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x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p>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建设。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的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第1.0.2条 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5,000-25,000辆,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5,000辆,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等地的干线公路,或运输任务繁忙的城郊公路。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为沟通县及县以上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为沟通县、社、队等支线公路。 第1.0.3条 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综合确定。 对于现有不符合等级的公路,应根据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改善线形,改建危桥,改渡为桥,加铺路面,增建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停车设施等,使其逐步提高使用质量和通过能力,以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 采用分期修建的公路,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2.0.1条 设计车辆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的基本外廓尺寸,一般规定如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表2.0.1 ┏━━━━━┳━━┳━━━━┳━━━━┳━━━━┳━━━━┳━━━━┓ ┃ 项 目 ┃总长┃ 总宽 ┃ 总高 ┃ 前悬 ┃ 轴距 ┃ 后悬 ┃ ┣━━━━━╋━━╋━━━━╋━━━━╋━━━━╋━━━━╋━━━━┫ ┃ 尺 寸 米 ┃ ┃ ┃ ┃ ┃ ┃ ┃ ┣━━━━━╋━━╋━━━━╋━━━━╋━━━━╋━━━━╋━━━━┫ ┃ 车辆类型 ┃ ┃ ┃ ┃ ┃ ┃ ┃ ┣━━━━━╋━━╋━━━━╋━━━━╋━━━━╋━━━━╋━━━━┫ ┃ 小 客 车 ┃ 6 ┃ 1.8 ┃ 2 ┃ 0.8 ┃ 3.8 ┃1.4 ┃ ┣━━━━━╋━━╋━━━━╋━━━━╋━━━━╋━━━━╋━━━━┫ ┃ 载重汽车 ┃12┃ 2.5 ┃ 4 ┃ 1.5 ┃ 6.5 ┃ 4 ┃ ┣━━━━━╋━━╋━━━━╋━━━━╋━━━━╋━━━━╋━━━━┫ ┃ 半 挂 车 ┃16┃ 2.5 ┃ 4 ┃1.2 ┃ 4+8.8 ┃ 2 ┃ ┗━━━━━┻━━┻━━━━┻━━━━┻━━━━┻━━━━┻━━━━┛ 注:自行车的外廓尺寸为宽0.75米、高2.00米。 第2.0.2条 计算行车速度 各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一般规定如表2.0.2.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20公里;二级公路不小于15公里;三级公路不小于10公里;四级公路不小于5公里。 各级公路通过不同地形地区需要改变计算行车速度时,应设过渡段。 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 公路等级 ┃ 高速公路 ┃ 一 ┃ 二 ┃ 三 ┃ 四 ━━━━━━╋━━┳━━╋━━┳━━╋━━┳━━╋━━┳━━╋━━┳━━ 地 ┃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形 ┃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 ━━━━━━╋━━╋━━╋━━╋━━╋━━╋━━╋━━╋━━╋━━╋━━ 计算行 ┃ ┃ ┃ ┃ ┃ ┃ ┃ ┃ ┃ ┃ 车速度 ┃120 ┃80┃100 ┃60┃80┃40┃60┃30┃40┃20 (公里/时)┃ ┃ ┃ ┃ ┃ ┃ ┃ ┃ ┃ ┃ ━━━━━━┻━━┻━━┻━━┻━━┻━━┻━━┻━━┻━━┻━━┻━━ 计算行车速度变更点的位置,应选择在驾驶人员能够明显判断情况发生变化的地点,如村镇、车站、交叉道口或地形、地物变更等处,并应设置相应的标志。 第2.0.3条 公路建筑限界公路建筑限界一般规定如图2.0.3.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等侵入。 第2.0.4条公路抗震设防标准 公路工程以设计烈度表示的设防起点,一般为8度,对以下情况应为7度: 一、修建于地震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地段的公路工程。 二、修建于软弱粘土层、可液化土层上的公路工程。 三、连续梁、钢构等桥型的桥梁。 四、板式桥和梁式桥的防止落梁措施。 第三章 路线 第3.0.1条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保证线形标准的均衡性。在条件许可时,应论证地选用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 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线形设计, 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 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并避免采用长直线。为保证和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风景区公路的个别路段,应采用透视图法进行检验。 越岭路线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采用隧道或展线方案。当采用展线方案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布线,确需采用回头曲线时,应尽量避免在同一山坡上布置较多的回头曲线。 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 路线设计,应少占田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不损坏重要历史文物。 第3.0.2条 行车道宽度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2. 注: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表(略)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为4个车道,必要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 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慢行车很少或将慢行车分开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为7米,并设路缘线;有一定混合交通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一般为9米;混合交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又有困难时,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12米,并划线分快、慢行道。 四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行车道宽度,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米。 第3.0.3条 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车站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变速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第3.0.4条 中间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及中央分隔带组成。路缘带的构造应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应设置必要的安全和防眩、导向设施。 中间带的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4. 注:中间带宽度表(略) 长度≥100米的隧道、总长≥50米的桥梁或高架桥、或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表3.0.4的低限值 . 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路上设施时,其宽度应符合设置该设施的要求。 因受条件限制未能设置中间带的一级公路,必须划出路面标线或设分隔器。 第3.0.5条 路肩 与行车道连接部分应设路肩。各级公路的路肩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5.注:各级公路肩宽度表(略) 高速公路和设中间带的一级公路 ,行车道左侧不设路肩 ;当为分离式断面的路基时,行车道左侧路肩可适当减窄 ,一般宽度为 :高速公路平原 、微丘区 ≥ 1 .25米(0.75)米 ,山岭 、重丘区≥1.00(0.50)米 ;一级公路平原 、微丘区≥1.00(0.50)米,山岭、重丘区大于或等于0.75(0.50)米。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肩,除加固处理部分外,应设有不小于0.5米的土路肩。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在受地形限制及其它特殊情况的路段,可采用本条和表3.0.5括号内的减少值。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0.5米。 四级公路路肩宽度,当采用单车道路面时,一般为1.50米;其余情况下为0.50米。 二、 三、 四级公路在村镇附近以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路肩应予加固,以充分利用。 在路肩上设置路上设施时,应增加设置路止设施所需宽度。 第3.0.6条 紧急停车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25米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平原、微丘区为300米左右,山岭、重丘区为500米左右;紧急停车带的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3米,有效长度≥30米。 第3.0.7条 错车道 四级公路,当采用4.5米的单车道路基时 ,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 ,并使驾驶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 .错车道的路基宽度≥6.5米,有效长度≥20米。 第3.0.8条 慢行道 为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和良好的交通秩序,有必要分隔汽车和其它车辆及行人的路段,应将快、慢行道分开。快、慢行道分行的条件一般规定如下: 一、不允许慢速车辆与汽车混合行驶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二、汽车及其它车辆的交通量都很大的二级公路,当混合行驶相互干扰较大的路段; 三、城镇附近混合交通量较大的三级公路。 当沿行车道设慢行道时,应以足够尺寸的外侧分隔带分开;专供自行车通行的慢行道,行车道与慢行道可用分隔器分隔或用路面标线分开。 通行拖拉机或兽力车为主的慢行道,其宽度应根据当地行驶拖拉机或兽力车车型及交通量而定。当沿公路一侧设置时,应不小于双向行驶要求的宽度。 一个自行车道的宽度为1.0米。自行车道数应根据自行车交通量而定,当单独设置自行车道时,一般不应少于双车道的宽度。 人行道的宽度为0.75米或1米,大于1米时按0.5米的倍数增加。 第3.0.9条 视距 各级公路在平曲线和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不小于表3.0.9的规定。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停车视距,应按表3.0.9的规定采用。其它各级公路的视距应不小于两倍表3.0.9规定的视距的长度。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根据需要,应结合地形设置保证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第3.0.10条 平曲线半径 各级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规定于表3.0.10.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 注:各级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略) 改建公路利用现有公路路段, 二级公路山岭、 重丘区的极限最小半径可采用50米;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极限最小半径可采用25米。采用以上极限最小半径时,宜相应增加超高横坡度。 为保证行车安全,位于平地或下坡的长直线的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 第3.0.11条 平曲线超高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表3.0.10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件等情况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超过10%,其它各级公路不超过8%。 在积雪、寒冷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 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第3.0.12条 平曲线加宽 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如表3.0.12.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折半。 注:平曲线加宽表(略)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的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第3.0.13条 缓和段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表3.0.10所列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四级公路的缓和曲线可用超高缓和段代替。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表3.0.13的规定。 行车道的超高或加宽应在缓和曲线内进行。 第3.0.14条 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各部分的极限指标规定如表3.0.14. 回头曲线极限指标 ━━━━━━━━━━━━━━━┳━━━━━━━━━━━━━━━━━━ ┃ 公 路 等 级 项 目 ┣━━━━━━┳━━━━━━┳━━━━ ┃ 二 ┃ 三 ┃ 四 ━━━━━━━━━━━━━━━╋━━━━━━╋━━━━━━╋━━━━ 计算行车速度(公里/时) ┃ 30 ┃ 25 ┃ 20 ━━━━━━━━━━━━━━━╋━━━━━━╋━━━━━━╋━━━━ 主曲线最小半半径(米) ┃ 30 ┃ 20 ┃ 15 ━━━━━━━━━━━━━━━╋━━━━━━╋━━━━━━╋━━━━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 ┃ 30 ┃ 25 ┃ 20 ━━━━━━━━━━━━━━━╋━━━━━━╋━━━━━━╋━━━━ 超高横坡度(%) ┃ 6 ┃ 6 ┃ 6 ━━━━━━━━━━━━━━━╋━━━━━━╋━━━━━━╋━━━━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米) ┃ 2.5 ┃ 2.5 ┃ 3 ━━━━━━━━━━━━━━━╋━━━━━━╋━━━━━━╋━━━━ 最大纵坡(%) ┃ 3 ┃ 3.5 ┃ 4 ━━━━━━━━━━━━━━━┻━━━━━━┻━━━━━━┻━━━━ 第3.0.15条 纵坡 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表3.0.15的规定。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表3.0.15 ━━━━━━┳━━━━━┳━━━━━┳━━━━━┳━━━━━┳━━━━ 公路等级 ┃ 高速公路 ┃ 一 ┃ 二 ┃ 三 ┃ 四 ━━━━━━╋━━┳━━╋━━┳━━╋━━┳━━╋━━┳━━╋━━┳━ 地 ┃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形 ┃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 ━━━━━━╋━━╋━━╋━━╋━━╋━━╋━━╋━━╋━━╋━━╋━ 最大纵波 ┃ ┃ ┃ ┃ ┃ ┃ ┃ ┃ ┃ ┃ ┃ 3 ┃ 5 ┃ 4 ┃ 6 ┃ 5 ┃ 7 ┃ 6 ┃ 8 ┃ 6 ┃ 9 (%) ┃ ┃ ┃ ┃ ┃ ┃ ┃ ┃ ┃ ┃ ━━━━━━┻━━┻━━┻━━┻━━┻━━┻━━┻━━┻━━┻━━┻━ 在海拔2,000米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的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最大纵坡应不大于8%。 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 第3.0.16条 纵坡长度 山岭、重丘区的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3.0.16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 纵坡长度限制 表3.0.16 ━━━━━━━━┳━━━━━━━━━┳━━━━━━━━┳━━━━━━ 纵坡坡度 ┃ 坡长限制 ‖ 纵坡坡度 ┃ 坡长限制 (%) ┃ (米) ‖ (%) ┃ (米) ━━━━━━━━╋━━━━━━━━━╋━━━━━━━━╋━━━━━━ >5—6 ┃ 800 ‖ >7—8 ┃ 300 ━━━━━━━━╋━━━━━━━━━╋━━━━━━━━╋━━━━━━ >6—7 ┃ 500 ‖ >8—9 ┃ 200 ━━━━━━━━┻━━━━━━━━━┻━━━━━━━━┻━━━━━━ 第3.0.17条 平均纵坡 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 坡长和缓和坡段的规定, 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行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500米)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米)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三公里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第3.0.18条 合成坡度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表3.0.18的规定 合成坡度值 表3.0.18 ━━━━━━┳━━━━━┳━━━━━┳━━━━━┳━━━━━┳━━━━ 公路等级 ┃ 高速公路 ┃ 一 ┃ 二 ┃ 三 ┃ 四 ━━━━━━╋━━┳━━╋━━┳━━╋━━┳━━╋━━┳━━╋━━┳━ 地 ┃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形 ┃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 ━━━━━━╋━━╋━━╋━━╋━━╋━━╋━━╋━━╋━━╋━━╋━ 合成坡度值 ┃ ┃ ┃ ┃ ┃ ┃ ┃ ┃ ┃ ┃ ┃ 10 ┃10.5┃ 10 ┃10.5┃10.5┃11.0┃10.5┃11.0┃11.0┃11.0 (%) ┃ ┃ ┃ ┃ ┃ ┃ ┃ ┃ ┃ ┃ ━━━━━━┻━━┻━━┻━━┻━━┻━━┻━━┻━━┻━━┻━━┻━ 三、四级公路,在山岭、重丘区的工程特别艰巨路段,合成坡度值可适当增大。各级公路在积雪严寒地区,合成坡度值应不大于8%。 第3.0.19条 高原纵坡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3.0.19的规定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仍用4%。 高原纵坡折减值 表3.0.19 ━━━━━━━┳━━━━━━━┳━━━━━━━┳━━━━━ 海拔高度(米)┃ 3,000-4,000 ┃>4,000-5,000 ┃ 5,000以上 ━━━━━━━╋━━━━━━━╋━━━━━━━╋━━━━━ 折减值(%) ┃ 1 ┃ 2 ┃ 3 ━━━━━━━┻━━━━━━━┻━━━━━━━┻━━━━━ 第3.0.20条 竖曲线 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半径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规定如表3.0.20.通常应采用表列一般最小半径值。 注: 各级公路竖曲线半径和最小长度 表3.0.20(略) 第3.0.21条 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 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转向点。在长的平曲线内应避免出现几个起伏的纵坡。 第3.0.22条 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大、中桥,以及各级公路上的小桥与涵洞的线形及其与公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二、三、四级公路上的大、中桥线形,一般为直线,如必须设成曲线时,其各项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 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宜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第四章 路基 第4.0.1条 用地范围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提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1米范围内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3米,一级公路3米,二级公路2米的范围内为公路用地范围。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计算确定用地范围。 行道树一般应在用地范围内种植,有条件种植多行林带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沿线房屋、料场、苗圃等,应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尽量利用荒地或坡地,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现有公路,一般保持原有用地范围不变;改建公路时,应参照新建公路用地范围的规定具体确定。 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非路用房屋,埋设电杆、 管线, 修建渠道等;确属需要时,应取得地区以上公路主管部门的协议,并符合有关规定。 第4.0.2条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基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设计排水设施时,应保证水流排泄畅通,并结合附近农田排灌,综合考虑。 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 应尽量将取土坑、 弃土堆平整成可耕地和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寒河道。 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作好调查研究,并应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个别设计。 第4.0.3条 路基宽度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慢行道或路上设施时,均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一般规定如表4.0.3 注:公路路基宽度 表4.0.3(略) 四级公路一般采用3.5米的单车道路面和6.5米的路基。当交通量较大或有特殊需要时,可采用6.0米的双车道路面,7.0米的路基,在工程特别艰巨的路段以及交通量很小的公路,可采用4.5米的路基,并应按第3.0.7条的规定设置错车道。 第4.0.4条 路基横断面 各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一般规定如图4.0.4.其各部分尺寸,如行车道、路缘带、紧急停车带、中间带、土路肩等部分的宽度,应按本标准第3.0.2条、第3.0.4条、 第3.0.5条、 第3.0.6条的规定进行设计。城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快,慢行道分开的横断面类型,可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采用。 第4.0.5条 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要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设计标高,一般为路基边缘高度。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高度,一般应高出表4.0.5所规定洪水频率计算水位0.5米以上。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表4.0.5 ━━━━━━━━━━━━━━━━━━━━━━━━━━━━━━━━━━━━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 一 ┃ 二 ┃ 三 ┃ 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洪水频率 ┃ 1/100 ┃1/100 ┃ 1/50 ┃ 1/25按具体情况确定 ━━━━━━━━━━━━━━━━━━━━━━━━━━━━━━━━━━━━ 第4.0.6条 路基压实 公路路基应有足够的压实度。当路基修竣即铺筑路面时,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表4.0.6的要求。 注:路基压实度 表4.0.6(略) 第4.0.7条 路堑边坡坡度 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石种类及其结构、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且土质均匀时,可参照表4.0.7所列数值范围,结合已成公路的实践经验采用。 路堑边坡坡度 表4.0.7 ━━━━━━━━━━━━┳━━━━━━━━━━━━┳━━━━━━━━━━━ 土 石 种 类 ┃ 边坡最大高度(米) ┃ 边坡坡度 ━━━━━━━━━━━━╋━━━━━━━━━━━━╋━━━━━━━━━━━ 一 般 土 地 ┃ 20 ┃1:0.5-1:1.5 ━━━━━━━━━━━━╋━━━━━━━━━━━━╋━━━━━━━━━━━ 黄土及类黄土 ┃ 20 ┃1:0.1-1:1. 25 ━━━━━┳━━━━━━╋━━━━━━━━━━━━╋━━━━━━━━━━━ 碎石土和卵┃胶结和密 20 1:0.5-1:1.0 石 ┣━━━━━━╋━━━━━━━━━━━━╋━━━━━━━━━━━ 土(砾石) ┃中 密 ┃ 20 ┃1:1.0-1:1.5 ━━━━━┻━━━━━━╋━━━━━━━━━━━━╋━━━━━━━━━━━ 风化岩石 ┃ 20 ┃1:0.5-1:1.5 ━━━━━━━━━━━━╋━━━━━━━━━━━━╋━━━━━━━━━━━ 一 般 岩 石 ┃ _ ┃1:0.1-1:0.5 ━━━━━━━━━━━━╋━━━━━━━━━━━━╋━━━━━━━━━━━ 坚 石 ┃ _ ┃ 直立-1:0.1 ━━━━━━━━━━━━┻━━━━━━━━━━━━┻━━━━━━━━━━━ 注:非均质土层中,路堑边坡可采用适应于各该土层稳定的折线形状。在砂类土、黄土、易风化碎落的岩石和其它不良的土质路堑中,其边沟外侧边缘与边坡坡脚之间,宜设置碎落台。其宽度视边坡高度和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0.5米。当边坡已适当加固或其高度小于2米时,可不设碎落台。 第4.0.8条 路堤边坡坡度路堤边坡坡度,当路堤基底的情况良好,可参照表4.0.8所列数值,结合已成公路的实践经验采用。路堤受水浸淹部分的边坡应采用 1:2, 并应视水流等情况采取边坡加固及防护措施。 第4.0.9条 护坡道当路肩边缘与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米时,取土坑内侧坡顶可与路堤坡脚径相衔接,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当高差大于2米时,应设置宽1米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6米时,设置宽2米的护坡道。在地质和排水条件良好或经济作物、高产田等地段,若采取一定措施足以保证路堤稳定时,可不设护坡道。 路堤边坡坡度 表4.0.8 ━━━━━━━━━┳━━━━━━━━━━━━━━┳━━━━━━━━━━━━━ ┃ 边坡的最大高度(米) ┃ 边 坡 坡 度 填 料 种 类 ┣━━━━┳━━━━┳━━━━╋━━━━┳━━━━┳━━━ ┃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坡度┃上部高度┃下部坡度 ━━━━━━━━━╋━━━━╋━━━━╋━━━━╋━━━━╋━━━━╋━━━ 一 般 粘 性 土 ┃ 20 ┃ 8 ┃ 12 ┃ - ┃ 1:1.5 ┃ 1:1.75 ━━━━━━━━━╋━━━━╋━━━━╋━━━━╋━━━━╋━━━━╋━━━ 砾石土、粗砂、中砂┃ 12 ┃ ─ ┃ ─ ┃ 1:1.5 ┃ ─ ┃ ─ ━━━━━━━━━╋━━━━╋━━━━╋━━━━╋━━━━╋━━━━╋━━━ 碎石土、卵石土 ┃ 20 ┃ 12 ┃ 8 ┃ - ┃ 1:1.5 ┃1:1.75 ━━━━━━━━━╋━━━━╋━━━━╋━━━━╋━━━━╋━━━━╋━━━ ┃ 8 ┃ - ┃ - ┃ 1:1.3 ┃ - - 不易风化的石块 ┣━━━━╋━━━━╋━━━━╋━━━━╋━━━━╋━━━ ┃ 20 ┃ - ┃ - ┃ 1:1.5 ┃ - - ━━━━━━━━━┻━━━━┻━━━━┻━━━━┻━━━━┻━━━━┻━━━ 注:用大于25厘米的石块填筑路堤,边坡采用干砌者,其边坡坡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4.0.10条 路基排水各级公路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 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基边坡排水等设施,这些排水设施应与沿线桥涵配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 第五章 路面 第5.0.1条 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和慢行道等均应铺筑路面。 公路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公路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 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和粗糙度适当的要求。 各级公路路面可根据交通量发展需要,一次建成或分期修建,逐步提高。 第5.0.2条 路面等级 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一般按表5.0.2A和表5.0.2B的规定选用。 路面等级 表5.0.2A ━━━━━━━┳━━━━━━━━━┳━━━━━━━━┳━━━━━━━ 公路等级 ┃ 采用的路面等级 ┃ 公路等级 ┃ 采用的路面等级 ━━━━━━━╋━━━━━━━━━╋━━━━━━━━╋━━━━━━━ 高速公路,一 ┃ 高 级 ┃ 三 ┃ 次高级或中级 ━━━━━━━╋━━━━━━━━━╋━━━━━━━━╋━━━━━━━ 二 ┃ 高级或次高级 ┃ 四 ┃ 中级或低级 ━━━━━━━┻━━━━━━━━━┻━━━━━━━━┻━━━━━━━ 路面面层类型 表5.0.2B ━━━━━━━━━━━━┳━━━━━━━━━━━━━━━━━━━━━ 路 面 等 级 ┃ 面 层 类 型 ━━━━━━━━━━━━╋━━━━━━━━━━━━━━━━━━━━━ 高 级 路 面 ┃ 1.沥青混凝土 ┃ 2.水泥混凝土 ┃ 3.厂拌沥青碎石 ┃ 4.整齐石块或条石 ━━━━━━━━━━━━╋━━━━━━━━━━━━━━━━━━━━━ 次 高 级 路 面 ┃ 1.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 2.路拌沥青碎、砾石 ┃ 3.沥青表面处治 ┃ 4.半整齐石块 ━━━━━━━━━━━━╋━━━━━━━━━━━━━━━━━━━━━ 中 级 路 面 ┃ 1.碎、砾石(泥结或级配) ┃ 2.不整齐石块 ┃ 3.其它粒料 ━━━━━━━━━━━━╋━━━━━━━━━━━━━━━━━━━━━ 低 级 路 面 ┃ 1.粒料加固土 ┃ 2.其它当地材料加固或改善土 ━━━━━━━━━━━━┻━━━━━━━━━━━━━━━━━━━━━ 第5.0.3条 路拱坡度 路拱坡度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按表5.0.3规定的数值采用。土路肩横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 路拱坡度 表5.0.3 ━━━━━━━━━━━━━━━━━━━━╋━━━━━━━━━━━━━━━ 路 面 类 型 ┃ 路 拱 坡 度 (%) ━━━━━━━━━━━━━━━━━━━━╋━━━━━━━━━━━━━━━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 1—2 ━━━━━━━━━━━━━━━━━━━━╋━━━━━━━━━━━━━━━ 其它黑色路面、整齐石块 ┃ 1.5—2.5 ━━━━━━━━━━━━━━━━━━━━╋━━━━━━━━━━━━━━━ 半整齐石块、不整齐石块 ┃ 2—3 ━━━━━━━━━━━━━━━━━━━━╋━━━━━━━━━━━━━━━ 碎、砾石等粒料路面 ┃ 2.5—3.5 ━━━━━━━━━━━━━━━━━━━━╋━━━━━━━━━━━━━━━ 低级路面 ┃ 3—4 ━━━━━━━━━━━━━━━━━━━━┻━━━━━━━━━━━━━━━ 第六章 桥涵 第6.0.1条 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桥梁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适用、经济和适当照顾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大、中桥桥位,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路桥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公路桥涵应根据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合理选用适当的桥(涵)型。一般不宜采用木桥涵。 公路桥涵应适当考虑农田排灌的需要,以支援农业生产。在靠近村镇、城市、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桥梁,应结合各有关方面的要求,考虑综合利用。 公路桥涵必须能安全宣泄设计洪水,必要时应修建导流构造物或防护构造物。 第6.0.2条 桥涵跨径 一、大、中、小桥及涵洞的划分 大、中、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划分,一般规定如表6.0.2. 桥梁涵洞按跨径分类 表6.0.2 ━━━━━━━━━━━━━━━━━━━━━━━━━━━━━━━━━━ 桥 涵 分 类 ┃ 多孔跨径总长L(米)┃ 单孔跨彼径L9(米) ━━━━━━━━━╋━━━━━━━━━━━╋━━━━━━━━━━━━ 特殊 大 桥 ┃ L≥500 ┃ L0≥100 ━━━━━━━━━╋━━━━━━━━━━━╋━━━━━━━━━━━━ 大 桥 ┃ L≥100 ┃ L0≥40 ━━━━━━━━━╋━━━━━━━━━━━╋━━━━━━━━━━━━ 中 桥 ┃ 30<L<100 ┃ 20≤L0<40 ━━━━━━━━━╋━━━━━━━━━━━╋━━━━━━━━━━━━ 小 桥 ┃ 8≤L≤30 ┃ 5≤L0<20 ━━━━━━━━━╋━━━━━━━━━━━╋━━━━━━━━━━━━ 涵 洞 ┃ L<8 ┃ L0<5 ━━━━━━━━━┻━━━━━━━━━━━┻━━━━━━━━━━━━ 注: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而言。 ②多孔跨径总长仅作为划分特殊大桥、大、中、小桥及涵洞的一个指标:梁式桥、板式桥涵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涵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它型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③圆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二、标准跨径 标准设计或新建桥涵,当跨径在60米以下时,一般均应尽可能地采用标准跨径。 桥涵标准跨径规定为: 0.75、1.0、1.25、1.5、2.0、2.5、3.0、4.0、5.06.0、8.0 、10、13、16 、20、25、30、35、40、45、50、60、米。 注:①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涵以两桥(涵)墩中线间距离或桥(涵)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涵、箱涵、圆管涵以净跨径为准。 ②在不致淤塞的情况下,灌溉涵洞的跨径可小于0.75米,但以不小于0.50 为宜。 三、桥梁全长(总长度) 桥梁全长规定为: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岩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p>-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 3444983342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