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题报告.docx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题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题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于 2006 年 9 月正式开题。现将课题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 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 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 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 2001 年起用 5 到 10 年左右时间,在全国 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 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2001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成为推 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强劲动力。在会上,侯靖方同志指出:‚信 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 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 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是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 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就是说,以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成 为教育的时代强音。陈至立部长还指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 学内容应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 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中小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 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 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 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 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 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信息技术和学 科教学整合,有许多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选择本课题 研究,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1 )关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观点。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 性。学会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已有的知识 ,能动地、主动地获取 知识信息 ,提高自立创新、自主发展的能力;( 2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 源泉的观点。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 ---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才能不断地认识;( 3 )关于学生思维、 认识辨证规律的理论。强调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的一般思维过程。强 调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 特点。 2、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为培养 21 世纪开拓式的新型人才,强 调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 新,以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3、系统的科学理论。 4、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 围,并能熟练地把它应用于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 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3、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途径和 模式。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 须构建一套新模式。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 建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3、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4、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5、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6、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7、信息技术与社会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的原则 学习模式是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进行多 种控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根据自己的个人潜能,选择学习 目标,但不排斥教师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 主导教学的职责,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2、个别性和协作性统一的原则 学习者因个性差异,自主学习会 产生能力的差异,而协作学习,能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群体活动,各个个体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作学习,将会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培养他的 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懂得 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3、实效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追 求实用和实效。 4、激励性原则 要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上下功夫,并通过肯定性评价,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六、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讨论法; 4、社会调查法; 5、社会访谈; 6、实验法; 7、文献法等等。 七、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实施研究为期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06 年 3 月至 2006 年 5 月查阅文献资料,搜 集有关资料、数据,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有关教科研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确定子 课题,组织对子课题成员的培训指导。 (二)实施阶段: 2006 年 5 月至 2007 年 5 月 1、 2006 年 5 月 至 2006 年 6 月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 2006 年 6 月至 2006 年 7 月 理论建构课堂教学模式 3、 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3 月 教学实验 4、 2007 年 3 月至 2006 年 4 月 分析调整 (三)总结阶段: 2007 年 4 月——2007 年 5 月 1、 2007 年 4 月 至 2007 年 5 月撰写结题报告 2、申请组织鉴定 八、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论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教案 设计、优秀课堂教学整合实验课实录、优秀教学课件、学生电子报、 专题学习网站等形式。 九、课题研究组织 本课题由昌黎县新集镇小寨完全小学课题组负责 课题主持人:李 剑飞 课题组成员:姜自伟、高建成、杜小松、张静、赵春梅、魏云红、 姜明玲、常明雪、白勇、杜永洁 十、课题研究经费 课题组负责一切实验研究费用。 十一、小结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 过程的四要素 -----信息技术、学生、教师、教材的动态运做,形成新 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和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模 式的实践,为目前小学普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将知识信息转化为学生易接收的信 息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加大学生接 受的信息量,有效帮助教师实现教师角色的互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背景 21 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广 泛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方式,也促进了学校教育 越来越走向网络化、现代化。这对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既是严峻的挑 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 能,然而要使这种“条件和可能”变成事实,我们则要面临一个在课 堂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如何适当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因此,开 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不少学校(包括本校)中都存在着的对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操作的误区展开探索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重要 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大家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进行教学。在各级各类的电教优质课、优秀课件纷纷得奖的同时, 老师们学习和使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与此同时, 也在无形之中夸大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在电教手段的使用中,也只是 注重了表面文章,不利于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系 列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阻碍教 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在总结已有经验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实践,预计实 现以下突破:①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的教学观。②形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的教学方法。③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当然,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部分地区还是零散的、粗浅 的、散兵式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无系统的经验。如何把握整 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 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因此,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 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 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 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2、课题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是改革传统教学 的一个关键切入口和突破口,也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加快教师知识 更新,强化业务培训,使教师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发展,从而达 到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 过去的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的难以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 教,师生互动等问题,通过“整合”都可以得到解决,可以真正实现 教学目标综合、教学过程民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技术信息化, 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 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应该在教学实际出发, 从有机的教学系统来考虑,不能任意夸大其中某一因素的作用,也不 能忽视其中的任何方面,通过研究,期望解决如下问题: ①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 让学生多说多做,而是要恰当地利用电化手段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不能认为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教学手段,也 不能以使用电化设备的多少来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④简单的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应是学科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基础 这里所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 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 是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与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里的教师、 学生教材有机的结合。通过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层次和效率。 学科教学,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教学,既包括学科类 课程的教学,也包括活动类课程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科结 构、学科内容、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学科教学 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 体系,提供新的教学范式,以实现教学的高效。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①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适 合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模式。②总结好 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③探索信息技术整合优化课 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性的新型教学模式。依据学校实际,将本课题分解如下: 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③信 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分科操作为基础,再形成 学科综合实践,具体方法有: ①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③自然实验法: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新的教学模 式。 另外,采用何种方法,以何方法为主,要结合实践进一步选定。 五、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4-5 查阅资料、设计方案。选定班组进行课题 论证和开题工作。○2 培训阶段: 2014-6 进行相关的系列培训,进一 步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强化研究中的创新意识。 ○3 实施阶段: 2014-9— 12 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及教学活动相结 合,通过制作课件开展活动进行阶段总结。 ○4 验证总结阶段: 2015-3— 10 通过课堂教学系列观摩,强化信 息化功能,探索新模式,组织专题研讨,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分 析课题研究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和意义。最后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内容,制订 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时收集好实验课件资料; 2、课题组成员每阶段要写好个案、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 (论文),做好阶段总结; 3、学校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尽可能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 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学校团队作战的 传统,同时注重加强同类型研究小组的交流与研讨,并努力争取科研 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指导。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总 结,在总结中提高,确保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 恩育中学 2014 年 5 月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整合结构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附件二 《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整合结构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顺义区牛山第二中学 2003 年 3 月 《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结构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现 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已经全面展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 课堂。很多学校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如何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校在区教育信息 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结构研究》子 课题的研究。具体研究计划如下: 一、课题提出背景与意义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 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 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 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 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 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 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 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 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 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 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 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 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需 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 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 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 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 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 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 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能促 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并且能帮助他们成为由 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使“天涯若比邻”不再是梦 想,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等等。这是传统 手段无法实现的。 二、学校现状 1 .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班子对这项研究十分重视,专门组织课题组成员开了分 析会,并且专门给课题组拨了6台电脑,开通 Internet 网。尽学校最 大可能给予经济支持。 2.硬件设备 我校现有 586 网络机房一个,多媒体语言教室一个,多功能教室 一个,建立了 600 多张光盘及 500 多小时的音像电子馆,校园网建设 已经基本完成,调试之后即可开通使用。 3.师资队伍 我校能够使用计算机课件上课的教师比较多,能制作课件的教师 有三、四位,他们所使用的工具软件主要有《几何画板》、 Flash、及 Powerporint 演示文稿。电教组曾对教师进行过简单培训。目前电教 组正在对各学科中的骨干教师 Flash 的应用培训。教师们对网络知识了 解的不多,网络教学还存在很大问题,需要今后研究中学习解决。教 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热情较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 有一定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 ,提高师生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 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2、探索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帮 助学生进行探究和知识建构,力求使学生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 平; 3、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4、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5、拓展、完善我校计算机网络,努力建设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 要求的校园网络;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从理论、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1 .建构建构主义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对新的教学理 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形成,必然会产生深刻 的影响。本课题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 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 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2.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 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 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 3.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 Internet 网络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 Internet 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 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 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 4.探索整合的途径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方法 以“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进行研究,即学习理论,指导实 践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要特 别注意应用课例研究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加强理论学习 ( 1 )学习《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和《北京电化教育》杂志上的有 关文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听取专家报告,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 解同行们研究的现状。 ( 2 )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学习别人的 先进经验和做法。另外,搜集一些教学资料,如课件、案例等为教学 研究服务。 ( 3 )学习一些现代教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一些教育 科研的研究方法,提高老师的现代教学意识和科研意识,开创教学新 局面。 2.做课实验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周至少用一次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月组织老师进行一次研究汇报。汇报个人的研究情况,课堂实施情 况,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下个阶段的研究设 想。举办校级研究课、公开课、评优课活动,推动实验研究。 3.总结经验 在做课的基础上,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经验,寻找不 足,逐步积累上升到理论,最终形成模式。 4.验证实施 将实验得到的经验、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修改,进而 将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多次的实验、总结、在实验,形成教学模式。 5.推广实施 在研究的后期阶段,在取得了一定经验之后,在所有学科中推广 实施,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全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以论文、课堂实录、课件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研究的最 后结题阶段,以数学、语文、英语为主,兼顾其它学科的原则,进行 资料的整理、归纳、总结,撰写论文。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 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 2、通过在相关学科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之以往更 高的学习水平; 3、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4、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5、拓展、完善我校计算机网络,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 的校园网; 6、典型课例录像、课件、论文。 挑选有价值的课件、论文、课堂实录进行总结表彰。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罗辉 成员:纪月波、周素洁、刘茜、周建英、赵一鸣、屈红红、赵艳 兵 九、课题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罗辉 课题论证:罗辉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罗辉执笔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罗辉、纪月波、刘茜、周建英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7 月 28 日下午听了金立志老师的演讲,我获益匪浅。因为我是一 位地理老师,对于地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地图,而利用班 班通向学生展示地图,学生对地图就会有感官认识,而我也可以更详 细的讲解。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是 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 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 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 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 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 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 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视屏、动听的音乐强烈的 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 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 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 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 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 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 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 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它只是辅助工具,更重要的 还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不能过度的依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 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 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 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 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 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 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 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 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 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 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 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 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 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开题报告 ------------------ 发表日期: 2009 年 11 月 25 日 出处:教导处 【编辑录入: admin】 一、背景与意义 1、近几年,我校迅速发展,年轻教师急剧增加。年轻教师专业知 识扎实,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信息技术较为熟练,但对教学课件及 网页的制作尚不精通,教育教学技能尚需亟待培养和提高。学校的老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对信息技 术的掌握和运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 2、我校经过几年的规范化管理,教研氛围十分浓厚,绝大多数教 师渴望专业水平能迅速提高,渴望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早日成为 骨干教师。 3、合肥市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07 年秋季,市教育局全 市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为此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 围和社会环境,专家引领、课题组交流、定期督导检查为课题研究提 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4、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运用已渗透到生活、实践 的各个领域,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掌握和运用信息 技术辅助教学,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会有高质量的 教育教学成果。 据此,我校积极参加市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并承担教师 “有效技能”之子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的 研究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全面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善课堂教学模 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在着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 时,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培养教师有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 力,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2、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促 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探索和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新机制、新模式,形成培训、管理全新的模式。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自学、校内集中学习、外出学习、邀请教育专家举办 培训讲座,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出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有效 技能的具体要求。 2、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根据老、中、青教师信息技术掌 握的不同程度,制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分层学习,梯度推进我校 老中青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开展集体备课、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更 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不排除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 4、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模式。 5、进行教学大比武,提炼教学成果,验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实效。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 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1、团队学习 2、自我积累提升 3、课堂教学实践 4、信息共享 5、鼓励创新 五、技术路线: 课题组将遵循“优化——应用——再优化——再运用,循环往复、 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 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实验研究相结合,采用调研、专题研讨、 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学科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 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聚类 分析方法和手段。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预备研究阶段(2007 年 11 月-12 月)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 入学年整体工作计划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葛守稳 为负责人、教导主任张道玉为联系人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课题小 组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涉及 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多个学科,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为课 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保证。 2、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前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 课题题目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论证,最终确定为《有效技能研究与实 践》,并撰写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 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3、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重点是课题实施方案,提高 对课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色,分别制订具有学科特色的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并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网和教 研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7 年 12 月——2008 年 11 月) 1、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工作近年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 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 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 把学习、讨论、反思、改进融为一体。 2、研究小组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 论保障。 3、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 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 3、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校内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教学交 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 4、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针对课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 座。 5、聘请本校外校等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定期听课 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 师的垂范作用,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 6、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三年内每人至少学习和阅读十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 辅) 7、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 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应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座谈、定期研讨等 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研讨学习体会,教学体会。 8、认真学习有效技能与实践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信息,对参与 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并进行初步地尝试。 9、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课件制作,完成学科教 学专题网站的设计制作、撰写实践课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10、开展“有效技能与实践”为主题的一日教研研讨活动。 11、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采取“先训后 赛,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开展“三字一话”、教学 设计和信息基础等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参加区级“教学能手”评选 活动。 12、定期召开研讨座谈会。 第三阶段:中期反思交流阶段(2008 年 11 月——2008 年 12 月) 1、收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相关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积极探索有效技能与语文、数学、英语 和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初步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 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 3、召开研究汇报会,课题组每个成员对本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和 整体评价。主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 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 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方向纵深推进。 4、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9 年 1 月——3 月) 1、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育博客或优秀科研成果等 评选活动。 2、进行课例研究,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讨论如何让 实践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3、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课题组对教师的技 能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的专业发展情况。 4、定期召开家讨论会和其他座谈会。互相交流研究进展情况,主 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 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 将课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5、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推出信息技术的研讨课,提炼经验共同 分享,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调整完善有效技能与各学科整合的策略和模 式。收集有效技能与实践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论文等文本材料, 编辑成册。如《数学学科教学设计集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集锦》 《综合学科教学设计集锦》等。 6、与教研员共同学习、探讨,并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的研讨培训活 动。 7、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将相关的研讨结果和实践结果进行对比、 交流,把提升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举行全区范围内的优质整合课展示 活动,并摄像。 第五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09 年 4 月——6 月) 1、收集相关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进行总结与反思,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 3、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撰写研究报告。 4、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导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 5、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6、申请结题,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七、具体分工 聘请合肥学院张福全教授为课题专家顾问。 组长:葛守稳,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 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学科 教学 整合 开题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鱼**】。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鱼**】,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鱼**】。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鱼**】,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