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学章.pptx
《教育学教育学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学章.pptx(14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学总复习总复习名鼎教育讲师:景娜娜22024/3/24 周日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教育学的发展32024/3/24 周日一、教育、教育学的涵义一、教育、教育学的涵义 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P8 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由专门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P9 2、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P1542024/3/24 周日 二、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出现二、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出现1、教育的产生:P15-16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 古代教育 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3、学校教育的出现(原因、条件、标志)P18-20 学校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导致了教师职业的出现,奠定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基础。52024/3/24 周日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中国:孔子、墨子、学记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的建立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萌芽 P26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要适应自然、儿童中心、在 实践活动中学习、实用主义。P27 裴斯泰洛奇: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去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教育要做到德智体一体化,教育者的首要职责是塑造完整、富有个性的人。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62024/3/24 周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P28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诞生。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P30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续)72024/3/24 周日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续)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续)3、西方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教育学结合(2)凯洛夫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编写教育学(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教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82024/3/24 周日第二章第二章 人、社会、教育人、社会、教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92024/3/24 周日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矛盾性又有一致性。1、矛盾性: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P34 矛盾性表现:(1)社会发展方向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水平往往落后社会发展水平)。(3)社会的结构制约人才的结构。(4)在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性上,社会与人存在着不一致。(5)社会发展状况和特点影响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特点。P35102024/3/24 周日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续)2、一致性:人与社会的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是人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二者互动的中介。一致性表现(1)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社会历史条件是怎样的,人的发展状态大体就是怎样的).(2)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也在改变环境,社会历史是人发展的结果,随人的发展而发展)112024/3/24 周日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教育,教育在调和人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方面起着中介转化的作用。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教育能够有目的、有选择、有规范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相促进转化。P38 2、教育的基本着眼点:人和人的发展。只有把人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上才能促进矛盾的解决。P39 122024/3/24 周日3、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 P39(1)人的发展:个体在全部人生过程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先天性素质(遗传、成熟)、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体活动(主观能动性)P39 教育与人的发展(续)132024/3/24 周日教育与人的发展(续)教育与人的发展(续)(5)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主导作用)A.引导、培养、塑造功能 B.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C.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6)学校教育的制约性 P49内部: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的实现程度。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是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外部: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程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142024/3/24 周日1、教育的社会功能:P49-58 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 2、教育各社会功能的联系与特点:P59-61联系:有机整体(互相依存,互惠互利),又有矛盾(对教育功能期望不同,希望发生功能的方面不同)特点: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52024/3/24 周日四、教育的制约性(社会和人的制约)四、教育的制约性(社会和人的制约)四、教育的制约性(社会和人的制约)四、教育的制约性(社会和人的制约)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P65-72 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 文化: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学生文化 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P73-75162024/3/24 周日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的特点172024/3/24 周日一、教育规律一、教育规律 1、教育规律:教育系统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P81 2、教育规律的类型: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教育发展规律 P87182024/3/24 周日 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1、关于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关系:P90 唯意志论、宿命论2、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意味教育主体在教育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而是要求教育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认识和利用规律。P91(1)认识教育规律: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2)利用教育规律:创造条件使规律实现;多种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利用规律去加速或延缓活动进程;教育规律理论指导实践192024/3/24 周日二、教育原则二、教育原则1、教育原则:人们在总结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育的根本性准则。P952、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202024/3/24 周日三、教育艺术三、教育艺术1、教育艺术的特点: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审美性 P1052、教育的口头言语艺术特点:语流清晰畅达;词句准确简练、规范;逻辑性强;语气变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但不夸张;P108212024/3/24 周日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作用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222024/3/24 周日一、教育目的概念一、教育目的概念 1、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和规定。它以观念和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P116 2、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3、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232024/3/24 周日教育目的的层次、意义、作用和制约因素教育目的的层次、意义、作用和制约因素1、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P116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4、教育目的的制约因素:受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受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制约。5、教育目的的特点: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42024/3/24 周日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它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总的方向。(教育目的是它的核心和基本内容)P1172、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3、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它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252024/3/24 周日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262024/3/24 周日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国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素质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P124272024/3/24 周日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P122(1)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是一致的。(2)旧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源。(3)机器大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有条件的(自由时间是重要条件,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之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82024/3/24 周日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之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之个人本位论和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会本位论 P126-127P126-127 1、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组织教育活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卢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2、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组织教育活动。(柏拉图“教育按照国家需要来造就人”;荀子“人本恶,需要以礼仪教化”)292024/3/24 周日四、四、20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世纪的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应该以人为中心和以人精神的完善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特点:追求永恒化、理想化、人性化。P1302、科学主义:(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特点: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功利性;重视科学教育。P134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P138302024/3/24 周日五、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与实践五、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与实践1、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41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培养劳动者;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P1423、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原因、解决途径)P142-143312024/3/24 周日六、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六、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1、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全面发展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2、素质教育具体来说体现在五育:德智体美劳 德育、智育(重点关注)P1443、五育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但有内在联系,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地位存在不平衡性。P146322024/3/24 周日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概念、核心、目的教育改革理论教育改革趋势332024/3/24 周日一、教育改革概念、根本目的、核心一、教育改革概念、根本目的、核心1、教育改革:改变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或革除陈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育除旧布新的一种社会性活动。2、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使教育更好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342024/3/24 周日二、教育改革理论二、教育改革理论1、教育改革的理论范性:帕斯通:均衡范性、矛盾范性 P1532、教育改革的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P156 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是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如知识、技能及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是未来薪金和偿付的源泉。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人力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结果。352024/3/24 周日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双重效应)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双重效应)1、正面:(1)促进人力资本优化(2)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使教改朝着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3)促进国家和经济界对教改的干预(4)投资和效应的研究规定了教改的重点(5)为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助提供了依据。2、负面(1)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价值,未能科学说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教育经济功能过分夸大,其他功能遭到漠视,教育目标极为功利。(3)过分夸大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使政府超越现实需要扩大教育规模,导致教育供大于求。362024/3/24 周日 教育改革目的不仅局限于对现代教育制度的修补,还要从整体上改变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出适合个体、社会、国家和全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新教育。三、三、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改革的趋势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教师的素质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特点n一、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n(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n原始社会n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n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并有了初级师范学堂和高级师范学堂之分。n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n西方 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也在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职业专业化开始。392024/3/24 周日 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n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被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n(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n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n概念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职业,并且得到社会承认的发展结果和教育从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准:一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二是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智能发挥的客观环境。412024/3/24 周日 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1994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n1995年 教师资格条例n(三)教师的专业发展n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人员的过程。n舒尔曼 学科教学法n教师专业发展包括:1、专业精神的发展 2、专业知识的发展n3、专业技能的发展n二、教师劳动的特点n(一)示范性(二)创造性(三)系统性 (四)学习性 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n一、教师的社会地位n(一)专业地位 (二)经济地位n(三)政治地位 (四)职业声望n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n(一)教师的权利n概念 教师的权利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基础,围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有的利益。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权利内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n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n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n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n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n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二)教师的义务n概念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义务内容 n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n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n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n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n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n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n462024/3/24 周日 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三、教师劳动的价值n(一)社会价值n(二)个人价值第三节 教师的素质一、教师的角色形象(一)教师角色的构成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二)教师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群体成员对在社会系统中占有某一位置的人应有行为方式的期待。教师的角色期望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的期望、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自我期望。482024/3/24 周日 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教师 n(三)教师的角色协调n角色协调分为社会协调和教师自我协调两方面,社会协调是主要的。n二、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n(一)教师的基本素质n专业精神、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宽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鲜明的人格影响力)n(二)教师的前瞻性素质n1、教育家的意识 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 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健康的心理素质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6、法律意识 真题连接真题连接n一、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n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n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n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现职务职责n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nE.身体健康n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简答)真题链接真题链接n1、国家对教师任职有明确规定的标准;n2、教师既要有学术知识,还要有师范能力;n3、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的要求;n4、国家有对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内容措施;n5、国家有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n6、教师的专业要不断持续的发展;n7、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满足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n三、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论述题)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第一节 课程概述n一、概念n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n1918年 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n二、课程的类型与结构n(一)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n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n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n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n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n(二)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32024/3/24 周日 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三、影响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n(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n(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n(三)基础与创新的关系n(四)分化与综合的关系n(五)结果与过程的关系n四、课程的现代化n(一)课程观念的现代化(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三)课程实施的现代化n(四)课程评价的现代化 1、评价对象不唯一n2、评价技术量化与质性相结合3、评价手段多样4、评价主体多元 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第二节 课程编制n含义 课程编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材料组织成合理的结构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问题。一般来说,课程编制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一门技术,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形式和结构、选择与组织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方法和技术;第二,它是一套完整的实践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形式与结构、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不同的阶段和环节。n一、几种课程编制模式n课程编制模式即以一定的课程理论和思想为指导的编制课程的过程结构。n(一)目标模式 n博比特、泰勒 目标模式把确定课程目标当做编制课程的关键。n泰勒的目标编制模式围绕四个问题展开562024/3/24 周日 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二)过程模式n英国 斯滕豪斯 过程模式的基本观点 四点 过程模式把课程编制过程视为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它看重的是编制过程的研究性质,因而没有固定的程式。n评价n(三)探究模式n施瓦布 运作方式:实践-准实践-择宜n(四)批判模式n阿普尔 n(五)情境模式n英国 斯基尔贝克 课程是由经验构成的,而经验又包含内在价值,反映特定的文化结构。五个组成部分582024/3/24 周日 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二、课程编制的原则与方法n(一)课程编制的各种原则体系n1、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n系统知识准则、历久尚存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n2、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n一是统合,二是反复,三是系统n3、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n互补性原则、准备性原则、教育转换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法规依据原则n4、课程专家会议论课程编制的原则n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二)课程编制方法n1、主观法n2、客观法n3、经验法n4、活动分析法n5、实验法 n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编制n(一)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组织n(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n1、制定课程计划n2、制定课程标准n3、编制教材 教科书的构成部分:目录、本文、作业、图表与附录 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n(三)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n1、加强基础与更新内容n2、怎样处理普通中学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n3、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n4、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真题链接真题链接n泰勒模式(名词解释)泰勒模式是课程编制模式中一种最典型的目标模式。它围绕如下四个问题展开: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如何选择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第三,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第四,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在提出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泰勒确定了课程编制的四个要点、四个步骤或阶段:四个要点是目标、选择经验、课程组织、评估;四个步骤或阶段是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第一节 教学概述n一、概念n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n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n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n(一)教学的地位n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n(二)教学的基本作用n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n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n八个范畴n言语智能n逻辑数学智能n空间智能n肢体运作智能n音乐智能n人际智能n内省智能n自然探索智能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n从重心转移的角度看,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走向:n(一)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n(二)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n(三)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n(四)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n(五)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n(六)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第二节 教学系统n一、教学系统的概念n教学系统,实质上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素构成的特殊复合体。n(一)教学系统的特性n1、独特的要素n2、组合型特征n3、独特的结构与功能n4、表现的多样性n(二)教学系统的要素n1、教师 2、学生 3、内容 4、环境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二、教师中心说n概念 n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n基本观点n三、学生中心说n概念 n代表人物 杜威n基本观点n四、学科中心说n古德莱德、施瓦布、菲尼克斯n基本观点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第三节 教学过程 n一、教学过程的概念n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它的指称有几个层面:一是指一节课为时间单位、从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过程;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三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比如小学期间、初中期间等,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四是指贯穿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教学过程;五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教学过程。n二、教学过程的动力n(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实质n教学过程的动力,也就是教学动力,是由教学内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复始的运行和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无数分力融汇而成的合力。692024/3/24 周日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人们对教学动力问题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n一是教学存在动力论;二是教学内部矛盾论;三是学习动机论;四是教学系统动力结构论;五是教学认识动力论。n(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n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认识或学习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三、教学过程的结构n概念 教学过程结构是指教学过程内部各组成阶段或组成环节及其在时间方面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n(一)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结构的探讨n孔子 学、思、行 荀子 闻、见、知、行n西方 昆体良提出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n夸美纽斯n赫尔巴特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n杜威 疑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n20世纪上半叶 凯洛夫提出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n我国教育学界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722024/3/24 周日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二)教学过程的环节n1、明确教学目标n2、激发学习动机n3、感知教学材料n4、理解教学材料n5、巩固知识经验n6、运用知识经验n7、测评教学效果n四、教学过程的本质n(一)认识说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认识过程n(二)特殊认识说n(三)儿童发展说n(四)双边活动说n(五)多质说或复合说n(六)认识-实践说n(七)认识-发展说n(八)审美过程说742024/3/24 周日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第四节 教学设计与开发n一、教学设计与开发概述n(一)基本概念n教学设计与开发,实质就是通过多种途径的创造与开发,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的形态,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n(二)心理学基础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三)基本途径n现代媒体的设计与开发n现代环境的设计与开发n现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n二、媒体设计与开发原理n(一)知识的学习n(二)经验的学习n(三)价值的学习n三、环境设计与开发原理四、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n(一)物-物互动原理 (二)物-人互动原理n(三)人-人互动原理 (四)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772024/3/24 周日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第五节 教学原则 n一、教学原则概述n(一)教学原则的概念n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均起指导作用。n教学原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则来实现的。教学规则是教学原则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细节,每个教学原则都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规则。n(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n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n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n3、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792024/3/24 周日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n(三)教学原则研究的现状n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n(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n概念 要求n(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n概念 要求n(三)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原则n(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n(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n(六)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n(七)理解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n(八)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812024/3/24 周日真题链接真题链接n1、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_的矛盾。(填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认识和学习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n2、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n3、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_,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n缺陷矫正 早期干预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第一节 教学方法n一、概念n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n二、教学方法的分类n(一)形态分类n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n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n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n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n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n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852024/3/24 周日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n主要有陶冶法n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n主要有发现法n(二)行为主义分类n美国学者拉斯卡n1、呈现方法n2、实践方法n3、发现方法n4、强化方法n(三)主体性分类n1、提示型教学方法 包括示范、呈示、展示、口述等n2、自主型教学方法n3、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n教学对话、课堂讨论872024/3/24 周日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四)层次分类n1、操作性教学方法n2、原理性教学方法n3、技术性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主要考虑的依据有: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教学内容特点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4、教师自身的素养5、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等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n一、教学策略概述n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n狭义的教学策略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n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封闭性。n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过程中专门活动组织开展的方法、结构及其特性等相统一的特殊形式,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授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902024/3/24 周日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二)教学策略的类型n教学策略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n广义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学习策略、教授策略和教学策略n二、学习策略n(一)学习策略的内涵n(二)学习策略的教学n1、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n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的监控、个人效能感n2、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通用学习策略的教学、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交叉式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三、教授策略n包括(一)呈现技巧n主要有设置导入、解释行为、结尾和讲座n(二)内容转化策略n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n(三)指导行为策略n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等n(四)教学管理策略n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亦即提高集体活动中教师处理个别学生问题的能力,以及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敢于挑战的能力;二是提高教师创造、运用组织策略的能力;三是提高预防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能力。n(五)课堂强化技术n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替代性强化932024/3/24 周日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n(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n1、支持性互动策略n2、课堂交流策略 主要有两类:发问技巧和讨论策略n(二)课外教学互动策略n1、调和策略n2、人际交往策略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五、学习方式n(一)概念 n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n(二)掌握学习n1、掌握学习的组成n第一,自定学习步子。第二,选择性教学。第三,形成性评价n2、掌握学习的基本程序n第一、单元目标的设计。第二、实施前测验。n第三、基本教学。第四、形成性评价。n第五、矫正学习。第六、形成性评价2.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三)合作学习 n1、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n小组奖励、个人责任感、均等的成功机会n2、合作学习的一般形式n学生小组学习、花锯式策略、集体调查研究n3、典型的合作学习课n最典型的合作学习课有四个组成部分:内容的呈现;学习小组中的学生讨论和技巧练习;评价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认可和奖励。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第三节 教学评价 n一般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n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1、检查2、反馈3、激励4、研究5、定向6、管理n教学评价非常复杂,必须遵循发展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学习化四个基本原则。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二)教学评价的类型n教学评价的对象至少有五个方面: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教师教授质量、学生学业成就、教学系统和教学评价,其中学生学业成就是核心,教师教授质量和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是重点。1、他评价与自评价n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n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n二、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n(一)课程材料评价方法n例如专家判断法、观察法、实验法与调查法n(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n1、学科成就测验n2、日常考查n3、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992024/3/24 周日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三)教师教授质量评价方法 比较常用的有:n1、综合量表评价法n2、分析法n3、调查法n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n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n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n分类 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n二、现代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n(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n大致有三种:1、全班上课 2、班内分组教学 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