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do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体验理念。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家庭和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社 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4.学科整合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实际需要,将六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二关于目标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内在规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并对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使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关于实践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我自理、我服务”,“我换位、我上岗”,“我学习、我拓展”三个实践领域。 “我自理、我服务”安排了:服务自我、服务同学、服务老人、服务社会…… “我学习、我拓展”安排了:走进历史、走近榜样、走近洋人、走向创新…… “我换位、我上岗”安排了: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换位,当交警、当农民、当保洁员、当小先生、当小记者、当公德宣传员…… 为了体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 (四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活动、评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建议,供各位老师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课程实施建议,《标准》还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在家庭、社区生活实践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 〃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实际操作、与人交往、商品交易等各种知识与技能; 〃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理解师长,尊重长辈; 〃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不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 〃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 〃体会金钱的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 〃懂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 〃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分年段目标 (一低年级(1-2年级 1.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2.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初步感受为自己、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3.引导学生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 4.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中年级(3-4年级 1.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并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乐于为自己、家人、同学、社区服务,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服务的乐趣。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实践的艰辛与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4.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学习自护自救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5.进一步了解家乡,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三高年级(5-6年级 1.热爱劳动,具有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做家庭的小主人。 2.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他人带来快乐。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劳动者艰辛与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学会综合运用自护自救方法,处理各种意外事故,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5.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 三、课程内容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1.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中的人力资源,采取措施吸引各方人员的积极参与。家长和社区人士在实践中可以是组织者、引导者、陪同者,也可是受教育、受服务的对象。 2.要注意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都不尽相同,自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容易各持一端。因此,要加强交流,使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逐步统一到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上来,实现三方教育人员在思想、情感、行动上的整合一致。 3.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各种体验于一身,创设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4.要注意组织实施活动的灵活性、选择性。活动的具体课时,组织形式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要根据学校、家庭、社区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的活动可安排一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安排几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分组分班进行,有的活动可全年级或全校集中进行,有的活动可在学校开展,有的活动可走入家庭、社区。 5.评价与反馈是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通过各种途径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活动的热情。在评价时应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由学生、老师、家长、社区人士共同评价。同时,还要注意:重视形成性评价,轻总结性评价;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轻教师评价;重视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评价,轻解决问题结果的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持的等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否定评价的单一性。 小学综合实践课标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的联系,推进学生对(、(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须课程,自(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的需要,又适应了(的需要。 4、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 5、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的内在要求。 6、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的实践性课程。 7、(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增强(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9、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的信息素质。 10、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1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重组和提升。 12、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课时制,做到(相结合。 13、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整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4、(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15、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整体关注,既要有知识目标的设计,又要有(的设计。 16、综合实践活动对任何主题的研究都要体现(、(、(的内在整合,体现(、(、(的内在整合。 17、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形式,探索物质世界,关注(,感受自我成长。 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地方自然资源环境特色,开发富有(的主题 19、综合实践活动以人为本,更注重态度和能力的形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 20、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主体意识、实践意识、(意识。 二、选择题 1、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的学习活动。 A、获取知识 B、应用知识 C、解决问题 D、发现问题 2、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为核心。 A、教师 B、指导者 C、学生 D、他人 3、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的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是(。 A、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B、个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C、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D、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4、(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A、知识性 B、活动性 C、综合性 D、整体性 5、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指定领域以外,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 A、研究性学习 B、班团队活动 C、信息技术教育,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 三、简答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4、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与组织,主要围绕哪三条线索进行? 5、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 6、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7、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哪些原则? 8、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的研究性学习? 9、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0、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1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信息技术教育? 12、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13、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哪些原则? 14、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15、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维目标? 16、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哪五种能力? 17、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方式是什么? 18、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9、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20、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有几个方面组成?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请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和本学科的知识特点分析以下教学案例。案例一: 活动主题:水果拼盘 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能力: 1、培养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2、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调查、搜索、整理的综合能力。 3、了解水果的特征及水果有关的小常识,会制作水果拼盘。 情感态度: 1、励学生在集体中进行创新学习,学会探究、与他人合作。 2、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价值取向: 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活动的具体过程、方式: 活动准备阶段: 1、自愿组成小组: 2、制定活动计划: 3、聘家长为活动辅导员: 活动成果展示设计 学生活动准备: 水果的相关资料、塑料袋、各种水果、盘子、水果刀等。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人。 l、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揭示课题“水果拼盘” 2、创设情境 师出示纸箱:“这是从大自然中取来的‘水果宝箱’,里面装了不同水果。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里面都装了哪些水果吗?”(想! (二实践活动 1、认识水果的特征 摸水果 分别请几位学生到“水果宝箱”中来摸水果,说感受。 尝水果 (1小组同学共同品尝水果奖品或自带的水果,并说说水果的味道。 (2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味道。 2、了解水果的生长环境。 师:你知道了哪些水果的生长环境?把你搜集到的资料来说一说。 师:原来每一种水果都是用很多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珍惜。 3、研究水果的吃法 (1师:我们探究了这么多有关水果的知识,那么你知道水果有哪些吃法吗? 生1:可以生吃水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等。 生2:可以熟吃。拔丝苹果、剥皮香蕉煮着吃等。 生3:可以晒成干果、做成罐头等。 (三水果市场。 1、营造氛围:课件展示“水果市场”情景图。(播放背景音乐:欢快的乐曲 2、模拟市场:一部分学生戴头饰扮演水果推销自己,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挑选、购买水果。 (四制作水果拼盘 (1师:那么你们愿意用你灵巧的双手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水果拼盘吗? 师:要想制作拼盘,首先我们要做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制作要求: a制作时要注意卫生安全。 b小组分工明确,拼盘要有创意的设计。 (2制作水果拼盘,小组合作。 (3展示水果拼盘作品:各种样式有创意的拼盘。 师:我们来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师生评、生生评。 (五畅想未来的水果。 1、师: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果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家正在研究、栽培更适合人类需求的水果。同学们畅想一下,未来的水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尽情畅谈。(可以用画、语言或其它形式 (六活动总结与扩展: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体验呢?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水果,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成了精美的水果拼盘。同学们可真聪明!大家喜欢的水果肯定还有很多,就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它们吧! 案例二: 活动主题:我爱我家 一、主题活动的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了解家庭的结构,分析家庭成员的关系,明确自我对家庭的责任,从家庭生活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访、说、写、评”,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活动方案: 1、研究准备: “我的家庭真可爱,整洁美满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气,父亲母亲都慈祥······”每当唱起这熟悉的歌谣,爷爷奶奶慈祥的脸庞就会浮现在眼前;爸爸妈妈叮咛的话语回响在耳边;叔叔阿姨关爱的眼神,更让我们像吃了蜜一样······是啊,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费劲了心思,操碎了心。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家庭了解多少呢?对他们的辛劳和关爱能体会多少呢? 同学们,我们的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但是在研究之前,我们要事先了解一些家庭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发现。 2、研究方案: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各自的家庭有什么迥异,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你对那些事最感兴趣?对这个家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等等。最后,学生表决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家庭精彩故事; 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的变化; 和爸爸妈妈互换角色,当一回家庭小主人; 3、成立活动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自行找合作伙伴,组成研究小组。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并填好表格。这四个活动小组分别是: 一组采访组通过问卷、采访形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辈分关系,学习制作简单的家谱树。 二组调查组通过调查家庭精彩故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知道父母的辛劳以及为了子女付出的爱,收集家长们的意见。 三组行动组:通过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爸爸妈妈换角色,当一天家庭小主人,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出一版墙报,手抄报。 四组资料组: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以画图,送小贺卡等形式回报父母的爱。 4、师生共同制定实践活动计划 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并填写各小组实践活动计划表。 三、活动实施: 通过统计调查、参观访问、观察、动手实践、劳动体验、设计制作、资料搜集等学习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片断一、小组调查,访问,搜集 1、让爸爸妈妈讲述家庭中的故事。 2、调查家庭生活特点。 3、搜集家庭活动的照片、影像资料,向同学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4、写活动日记。 片断二、制作调查表 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家庭成员情况调查表: 片断三、 行动组的同学除了帮父母做家务之外,还在双休日进行了“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活动,他们还进行了录像、摄像及照相等工作,带到汇报表演课上。 片断四、 资料组的成员带着好奇心,上网查阅资料。分门别类地放置、整理,同时小组间也资源共享,同时还设计、制作手抄报。 四、成果汇报总结: 1、学生以小组展示汇报各组主题研究成果。 2、以小组交流评价情况,并且评选出最佳采访奖、最佳表达奖等等,以便鼓励 教师招聘综合实践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步骤:制定活动方案--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交流--评价和反思--活动拓展延伸。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 2.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书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既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也可以由教师确定。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是"圣人"而不是"剩人"。 B.学科课程中形成的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 C.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D.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等担任学生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和指导教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目的在于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特定领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需要。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强调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 3.从《恩施自治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计划表》中可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3-6年级占周学时的百分之(,7-9年级占周学时的百分之(。 4.《咸丰县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意见"》要求"完小以上的学校都要成立以(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负责具体指导, 组织实施。完小以上的学校要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办公室,办公室门前要(,办公室内要张贴(和教研组的组织。"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在这门课程改变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只有结论性的教育模式,没有(性教育模式的状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实现了从只有接受性学习到既有接受性学习,更有研究性学习的转变。 6.以"走近自行车"和以"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分别突出(领域和(领域。 三.简答题(16分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4分 2.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3分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9分 四.以叙事的方式记叙或者叙述"关于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这一活动主题 的确立过程。(300字左右(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步骤:制定活动方案--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交流--评价和反思--活动拓展延伸。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 2.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书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既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也可以由教师确定。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是"圣人"而不是"剩人"。 B.学科课程中形成的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 C.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D.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等担任学生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和指导教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目的在于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特定领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需要。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强调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 3.从《恩施自治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计划表》中可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3-6年级占周学时的百分之(,7-9年级占周学时的百分之(。 4.《咸丰县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意见"》要求"完小以上的学校都要成立以(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负责具体指导,组织实施。完小以上的学校要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办公室,办公室门前要(,办公室内要张贴(和教研组的组织。"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在这门课程改变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只有结论性的教育模式,没有(性教育模式的状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实现了从只有接受性学习到既有接受性学习,更有研究性学习的转变。 6.以"走近自行车"和以"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分别突出(领域和(领域。 三.简答题(16分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4分 2.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3分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9分 四.以叙事的方式记叙或者叙述"关于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这一活动主题的确立过程。(300字左右(20分 教师招聘综合实践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6分,每题2分 1答案为D,其中A"确立活动主题"应该排在最前面,B"实践性"应该排在最前面,C"研究性学习"应该排在最前面。 2答案为C,其中A不来源于书本,B不可以由教师确定,D结果改为过程3答案为B,"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位置要对换。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个性 2实践 3百分之十,百分之八点八 4分管校长或校长,挂牌,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 5过程。 6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三.简答题,16分 1.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内容,以学生已有的认识、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主题"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来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的经验性课程、体验性课程。(以上四条横线各1分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其生活与经验肯定不同,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活动主题"是不一样的,基于此。不可能有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当然就没有统一要求的课程标准。(采意给分,意思对即可,满分3分 3.以下各3分,满分9分 第一,课程的性质不同。学科课程是传承性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经验性课程,体验性课程。 第二,课程的内容来源不同。学科课程的内容来源于书本(学科,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 第三,课程的目标不同。学科课程是面对"书本"掌握知识和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对"学生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所记叙的内容应该为:20分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引导有方,学生自我发现了问题,给3分。学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的,给2分 2.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的过程(有学生汇报问题的过程,给2分。有归类提升问题的过程,给3分 3.论证形成主题的过程(以下5点各2分。主题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主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主题着眼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主题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主题切口要小。 五.38分 1.符合新课程教案的特点,10分 2.主题确立过程符合要求,10分 3.活动计划详细周密,10分 4.符合教案体例。5分 5.书写清晰。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标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