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docx
《54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200X-XX-XX实施200X-XX-XX发布YD XXXXXX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XXXX-XX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s and masts(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s and mastsYD XXXX-XX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批准部门:中
2、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施行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出版社200X 北 京前言本规范的编制是以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为准则,遵守建筑结构荷载和建筑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建筑地基基础等)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结合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特性,对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作出规定。本规范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结构内力分析、构件及节点连接、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地基与基础。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希随时将问题和意见反馈给我们,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
3、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谢郁山、徐少伟、楚 劲参编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陆 皞、殷晓霞 目 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设计规定3.1设计原则3.2荷载与地震作用3.3材料选用4 结构分析4.1一般规定4.2自立式钢塔架4.3单管塔4.4拉线塔5 构件及节点连接5.1一般规定5.2构件设计5.3连接设计5.4法兰连接计算5.5塔脚板连接计算6 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6.1一般规定6.2节点连接6.3制作与安装6.4工艺技术要求7 地基与基础7.1一般规定7.2地基计算7.3基础设计7.4基础的抗拔稳定附录A 法兰盘内力计算附录B 基础和锚板基础抗拔稳定计
4、算附录C 本规定用词说明1 总 则1.0.1 为在移动通信铁塔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悬挂移动通信天线为主的钢塔桅(自立式和拉线式)的设计,其它通信钢塔桅设计可参照使用。1.0.3本规范的编制是以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为准则,执行和引用以下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塔桅的基础设计,尚应执行土建设计的其它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1.0.4在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结构的设计使
5、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部刨平顶紧部位及对施工的要求。1.0.5在已有建筑物上加建移动通信钢塔桅时,应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1.0.6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钢塔桅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1.0.7钢塔桅结构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形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1.0.8在进行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时,凡本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塔桅高度 (Height of
6、tower) 塔桅塔脚基础顶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2.1.2 塔桅根开Tower spacing) 三、四边形塔架相邻塔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2.1.3长细比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2.1.4主材 铁塔的塔柱,主要受力构件,相当于空间桁架的弦杆2.1.5腹杆 连接铁塔各主材的支撑构件,包括水平横杆和斜杆2.1.6横隔杆(Horizontal Cross membe 用于连接水平横杆的杆件2.1.7辅助杆 用于减小受力构件的计算长度的构件2.1.8角钢塔 主材及腹杆主要采用角钢制作的塔桅2.1.9钢管塔 主材采用钢管制作的铁塔2.1.10单管塔用于通信用途的单管悬臂式构筑物2.1
7、.11拉线塔 由立柱和拉索构成的塔桅钢结构 2.2符号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基础或锚板基础所受的拔力、上部结构传到基础的竖向荷载基础自重(包括基础上的土重) 标准值;土体重量标准值;基础自重标准值;力矩或弯矩、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弯矩;、对x轴、对y轴的弯矩;轴向力(拉力或压力)、纤绳拉力;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边缘的最小压力;底板的均布反力;、单位长度、单位面积上的裹冰荷载;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法兰盘之间的顶力;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作用在底板上的拉力;一个地脚螺栓承受的上拔力;2.2.
8、2 计算指标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钢绞线强度设计值;每个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欧拉临界力;地基变形的规定限值;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限值;2.2.3 几何参数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基础底面积;底板宽度;主角钢边至底板边的距离;地脚螺栓对应的计算宽度;塔桅结构的总高度;截面抗弯模量;、对x、y轴的抗弯模量;地脚螺栓中心至主角钢的最大距离;第i个螺栓中心到旋转轴的距离;底板计算区段的自由边长度、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合力作用点至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合力作用点至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 计算高度处的裹冰厚度、平行于x轴的基
9、础边长、多边形单管塔单边宽度;塔脚底板各区段中的最小宽度; 圆截面构件、拉索的直径;力矩;X方向的偏心距;Y方向的偏心距; 土重法计算的临界深度;平行于y轴的基础底面边长;连接件的厚度;螺栓的间距;两螺栓之间的圆心角,弧度、拔力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土体计算的抗拔角;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裹冰重度;土体重的抗拔稳定系数;基础重的抗拔稳定系数;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变化系数;与构件直径有关的裹冰厚度修正系数;轴心受构件稳定系数;3 基本设计规定3.1设计原则3.1.1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
10、构构件的可靠度,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3.1.2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3.1.3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3.1.4移动通信钢塔桅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3.1.5移动通信钢塔桅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变形或耐久性能的有关规定限值。3.1.7塔桅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设计,其表达式为: (3.1.7)式中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
11、时,应取1.2;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有利时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应取0.9。第i 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 为可变荷载 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但对安装检修荷载可采用1.3;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其中为第一个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其荷载效应在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可变荷载 的组合值系数,应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按本章的规定采用;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3.1.8塔桅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考虑如下两种不同荷载基本组合,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分别按表3.1.8采用:表3.1.8 荷载基本组合及可变荷载
12、组合值系数荷载组合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IG+W+L1.00.7IIG+W+L+I0.71.0注:1、表中G代表永久荷载,W代表风荷载,L代表平台活荷载,I代表裹冰荷载;2、需要考虑雪荷载时,雪荷载的组合系数均取0.7;3.1.9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1.9)3.1.10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进行计算,并应满足本规范要求的限值。1、标准组合应用于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其表达式为: (3.1.10-1)2、准永久组合用于地基变形的计算,其表达式为: (3.1.10-2)式中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限值;地基变形的规定限值;准永久效
13、应组合时,任何第i个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按表3.1.10取用。表3.1.10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荷载类别风荷载活荷载雪荷载地区I地区II地区III准永久值系数0(0.4)0.40.50.20注:1、在风玫瑰图呈严重偏心的地区,计算地基不均匀变形时风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采用0.4(频遇值); 2、雪荷载的分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执行。 3.1. 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塔桅结构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不得大于该点离地高的1/ 75;对桅杆结构,层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尚不得大于层间高度的1/75。2、当塔(杆)上挂有微波天线
14、时,微波天线所在位置的塔身挠度角和扭转角,应不超过微波天线的1/2半功率角。3、3.2荷载和地震作用3.2.1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上的荷载一般可分为下列二类:1、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固定的设备自重、拉索的初应力、土重、土压力等;2、可变荷载:风荷载、裹冰荷载、地震作用、雪荷载、平台的活荷载(包括安装检修荷载)、地基变形等;3.2.2风荷载1、塔桅结构所承受风荷载的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采用,但基本风压不得小于0.35 。2、风荷载的计算应考虑塔桅构件、平台、天线及其他附属物的挡风面积,移动通信天线的挡风面积应按实际方向角度计算,天线较多
15、且无法确定方向时可按所有天线正面面积的75%计算。3.2.3雪荷载:平台雪荷载的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基本雪压按50年一遇采用。3.2.4裹冰荷载1 设计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时,应考虑结构构件、拉索和天线等表面裹冰后所引起的重力荷载及挡风面积增大的影响。2基本裹冰厚度应根据当地离地10m高度处的观测资料,取统计50年一遇的最大裹冰厚度为标准。当无观测资料时,应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或按下列经验数值分析采用: 1)重裹冰区:大凉山、川东北、川滇、秦岭、湘黔、闽赣等地区,基本裹冰厚度可取10-30mm; 2)轻裹冰区:东北(部分)、华北(部分)、淮河流域等地区,基
16、本裹冰厚度可取5-10mm。 注:裹冰还会受地形和局地气候的影响,因此轻裹冰区内可能出现个别地点的重裹冰或无裹冰的情况;同样,重裹冰区内也可能出现个别地点的轻裹冰或超裹冰的情况。3管线及结构构件上的裹冰荷载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截面的构件、拉索等每单位长度上的裹冰荷载可按下式计算: (3.2.4-1)式中:单位长度上的裹冰荷载(kN/m); 基本裹冰厚度(mm),按本条款的规定采用; 圆截面构件、拉索的直径(mm); 覆冰厚度的高度变化系数,按表3.2.4-1采用;与构件直径有关的裹冰厚度修正系数,按表3.2.4-2采用; 裹冰重度,一般取9kN/m3。表3.2.4-1 裹冰厚度的高度
17、变化系数 离地面高度(m)10501001502002503003501.01.62.02.22.42.62.72.8表3.2.4-2 裹冰厚度修正系数直径(mm)5102030405060701.11.00.90.80.750.70.630.62)非圆截面构件上每单位表面面积上的裹冰荷载q(kN/m2)可按下式计算: (3.2.4-2)式中单位面积上的裹冰荷载(kN/m2);3.2.5地震作用应按塔桅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进行计算;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时可以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仅需满足抗震构造要求;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同时考虑竖向地震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3.2.6平台的活荷载,应按实际
18、工艺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按2kN/m2考虑;平台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可按1.0kN/m采用。 3.3材料选用3.3.1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3.3.2移动通信钢塔桅的钢材,宜采用Q235 普Q345低合金结构钢有条件时也可采用Q390钢或钢材强度等级更高的结构钢、以及优质碳素结构钢, 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和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的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4 移动 通信 钢塔桅 结构设计 规范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