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南部xxx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docx
《成都市南部xxx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南部xxx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成都市南部xxx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 述 1.1 工程概况 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大道西侧与武候大道交汇200m处,总用地面积约为295000m2,总建筑面积为378932m2,地上建筑基底面积39889m2 。项目为群体建筑,由1-10号共10幢建筑组成,地下1-2层,地上最高15层,主要结构型式为框架剪力墙及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及法国保罗安德鲁设计事务所设计。各幢楼的建筑名称、使用功能、地上及地下层数、层高、屋面标高、地下室地面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结构型式、设防类别、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基础型式及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等详见表1.1《各幢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受成都市兴南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拟建的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场地进行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5号楼因房屋拆迁问题未解决,致使5KD10、5K18号钻孔未进行钻探。 1.2 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按照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依据项目业主提供的《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地质勘察工程招标文件》、《地质详细勘察招标文件补遗书》及《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地质勘察要求》,结合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建筑设计文件和我院提供的《成都市xxx广场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注:在初勘阶段,本项目名称为“成都市xxx广场”,现更名为“成都市南部xxx中心”,以下同),对本工程勘察工作提出达到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要求为: (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计算参数; (2)查明场地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3)查明建筑场地影响范围内的各岩土层类型、成因、时代、地层结构、深度、分布、工程特性、较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地基承载力; (4)查明场地内地基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基床系数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变形计算参数等设计所需工程资料,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基础型式及埋深提出建议。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风化程度及岩石各风化带内的单轴抗压强度(天然、饱和、烘干三种状态); (5)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及其季节性变化幅度及历史最高水位,提供未来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最高水位,提供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值。提供地下水各组成成份的含量,判定水质和土是否对水泥及钢结构具有侵蚀性。提供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及基坑开挖时应采取的降水控制措施,并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提供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判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属于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土类型、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等有关地震参数; (7)判别有无液化土层和评价其液化等级; (8)提供抗浮锚杆中锚固体与岩、土体的粘结强度特征值; (9)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 (10)对可能采用的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1)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提供基坑各侧边坡的地质模型的建议; (12)对初步勘察中遗留的有关问题提出结论性建议; (13)按现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提出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1.3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1.3.1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地质详细勘察工程招标文件》(招标文号:XNTZ-KCZX-KC-ZB-04-002) (2)《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地质勘察要求》 (3)《成都市xxx广场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初步勘察) (4)《地质详细勘察招标文件补遗书(一)》 (5) 总平面图及各单体建筑平面布置图 1.3.2国家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8)《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3.3行业标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建设部2003.6 (8)《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04:88) 1.3.4成都市地方标准 (1)《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2)《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 (3)《成都抗震设防区划图》(1996年) 2 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 2.1勘探点平面布置 2.1.1钻孔的平面布置 本工程招标文件所提出的钻孔布置方案2004年11月8日依据当时的建筑设计有关文件布设。但根据2004年12月17日提供的最新总平面图及各单体建筑平面布置图(电子文件),我院已根据现行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已有的初步勘察资料及目前的设计文件对各建筑钻孔孔位、孔深及勘探孔性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的钻孔主要在柱列线(主要为轴线交点)布置并兼顾到各单栋建筑的轮廓线及地下室边缘线。共布置钻孔513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85个,一般性钻孔328个。为对卵石层进行密实度划分及进行钻探对比,所有控制性钻孔均为双孔,即同时进行动力触探和植物胶护壁的回钻钻进,故实际钻孔数量为698个。 2.1.2技术性测试点平面布置 本工程在场地地表水出露的3个沟塘进行取水及取土(水上水下各一件)进行腐蚀性分析。每栋楼布置1~3孔采用三重管回旋取土器取一级原状土样,对整个场地4个孔卵石层中的中砂采用冲击取砂器取一级原状砂样。在场地2、3、5、7、8、10号楼各布置一个平板载荷试验点(编号:Z1~Z6),深度1.0~3.5m,对粘土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在场地2、5、7号楼布置3个抽水试验点(编号:C1~C3),进行场地的抽水试验,试验井深度深入中等风化泥岩1.5~2.5m,并对相应位置进行了钻探,准确判断抽水试验点的地层结构,为抽水试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在场地2、5、7号楼场地中部布置3个常时地微动测试试验点(编号:D1~D3)。对1~6号楼各在1个控制性钻孔内布置1个波速测试孔(编号:1KD10、2KD9、3KD8、4KD11、5KD11、6KD11),并对1KD10、2KD9、2KD10、3KD8、4KD11、4KD15、5KD22、6KD7、6KD11、7KD5、8KD5、8KD7、8KD28号钻孔的岩芯进行了岩芯波速测试,以评价岩体的完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因受房屋拆迁进度的影响,1、3、5号楼部分孔位在原方案基础上有所移动。钻孔新位置详见各单栋建筑物轮廓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2 钻孔深度 2.2.1拟建建筑场地内勘探点深度的确定 ①控制性钻孔是根据勘察规范的规定,勘探点深度的确定原则为:勘察深度应满足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要求; ②一般性钻孔应适当大于主要受力层的深度。 在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软弱下卧层验算、支护体系、工程降水抗浮的设计及对某些不良地质作用追索等的要求。由于目前设计单位未提出有关荷载参数,本勘察报告在不具备变形深度计算的条件下,首先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第4.1.4条提供的有关公式计算确定高层建筑勘探孔深度计算值如下: 1、控制性钻孔深度:dc=d+аcβb 2、一般性钻孔深度:dg=d+аgβb 式中符号意义参见《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第4.1.4条。 对低层及多层建筑勘探点深度的计算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4、4.1.18及4.1.19条有关规定。 本场地勘探点深度按规范要求初步确定后,根据本工程初步勘察成果、基岩埋深情况、有关工程经验、可能的基础型式和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地基加固、基础抗浮的设计与施工等的要求,综合考虑了各栋建筑物控制性钻孔和一般性钻孔的深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2、3、4、5、6号楼的裙楼及7、8、9号楼虽然其层数不高,荷载较轻,但其埋藏较深,整个建筑物几乎完全埋于地面以下,且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故在满足拟建物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前提下,地基基础抗浮问题是决定其勘探点的深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本工程勘察成果、有关工程经验、基础抗浮的设计与施工等的要求确定其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为进入中风化泥岩内不小于5.0m。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到达中风化泥岩顶板。 2.2.2地下室周边勘探点深度的确定 本工程1-9号楼均设1-2层地下室,其周边勘探点的布设原则是在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应满足基坑支护体系及工程降水设计的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8.3条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第4.4.3条及4.4.4条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2.2条的规定结合初步勘察成果确定相应部位的勘探点深度。本次勘察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地段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8.3条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2.2条的有关规定,仅在地下室边缘布置勘探点,深度满足基坑稳定性验算要求,在基坑外围不单独布置勘探点,而采取以调查或搜集资料为主。 根据现场钻探揭露的地层结构结合各栋建筑物的性质,本次勘察实际钻孔深度为8.0~26.6m。各单栋建筑勘察深度详见表2.2.2。 各单栋建筑勘察深度一览表 表2.2.2 建筑物 编 号 建筑物内钻孔 地下室基坑边坡钻孔 一般性 孔 深 终孔 地层 控制性 孔 深 终孔 地层 一般性 孔 深 终孔 地层 控制性 孔 深 终孔 地层 1号楼 15.6~17.5 中等风化泥岩 24.1~25.3 中等风化泥岩 15.3~17.9 中等风化泥岩 20.8~25.3 中等风化泥岩 2号楼 16.6~18.9 中等风化泥岩 23.9~26.2 中等风化泥岩 16.5~17.6 中等风化泥岩 23.9~25.0 中等风化泥岩 3号楼 15.8~17.8 中等风化泥岩 24.5~25.5 中等风化泥岩 15.6~19.6 中等风化泥岩 23.5~25.3 中等风化泥岩 4号楼 14.6~17.6 中等风化泥岩 23.5~24.1 中等风化泥岩 14.6~16.0 中等风化泥岩 20.8~24.0 中等风化泥岩 5号楼 15.1~17.1 中等风化泥岩 23.1~24.9 中等风化泥岩 14.5~20.0 中等风化泥岩 20.4~23.8 中等风化泥岩 6号楼 14.8~17.0 中等风化泥岩 22.2~24.9 中等风化泥岩 15.0~18.7 中等风化泥岩 20.7~24.7 中等风化泥岩 7号楼 14.2~15.4 中等风化泥岩 20.7~26.2 中等风化泥岩 14.1~15.3 中等风化泥岩 21.1~22.0 中等风化泥岩 8号楼 15.5~17.4 中等风化泥岩 21.0~24.5 中等风化泥岩 15.8~17.1 中等风化泥岩 24.3~24.8 中等风化泥岩 9号楼 16.3~17.6 中等风化泥岩 23.6~24.6 中等风化泥岩 16.2~18.1 中等风化泥岩 23.8~26.7 中等风化泥岩 10号楼 8.0~12.5 卵石 13.0~14.1 卵石 ———— 2.3 勘察技术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2.3.1地质调查 调查场地及其周围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及地下管线等的分布,进一步收集了场地内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气象等资料。 2.3.2测放钻孔 钻孔测放采用坐标控制,测放过程中采用瑞士产TC-2000全站仪依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控制点及场地原地形上的I等水准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控制点的测放。每栋建筑物场地共布置控制性测放点4~10个(并相互校核),然后在各拟建建筑物场地内采用J2经纬仪、SDZ-2水准仪利用控制性测放点对各建筑场地内的勘探点进行测放。 勘探点测放达到的精度为: 平面位置偏差小于±0.25m;高程偏差小于±0.05m。 各勘探点均设置有编号的标志桩,并核对了桩号及实地位置,1、5、10号楼因障碍需改变的钻探点,重新测定了点位,并在“建筑轮廓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中绘制了实际实施钻探的孔位。 2.3.3钻探 针对本工程场地的具体地层性质,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9章及《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的有关规定,我院对本工程钻探工作采用的钻探设备、钻进工艺、钻探方法选型如下: (1)鉴别孔:对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均采用获得国家银质奖的SH30-A型钻机(无锡产)及孔底锤击钻探工艺干作业钻进,对素填土采用套管护壁措施。 (2)技术孔:指取岩、土样及原位测试钻孔,主要为控制性钻孔,采用国产XY-1型钻机,并采用我院于1993年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技推广优秀项目奖的SM植物胶和SD系列钻具(双层单动岩芯管、金刚石钻头)进行回转钻进工艺,对上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采用无泵返循环回转(岩芯钻探)干法钻进工艺进行取样。 钻探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 ①钻孔孔径:上部细粒土层钻探口径为Φ127,砂卵石层钻探口径为Φ89,泥岩则采用直径为75mm的双重岩芯管钻头,以准确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 ②回次进尺:对土层在主要持力层中或重点研究部位,回次进尺不超过0.5m,并满足鉴别厚度2-20cm的薄层要求,其它部位回次进尺不超过1m,在泥岩中钻进回次进尺不超过2.0m; ③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低于±5cm; ④每回次至少留一块土芯于土芯盒内,岩芯则全部存放于岩芯箱内; ⑤钻孔垂直度偏差小于±2°; ⑥野外编录配合使用微型贯入仪及点荷载仪以保证野外编录的定量化、标准化。 ⑦细粒土层进行连续取芯,砂卵石及泥岩采取率不低于80%。 2.3.4岩土样的采取 为了保证原状岩、土样采集的质量,我院在本工程钻探中对采集不同级别岩、土样所需的设备、取土器及钻进方法选型如表2.3.4。 岩土样采集质量等级与钻探、取样设备选型 表2.3.4 样品级别 扰动程度 钻探设备 取土器类型 取土样方法 适用地层 试验内容 土样 Ⅰ级 不扰动 人工挖取 探坑刻取 人工 粘土 胀缩性试验、 三轴压缩试验、 标准固结实验 不扰动 XY-1 单动三重管 回转 粘性土、粉土、砂土 常规物性指标、 强度指标、 三轴压缩实验、 标准固结试验、 Ⅱ级 轻微扰动 XY-1 厚壁敞口取土器 回转 粘性土、粉土、砂土 常规物性指标 Ⅲ级 显著扰动 SH30-A 厚壁敞口取土器 锤击 粘性土、粉土、砂土 土类定名、含水量 XY-1 SD系列钻具 回转 砂、卵石土 Ⅳ级 完全扰动 SH30-A 标准贯入器 锤击 粘性土、粉土、砂土 土类定名 泥岩 Ⅰ级 不扰动 XY-1 双层岩芯管金刚石钻头 回转 泥岩 常规物性指标、抗压强度试验、点荷载试验、岩块波速试验 岩土样采取执行的技术标准: ①取土器下放之前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超过5cm; ②贯入式取土器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速度不小于0.1m/s; ③取出的土样现场测取采取率,采取率控制在0.95-1.0; ④取出的原状样及时用纱布条蜡封或用粘胶带封口,并帖上土样标签; ⑤对取得的原状样采用专用土样箱包装,并及时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贮存时间不超过3天; ⑥各取样钻孔自老土起在主要受力层(基础底面下1.0倍基础宽度范围内)取样间距为1-2m,以下根据土层情况每层采取一个不扰动样,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采取不扰动样。 ⑦膨胀性土的取样:在大气影响深度内(本场地计算为3.1m),每个控制性勘探孔均采取Ⅰ、Ⅱ级土试样,取样间距为1.0m,在大气影响深度以下取样间距为1.5-2.0m; ⑧地下水位以上、以下及地表水体分布区域的水位上、下均应采取相同土样各3件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 2.3.5水位的观测及水样的采集 钻探过程中准确地量测地下水位,其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在各钻孔内直接量测,静止水位稳定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其量测精度不低于±2cm。 对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等指标以搜集利用有关资料获得。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1.2条的规定,对本场地在3个抽水试验孔中采取地下水试样3件,地表沟塘中的水试样9件,进行水质简分析,准确判定场地地下、地表水体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水样的采集执行的标准: ① 水试样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② 所取水试样及时试验,放置时间不超过12小时。 2.3.6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测试(SPT):对分布于场地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及卵石层的中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评价其承载力、密实度及对饱和粉土、砂土层进行液化判别,对场地内主要土层(粘土及粉质粘土)测试数据495个。本场地揭露的粉土、粉砂零星分布,且厚度较薄,本工程勘察对其测试数据为161次,卵石层中的中砂对上部卵石层采用XY-1型工程钻机植物胶钻透后,进行套管护壁,然后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同时,对每次标准贯入试验完毕后,均在相应部位取Ⅳ级土样进行定名及粘粒含量试验。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标准贯入试验孔以采用回转钻进方法,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孔壁不稳定时用套管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留土后再进行试验;②采用自动脱勾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小于每分钟30击;③触探杆相对弯曲小于1/1000。 (2)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DPT):对所有钻孔内的卵石层进行连续系统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以判断其密实程度,初步确定卵石土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及其它有关力学指标。同时在各单体建筑场地内控制性钻孔进行钻、动探对比,通过连续取芯的钻孔所取得的岩芯与N120指标的对比,进行N120动力触探曲线的解释,进而对砂卵石层进行详细准确的力学分层。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采用自动落锤装置;②触探杆最大倾斜度不超过2%;③锤击速率每分钟为15-30击。 2.3.7针对本工程选用的专项原位测试项目 (1)载荷试验 受工期限制,本次勘察仅对分布于场地的膨胀性粘土进行静载荷试验,以准确评定其承载力,估算其变形模量,并计算其基床系数。结合初步勘察资料,本次详细勘察共布置6个静载荷试验点(硬塑粘土与可塑性粘土各三个)。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试坑直径不小于承压板直径的3倍;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③试验方法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④荷载量测精度不低于最大荷载的±1%;⑤沉降量测精度不低于±0.01mm。 (2)静力触探测试 对场地上部细粒土(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进行连续系统的力学测试,以定量准确地评价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桩基础设计参数,配合全断面取芯钻孔进行准确的地质分层,判定土层均匀性,判断沉桩可能性,判别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及等级。 静力触探孔与原钻孔的间距不小于1.0m,一般为2m或25倍钻探孔径,并在钻探工作开始前进行。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探头贯入速率为1.2m/min;②深度记录误差不大于触探深度的±1%。 (3)岩石点荷载试验 对岩芯钻孔所取出的岩芯(岩块)进行点荷载试验,计算岩层的点荷载强度及单轴抗压(抗拉)强度值,进而估算各岩层的地基承载力,同时,配合岩块的波速测试指标可较为准确地进行岩层风化带的划分,并评价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加荷两点间距的0.5倍;②加荷速率应使试件在10-60s内破坏;③破坏面贯穿整个试件并通过两个加荷点。 (4)袖珍贯入测试 在进行现场地质编录的同时,采用袖珍贯入测试,可预估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及液性指数,进行较为准确的现场野外编录,使野外编录定量化、标准化,以获得准确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指导勘察方案的优化。 (5)抽水试验 对本工程而言,为了准确评价地层的渗透性,为基坑降水及评价降水对地基环境的影响,进行抽水试验。根据初步勘察资料,在场地内代表性部位布置三个井点进行完整井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利用详勘钻孔作为观测孔以获得较为准确地的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越流等因素。 本次详勘抽水试验孔布置于场地可能的建筑基坑外,供以后作降水井用。抽水井的深度为20m,成孔直径600mm,内管直径300mm。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采用三次降深,最大降深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②水位量测采用同一种方法和仪器,读数对抽水孔为cm;③抽水结束后量测恢复水位。 (6)工程物探 ①钻孔波速测试 采用单孔波速测试手段,以测定各类岩、土体的压缩波、剪切波或瑞利波的波速,并用其确定与波速有关的岩土参数,判别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及危险地段,提供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场地土动力参数、评价岩体完整性、估算场地卓越周期,判定砂土液化,评价场地类别。同时还评价地基振动特性,进而为抗震、防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3条的规定,本场地在每幢中高层及高层建筑(即1-6号楼场地)下布置一个波速测试钻孔,共计6个。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①测试孔垂直;②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并紧贴孔壁;③测试点的垂直间距取1m;④自下而上逐点测试。 ②场地微振动(常时微振动)测试 通过对场地进行常时微振动的测试,确定场地卓越周期及脉动幅度值,为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地震区划分等提供参数。用来研究分析今后地震时场地振动的卓越周期和频谱特性,这对预测震害和判定有效的防灾对策能提供基础资料。 本工程选取地面测点方式,地面与孔中同时观测,在整个场地共布置三个测点。 2.3.8室内岩石、土工试验 土工试验项目系根据工程性质、基础类型、地基土性质及均匀性、基坑支护、降水设计等因素确定,具体项目为: 2.3.8.1常规室内岩石、土工试验项目的布置 (1)常规物理性质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于土类定名,评价其物理性质。此项目对所有原状土及扰动试样均作; (2)颗粒分析试验:对场地内的砂卵石土及标贯器中的粉土、砂土进行颗分试验,以进行准确的定名,并计算其颗粒含量、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 (3)直剪试验(快剪):测定地基土强度参数C、φ值,计算地基土强度,为基础设计提供参数。 (4)压缩试验:测定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用于分层评价地基土变形特性和进行沉降验算。 (5)岩块的物性指标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岩块的物性指标及天然、烘干和饱和三种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天然状态的抗剪强度指标,用于评价泥岩岩体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嵌岩桩地基承载力、泥岩的软化性。1-8号楼场地泥岩中风化带的三种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天然状态的抗剪强度均分别取6组试样进行试验。 (6)水质简分析试验:测定水样中各成份的含量,用于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对前述2.3.5条所规定的水试样均进行试验分析。 2.3.8.2针对本工程选用的专项室内岩石、土工试验项目 (1)胀缩性试验 场地地处膨胀土分布区,准确查明地基土的胀缩特性、判断其对地基基础(特别是多层建筑物及地下室外墙等)的影响,进行粘土的膨胀性试验。通过测定自由膨胀率、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收缩系数及膨胀力、线收缩率、体收缩率,为地基评价和计算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收缩变形量提供参数。 (2)三轴压缩试验 根据施工进度、地层条件,以尽可能模拟符合建筑和地基土的实际受力状况而进行的三轴压缩试验。通过测定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准确地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反映建筑物和地基土的实际受力状况下的抗剪强度参数。其成果除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外,还包括摩尔圆及其强度包线。 按有关规定要求,在每幢建筑场地内的粘性土、粉土分别采取1组Ⅰ级原状土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 (3)标准固结试验 通过不同压力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计算土的有效自重压力至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的压缩性指标,可较为准确地预估建筑物的实际沉降量,同时试验的最大压力满足绘制完整的e—lgP曲线的需要,以求得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回弹模量及回弹再压缩模量。可进行考虑应力历史条件下的固结沉降计算及进行因基坑开挖卸荷而引起的回弹量的计算。 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在每幢建筑场地内的粘性土、粉土分别采取1件Ⅰ级原状土试样进行标准固结试验。 (4)细粒土的室内渗透试验 通过测定粘性土、粉土及砂土的渗透系数,为基坑降水方案的选取、降水设计及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参数,对砂土采用常水头法,对粘土、粉质粘土及粉土采用变水头法。 本工程对位于各幢建筑物场地内的粘性土、粉土及砂土均取样1件进行渗透试验。 (5)土的酸碱度、易溶盐、有机质含量试验 测定酸碱度、易溶盐(如碳酸盐、氯离子、硫酸根、钙离子、镁离子等)及有机质含量,判别土壤对环境的影响及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6)岩块的室内波速测试 测定岩块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配合现场节理裂隙调查、连续的点荷载强度及岩体波速测试指标,计算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对岩体基本质量进行分级,进而评价各级岩体承载力基本值及标准值(特征值),同时,可对岩体风化带进行定量划分。 在每幢建筑场地内选取1个控制性钻孔的岩芯做室内波速测试。 (7)休止角试验 对分布于基坑侧壁的中砂、卵石取样进行休止角试验。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数。 对1~8号楼建筑场地基坑侧壁分布的中砂、卵石土分别取样一件进行休止角试验。 2.3.9勘察工作量及作业时间 本次勘察工作量及作业时间详见表2.3.9。 勘察工作量及作业时间 表2.3.9 勘察手段 计量单位 工作量 作业时间 野 外 作 业 钻探 m 7741.1 2004.12.26~2005.2.7 N120动力触探 m 4560.9 标准贯入测试 次 354 静力触探 m 444.3 取水 件 12 取土 件 985 取岩芯样 块 1135 野 外 试 验 平板载荷试验 点 6 2005.1.5~2005.1.15 抽水试验 孔/m 3/60 2004.12.31~2005.1.15 岩石点荷载试验 块 360 2005.1.2~2005.1.19 工 程 物 探 钻孔波速测试 孔/m 6/132 2005.1.2~2005.1.19 常时地微动测试 点 3 2005.1.8 钻孔岩芯 波速测试 块 118 2005.1.2~2005.1.19 室 内 试 验 常规土工试验 件 784 2005.1.1~2005.2.21 特殊土工试验 件 201 2005.1.2~2005.2.22 水质分析试验 件 12 2005.1.2~2005.1.27 土质分析试验 件 8 2005.1.2~2005.1.27 岩石试验 组 219 2005.1.2~2005.2.22 内 业 整 理 2004.12.28~2005.2.23 上述各项目的具体布置详见《拟建建筑总平面及部分勘探测试点平面布置图》(图号11)、各单体建筑《建筑轮廓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1~10)。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成都市南部xxx中心项目所在的场地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上地处成都坳陷盆地内,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km,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 km,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坳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地层之上,形成了当代景观的冲积平原。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蒲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3.2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 3.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2、7、4、5、6、8、9号楼地形较为平坦,1、3、10号楼局部稍有起伏。1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0.60~493.00m,相对高差为2.40m;2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2.40~493.10m,相对高差为0.70m;3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1.60~493.55m,相对高差为1.95m;4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1.29~492.63m,相对高差为1.34m;5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1.43~493.04m,相对高差为1.61m;6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1.39~492.38m,相对高差为0.99m;7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1.23~491.54m,相对高差为0.31m;8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2.23~492.60m,相对高差为0.37m;9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2.65~493.87m,相对高差为1.22m;10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0.37~492.52m,相对高差为2.15m。 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Ⅱ级阶地。 3.2.2气候特征 据成都市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市区气候特征为: ①气温:多年平均16.20ºC,极端最高37.3ºC,极端最低5.9ºC。 ②降水量:多年平均947.00mm,日最大195.2mm。 ③蒸发量:多年平均1020.5mm。 ④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日),最多风向为NNE向。 3.3地层结构 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及白垩系灌口组泥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1-1 杂填土 :杂色,松散,稍湿。以生活垃圾及近期拆迁遗留的建筑垃圾组成为主。揭露厚度0.30~1.00m,主要在1、3号楼局部位置分布。 素填土1-2 :灰褐~褐灰色,松散~稍密,稍湿。以粉土、粉质粘土组成为主,局部含薄层砂砾。2、4、5、6、7、8、9号场地绝大部分位于原耕作地段,表层30cm土层含较多植物根茎。其中含少量砖瓦砾等杂质。揭露厚度0.50~3.40m。全场地分布。 ②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2 粘土 :褐黄色~灰褐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发育闭合裂隙,裂隙被少量灰白色粘土充填,裂隙间有光滑镜面。下部5m左右夹钙质结核,最大粒径5cm,全场地分布。 根据其含水状态,可将其分成2个亚层: 2-1 粘土 :可塑状,层厚0.5-2.1m。 2-2 粘土 :硬塑~坚硬,层厚0.8-3.2m。 3 粉质粘土 :褐黄-灰黄色,可塑~坚硬,含铁锰质氧化物,裂隙较发育。夹少量粉土透镜体或呈互层。局部夹较多的钙质结核。层厚0.3-4.8m。全场地分布,1号楼局部孔位缺失。 4 粉土 :浅黄~黄灰色,中密~密实,稍湿。夹薄层粉质粘土,含铁锰质结核及云母。场地零星分布,揭露厚度0.20~4.00m。场地零星分布。 5 粉砂 :灰黄~黄灰色,松散,稍湿。局部因砂粒含量的变化,相变为粉土或中砂。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状零星分布于卵石层顶板。揭露厚度为0.20~2.90m。场地零星分布,4、5、6、8号场地分布较厚。 6 中砂 :灰黄~黄灰色,松散,湿~饱和。局部为粉砂,另含约10%的圆砾或小粒径卵石,当圆砾含量较多时,相变为砾砂。揭露厚度为0.30~4.30m,以薄层状和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 卵石:黄灰~灰黄色,湿~饱和。卵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强风化~中等风化,一般粒径3~5cm,最大粒径22cm,充填约40%~5%中砂和圆砾。1~8号楼顶板约30cm夹少量粘性土,10号楼表层约1m夹粘性土,卵石强风化。全场地分布,卵石层顶板埋深及标高详见表3.3-1。 各单体建筑卵石层顶板埋深及绝对标高一览表 表3.3-1 建筑物 编号 卵石层顶板埋深 (m) 卵石层顶板绝对标高 (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1号楼 3.0 6.1 5.5 486.57 488.33 486.97 2号楼 6.5 8.6 7.7 484.02 485.93 484.75 3号楼 5.6 7.8 6.8 484.88 486.38 485.51 4号楼 5.8 10.1 7.2 482.39 485.97 484.31 5号楼 5.9 8.9 6.9 482.04 485.80 494.75 6号楼 5.3 8.0 6.7 483.64 486.45 484.72 7号楼 5.9 7.4 6.6 483.91 485.54 484.78 8号楼 6.0 8.0 6.8 484.33 486.43 485.39 9号楼 5.5 7.6 6.3 485.60 487.36 486.56 10号楼 4.7 9.1 6.2 481.29 486.34 485.81 根据其密实程度及N120动探击数,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层: 7-1 稍密卵石 :层位不连续,呈薄层尖灭或透镜体状分布。全场地零星分布。卵石含量50%~60%,N120击数标准值为5.3击。 7-2 中密卵石 :层位较连续,局部呈透镜体分布。卵石含量60%~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南部 xxx 中心 岩土 工程 勘察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