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设计论文.docx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设计论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1 前言 1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 1 1.3 设计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 3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3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 4 2.3 交流采样技术 6 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7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9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9 3.2 中间互感器 9 3.3 多路模拟开关 9 3.4 采样/保持器 11 3.5 A/D转换器 12 3.6 频率跟踪器 14 3.7 单片微机的设计 15 3.8 变电站内信息传输内容 17 3.9 数据通信的主要方式 18 3.10 数据通信协议 20 3.11 网络体系结构 21 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 22 4.1 交流采样的软件设计 23 4.2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25 4.3 键盘子程序的设计 26 4.5 PC机子程序设计 27 5 总结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附录 31 1 前言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将保护、控制、远动、自动装置、故障录波等分散的技术集成在一起,从而实现电网的现代化管理,并可以给运行、安全、设计、施工、检修、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了世界每个角落。电力系统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机控制时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鉴于变电站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应该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及运行可靠性作为重点课题来考虑。通过合理地配置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达到提高运行可靠、减人增效的目的,同时也为我国发展自己的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探索出一条实用、可靠、经济、先进的途径。[1]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的作用是采集各种反映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实时数据,并根据运行需要将有关数据通过远动装置传送到主站或调度中心。这些数据包括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各种电气量,如频率、电压、功率等,也包括某些与系统运行有关的非电气量,如反映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这些数据既可以是由远动装置所在的变电站直接采集的,也可以是来自下一级控制中心的有关数据。所传送的既可以是直接采集的原始数据,也可以是经远方终端加工处理过的数据。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子系统同时接受来自主站或上一级调度中心根据运行需要而发出的操作、调节和控制命令,并将该命令按一定的规律转发给相应装置的操作或调节机构。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子系统传送给主站或上级调度中心。对该子系统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要保证传输数据的速度及准确率。[8] 本次设计不仅是对我们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一次考察与提高,而且对我们的相关科目也有很多涉猎。树立了工程观念,使我们在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有了很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大批的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的腾飞,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期发电,“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战略正在顺利推进,祖国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人民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本次设计是我们走向社会,为我国电力事业做出贡献的基石,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我将以最大的努力来认真完成本次设计,迈向这级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阶石。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 从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6] 1 变电站分立元件的自动装置阶段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长期以来陆续研制出各种功能的自动装置,如自动重合闸装置、低频自动减负荷装置、备用电源自投和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等。70年代以前,这些自动装置主要采用模拟电路,由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组成,对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自动装置,相互之间独立运行,互不相干,而且缺乏智能,没有故障自诊断能力,在运行中若自身出现故障,不能提供报警信息,有的甚至会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同时,分立元件的装置可靠性不高,维护工作量大,装置本身体积大,不经济。因此需要有更高性能的装置代替。 2 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自动装置阶段 1971年,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产品集成度高、体积小、性能价格比高,使微型机迅速渗透和占领了各个技术领域,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80年代,微处理器技术开始引入我国。在变电站自动化方面,首先将原来由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组成的自动装置逐步由大规模集成电路或微处理机代替。由于采用了数字式电路,统一数字信号电平,缩小了体积,明显地显示出优越性。特别是由微处理器构成的自动装置,利用微处理器的智能和计算能力,可以应用和发展新的算法,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和控制的可靠性。同时还扩充了新的功能,尤其是装置本身的故障自诊断能力,对提高自动装置自身的可靠性和缩短维修时间意义重大。微机型的自动装置虽然提高了变电站自动控制的能力和可靠性,基本上还是维持原有的功能和逻辑关系,只是组成的硬件结构由微处理器及其接口电路代替,扩展了一些简单的功能,多数仍是各自独立运行,不能互相通信,不能共享资源,实际上形成了变电站的自动化孤岛,因此仍然解决不了前述变电站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阶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综合数字式保护和控制系统SDCSI。瑞士的BBC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等一些发达国家公司相继在此领域内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目前在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已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到70年代初,便先后研制出了电气集中控制装置和集保护、控制、信号为一体的装置。在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研制的35kV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同时,南京自动化研究院也开发出了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入90年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上海惠安PowerComm2000、国电南自PS 6000、许昌继电器自动化公司的CBZ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等。 1.3 设计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在查阅大量相关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总体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信号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显示模块进行综合设计(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以实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输送负菏的速度,提高供电质啧,同时还要减轻运行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上作环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能实现的功能是十分复杂的。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包括哪些功能和要求,曾经有不同的看法,经过几年的实践,结合发展的趋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实现的基本功能现已比较明确,可归纳如下。 一 监视和控制功能 1 .数拟采集 ( l )模拟量的采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需采集的模拟量主要是:变电站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主变压器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容器的电流、无功功率,馈出线的电流、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此外,模拟量还包括主变压器油温、直流电源电压、站用变压器电压等。( 2 )状态量的采集。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的状态量有:变电站断路器位置状态、隔离开关位置状态、继电保护动作状态、同期检测状态、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状态、变电站一次设备运行告警信号、网门及接地信号等。( 3 )脉冲量的采集。脉冲量指电能表输出的一种反映电能流量的脉冲信号。 2 .事件顺序记录 SOE 事件顺序记录 SOE 包括断路器跳合闸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 3 .故障记录、故障录波和故障测距 故障记录就是记录继电保护动作前后与故障有关的电流量和母线电压。 4 .操作控制功能 变电站运行人员可通过人机接口(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开合进行操作,可以对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节控制,可对电容器组进行投切。 5 .显示及打印功能 二 微机保护 微机保护应包括全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全套保护,具体包括:(1)高压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2)主变压器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3)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保护;(4)母线保护;(5)配电线路的保护;(6)不完全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选线。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形式通常可分为传统改造式、集中组屏式、分层分布式、完全分散式和分散集中结合式等五种类型。 在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将整个变电站的一次、二次设备分为 3 层,即变电站层、单元层(或称间隔层)和设备层。在所分的 3 层中,变电站层称为 2 层,单元层为1层,设备层为0层。每一层由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完成不同的功能。图2-1所示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分层结构示意图。 设备层主要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和断路器、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也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单元层一般按断路器问隔划分,具有测量、控制部件或继电保护部件。测量、控制部分完成该单元的测量、监视、操作控制、联锁及事件顺序记录等功能。保护部分完成该单元线路或变压器或电容器的保护、故障记录等功能。 变电站层包括站级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等。变电站层设现场总线或局域网,供各主机之间和监控主机与单元层之间交换信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位于 1 层和 2 层。 图2-2为变电站的分层分布式集中组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示意图。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上,采取分层式的模式,即各保护功能单元由保护管理机直接管理。一台保护管理机可 设备层 0层 变电层 2层 监控主机 测量 控制 故障录波 保护单元1 保护单元n 单元层 1层 远动主机 图2-1 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分层结构 以管理多个单元模块,它们间可以采用双绞线RS-485接口连接,也可以通过现场总线连接;而模拟量和开入/开出单元,由数据采集控制机负责管理。数据采集控制机和保护管理机是处于变电站级和功能单元间的第二层结构。正常运行时,保护管理机监视各单元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某一单元本身工作不正常,立即报告监控机,并报告调度中心如果某一单元有保护动作信息,也通过保护管理机,将保护动作信息送往监控机,再送往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或者监控机也可以通过保护管理机下达修改保护定值等命令,数采控制机则将各数采单元所采集的数据和开关状态送给监控机和送往调度中心,并接受调度或监控机下达的命令。总之,这第二层管理机的作用是可以明显的减轻监控机的负担,协助监控机承担对单元层的管理。 设备层 调度或监控中心 站内监控主机 人-机接口 数据采集控制机 保护管理机 隔离开关 及其它 采样单元 电能计量单元 开关量输入 中断输入极 开关量输出 电压无功控制柜 线路保护单元 电容保护单元 主变保护单元 备用电源自投 低频减负荷装置 变电站层 单元层 断路器 状态 隔离开关 断路器 TV 断路器 TA 分接开关 TV TA TA、TV及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输入、断路器输出控制 图2-2变电站的分层分布式集中组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框图 2.3 交流采样技术 交流电参量的测量方法有:①模拟电路测量方法;②采样计算式测量方法。其中模拟电路的测量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有现存的模拟芯片可供选择,满足测量电压、电流有效值,功率因素,有、无功功率,电能参数的需要。这类芯片的主要缺点是:(1)被测量的波形畸变将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2)遥测数据的实时性受模拟芯片响应速度的影响;(3)不适合多参数的测量。故现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电压和电流多采用交流采样,不再增设变送器,所有的电参数通过采样计算测得。具有高速运算能力的微处理器和快转换速度的ADC使得交流采样变得可行。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采用了变流器等器件,电路中就必然存在各种谐波,为了消除各次谐波分量和直流分量的影响,只选取 50HZ 的基波分量,我们采用全周波傅氏算法,设 (2—1) 式中 各电量的直流分量; 第 i 次谐波分量的幅值。 然后对 f ( t )分别乘以 cosωt 和 sinωt 在一个周期内积分即可消除直流和谐波分量得到基波分量 (2—2) (2—3) 用一个周期中 N 点采样值求和代替积分计算可得到: (2—5) (2—4) 式中各电量值实部; 各电量值虚部. 则可以计算得电压、电流有效值及有功、无功功率值为: (2—9) (2—8) (2—7) (2—6) 中式分别为基波电压、电流实部; 分别为基波电压、电流虚部。 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为了达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总体目标,在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要求。 1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变电站微机保护的软件、硬件设代,既要与监控系统相对独立,又要相互协调,即在系统运行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仅与保护装置有关,不依赖于监控系统和其他环节,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任何其他环节故障只影响局部功能的实现,不影响保护子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微机保护与监控系统要保持紧密通信联系。 2 信息共享。必须充分利用数字通信的优势,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应该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数据共享,才能简化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减少设备的重复,降低造价。 3 充分体现综合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全面代替常规的二次设备,并提供良好的操作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测量、监视、运行控制和通信于一休,形成一个由监视控制,微机保护子系统、测早子系统、各种功能的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等组成的分级分布式的系统。 4 结构上的灵活性。在电力系统中,新建变电站和过老变电站改造是常见的,它们的自动化水平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有不同规模和不同技术等级、技术先进、功能可选、性能价格比高的自动化系统可供选用。 5 通信的可靠性。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许多信息需要快速交换。各个功能模块,部件之间宜采用网络方式,便于接口功能的扩充。 6 运行模式的适应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灵活地提供监控操作手段,满足有人或无人位班的需要。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单片机 A/D转换器 频率跟踪 采样/保持器 多路模拟开关 中间电压互感器、中间电流互感器 二次电压、电流信号 图3—1 交流采样硬件电路框图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交流采样装置由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构成。它由中间电压互感器、中间电流互感器、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单片机以及频率跟踪等电路组成,如下图3—1所示。 3.2 中间互感器 交流采样信号取自二次回路。对于线电压信号其额定值是100v ,对于相电压信号其额定值是57.7V;对于电流信号其额定值是5A 。这些从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送到本装置的电压、电流信号仍然过大,需要经中间电压互感器TVm、中间电流互感器TAm等变换成数伏的交流电压信号。变换后的电压和电流信号送到cc4051 。 3.3 多路模拟开关 多路模拟开关的功能是根据输人的地址信号,选择其中的一路作为输出信号。CC4051是一种单片,COMS,8通道模拟开关.该芯片由DTL/TTL-COMS电平转换器,带有禁止端的8选1译码器以及由译码器输出分别加以控制的8个COMS开关TG组成.CC4051的内部原理框图如图3-2所示,图3-3为中间变压器与CC4051连结图。 0 2 3 5 6 7 IN/OUT A OUT/IN +E -E1 -E2 电平转换器 有禁止控制的8选1译码器 13 14 15 12 1 5 2 4 16 11 10 9 6 8 7 INH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图3—2 CC4051原理图 1 4 CC4051各个引脚的定义如下: 通道线IN/OUT(4,2,5,1,12,15,14,13):该组引脚作为输入时,可实现8选1功能,作为输出时可以实现1分8功能。 OUT/IN(3):该引脚作为输出时,则为公共输出端;作为输入时,则为输入端。 A,B,C (11,10,9): 地址引脚。 INH(6): 禁止输入端.若INH为高电平,则为禁止各通道和输出端OUT/IN接通.若INH为低电平,则允许各通道按表3-1关系和输出端OUT/IN接通。 VDD(16)和VSS(8): VDD为正电源输入端,极限值为+17V;VSS为负电源输入端,极限值为-17V。 VEE(7): 电平转换器电源,通常接+5V或-5V。 CC4051作为8选1功能时,若A,B,C均为逻辑"0"(INH=0),则地址码000B经译码后使输出端OUT/IN和通道0接通。 图3—3中间变压器与CC4051的连结 3.4 采样/保持器 AS 阻抗变换І 阻抗变换ІІ 图3—4采样/保持器原理图 采样保持器是在逻辑电平控制下,处于“采样”或“保持”两种状态的电路器件。在采样状态下,输出跟随输人的变化而变化;在保持状态下,输出等于输人保持状态时输人的瞬时值。采样/保持器的电路原理如图3-4所示,它由一个电子模拟开关 AS和保持电容Ch 以及阻抗变换器І、ІІ组成。开关AS受逻辑电平控制。当逻辑电平为采样电平时,AS闭合,电路处于“采样”状态,经过很短时间(捕捉时间) Ch 迅速充电或放电到输人电压 U ,随后,电容电压跟随 U 变化,故整个采样时间应大于捕捉时间。当逻辑电平为保持电平时,AS断开,电路处于“保持”状态,将保持 AS 断开时的电压。 本次设计采用AD585作为采样/保持器,图3-5为AD585的接线图。 图3—5采样/保持器的接线图 3.5 A/D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是一种能把采集到的采样模拟信号量化和编目后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的器件。模数转换器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从转换速度来分,有高速ADC、中速ADC、低速ADC。从实现模数转换的电路结构上看,由反馈型和无反馈型两种。反馈型ADC作为其模数转换器的反馈元件,讲输出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与模拟信号加以比较,按比较所得的误差信号修正数字输出。无反馈型则没有上述反馈,比较,修整的过程。从工作原理分,可以分为直接比较型和间接比较型。直接比较包括连续比较,逐次逼近,谐波电压比较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逐次逼近型。这种转换型变换器是瞬时比较抗干扰能力差,但转换速度较快。问接比较型有双斜式,脉冲电压频率转(VFC)换型变换器,调宽型,积分型,三斜率型,自动校准积分型等。这类转换均为平均值响应,抗干扰能力较强,但速度较慢。 量化误差与分辨率:A/D转换器的分辨率习惯上以输出二进制位数或BCD码位数表示。例如A/D转换器AD7890的分辨率为12位,即该转换器的输出数据是12位进制数。量化误差和分辨率是统一的,量化误差是由于有限数字对模拟数值进行离散取值而引起的误差,因此量化误差理论上为一个单位分辨率。 转换精度: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反应了一个实际A/D转换器在量化值上与一个理想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的差值,可表示成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 转换时间与转换精度:A/D转换器完成一次转换所需的时间为A/D转换时间。转换速率是指能够重复进行数据转换的速度。对于瞬时值响应的模数转换器来说,所需的转换速度取决于所要求得转换精度和所转换信号的频率。 增益误差:满量程输出数码时实际模拟输出电压和理想模拟输入电压之差。 偏移误差:指最低有效位成“1”状态时的实际输入电压与理论输入电压之差。 对基准电压的要求:基准电压的精度将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在选用时应考虑是否外加精密参考电源。 工作温度:工作温度会对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网络产生影响,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保证额定的精度指标。 逐次逼近行A/D是一种中速、有反馈、直接比较型的摸数转换器。这种模数转换器对输入信号上叠加的噪声电压十分敏感,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滤波,然后才能输入模书转换器。这种转换器在转换过程中是逐位进行的,只能根据本次比较的结果,对当前位数据进行修正,而对以前的各位数据不能变更。为避免输入信号在转换过程中不断变化,造成错误的逼近,这种模数转换器必须配合采样/保持器使用。 本次设计选用AD574作为A/D转换器。它是12位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转换时间为,转换精度0.05% 。由于芯片内有三态输出缓冲电路,因此可以直接与各种典型的8位或16位的位处理器相连,而无须附加逻辑接口电路,可以和CMOS及TTL兼容。 图3—6 AD574的接线图 3.6 频率跟踪器 交流采样技术中, 交流电力参数的频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电力系统的频率正常波动范围为49.5Hz~50.5,特别对小功率供电系统, 其供电电网的信号频率将随负载有较大范围内的波动, 为了使采样频率能跟上输人信号频率的变化, 必须清楚当前输人信号的频率变化情况。因而, 在每次交流采样时要实时监测输人信号的频率变化状况,并对所测的频率进行实时跟踪, 确保采样频率与信号频率同步。图3-7为频率跟踪器的原理图。 N个脉冲 s(t) f3(t) f2(t) f1(t) s(t) f3(t) f2(t) f1(t) 过零比较器 锁相电路 N分频电路 单稳电路 图3—7频率跟踪原理图 将交流信号输人过零比较器,其输出是与交流信号同频率的方波信号,将该方波作为锁相电路的一个输人信号,锁相电路输出信号经 N 分频后与输人方波相比较,适当地选择电路元件参数,可将输出信号锁定。即锁相电路输出信号以 N 倍的频率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将这个输出信号经单稳态电路变换得到一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作为采样/保持器的采样/保持控制信号,可实现一周期内 N 次等间隔采样。 3.7 单片微机的设计 单片微机是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次设计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2,AT89C52单片机是ATMEL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 8051 单片机, 12 时钟/机器周期和 6 时钟/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 AT89C52采用40只引脚的双列直插封装(DIP)方式,各引角功能介绍如下: 图3—8 AT89C52的接线图 (1)时钟引脚XTAL1和XTAL2 两个时钟引脚XTAL1和XTAL2外接晶体与片内的反相放大器构成了1个振荡器,它为单片机提供了时钟控制信号。2个时钟引脚也可外接独立的晶体振荡器。 XTAL1(19引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该引脚内部是1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反相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接地。 XTAL2(18引脚):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在该引脚内部接至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若采用外部时钟振荡器时,该引脚接收时钟振荡器的信号,即把此信号直接接至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2)控制口线: (复位控制)、PSEN(片外取控制)、ALE(地址锁存控制)、 (片外存储器选择) 是复位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当单片机运行时,在此引脚加上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就可以完成复位动作。 PSEN是程序存储器允许输出控制端。在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引脚输出脉冲负跳沿作为读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此引脚接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输出允许)端。 ALE:输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引脚,当单片机上电正常工作后,ALE引脚不断输出正脉冲信号。当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时,ALE输出信号的负跳沿用于单片机发出的低8位地址经外部锁存器锁存的锁存控制信号。即使不访问外部锁存器,ALE端仍有正脉冲信号输出。 :内外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当引脚为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片内程序存储器。当引脚为低电平时,单片机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不论是否有内部存储器。 (3)输入/输出(I/O)引脚P0,P1,P2,P3(共32根引脚) P0口是三态双向口,通称数据总线口,因为只有该口能直接用于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P0口也用以输出外部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由于是分时输出,故应在外部加锁存器将此地址数据锁存,地址锁存信号用ALE。 P1口是双向8位三态I/O口。由于这种接口输出没有高阻状态,输入也不能锁存,故不是真正的双向I/O口,是准双向口。 P2口,当系统不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可以作为用户I/O口线使用,它也是准双向口。当系统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可以作为扩展电路高8位地址总线送出高8 位地址,在对EPROM编程和程序验证期间,它接收高8位地址。 P3口是双功能口,作为第一功能使用时,其操作同P1口相同。 图3-8是AT89C52构成的系统的接线图,其中8282是一个三态输出缓冲的8D锁存器,用于锁存低8位地址。8282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D7~D0:8位数据输入线。 Q7~Q0:8位数据输出线。 STB:数据输入锁存选通引脚,高电平有效。但该信号为高电平时,外部数据选通到内部锁存器,负跳变时,数据锁存在锁存器中。 :数据输出允许引脚,低电平有效。当该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态门打开,锁存器中数据输出到数据输出线。当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线为高阻态。 3.8 变电站内信息传输内容 l)现场一次设备与间隔层间的信息传输 间隔层设备大多需要从现场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的诊断信息以及断路器操作信息 2)间隔层的信息交换 在一个间隔层内部相关的功能模块间,即继电保护和控制、监视、测量之间的数据交换。这类信息有测量数据、断路器状态、器件的运行状态、同步采样信息等。 同时,不同间隔层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主、后备继电保护工作状态、互锁,相关保护动作闭锁,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等信息。 3)间隔层与变电站层的信息 测量及状态信息。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测量值和计算值,断路器、隔离开关、主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各间隔层运行状态、保护动作信息等。 操作信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闸命令,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调节,自动装置的投入与退出等。 参数信息。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整定值等。另外还有变电站层的不同设备之间通信,根据各设备的任务和功能的特点,传输所需的测量信息、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等。 3.9 数据通信的主要方式 变电站内的数据通信方式经历了从低速的串行总线(如RS232C/422/485)、成熟的现场总线到直接采用工业以太网的发展过程。 1、 串行通信技术 早期的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广泛采用简单串行通信技术来构建通信网络,常用的物理接口标准有RS232、RS422和RS485,用主从方式通信,这种方式简单,实际上是串行点对点通信,随着变电站电压等级和变电站规模的变大,信息传输量增加,在实践中暴露出以下问题: 通信速率低,一般不超过9.6kbPs,无法满足实时传输大量数据的要求; 数据通讯方式为命令响应式,系统构架灵活性和通信实时性差,在超高压变电站中情况更为严重; 网络上只能有一个主接点,无法构成多主冗余系统,系统可靠性低; 各从站之间无法直接通信,只能通过转发才能相互通信; 节点数目比较少,有瓶颈问题。 2、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3C技术(计算机、通信、控制)的综合和集成。它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它以全数字化的双向传输取代传统的4一20mA信号,信号抗干扰能力、纠错能力强;开放式结构,互换性和互操作性强。 由于基于网络技术的现场总线无论在通信速率和实时性,还是在可靠性和组网的灵活性上,均远高于简单的串行通信技术。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流通信技术,同时也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现场总线种类繁多,主流的现场总线有卯、CAN、LOnworks、Profibus等I6]。但是,随着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技术的诸多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通信技术又一次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瓶颈。现场总线是专为小数据量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设计的廉价网络,当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的主干网时,总体性能随节点数的增长迅速下降。由于强调专用性而牺牲了通用性,长期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在通信节点多、通信数据量大的变电站中,暴露出以下不足: 当变电站通信节点超过一定数量后,响应速率迅速下降,不能适应大型变电站对通信的要求; 有限的带宽,使大量数据的传输延迟大到不能令人满意; 由于标准的不统一,许多网络设备和软件需专门设计,很难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标准开放。 现场总线的成功和不足,让我们认识到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需要网络技术,更需要带宽、通用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技术。 在带宽、可扩展性、可靠性、经济性、通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中,以太网凭借其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3、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是指遵循IEEE802.3标准,可以在光缆和双绞线上传输的网络。以太网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其优越的综合性能成为网络连接的标准,并已大量使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站内使用以太网的优越性主要有: l)网络的通信带宽,完全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2)网络的通信媒介可使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通信介质,甚至能在一个网络中混合使用,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3)网络拓扑结构可为总线型或星型,同样也可两者混用,有很高的电磁兼容性,网络的性能提高和站点扩展可通过集线器的升级或堆叠来完成,灵活方便; 4)以太网的通信系统为真正的开放型系统,各种高层规约都对以太网提供充分支持,使用成本低,资源获取快捷、方便。 4、嵌入式以太网技术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了嵌入式技术。利用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者可以在单片机系统上实现以太网技术即嵌入式以太网。 嵌入式以太网是基于N田迎涯CU的软硬件环境,利用嵌入式设计技术在微控制器(MCU)或微处理器(MP)和以太网控制器上实现的以太网。物理上遵循IEEE802.3标准,逻辑上采用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族。嵌入式以太网的典型应用模式有三种: l)每个间隔层设备都配置一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可将该设备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上; 2)不具备以太网接口的正D设备通过RS485或现场总线等方式连在一起,然后通过具有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通信管理单元或规约转换器(以太网关)连到以太网上; 3)模式①和②的混合模式。 3.10 数据通信协议 在变电站监控系统中,为了确保通信双方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在发送和接收之间要遵行一定的通信约定,即通信协议,也就是通信规约。一个通信规约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代码(数据编码)、传输控制字符、传输报文格式、呼叫和应答格式、差错控制步骤、通信方式及传输速度等。 变电站和控制主站或调度中心之间的传输规约采用IEC60870-5-101或IEC60870-5-104,继电保护和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IED)与变电站层设备间的数据通信传输规约采用IEC60870-5-103,对于电能计量采集传输系统,通信规约采用IEC60870-102。 数据传输规约的不统一带来很多问题,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无论是站内不同厂家设备之间还是在和远方调试的连接中,由于规约转换带来大量的调试工作量,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IEC61850提出了无缝远动通信体系结构,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变电站监控系统从过程层到控制中心应使用统一的网络访问协议,由于IEC61850和其它规约一样,需要一个现场验证、改进、用户接受的过程,因此本次设计采用已经成熟的基于TCP/IP的IEC60870-5-104通信规约,实现向IEC61850的平稳过渡。 3.11 网络体系结构 如图3-9所示,整个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 间隔1 间隔n #2号工作站 工程师站 #1远动工作站 #2远动工作站 GPS时间同步 #1号工作站 工业交换机 工业交换机 测控装置1 测控装置n 工业交换机 工业交换机 测控装置1 测控装置n 以太网1 以太网2 以太网1 以太网2 间 隔 层 变电站层 图3—9 变电站网络体系结构图 分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为两层,上层为变电站监控层,由主机兼作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站、远动工作站、打印机、GPS对时装置、网络设备等构成;下层为间隔层,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测控装置、公用接口装置、网络设备等。 两层之间、间隔层之间均采用以太网络互联,间隔层测控装置为支持IEC60870-5-104协议,采用嵌入以太网技术,这样测控装置可以作为网络节点直接上网。 为保证通讯的可靠性,网络为双网设计。 分布: 所谓分布,是在结构上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各从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通信,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集中式结构中独立CPU计算处理的瓶颈问题,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 除GPS校时外,整个系统采用全以太网结构,信息共享,可减少变电站内二次设备配置,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通信网络的稳定可靠和富有弹性是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间隔层装置采用嵌入式以太网技术,作为网络节点直接上网,交换机取代了传统以太网中的通讯管理机,解决了数据通信的时间传输延迟和瓶颈问题,使组网方式更加灵活,功能更强大。 系统采用双网结构,每个间隔独立配置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两台(双网双机),接口冗余,这样整个系统的独立性强,可靠性高,便于维护扩展,减少了通讯信息的冲撞,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通信网络设计时,测控装置作为网络节点通过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直接连入以太网络,彻底改变了主站和子站之间的主从关系,无任何前置转换环节,“信息直采直送”,真正实现了各个通信终端的网络平等,解决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延迟和数据通信的瓶颈现象,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数据传输通道大为简化,节省了设备投资,减少了现场的维护工作量使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有很大提高。 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具有使用灵活、操作简便、可靠性强等优点,而设计良好的软件能够做到在较少地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方便地改进系统的功能,这就对软件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语言的设计原则,先将任务层次化,然后对每一层再逐步细化。每一层实现的功能尽量是独立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应该较少。然后按照与划分相反的过程编写、调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电站 综合 自动化 数据 采集 传输 系统 设计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