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技共生: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pdf
《走向人技共生: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人技共生: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当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4期摘要: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旨归于在教学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其关键在于实现人与数字技术的协同共生。技术具有双重效用,既促成了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黑箱”的开启,又因泛技术化而导致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意义解构,所以需要秉持人技共生的立场,重塑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的价值尺度。围绕主体、过程、内容三大教学核心要素,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形成从“技术使用”到“技术自觉”、从“时空定格”到“时空交互”、从“技术知识”到“数字素养”的三大逻辑转向。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需要坚守技术伦理底线,确立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的秩序体系;变革
2、传统教学范式,形塑校企深度合作的数字共生新生态;优化智能技术手段,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数字素养;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价值尺度;技术知识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23)04001908走向人技共生: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熊晴(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下职业教育学习空间建设研究”(编号:BJA220254)。作者简介:熊晴(199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收稿日期:2023
3、-04-10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在产业经济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助推下,职业教育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展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系统性创新发展过程,1实质是要实现技术与职业教育要素的深度融合,这既涉及职业教育内部的专业、课程、教学、师资、技术等各要素、各环节的协同,又与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的统筹发展相关联。教学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最先受到技术冲击开始触发教与学的变革,同时又引领内部其他领域发生对技术的认识转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与成效。从这个意义上看,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其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学界对此高度关注,聚
4、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能人才培养2、职业本科教育3、专业群建设4、新基建5、产教融合6、课程建设7等关键领域,其中不乏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深刻见解,如提出以“工具数据资源”学习环境的创新来形成新的教法生态,8探索教学全程留迹可溯的“白箱”教学模式,9构建产教融合型教学创新团队10等。但是,一方面已有研究仅单向度地关注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及其外部变化,未能辩证考虑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只是对职业教育教学工具、形态、模式朝向数字化变革的局部刻画,鲜少将职业教育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予以探讨。实际上,在教学层面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将视角由外
5、部转向内部,重点把握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更确切地说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技术的关系如何从主客“奴役”走向协同共生,这才是我们需要直面并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本研究从技术的双面效用出发,在教学层面厘清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以期更好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研究19当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4期一、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效用在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技术究竟是“福音”还是“陷阱”?显然,偏执于任意一端都是一种非理性且不负责任的回答。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是工具性与价值性辩证统一的存在,11它既能引发教学的数字化变革,也潜藏消解人主体性的危机。对技术双面效用的合理利用有
6、赖于重塑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尺度。(一)带来技术福音:打开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教学黑箱”技术之于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这不仅体现在技术为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所积淀的变革力量上,更指向了在可能到来的技术垄断时代人的自我拯救,即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进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保有理性、掌控技术,战胜“技术迷信”。一是技术迭代升级倒逼职业教育教学变革。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下,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将在短时间内被机器所取代,但从长远来看,“自动化所造成的任何就业损失都可能被这些新技术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所抵消”,12这实则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2023年1月,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世界
7、就业和社会展望:2023年趋势报告,虽然预计2023年全球就业将增长1%,增速较之于2022年(2.3%)有所放缓,但合格劳动力短缺仍然是一个风险,全球三分之二的青年劳动力仍然没有一套基本技能,容易导致低质量就业。13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而教,抓住技术升级的发展风口,主动适应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复合型要求,以教学数字化转型牵引新技术的再突破。二是基于数字技术延展职业教育的学习空间。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学习空间更加凸显智慧性和泛在性,14不仅能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能通过与产业、市场、企业的空间连通促成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在VR、AR等技术的支持下,职业教育教学场域实现由单一的
8、物理空间(课堂、工厂、企业)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虚拟仿真实验室)的跨界融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以往实训实习在时空上的限制。更进一步说,以技术为纽带的职业教育学习空间承载了来自学校、行业、企业的实体教师与虚拟教师、实体学生与虚拟学生,实现从人机交互到人机融合的转型,使学习者的感受力、获得感、创造力得到质的增强,真正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内在的数字化水平。三是技术与教育的持续竞赛引发职业教育重构教学秩序。技术在近数十年来的竞赛中领先于教育,是因为教育的发展迟缓,而不是因为技能偏向型的技术变革速度加快。15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都是被动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结构调整,新技术对职业教育造
9、成的最大冲击体现在教学秩序上,这看似是一种威胁,但更体现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朝向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职业教育教学秩序是一个结构性系统,包括以校企为主体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专业群与课程体系、“双元制”教学模式等要素。从静态角度看,技术主要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工具、手段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沉浸、具身的学习效果,使教学达到有序状态。从动态角度看,由于“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对于自己来说,既没有什么善,也没有什么恶”,16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其实是追问技术之于人的价值,所以当技术将之所携带的价值“基因”嵌入教学时,能够增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链接韧性,使职业教育教学从“可能的混沌”走向“协同的有序”。(二)潜藏
10、技术陷阱:泛技术化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意义解构近来,ChatGPT的横空出世,再次引发教育领域对以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隐忧。较之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从技术变革中获得的红利更大,同时所遭受的技术异化风险也更大。在技术的绝对碾压下,职业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剥离、教学的意义解构首当其冲。职业教育教学中对技术方法的“极端”应用,放任技术不断自我增殖,可称之为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泛技术化。按照技术逐渐嵌入职业教育教学的时序来看,包括技术过载、技术替代、技术规训等表征。泛技术化致使职业教育教学处于专题研究20当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4期危机四伏的境地之中。大量新技术涌入职业教育领域,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
11、力提出挑战。从技术学习的角度看,“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更要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技术感知力等,由此才能正确认识技术进而使用技术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鲜少具备将新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数字素养,17在“三教”改革中疲于应付新技术,难以提高教学成效。如果放任这种“倦怠”将会出现两种心态:一种是技术焦虑的悲观主义,对技术产生感知偏差的“双师型”教师认为自身缺少对智能技术的胜任能力,技术将取代自身教学主体地位,进而表现强烈的技术焦虑感;另一种是技术替代的乐观主义,认为技术的智能性、便捷性可以替代不必要的劳动甚至替代自我本应付出的努力,夸大技术对于职业教育“
12、三教”改革的工具价值。前者可以通过提升“双师型”教师数字素养解决,需要警惕的是后者,因为一旦对技术的异己力量视而不见,让教师享受技术带来的惯性制约,让渡教学主体权利,那么就很有可能演变为技术规训。诚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言,“规训既不会等同于一种体制,也不会等同于一种机构。它是一种权力类型,一种行使权力的轨道。它包括一系列手段、技术、程序、应用层次、目标。”18当技术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将被无意识地带入程式化的运作逻辑,“学生如同机器人一般重复工作”19,“双元制”教学所强调的校企深度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教育性就会被淹没在技术的预设之中,将教学的本质与意义完全消解。
13、实际上,职业教育教学泛技术化所呈现的异化表征都是技术逻辑与教育逻辑相冲突的结果。如果技术脱离于主体的价值引导,那么技术对教学的应用将会是低效的。(三)走向人技共生:重塑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的价值尺度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数智文明的趋势不可逆转,技术的双面效用已然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职业教育要在拥抱技术中与技术走向共生,为教学重新建立适应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尺度。第一个尺度是在教学维度上正确应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技术迭代升级的速度加快,打破了职业教育原有的教学范式,在学习空间向外延展、教学辅助技术渗透课堂等外部变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教学原有的不确定性日趋显现。新的教学工具、方案迅速替代旧的教学工具、方
14、案就是例证。无论处于何种时代,这种不确定性都是绝对的,技术的介入只是加快我们对职业教育教学不确定性的认知过程。教学不确定性是与教学确定性相联系、相依托的存在,不能因为教学不确定性及其可能的风险,就放弃对教学确定性的确信和追求。20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要在不确定中寻求并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本质规律这一确定性。职业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自身教学传统,兼顾产业效率至上的经济需求与职业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需求,统整产业工作活动与学校学习活动,21才能在数字化转型中“以不变应万变”,不被流变的技术时代所裹挟。第二个尺度是在技术维度上辩证看待技术工具与技术价值。当技术能够彻底代替人,那就是数字化的彻底
15、成功,但教育并非如此,而是以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22职业教育概莫能外。由于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嵌入更为全面深入,当前职业教育必须更加审慎地看待技术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价值性。从技术的发展史来看,技术工具是人的延展物,承载着主体的价值期待。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超越职业能力、追求技术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3这一目标赋予了教学中技术工具向“善”发展的价值。同时,职业教育教学还要从外赋式的价值引领走向内生式的价值创生,即超越技术的工具性,追寻技术的人文关怀与伦理价值,让技术的价值性与教学中人的生命性相耦合,拓宽个体生命在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生存中的价值空间。第三个尺度是通过协同技术与教学统筹职业教育
16、教学小生态与职业教育系统大生态。阿玛拉(Roy Amara)定律认为,“人们总是高估一项技术所带来的短期效果,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24职业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这条定律。技术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可能朝向更高效或更机械的方向发展,这是短期效果;其长期影响通常表现在对职业专题研究21当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4期教育内部其他领域的影响上,这反而容易被忽视。即由于我们缺少整体性的系统思维,常常低估了职业教育教学生态与整个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系。所以,未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理应遵循人与技术协同共生的价值逻辑,以技术支撑下的教学为纽带,连接专业标准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形塑数字化的教学
17、生态网络,最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发生数字化变革。二、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向度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往哪里转”,前者是事实性问题,可以从教学论中探寻答案,将教学活动的三大核心要素,即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作为分析维度;后者则是价值性问题,需遵循人技共生的价值立场,使人技从替换到协作再到共生的思想迭代深刻发生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不同方面。技术愈渐发达的数字时代,也意味着技术的简化本质愈发明显,将人技共生的价值基因嵌入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面,能有效防止转型过程偏离职业教育教学本心。(一)从“技术使用”到“技术自觉”:重申职业教育的类型本质在工
18、业社会中,“科技与教育间存在一场持续不懈的竞赛,当技术革命冲在前面的时候,对于技能的需求(一部分是新的技能,一部分是旧的技能)便发生了改变。那些作出调整以及那些获取了新技能的人会得到奖励。其他的人则会被落在后面”25。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硬通货。然而,在智能时代,技术的使用价值逐渐失去优势,“事实上,新的经济环境下,学校里所进行的职业训练或技能培养大多是无效的或过时的”。26在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要转变对技术的态度,从工具层面的技术使用走向价值层面的技术自觉,回归人的培养而非某一类人的培养,促使人才培养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19、教育法正式施行,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适应智能化时代人才结构扁平化、网络发展趋势具有深远意义。27从教学的角度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教育属性的彰显指向了人的培养,抑或说是为每个人提供一种适合的、未来的教育。因此,朝向数字化转型的职业教育教学将不再局限于与技术竞赛的线性思维,而要与技术深度融合、共生发展,抛弃对适应技术、追赶技术、超越技术的教学执迷,在教学中彰显人作为主体的尊严价值,恰如其分地使技术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二)从“时空定格”到“时空交互”:构建产教融合智能学习空间在一个技术日趋复杂的世界,技术
20、带来的回报增加的势头不太可能消失,反而可能增强。28当技术将整个人类社会推向加速社会时,时空高度压缩,用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话来说,“用时间去消灭空间”29成为可能,这极大程度地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得以突破时空限制,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延展无限的虚拟教学空间。同时,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叠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又完成了对时间的压缩,出现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所说的“无时间之时间”(timelesstime)”,进而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发展状态。因为在网络社会中,时间是回归可逆的,它是各种时态的混合而创造出永恒的宇宙,不是自我扩张而是自我维系,
21、不是循环而是随机,不是迭代而是侵入;无时间的时间利用技术以摆脱其存在脉络,并且选择性地挪用每个脉络迄今可以提供的价值。30数字化转型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时空关系指向从固定到流动、从延伸到交互、从共在到共生的发展转变,关键在于重构产教融合智能学习空间。以往职业教育的教学时空关系是相对独立、固定的链式关系,即教学时间链(先“教”后“训”)和教学空间链(先“校”后“企”)大体对应,遵循先在职业院校中教学、后在企业中实训的实践逻辑,学习空间相对独立。面向数字化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则要以智能学习空间为载体,连接单一的教学时间链与教学空间链,织就一张教学时空纵横交错的结构网。依托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智能学习
22、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方面要能够根专题研究22当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4期据不同学习需要重构教学“过去”“当下”“未来”三者的时序,例如,让学生通过虚拟分身穿越到课程开始之前,加入已经结束的课程;31另一方面要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主体的组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创造无限的实践教学场景,使职业教育教学呈现交替式、开放式、沉浸式样态,增强学生对技术的获得感与理解力。(三)从“技术知识”到“数字素养”: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产业、绿色产业的兴起,当今社会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研究表明,到2030年,对技术技能(如IT技能、编
23、程和基本的数字技能)、社交和情感技能(如领导力和管理他人)以及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如创造力,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的需求将变得更加重要。322022年9月,我国人社部正式公布2022版职业分类大典,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33强调全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这也对职业教育未来“教什么”提出了数字化要求。当劳动力市场中的技术趋于精细化、复杂化,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传统岗位势必会被淘汰,更具创新性与创造力的新岗位将会出现,这是数字时代的“达尔文现象”。从技术知识到数字素养的转型将重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目前,以技术知识为主导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趋势,技术知识强调知识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向 共生 职业教育 教学 数字化 转型 底层 逻辑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