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新趋向.pdf
《2022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新趋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新趋向.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年 月第 卷第 期民族艺术研究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方李莉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再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安丽哲 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式与特征 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数据与文献为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安丽哲乡村振兴情境下图像与视觉造型的功能阐释与资源转化 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综述 民族艺术研究,():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新趋向安丽哲摘要: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造型艺术领域涌现出很多关于中华视觉形象与中华民
2、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趋势与艺术人类学的应用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本年度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图像与造型艺术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在本年度的图像与造型艺术研究中,艺术人类学学者已经开始自觉全面地从不同层级对中华民族的象征文化符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意味着艺术人类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兴起;第二,本年度该部分的“非遗”研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多重启发,如对传统手工艺的工匠精神的探讨、对“非遗”传承与保护主体性的深层探讨以及“非遗”保护实践与新媒介应用等。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人类学;艺术学;工匠精
3、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来于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又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论断成为我国民族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超越与回应。对这一命题的讨论迅速在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学界展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离不开对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毕竟共同体意识是需要具体的文化符号来呈现的。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那么
4、,研究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涉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符号体系的研究”。在艺术人类学的常见研究中,对文化符号的阐释以及文化认同功能的分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对地方性民族性文化的阐释以及功能的阐发。从 年开始,关于中华视觉符号建构的文章开始少量出现;到了 年,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图像与造型艺术组的讨论更能彰显这一点。本文将通过对 年度艺术人类学研究中造型艺术组的分析,就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即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哪些讨论议题可以纳入中华视觉形象与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及在对这一新的命题的讨论中,艺术人类学的图像与造型艺术研究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趋势。一、造型艺术与中华民族象征
5、文化符号的体系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象征符号有很多种,符号的研究一直是造型艺术研究的特长,哪些传统图像与符号研究可以归纳进共同体意识研究体系,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方李莉在本年度刊发了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再建构一文,该论文详细论述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多元一体的结构与分层。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浓缩了国家的所有概念和意义总概性象征,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的总标识;第二层级是关键性象征符号,是属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符号;第三层级是地域性象征,是属于地方性和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这三个层级的象征形成民族国家多元一体的文化符号系统。”这
6、一论断具有高度概括性,纵观本年度艺术人类学的相关讨论,可以发现对这三个层级的讨论均有出现。首先,对第一个层级的讨论,即对国家象征符号或者意义构建的方法进行思考,这部分的讨论一般在学理层面进行,本年度集中在研究视野的讨论上。学者们就日常生活中的中华文化形象建构进行了讨论。如王侃在 日常生活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与呈现一文中提出,与概念化的、宏大的、包罗万象的文化形象相比,日常生活的文化形象更具有“触感”,进而形成可以阅读与触碰的“国家图像”系统。巴胜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塑造,需要融合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能仅停留在具体可见、可听、可感的视听对象的塑造上,更须塑造让中国人审美愉悦的、可用
7、心领悟的共同体形象。有的学者则从日常生活中的国家节日角度入手,去探讨运用这些视觉形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与方法。如:孟凡行、傅国群对国庆视觉形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他们认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中,可通过传播具象性国庆视觉形象、象征性国庆视觉形象,利用多种国庆视觉形象叙事等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共同体信仰价值,促进民族共同体价值凝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筭萌的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国传统生命哲学以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形成与传统生命哲学之间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精神内核和民族意义;提出塑造中华民族形象不仅能唤醒民族文化基因,还对当下的生态问
8、题、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对关键性象征符号的探讨中,传统村落及民居的民族家国视觉形象是其中一个讨论的焦点,这源于近年来很多艺术人类学研究者对艺术乡建的关注。如:石庆秘、康晓蕴的 互动与融合:鄂西南民居文化意义生成的集体记忆一文通过对鄂西南这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主要聚居区民居的分析,阐释了民居文化与空间环境、样式选择、资源配置、权力资本等因素的互动,建构出鄂西南民居文化的价值尺度和心理诉求;提出民居也被演化为一种集体的、族群的文化记忆符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廖镭、谢旭斌在 传统村落视觉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母本”观研究中以由建筑、文学、艺术、民俗、礼法编织而成的村落视觉文
9、化作为研究对象,指出通过对视觉主体的观看与拆解,审美客体不只作为被凝视与被阐发的图像文本,也化身现代观看的新图像,可延伸出更广阔的释义,成为锚定民族家国的精神图谱。罗易扉在 可用的“过去文化”:从地方艺术到国家公共文化象征一文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专题: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研究方李莉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再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王侃日常生活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与呈现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上 :巴胜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三境:“入眼悦耳”“身体力行”“无象入心”民族艺术,():孟凡行,傅国群国庆视觉形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遗产,():石庆秘,康晓蕴互
10、动与融合:鄂西南民居文化意义生成的集体记忆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上 :廖镭,谢旭斌传统村落视觉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母本”观研究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上 :中讨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从“民族文化”中提取文化因子,通过对艺术语言的现代性变迁,在其艺术作品中形成的文化怀乡现象。她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现代性渗透下形成“新东方美学”,这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到一个“再中国化怀乡美学”时代,而这又称为国家公共文化发生变化的一个表征。郭粼的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的文化意义研究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吉祥装饰,这丰富了客家视觉元素的内容,充实了中华民族视觉文化建构。再次,更多的学者们将眼光聚焦带有民族特殊性或
11、者带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形象上。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讲究深入的田野调查,这也使众多个案带有浓郁的地方性特征。然而,在个性之上,对这些众多貌似理应具有特殊性的文化形象从深层结构上分析,就可以发现其更能够论证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多元一体的结构。如:金少萍的 绞缬的世界: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研究,除了挖掘探析纹样图案的艺术审美特性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之外,还特别关注以下几种关系: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与古代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渊源关系;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融入的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因素;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现代变迁,对这些图像与技法的追踪溯源以及比较都体现了我
12、国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荣树云的 非遗语境中的传统能动性与本真性建构 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例通过对杨家埠灶王年画的个案研究,指出民间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口传心授,民俗规约逐渐被固化下来,由生活常态蜕变为艺术形态,成为民众“集体表象”的符号集合体,以及身份认同的“依据”。王艳的 面具之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图像叙事通过对傩面具的考察,重现了上古先民迁徙流动、频繁互动的族群历史,指出这样的民族文化文本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互渗的物证。颜麦安的 海南黎族哈方言报怀式黎锦嫁衣纹样象征性研究:以海南黎族黎锦嫁衣纹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嫁衣纹样中“生育与繁衍”的母题、对爱情的期待与对婚姻生活的
13、美好祝福,揭示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态。有的学者选取多民族间或民族跨地域间共同的视觉形象,研究民族交流交融中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与群体记忆。李癑以江永女书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论文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女书文化的跨媒介传播与反思中指出,江永女书在符号传播和消费社会的语境重塑中进入“后时代”,并以艺术人类学的研究立场进行面向文化母体的“他者”视角反思。此外,还有一些主题题材,在民众的记忆里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形象,并以不同的具体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些主题题材在地方有地方性,其共性又能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侯舒文的 白蛇传中地方性审美经验的美学呈现一文,强调了 白蛇传中所展现出来的地区性审美经验
14、,其依旧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功能,白蛇传因其对爱情的歌颂和对封建思想的反抗已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褚癑的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跨学科研究 基于蛇女形象演变的分析,通过研究不同时期蛇女形象的变迁,探讨了蛇女形象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完善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体系的认识,在国内层面对提高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层面可以形成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对话,从而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新趋向罗易扉可用的“过去文化”:从地方艺术到国家公共文化象征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上
15、 :金少萍绞缬的世界: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荣树云非遗语境中的传统能动性与本真性建构 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例 民族艺术,():王艳面具之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图像叙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癑艺术人类学视域下女书文化的跨媒介传播与反思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上 :侯舒文 白蛇传中地方性审美经验的美学呈现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下 :褚癑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跨学科研究 基于蛇女形象演变的分析 年艺术人类学论文集:下 :艺术人类学对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视觉形象的讨论也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民族的特殊性与地方性个案是点,点与点结合起来构
16、成线,即将接近的或者说同类的符号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从而归纳出一些关键性的象征符号,再结合国家性象征符号展开全面讨论,这也就形成对中华民族符号共同体的体系性研究。与符号体系相伴的是对视觉形象与艺术符号功能的研究,民族交流交融下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与群体记忆往往是通过视觉符号来进行的。季中扬在 民族民间视觉文化的共享性与文化认同中探讨了视觉形象的作用,认为其可以激活人们共同的情感,将破碎的记忆和经验统一起来,这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传统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转向思考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是紧密联系的,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之初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艺术 人类学 视域 图像 视觉 造型 研究 趋向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