2。2.3 对比两组不同病灶大小检出率 观察组阳性率和对照组对比,不同病灶大小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3 讨论 分析近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基本的发生率可知,其处于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在我国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排名第二,男女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主要的原因在于
10、男性患者长期饮酒之类的不良习惯,还有一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癌疾病的发生5。发病早期时不存在明显的临床表现,容易导致其治疗的最佳时间被错误,且临床症状发生时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了中晚期,因而临床症状就比较明显,常见的有胸前区胀痛感比较明显、恶性肿瘤体积对胃部产生较大的压迫、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等。肝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肝硬化表现:患者本身就已经出现肝硬化的情况,且癌症发病的过程中存在肝脏部位存在异常疼痛的情况,且检查结果为肝功能指标不在正常范围,肝部存在异常肿大的情况,又或者部分患者发病的过程中有肝硬化有关的表现,常见的有贫血、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等。肝脓肿表中文科技期刊
11、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0-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为肝部肿胀比较明显,无岷县肝脏区域疼痛感,患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出现发热或贫血之类的异常问题。肝肿瘤表现:肝癌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为身体健康,但是短期内容易出现肝脏硬化或肝大的情况,且被确诊为存在肝脏癌性病变。癌细胞转移表现:此类病症的表现并不明显,且大部分不会往远端转移,因为这种情况只有发生在癌变肝脏肿。这些症状都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其中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患者都有肝脏肿大、腹部疼痛的情况。虽然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联系相当密切,但是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还要考虑患者是否出现肝脏区域疼痛或肝脏肿大的情况。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比较突出,常见的有热
12、血、腹泻、胀气等。因此,必须尽早预防,其价值远高于临床治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通过核磁共振释放的成像在不同物质内部衰减的差异,以外磁场施加的电磁波为基础完成物体原子核位置的确定,其优势表现在几点:对于人体软组织而言分辨率较高,且内部软组织影像学检查比 CT 更优;各类医疗参数均可用于成像,可为诊断疾病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可以对磁场进行调节,对横断面或其他切面进行检测,对病理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要注意不可携带有关的金属器物,避免影响检测的安全性与准确性。超声造影检查虽然可以对肿瘤具体位置进行诊断缺陷,但是部分患者血流速度较慢,因而还可能影响诊断结果;若肿瘤
13、位置较深,误诊和漏诊率较高6。核磁共振技术逐步发展成熟,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有效诊断各类疾病提供有利的条件,且逐步变得成熟。主要的原理在于原子核发挥磁场的作用完成塞慢分裂,从而出现射频辐射,对皮下组织信息进行全面的反映,最终对物理运动的过程进行形成。该技术的优势比较广泛,具有较高的分辨频率,操作并不复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参数较多,可以全面发挥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同时,该技术还是无创技术的一种,检查期间不会有辐射产生,因此不存在体表损伤的问题,不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患者而言应激反应更低,无副作用,安全较高,因此成为近年来诊断各项疾病的首选方法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特异性、敏
14、感性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病灶大小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比的结果为 P0.05,提示原发性肝癌诊断期间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主要因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癌细胞转移和病灶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局限性结节增生诊断的准确性,对人体皮下组织返回的信号进行快速与准确的手机工作,科学合理的判断疾病诊断的分型情况,让检查的总时长缩短,有利于给患者治疗增加窗口期。但是还需要注意规范操作造影注射剂,合理控制注射速度,确保诊断结果更准确。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技术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性更高,便于患者尽早诊治,可推广。参考文献 1周广建.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
15、究与医学应用,2022,6(5):152-154.2蔡东东.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80-81.3孙秉建,刘东海,高杰.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184-187.4林丽芬,王霖,李翔.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216-216.5高艳辉.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3):356-357.6刘振永.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1):173-173.7 马 明 昭.核 磁 共 振 技 术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价 值 分 析 J.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摘,2016,16(33):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