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pdf
《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pdf(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翟石磊 许善品【内容提要】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既关乎其对中国的认知,也映射澳大利亚自我身份的认同。自 19 世纪中期以来,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在正面与负面两个方向交替出现。澳大利亚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既是对西方中国形象谱系的延续和继承,也是在动态调整中构建澳大利亚国家身份,并通过运用西方为主体、中国为客体的二元框架,构建出符合澳大利亚以及西方在文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发展需求的“他者”中国,体现了国家形象建构背后话语操控服务国家利益的关系逻辑。【关 键 词】澳大利亚 话语体系 中国形象 文化认同【作者简介】翟石磊,中国矿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2、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澳大利亚研究;许善品,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澳大利亚外交与中澳关系。【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人文社科(重大)培养项目“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历史演进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ZDPYSK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DOI 编码】10.16717/ki.53-1227/f.2023.04.003.2018 年以来,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日趋负面。根据益普索(Ipsos)2019 年民调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在未来十年对世界事务产生积极影响的受访者占比约为 53%,较 2017 年下降了 5 个百分点。同时,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019 年
3、民调报告显示,仅有 32%的受访者认可或一定程度上认可中国是国际事务中的负责任国家,这一数据比 2018 年的调查结果下滑 20 个百分点,与 200874“Share of People Worldwide Who Agree that China will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World Affairs over the Next Dec-ade in 2019,”https:/ 年 11 月 15 日。年 47%相比下滑 15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下滑趋势。民调显示,仅有 23%的受访者表示
4、相信中国是国际事务的负责任国家;94%的受访者认为西方政府能够寻找替代市场以减轻对中国的经济依赖;55%的受访者视中国为经济合作伙伴,另有 41%的人视中国为澳大利亚的“安全威胁”。相比而言,2018 年有8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经济伙伴。由此,一系列的民调结果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2018 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公众不再视中国为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被视为是澳大利亚的所谓“投资威胁”甚至是“安全威胁”。而且,对中国的人权、政府治理等国内议题也持更加批判的态度。那么,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为何会出现如此重大的“转变”?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从澳大利亚中国形象的
5、现实表征、历史演变等角度展开,针对“中国形象是什么”“为何如此看中国”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探究,始终并没有触及更为本质的问题,即作为在“东方”的西方文明“飞地”,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认知与西方历史上形成的中国形象有何关联?澳大利亚眼中的中国形象与其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之间有何关联?这些关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存在怎样的话语表征?这些问题看似多面,实则相互关联且互为支撑,共同形塑了国家形象谱系的内涵。由于澳大利亚长期苦于历史与地理、西方与东方等身份认同的困扰,且这些困扰深刻地影响了其对华形象认知,形成了独特的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本文以上述困局为切入点,从形象谱系建构和话语表征两个层面展开分
6、析并据此提出因应之策。本文与现有文献的最大不同在于,分析路径拓展了国家形象的研究空间,亦深化了国家形象与国际问题研究等相关领域的融合性,为从跨学科视角研究国家形象提供了学术参考。一、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学理基础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某一特定国家的总体感知、评价与情感,它的具体内84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China-Lowy Institute Poll 2019,”https:/lowyinstitutepoll.lowyinstitute.org/themes/china/,访问时间:2022年 11 月 15 日。“China-Lowy Institute Poll
7、2020,”https:/poll.lowyinstitute.org/tags/china/,访问时间:2022 年 11 月 15 日。容在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建构中稳定、变化与更新。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是近些年来学界的热点话题,在传播学、国际关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海外汉学等领域产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笔者在知网数据库以“中国形象”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 11087 篇学术论文。从成果发表的时间分布来看,1990 年为起点阶段,2003 年开启了中国形象研究热,2008 年是国家形象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随后在2008 年、2010 年和 2019 年分别产生了三波研究高潮,2022 年则继续
8、呈现上升势头。整体来看,现有关于澳大利亚中国形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一)跨学科视域下中国形象的横向研究该研究范式多聚焦澳大利亚中国形象的形态、构成和功能等层面,注重国家形象与相关领域的横向联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较多关注澳大利亚教科书、媒体、智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传播问题,从历史学、政治学、传播学甚至文学角度探析澳大利亚中国形象形成的脉络和原因,并对进一步改变澳大利亚中国形象提出对策建议。其中,葛岩从“图式理论”角度对国家形象的描绘进行探讨,提出了国家形象评估的新模型。翟慧霞、翟石磊等学者以国际民调报告为分析基础,考察当代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与态度,并就如何
9、改进国家形象提供改善方案。马得勇和陆屹洲从微观层面入手,针对中美网民对两国以及日本、俄罗斯、朝鲜三个重要国家的好感度进行问卷调查。许善品等学者则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国际关系变迁中的国家形象认知,就国家形象在服务国际政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体现出国家形象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凸显了国际政治与国家形象之间的联系。澳大利亚学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整体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但总体上依然是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来俯视而非平视中国,将中国视为西方文明的94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23/4)邢丽菊、赵婧: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挑战与对策,东北亚论坛 2021 年第 3 期,第 111-128
10、 页。参见知网“发表年度趋势图”,https:/ 年 6 月 28 日。葛岩:基于图式理论的国家形象测量,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3 期,第 22-40 页。翟慧霞:澳大利亚民众对华认知分析基于“澳大利亚与全球”年度调查报告(20072012)的实证研究,当代亚太 2012 年第 5 期;翟石磊:澳大利亚人的中国观与美国观基于近十年来国际民调的分析,澳大利亚研究 2019 年第三辑。马得勇、陆屹洲:国家形象形成的心理,国际政治科学 2022 年第 1 期,第 114-148 页。许善品:后冷战时代澳大利亚的“中国观”,太平洋学报 2015 年第 9 期,第 43-51
11、 页。“他者”,并在一定时间内作为澳大利亚国家身份认同的外部参照,体现出工具性属性的特征。最早系统地观察中国的澳大利亚籍学者当属乔治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他曾长期在中国游历、考察和工作,先后担任传教士、泰晤士报 驻华记者和政治顾问。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 等著作记录了他在华期间游历和考察的见闻、与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交流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作为旁观者对处于历史转型期中国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总体而言,莫理循眼中的中国形象相对积极、客观。上述研究在呈现澳大利亚多维中国形象的同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没有将澳大利亚中国形象形成的历史性、空间性与文化性统筹起来,在形象
12、建构的历史纵深方面着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国家形象认知的整体性,造成了研究的表层化和片面化。(二)中国形象的历史演进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诸多因素驱动下持续变化的过程。历史进程中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分析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龚晶晶、樊琳、王中宝和樊琳等学者从历史角度,梳理澳大利亚中国观的形成与发展。他们的研究更多呈现出特定领域的中国形象与形态以及这些形态的历史流变轨迹。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大卫沃克(David Walker)所撰写的 澳大利亚与亚洲以及他与阿格涅什卡索伯辛斯卡(Agnieszka Sobocinska)合作编辑的文集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角度
13、下的澳大利亚中国形象。在 澳大利亚与亚洲 一书中,大卫沃克以丰富的史料展示了自 1850 年至1939 年以来的澳大利亚中国形象变化,从淘金热时期的“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及其对澳大利亚威胁”的形象,到以“傅满洲博士”为代表的聪明能干、毫无顾忌、足智多谋却又极其可怕、面目可憎的中国人的形象。当然,在这些负面的中国形象中,也不乏一些赞美中国、肯定中国的声音,比如德尔毕格斯05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龚晶晶:澳大利亚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历史教学问题 2021 年第 2 期;樊琳:汉学家费子智与澳大利亚公众中国观,历史教学问题 2021 年第 3 期;王中宝,舒小昀:莫理循
14、的中国观,英国研究 2010 年第 00 期;樊琳:谁在塑造中国澳大利亚公众中国观发展轨迹(1949 1972),澳大利亚研究 2018 年第 1 辑。澳 大卫沃克:澳大利亚与亚洲,张勇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澳 大卫沃克、阿格涅什卡索伯辛斯卡:澳大利亚的亚洲观,李建军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澳 大卫沃克:澳大利亚与亚洲,第 8 页。(Earl Derr Biggers)伯爵笔下优雅聪明的陈查理。但这些积极形象认知仅仅是个案或局部现象。在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 一书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被视为既是友善的邻邦又是潜在的威胁;既是富庶之地又是贫困之乡;既是美丽的东方世界
15、又是怪异的未知大陆。拉克伦斯特拉汉(Lachlan Stralahan)聚焦 20 世纪 30 年代至 90 年代的中澳关系,提出澳大利亚中国观的三次历史转变:1937 年至 1949 年的盟友中国、1949 年至1972 年的革命中国,以及1972 年至20 世纪90 年代(1994)的对华反思等。在该时期内,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存在积极与消极、历史与现实相互杂糅的变化。斯特拉汉通过查询官方档案、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访谈等方法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具有多重与多变的特点,对华合作内容既丰富多样(Variously Enriching),又充满挑战,还令人捉摸不透(Baffling
16、and Antagonistic)。无论是澳大利亚官方还是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与反应无不高度显示了澳大利亚对自我身份和形象的反思与检视。这种对中国复杂多变的认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方关系存在的问题。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是澳大利亚的“中国通”,也是长期主张对华发展友好关系的学者。他在 我看中国:1949 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一书中聚焦 1949 年以来的西方中国形象,并通过个人的中国观察和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个澳大利亚学者对历史上形成的西方中国形象与当代中国形象的认识与态度,同时也谈到了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问题。在该书中,马克林既对罗伯特孟席斯(Robert Go
17、rdon Menzies)等为代表持有的“好斗中国”观点的保守派进行了抨击,更是将“冷战时期”对华不同声音也予以介绍,这其中就包括菲茨杰拉德(C.P.FitzGerald)、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斯蒂芬菲茨杰拉德(Stephen Fitzgerald)等人。这些学者反对以“威胁论”来描述中国,对中国和中国政府持积极友好态度,在学术上抨击“中国威胁论”,在行动上促进中澳友好交流。15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23/4)澳 大卫沃克,阿格涅什卡索伯辛斯卡:澳大利亚的亚洲观,第 1 页。Lachlan Strahan,Australias China:Changing Perce
18、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Lachlan Strahan,Australias China: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pp.15-91.澳 马克林:我看中国:1949 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形象,张勇先、吴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 44-45 页。(三)国家形象谱系研究范式的提出现有的研究忽视了澳大利亚与西方国家在历史记忆、文化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甚至形象谱系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没有从根本层面去探究澳大利
19、亚中国形象多变性背后的原因,割裂了国家形象认知的历史性、空间性、文化性等整体性认知。对此,有学者尝试从话语谱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角度考察西方的中国形象。将谱系概念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基于传统国家形象的描述性研究的不足,还可以从“长时段”和“根源性”的角度考察国家形象塑造的源头和深层次动力问题。这与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知识考古学思想高度吻合,即国家形象的话语谱系并不是一种现在的历史和当前的形态,也无所谓真实与虚构,我们以谱系的方法来分析国家形象建构问题,目的还是在于记录、比较这些解释,并从“问题化”的角度予以推展开来。周宁长期以跨文化形象学为理论,从形象、类型、原型三个
20、层次考察西方的中国形象和中国的西方形象。在他看来,形象就是对作为文化“他者”的异域进行的描述,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差异对立,确认自身的身份以及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他提出,我们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有两种知识立场:一是现代的、经验的知识立场;二是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前者是中国现实的反映,有理解与曲折,有真理与错误;后者假设西方的中国观是西方文化的表述,自身构成或创造着意义,无所谓客观的知识,也无所谓真实或虚构。周宁的研究基本是沿着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通过回溯到历史语境中,去解构西方的中国形象。与周宁的研究有所不同,董军聚焦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学术谱系构建问题,一方面对“东方主义”在国家形象研
21、究中被广泛借用的现象提出反思与质疑,同时他也从中国语境出发,探究如何跳出西方和东方主义的框架,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哲学立场的国家形象研究范式。王海洲则以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为切入点,探究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追溯该研究问题的学科属性与发25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渊源、嬗变与话语表征周宁:跨文化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 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为例,东南学术 2011 年第 5 期,第 4-20 页。周宁:跨文化研究 以中国形象为方法,商务印书馆,2011 年,第 34 页。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上),团结出版社,2015 年,第 3 页。董军:国家形象研究的学术谱系与中国路径,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
22、8 年第 6 期,第 105-120 页;董军:国家形象研究的学术谱系与历史困境,社会科学文摘 2019 年第 2 期,第 5-7 页。展脉络,并从政治学转向角度提出了国家形象与政治学研究的契合性问题。这一研究扩大了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谱系与学科范畴,并且在政治学学科体系中论证了国家形象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诚然,上述研究将国家形象尤其是中国视域下的国家形象研究引入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层次,甚至引入了谱系概念,但是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或领域的聚焦,依然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国家形象研究。总体而言,国家形象不仅是一国政府或公众对他国的综合性认知,更与该国的历史境遇、主流知识体系、国家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密切相
23、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在传播中传承、发展、变异,形成了特定文明和历史记忆框架下的国家形象谱系。这一谱系一旦确立就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决定着特定国家形象的变化趋势。澳大利亚作为地处亚太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均与亚洲各国和大洋洲地区大部分国家不同,其中国形象的建构也与西方国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无论如何,当代国际体系的变革和中西方关系的变化对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谱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澳大利亚中国形象与西方的中国形象谱系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在历史变迁中,这种形象谱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形成了怎样的话语表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厘清澳大利亚中国形象形成的历史根源和形象图谱
24、,也能够为洞悉当前和未来澳大利亚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视角。二、澳大利亚中国形象谱系的历史建构本文对澳大利亚中国形象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与当代、澳大利亚与西方两个关键维度展开。这一分析路径既是对现代的、经验的知识立场的参照,更是对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的借用。从理论层面来讲,认同是通过确认差异来构建的,自我在与他者对比关系中,定义自身并划定边界,于是他者便成为自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化构筑的世界观念秩序中,中国形象的意义就是表现差异,完成西方现代性的自我认同。在文艺复兴及其更早的时期,西方建构了一个发达、文明、善治的中国形象,目的在于为当时封闭、独裁、混乱的西
25、方寻找一个“他者”参照,最终服务于寻找西方困境的出路,是35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23/4)王海洲:“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其政治学转向,政治学研究 2013 年第 3 期,第 3-16 页。周宁:跨文化研究 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第 98 页。同上,第 91 页。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如果承认中国的进步与发达,或认为中国之于西方的先进或成功,就等于接受了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和现代性自我确认的基础是一种本质上的自我否定。据此划分,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也应划入这个范畴。澳大利亚需要在时空维度上塑造一个批判的对象,以确认自我属性与身份的合法性与进步性。因此,研究澳大利亚的中国形象,不能跳出中西方关系的背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澳大利亚 中国 形象 谱系 渊源 嬗变 话语 表征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