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时代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pdf
《“智能 ”时代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 ”时代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82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第8期一、引言虚拟教研室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承载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实体场所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的虚拟组织。虚拟教研室的职责使命,就是要将最新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进行试点,使之“走出去”,对于已实践证明有效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将之“引进来”1。它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联合相互独立的基层教学组织,将跨时空、跨学校、跨区域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模式相互整合,旨在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这种集教学资源的数据采集、文化内容生产和多元服务于一体的高校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新
2、思路、新范式,是大学在教书育人层面展开的一场深层次时代转型、教学文化转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教研学术水平和创造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2021 年提出积极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作模式等,通过 3 5 年的努力,建成全国高等教育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全国各地相关教育部门、单位、各高等学校等都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虚拟教研室试点申报与建设工作。截至 2022 年 5 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共确定了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657 个,其中课程(群)教学类 237 个,占 36%;专业建设类 137 个,占 20.8%;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 65个,占
3、9.9%;2022 年未分类类型 218 个,占33.18%。全国获批数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北京、江苏和上海;全国获批数量前三的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的 17 所高校获批了共 51 个试点,其中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批数居前三,为今后上海市虚拟教研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智能+”时代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刘 慧 冯修猛摘 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发 展。虚拟教研室既是学术研究共同体,也是高水平的学者联盟和师生共建共学的实践基地,它应以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核心,以网络课程群建设为方向,基
4、于成果导向理念开展建设。在具体的建设机制上,应将问题导向机制与结果产出机制相结合,运行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多方评价与元评价相结合,致力于成为集综合管理新模式、协作教研新范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新机制于一体的新型组织体系。关键词: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综合管理模式;协作教研;人才培养刘 慧,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冯修猛,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高等教育评估所所长、教育评估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14刘慧.indd 8214刘慧.indd 822023/8/24 13:572023/8/24 13:5783二、传统教研室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1多样综合的教研形态和教学手段逐步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
5、“教与学”高校教学研究必须植根于真实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形态决定了基层教学研究的形态。教师利用黑板加粉笔进行口授、整齐划一的“教”和师生面对面、低效率的“学”决定了最传统的教研形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堂电化教学成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20 世纪 50 年代,高校教研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进入 21 世纪后,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在线辅导)、慕课、SPOC、微视频教学、云教学(云课堂)、直播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纷纷涌现出来,它们是对教学结构重组、教学环境再造、教学生态重构等问题展开的深入探讨并将与教学逐步走向深度融合3。这种
6、深度融合的背后是教学观念、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由相互失衡状态到建立新秩序的变化,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思维和观念层面的一种升华。2传统教研室已基本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虚拟教研室成为多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的有效组织形式虽然高校教研室较早便得到了国家、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入与支持,经历了初创期、定型期、恢复和转型期、虚化期四个基本阶段1,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传统教研室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重教研轻教学”的矛盾,这不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要解决这一根本难题,就是要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改造传统教研室,通过协同建设知识图谱、高质量教材、教学资源库和优秀教学案例等,将教研活动的重点真正放到人才培养的基
7、本要素上。另一方面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大规模兴起,传统教育也必须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自身,满足高等教育在公平和效率上的深层次需求。因此,虚拟教研室的出现是对传统教研室进行升级换代,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公平的新出路。3后疫情时代元宇宙技术革命的发展,上海虚拟教研之路将充满更多的可能性全球虚拟教室的市场规模以每年 16.24%的速度在增长,到 2024 年,这个市场将达到 196亿美元,这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机会和转折点,将成为引领数字化教育改革的先锋4。相比疫情下的被动改变和适应,各高校更愿意通过积极主动探索“网络教育和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师精准教学方式”去有
8、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某种意义上也带动了教师转型和学校转型。上海率先提出“元宇宙之路”,开展“虚实融合”的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推进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也必将引领教育技术在“虚拟”教研方面取得前瞻性的进步和成果。三、虚拟教研室的试点建设以上海高校为例(1)从试点申报要求来看,上海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文件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结合各高校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实际情况,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申报,鼓励优先申报全国性、区域性虚拟教研室。申报学校须依托已获批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或“国家级一流课程”,经过校内遴选、公示相关程序后,择优向市教委申报
9、推荐。全国性试点项目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向教育部推荐并向市教委备案。(2)从试点的建设条件来看,上海试点建设评审参考指标根据教育部文件的推荐要求,对所有申报试点的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依托专业及课程情况、实体建设基础和条件保障等进行了严格的形式审核,并聘请在虚拟教研、教学信息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了会议评审,最终确立出 20 个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和培育项目,并择优推荐至教育部。14刘慧.indd 8314刘慧.indd 832023/8/24 13:572023/8/24 13:5784(3)从试点的建设任务来看,上海试点建设方针政策根据教育部文件的建设原则和建设任务,在创新教研形
10、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和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着力,通过以点带面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旨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优秀教师、优质课程和一流专业结合起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研究、改革和发展。(4)从试点的建设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为专业建设类和课程(群)教学类两类;在建设范围上,以全国性和区域性教研室为主;在学科类型上,以文科类、医学类、工学类学科居多;同时还依托市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5)从推荐试点的规律来看,各高校结合各自的特色学科优势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优势,打造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网络课程(群)体系和与新技术
11、发展相匹配的新工科专业培养体系,形成了多师协作、校内外结合、线上与线下课程双驱动的教学改革方式。(6)从上海试点获批的结果来看,上海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步伐和总体水平较全国相比还是走在前列的。部属高校具有优势学科的建设试点仍占据优势地位,同时获批试点项目的研究方向涉及生物学、经济、教育、建筑、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地理、医学等多个行业领域,已具备了多学科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四、虚拟教研室的组织运行及其建设内容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创新必然催生出新的教学与学术组织,这些新型组织又会反过来重构教学与科研的行为和意义系统。例如,洪堡基于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原则,将教学实验室、讲座制和习明纳等新的
12、教学形式引入了大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随着传统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又出现和强化了研究生院、研究所和学科实验室等机构。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高校传统的教研形式必然随之发生变革。但以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新型教研组织从早期筹备到形成完整的体系往往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1运行主体(1)虚拟教研室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建设的学术研究共同体。与西方大学实行的“大学学院研究所(系)”的组织模式不同,进入 20 世纪后,苏联和新中国的高校中出现了“校系所”的新型组织模式,教研室成为高等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5。虚拟教研是在在线教学的基础上,由不同形式的教学组织或主体经过不断
13、的教学研究、课程改造、学科融合、平台分享和成果推广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研形态,是在线教研、混合教研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赫钦斯(Robert M Hutchins)在博耶(Ernest L Boyer)首次提出教学学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学术共同体”,强调共同体中各角色的充分沟通,共同承担责任和共同认知6。虚拟教研室中所涉及的教学组织和不同个体就是经由互联网基础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学术共同体”,是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主体。(2)虚拟教研室是包含一批高水平教师和优秀教研团队开展研究活动的学者联盟。一支好的教研团队和带头人是虚拟教研室建立成功与否的关键。教研室的带头人一般是研究发起人或具有较
14、高学术研究地位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负责人、其团队成员也大多是在该学科等领域有知名度的教师和研究者,呈现出跨学科(多学科或交叉学科)、跨校际(全国甚至海外名校的教授)、跨区域(一个虚拟教研室可能有中东西部多个院校教师参与)的特点。试点项目的项目带头人拥有“万人计划”等教学名师领衔,或有该行业的全国教指委课程联盟背书,其团队成员也大多是一流课程、一流专业的负责人。(3)虚拟教研室是以实体教研室为建设基础,师生共建共学的实践基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有力14刘慧.indd 8414刘慧.indd 842023/8/24 13:572023/8/24 13:5785支持,为
15、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多样化选择。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需要有运行良好的实体教研室为基础,企业可以成为师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的教研场所,是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利环境,是为虚拟教研室添砖加瓦的后备力量和有利保障。实体教研场所能够为师生开展面对面的见习和创新项目研发与指导,让师生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到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并获得最大程度的互动和参与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虚拟教研室在实体教研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元宇宙软件、计算机仿真技术辅助教学,运用课堂直播、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实验活动不再受到场所、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学生只
16、需要通过点击鼠标和键盘来完成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数据结果,为老师的备课节省了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同样达到了实体教研室所获得的参与感效果,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总之,学校、教研团队和实体教研室三者不断扮演着总指挥、工程师和传帮带的角色,使得虚拟教研室呈现出一个信息化教学新模型,构建出一个教学指挥新系统,衍变出一个人才培养新体系。2建设条件(1)依托已有的教改成果,持续深入开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十年慕课(MOOC)和“私播课”(SPOC)学习方式的演变,到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的改革经验,使虚拟教研室的深入探索具备了很好的建设
17、载体。在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背景下,虚拟教研室以其开放性、共享性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征受到更多的关注,将在高等教育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打造“双万计划”,做好二级、三级专业认证,积极推进“四新”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有清晰明确的建设规划,获得所在单位的全方位支持。学校对虚拟教研室进行建设,不仅是为了保障一流课程、一流专业等建设任务的完成,更是为了将已取得的教改成果推广、交流、共享和使用,从而为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让优秀的案例共享,为全国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范式。因此,学校肩负着虚拟教研室
18、建设和发展的重任,不仅要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供组织支持和政策保障,还要为虚拟教研室的运行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教学条件保障和质量保障。(3)能创新教学、评价、管理等手段在信息化平台中的应用,有可推广和可借鉴的价值。虚拟教研室应当颠覆传统教研室在教学手段上的应用方式,将线上教研、“云端”推进、多元评价、共通管理成为指导虚拟教研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方法论,使之在教学、评价、管理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虚拟教研室跨学科专业、跨地域甚至国际的开放性及以网络平台为教研载体的共享性,都决定了虚拟教研室必然以推广和分享为价值取向1。3建设对象(1)教学研究与改革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然核心。重点推进虚拟教研室
19、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是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导向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本质,把教学当成教师基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教师在虚拟教研室中的专业发展获得感和身份归属感是影响教师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这是虚拟教研室各项新功能得以实现之奥秘2。探索一种新的机制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一支复合型教师队伍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校要从虚拟教研室的团队组建和立项阶段便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2)课程(群)教学向网络课程群方向转型和拓展。虚拟教研室使得来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基于教学学术共同体进行分工协14刘慧.indd 8514刘慧.indd 852023/8/24 13:572023/8/24 1
20、3:5786同成为可能,特别是在集合各校所长,共同构建课程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所要建设的课程(群)更多意义上是对网络课程群进行建设。从对课程群组合的基础来看,课程群是某一学科内诸多课程的集合,是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课程群体7。从对课程群建设的目标来看,课程群由若干门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组成,课程群建设是为了各门课程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协同作用,注重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最佳效果。各门课程通过建设提升质量,从而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8。因此,课程群的建设其实是将多门课程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实现新的教学效果的组合方式,进而得到“1+12”的效果。而
21、网络课程群是近几年高校教学中出现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把内容联系紧密且属于同一人才培养范畴的相关课程进行的重新整合与重新设计,使之组成一个在结构和内容上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9。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将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课程群建设通过改变课程呈现的形态,依托网络教学技术手段和虚拟教学平台,实现了例如系列课程慕课(MOOCs)的现代化课程组织形式;从内容上看,网络课程群建设实现了课程内容按照学习需求进一步精细化,形成新的课程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
22、要求;从可共享的范围上来看,网络课程群建设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课程共享,不再局限于校内、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直接地获取全球各地的优质课程资源。(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引导专业建设,达成建设目标。将成果导向理念融入专业建设,旨在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专业评估方案、专业工程认证等方面进行产出和做出贡献,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建设方法和思路,将所取得的学习的成果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再通过考核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成效来认定未来的一流专业及一流课程,以保证各高校的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的最终产出和建设目标的达成。这套建设思路背后的逻辑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高等工程教
23、育体系中已经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如何利用好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现状和专业认证的要求,来推进专业建设与教育改革,需要做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质量监控到持续改进进行转变(图 1)。五、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做好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管理工作必须要多主体协作开展多元探索,围绕虚拟教研活动的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师生团队建设这三个方面制定九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和指导方法,构建出最具适切性的现代化虚拟教研新型组织体系(图 2)。1以政府为先导的教育行政机构,要重视落实好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机制和平台保障机制全面提高虚拟教研教学质量,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时代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 智能 时代 虚拟 教研室 新型 组织 体系 构建 路径 探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