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某穿越路基、河流顶管施工规范顶管施工方案(附带顶管施工规范)-secret.doc
《参考资料--某穿越路基、河流顶管施工规范顶管施工方案(附带顶管施工规范)-secre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资料--某穿越路基、河流顶管施工规范顶管施工方案(附带顶管施工规范)-secret.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顶 管 施 工 方 案 一、 顶管范围及主要施工内容 本工程为鄞州路已建W6-1~钱湖南路已建W51主要穿越路基、河流。管径采用ø900的钢筋砼F型承插管,全长约1300米,顶管工作井10只,接收井7只. 一、顶管前准备工作 1、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根据施工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质、交通状况、地上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有无地下障碍物等实际情况和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综合考虑后作出选定,必须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经济适用,节约用地。 2、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一般宜从下游开始,在进行起始掘进段顶管时,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技术风险较少,顶程较短的地段进行,同时作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工作,以便了解地下实际土质,适应施工环境,掌握顶管设备运转规律,合理组织操作人员,通过起始掘进段的顶进小结,进一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优化下一步顶管施工工艺。 3、所有顶管设备必须经过维修保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入施工现场。在进入工作坑安装时必须进行单机和整机联动调试,在顶进中必须贯彻例行保养制度。 4、应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护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维持道路交通等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施工环境和条件合理选择顶管机头。 5、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各种因素后,合理选择顶管和施工方法。 二、顶管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一、施工顺序 基坑底基础及后靠背安置──安装导轨──设置承压壁──安装主顶设备──安装顶管机头──安置起重机械──安置土方运输设备──安放管节──顶进 顶进工艺流程: 沉井中心线测量放样──安装顶机架与主顶装置──顶进管机顶进,吊下一节管节──管节顶进────顶完第一节管,吊下一节管──管节拼装──顶力接近许用力──吊放中继环 ──同上继续再顶──出洞,顶管机与管节分离。 三、顶管设备安装 (1)顶管机头选型 本施工段管道内底标高,管顶覆盖厚度已达到要求。根据地质状况及实际情况,拟采用多盘土压平衡式机头,头部有4个切土切刀盘,机头出土采用刀盘切削原状土, (2)顶力估算 按采取管壁外侧同步注入触变泥浆处理,手掘式顶管所引起的阻力R2=F2。根据以往在软土地层顶进的施工经验,一般可取 F2=8~12KN/m2 按顶进长度为50m,管道外径0.52计算,最大顶进阻力P=F2лDL=12×3.1416×1.20×50=1130KN≈113t。 配备150t液压千斤顶能完全满足顶力需要。活塞行程700mm,主油泵最大供电压49MPa,供电量10L/min。 (3)顶管设备安装 a、安装导轨 导轨采用装配式导轨,安放在砼基础面上,导轨定位后,必须稳固正确,在顶进中承受各种负载时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导轨安放前应先复核管道中心位置。 二根导轨必须互相平行,等高,导轨面的中心标高应按设计沟底标高设置,在顶进中必须经常复测调整,以确保顶进轴线的精度。导轨的坡度应与设计管道坡度相一致。 导轨采用轻型导轨,由钢轨、横梁和垫板组成。 导轨的轨距B=2√R2外-R2内 。 b、设置承压壁 承压壁应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根据最大顶力计算具有较大的安全度。1、方形沉井前垫以40×40cm方枕木,枕木外衬厚5cm钢板作为承压面,钢板面必须与顶进轴线相垂直,钢板就位后,应用钢丝绳牵牢防止倾倒。2、采用简易积坑加砼靠背(须取得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的同意)。 c、安装主顶设备 主顶设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组合千斤架②主顶千斤顶2只③油泵站及管阀④组合U型顶铁⑤O型接口顶铁 2台千斤顶应共同作用,规格一致,行程同步,每台千斤顶的使用压力不大于额定工作压力,油路必须并联,每台千斤顶均备有独立的控制阀,千斤顶伸出的最大行程应小于油缸行程10cm左右。 油泵设置在距离主顶千斤顶处,油管安装应顺直,减少转角,接头不漏油,油泵应在雨棚内工作。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32kpa,装有限压阀,溢流阀和压力表等指示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必须试车,在顶进中应定时检修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U型顶铁必须符合要求刚度大,受力后无变形,相邻面垂直,排列不扭曲,单块放置稳定性好,连续部位不脱焊,不凸面,与导轨的接触面必须平整,顶进前滑动部分应抹牛油润滑。 环形接口顶铁应与钢管口相吻合,中间用软木板衬垫,管口处破损。 d、安装顶管机头 顶管机头用的尺寸和结构应符合要求,在吊入顶进坑前应作详细的检查。 顶管机头用汽车吊安装,卸机头时应平衡,缓慢避免冲击、碰撞,并由专人指挥。 机头安放在导轨上后,应测定前后端的中心方向偏差和相对高差,并做好记录,机头和导轨的接触面必须平衡、吻合。 顶进工作井安装管节程序: 沉井中心线测量放样──安装顶机架与主顶装置──顶进管机顶进,吊下一节管节──管节顶进────顶完第一节管,吊下一节管──管节拼装──顶力接近许用力──吊放中继环 ──同上继续再顶──出洞,顶管机与管节分离。 1、顶管工作井一般应安装以下设备:①导轨②后背③下管设备(一般可用卷扬机)④顶进设备(包括顶镐、摇镐机或高压油泵)⑤出土设备(人工挖土包括运土车、水平牵引及垂直牵引的卷扬机)⑥照明设备(管内应使用电压不大于36伏的低压照明)⑦工作平台(一般由工字钢及方木组成,中设下管及出土口,口上设活动平台)。 四、顶进 1、顶进方法要点 (1)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顶进。 (2)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 (3)顶管在导轨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规定。 (4)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井的措施。 2、顶进 工具管切入土体后应严格控制其水平偏差不大于5mm,其高程为设定标高加以抛高数。工具管与第一节钢管连接时,其尾部至少须搁在导轨上20~30cm,并立即进行砼管的连接。 开始人工挖土前,应先将刃口部分切入周边土体中,挖土程序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防正面坍方。挖土当遇到地下障碍物,应在采取安全措施条件下,先清除后予以继续顶进,如遇特殊或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变技术措施。 顶管道内土采用机顶设备再次顶进,将管内泥土顶出管道外面。 顶管交接班时将开挖情况和排除故障所采取的措施作逐一详细交换。 5、测量 顶管必须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井位建立地面和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的地方,并加以保护,必要时增设每点有二个以上便于校核攀线桩。 顶进坑内应设置由地面水准点引入的临时水准点,在交接班时进行仪器高程的校对和调整,顶进轴线由设计管道中心通过经纬仪引入坑内,然后对中观测。 纠偏测量及控制 工程常采用经纬仪进行简单有效的地面控制测量,使地面控制测量中的误差趋进1cm,水准点控制网则利用现有道路已设水准点布设水准网,直接引入工作井内。 本工程的地下导向采用J2激光经纬仪,由一束红色的激光直指机头尾部的激光靶,在顶进的过程中,操作者随时可以得到偏差值,保证顶管方向的精确要求。 在布置工作井后方的测量仪基座时,必须避免由于顶进内沉井受力使得仪器座产生移动或变形,如果仪座发生微小位移,应及时对轴线和标高进行调整。 要机头内,安装有倾斜仪传感器,操作者可指导并及时纠偏。 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 以内,最大不得大于1.50。 由于在起始推进阶段,机头和方向主要通过主顶油缸进行控制,所以一方面要减慢主顶的推进速度,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调整油缸组以及最终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原则 。 过河段施工技术措施 1、检查和清底:在河流中如发现木桩等会影响顶管的异物要提前清理掉。 2、覆土:过河段顶管的管顶覆土深度按2.5倍管直径计算,需覆土2.25米,覆土宽度为6米左右。 3、覆土达到要求后,过河流顶管与其他段顶管方法相同。 地下障碍物处理技术方案 顶管施工中地下地下障碍物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顶管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针对我们选用的机型和比常见的地下障碍物,进行以下采用如下措施: 1、在施工范围内有无在用或废弃的管线或构筑物,如有须通过资料和实测确定与顶管管路相冲突,必要时向设计单位提出管路修改意见。 2、孤石:我们在本工程所选用的土压平衡机头前端有检查孔,对软土中的孤石,可以打开检查取走。在推挤孤石的同时,出会对机头产生反力,操作时应通过仪表和激光点的变化及时发现由推挤反力造成的偏移并通过在角度纠偏来补偿。 3、砼、砖墙:对小体积的C30以下的砼、砖墙均可以切削。具体操作时降低顶进速度,减少每次切削,通过仪表随时注意观察刀盘电机的电流大小,另外切削扭矩也会使机头产生制扭转,应不断改变刀盘旋转方向,使机头不至扭转过大。 4、木结构:木桩等木结构切削比较容易,切削后的木屑通过具体操作,应及时通过机外旁通的转换,经常性的反冲管路。 5、如遇机型自身操作无法穿越障碍物,应停止顶进用钢套筒或开挖的方法来排除,待障碍物排除后,重新顶进。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是关到职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把安全生产的三点重要指示落实到生产的实处,指导生产的全过程,使得每个施工管理人员都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教导。 第二节:安全生产的目标 1、杜绝重大伤亡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设备事故; 2、一般事故的发生率严格控制在1‰以下; 3、确保市级安全标准化管理工地,争创省级安全标准化管理及样板工地。 第三节:安全生产具体措施 一、组织落实 1、建立公司—项目级—施工班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的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使得每个施工人员,指导广大施工人员进行工程的全工程的安全管理、全部工作在施工中真正作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及不伤害自己”的三不伤害原则。 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实施全面安全管理,重点抓好三个阶段: 1)、开工前的准备阶段 A、由项目总工程师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实施方案,经公司总工程师和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批,并由项目组严格按照方案贯彻实施。 B、项目组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机械组织严格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入场;对特殊工种人员坚决做到持证上岗。 C、根据业主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项(分部)的全面安全交底。 D、逐步建立完善项目级各项规章制度和资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E、项目经理组织有关安全技术人员对该工程的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点分析,找出不安全的风险点,制订排除风险点的安全措施和对策,并在实施中派人进行跟踪监控。 2)、施工生产阶段 A、进行班前安全交底,项目组每周定期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B、分析上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修订、补充安全措施,组织群众性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C、组织经常性的考核评比和交流经验。 3)、竣工阶段 安全信息处理,资料归档,总结提高。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 A、 施工现场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安全工作,以便随时监督检查。 B、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 C、 行车起吊工作必须有专人指挥操作,发现隐患立即停车检查. D、 进入管内50米以上工作时,必须携带氧气补给设备. E、 管内运土小车之间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各车辆连接时中间的人员要提早离开,防止挤伤. F、 吊土时,土斗下不得站人,土斗落地后,人员方可靠近操作. G、 工作井与接收井周围要有充分的围护,围护要牢固可靠外观整齐,人员进出处应设小门. H、 吊、萦具定期检查,发现有断股、破损等现象必须立即更换。 I、 井内、管内照明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二、安全用电措施 严格按照建设部“一标准、三规范”即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来指导工程的施工。具体做法是: 1、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位置及电源进出线路的走向,进行用电量的负荷计算,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等。 2、一律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S(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使用统一标准电箱和合格的电器保护装置;未级选用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必须小于或等于30mA,漏电动作时间必须小于0.1S。 3、建立用电技术档案,进行定期电器巡查记录,特别要经常复查接地电阻值,使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工作接地电阻值小于10欧姆,重复接地电阻值和并联电阻值小于10欧姆。 三、保护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安全的措施 1、明确项目的保护管线工作的责任人和专职管线保护监督员,熟悉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并且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2、坚持按照管线保护的“三卡、一单、双监护”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和对管线的监护,办理“绿卡”和现场交底监护工作。 3、必须持有有关部门审核发给的“建筑工程保护地下管线监督证”方能进行施工。 4、施工前,根据业主和管线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采用物探手段施工范围的地下管线进行确认,并且开挖样洞,并以书面资料上报业主和监理。 5、对需进行加固保护的管线,由业主牵头,召开管线协调会,拟定加固方案。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确定的管线加固方案进行实施。并有管线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专职管线监护员进行双监护。出现问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 四、安全管理网络图 安全文明管理网络图 项 目 经 理 项目副经理 安 全 消 防 员 总 工 程 师 施工技术方案 总体规划布置 安全设施技术 文明施工监督 安全设施检查 安全宣传教育 管线方案实施 道路方案实施 临时工程实施 作 业 班 组 实施检查整改监督 奖励惩罚反馈记录 顶管施工规范 1.1 一般规定 1.2 工作坑 1.3 设备安装 1.4 顶进 1.5 触变泥浆及注浆 1.1 一般规定 1.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1.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1.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1.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1.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 1.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 1.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1.1.1.9 减阻措施; 1.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1.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1.1.1.12 注浆加固措施; 1.1.1.13 安全技术措施。 1.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1.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1.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1.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1.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1.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1.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1.2 工作坑 1.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1.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1.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1.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1.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1.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1.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1.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2.2.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1.2.2.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1.2.2.4 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1.2.2.5 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1.2.3 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1.2.4 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 表1.2.4 项目 允许偏差 工作坑每侧 宽度 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 长度 装配式后背墙 垂直度 0.1%H 水平扭转度 0.1%L 注: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1.2.5 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 1.2.6 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1 待顶管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 1.2.1.2 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 1.2.1.3 采取措施保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 1.2.7 当顶管工作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编制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2.7.1 工作坑施工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1.2.7.2 槽段开挖土方及泥浆处理; 1.2.7.3 墙体混凝土的连接形式及防渗措施; 1.2.7.4 预留顶管洞口设计; 1.2.7.5 预留管、件及其与内部结构连接的措施; 1.2.7.6 开挖工作坑支护及封底措施; 1.2.7.7 墙体内面的修整、护衬及顶管后背的设计; 1.2.7.8 必要的试验研究内容。 1.2.8 地下连续墙墙段间宜采用接头箱法连接,且其接缝位置应与井室内部结构相接处错开。 1.2.9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9的规定。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mm) 表1.2.9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30 成槽垂直度 <H/300 成槽深度 清孔后不小于设计规定 注:1.轴线位置指成槽轴线与设计轴线位置之差; 2.H为成槽深度(mm)。 1.2.10 采用钢管作预埋顶管洞口时,钢管外宜加焊止水环,且周围应采用钢制框架,按设计位置与钢筋骨架的主筋焊接牢固;钢管内宜采用具有凝结强度的轻质胶凝材料封堵;钢筋骨架与井室结构或顶管后背的连接筋、螺栓、连接挡板锚筋,应位置准确,联接牢固。 1.2.11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11的规定。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 表1.2.11 项目 技术要求指标 混凝土配合比 水灰比 ≤0.80 灰砂比 1:2~1:2.5 水泥用量 ≥370kg/m3 坍落度 20±2cm 混凝土浇筑 拼接导管检漏压力 >0.3MPa 钢筋骨架就位后到浇筑开始 <4h 导管间距 ≤3m 导管距槽端距离 ≤1.50m 导管埋置深度 >1.00m,<1.00m 混凝土面上升速度 >4.00m/h 导管间混凝土面高差 <0.50m 注:1.工作坑兼做管道构筑物时,其混凝土施工尚应满足结构要求; 2.导管埋置深度系指开浇后下沉浇筑时,混凝土面距导管底口的距离; 3.导管间距系指当导管管径为200~300mm时,导管中心至中心的距离。 1.2.12 地下连续墙的顶管后背部位,应按施工设计采取加固措施。 1.2.13 开挖工作坑,应按施工设计规定及时支护,可采用与墙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支撑梁的方法支护,也可采用钢管支撑法支护。支撑应满足便于运土、提吊管件及机具设备等的要求。 1.2.14 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14的规定。 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 表1.2.14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100mm 墙面平整度 粘土层 100mm 砂土层 200mm 预埋管 中心位置 100mm 混凝土抗渗、抗冻及弹性模量 符合设计要求 注:墙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值系指允许凸出设计墙面的数值。 1.2.15 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B = D1 + S (1.2.15-1) L = L1 + L2 + L3 + L4 + L5 (1.2.15-2) 式中 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 D1——管道外径(m); S——操作宽度(mm),可取2.4~3.2m; 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 L1——工具管长度(m)。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钢管不宜小于0.6m; L2——管节长度(m); L3——运土工作间长度(m); L4——千斤顶长度(m); L5——后背墙的厚度(m)。 1.2.16 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H1 = h1 + h2 + h3 (1.2.16-1) H2 = h1 + h3 (1.2.16-2) 式中 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底。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1.2.17 顶管完成后的工作坑应及时进行下步工序,经检验后及时回填。 1.3 设备安装 1.3.1 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1 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1.3.1.2 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 轴线位置:3mm 顶面高程:0~+3mm 两轨内距:±2mm 1.3.1.3 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1.3.2 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3.2.1 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1.3.2.2 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 1.3.2.3 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1.3.3 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3.3.1 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 1.3.3.2 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1.3.3.3 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 1.3.3.4 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1.3.3.5 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1.3.4 分块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3.4.1 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 1.3.4.2 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 1.3.4.3 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 1.3.4.4 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 1.3.4.5 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 1.3.4.6 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 1.3.5 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3.5.1 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1.3.5.2 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 1.3.5.3 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 1.3.5.4 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 1.3.5.5 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1.3.6 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1 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1.3.1.2 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 1.3.1.3 严禁超负荷吊装。 1.4 顶进 1.4.1 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顶进。 1.4.1.1 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 1.4.1.2 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第1.3.1条的规定; 1.4.1.3 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 1.4.1.4 开启封门的措施。 1.4.2 拆除封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2.1 采用钢板桩支撑时,可拔起或切割钢板桩露出洞口,并采取措施防止洞口上方的钢板桩下落; 1.4.2.2 采用沉井时,应先拆除内侧的临时封门,再拆除井壁外侧的封板或其他封填措施; 1.4.2.3 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工具管立即顶入土层。 1.4.3 工具管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当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纠正。 在软土层中顶进混凝土管时,为防止管节飘移,可将前3~5节管与工具管联成一体。 1.4.4 采用手工掘进顶管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4.4): 图1.4.4 超挖示意 a——最大超挖量;b——允许超挖范围 1.4.4.1 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 1.4.4.2 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o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1.4.4.3 在对顶施工中,当两管端接近时,可在两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视调整偏差量。 1.4.5 采用网格式水冲法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5.1 网格应全部切入土层后方可冲碎土块; 1.4.5.2 进水应采用清水; 1.4.5.3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粉砂层中的进水压力宜为0.4~0.6MPa;在粘性土层中,进压力宜为0.7~0.9MPa; 1.4.5.4 工具管内的泥浆应通过筛网排出管外。 1.4.6 采用挤压式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1 喇叭口的开关及其收缩量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且应与其形心的垂线左右对称; 1.4.1.2 每次顶进的长度,应根据车斗的容积、起吊能力和地面运输条件综合确定; 1.4.1.3 工具管开始顶进和接近顶完时,应采用手工挖土缓慢顶进; 1.4.1.4 顶进时,应防止工具管转动; 1.4.1.5 临时停止顶进时,应将喇叭口全部切入土层。 1.4.7 采用挤密土层法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7.1 管前应安装管尖或管帽。当采用管尖时,其中心角宜为:砂性土层,不宜大于60o;粉质粘土,不宜大于50o;粘土,不宜大于40o; 1.4.7.2 为防止相邻管道损坏及地面隆起,应根据施工设计控制与相邻管道间的净距及距地面的深度。 1.4.8 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亦可采用当地的经验公式确定: P=f?D1[2h+(2h+ D1)tg2(45°-ф/2)+ˉ/?D1]L+PF (1.4.8) 式中 P——计算的总顶力(kN); ?——管道所处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D1——管道的外径(mm); H——管道顶部以上覆盖土层的厚度(m); ф——管道所处土层的内摩擦角(o); ˉ——管道单位长度的自重(kH/m); L——管道的计算顶进长度(m); f——顶进时,管道表面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其取值可按表1.4.8-1所列数据选用; PF ——顶进时,工具管的迎面阻力(kN),其取值,宜按不同顶进方法由表1.4.8-2所列公式计算。 顶进管道与其周围土层的摩擦系数 表1.4.8-1 土类 湿 干 粘土、亚粘土 0.2~0.3 0.4~0.5 砂土、亚砂土 0.3~0.4 0.5~0.6 1.4.9 顶进钢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和肋板保护层时,焊接后应补做焊口处的外防腐层。 1.4.10 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时,其接口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0.1 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宜为10 ~15mm; 顶进工具管迎面阻力(PF)的计算公式 表1.4.8-2 顶进方法 顶进时,工具管迎面阻力(PF)的计算公式(kN) 手工掘进 工具管顶部及两侧允许超挖 0 工具管顶部及两侧不允许超挖 л · Dav · t · R 挤压法 л · Dav · t · R 网格挤压法 a · л/4 · D· R 注:Dav——工具管刃脚或挤压喇叭口的平均直径(m); t——工具管刃脚厚度或挤压喇叭口的平均宽度(m); R——手工掘进顶管法的工具管迎面阻力,或挤压、网格挤压顶管法的挤压阻力。前者可采用500kN/m2,后者可按工具管前端中心处的被动土压力计算(kN/m2); a——网格截面参数,可取0.6~1.0。 1.4.10.2 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内胀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内胀圈的中部,并将内胀圈与管道之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 1.4.11 采用T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1.1 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接口尺寸符合规定; 1.4.11.2 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 1.4.11.3 钢套环接口无疵点,焊接接缝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且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1.4.11.4 木衬垫的厚度应与设计顶力相适应。 1.4.12 采用橡胶圈密封的企口或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2.1 粘结木衬垫时凹凸口应对中,环向间隙应均匀; 1.4.12.2 插入前,滑动面可涂润滑剂;插入时,外力应均匀; 1.4.12.3 安装后,发现橡胶圈出现位移、扭转或露出管外,应拔出重插。 1.4.13 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石棉水泥、弹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应抹平,不得凸入管内。 1.4.14 工具管进入土层后的管端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4.1 进入接收坑的工具管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 1.4.14.2 管道两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长度不得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 1.4.14.3 钢筋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1.4.15 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 1.4.16 管道顶进过程中,工具管的中心和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1.1 采用手工掘进时,工具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3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1.4.11.2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 1.4.11.3 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 1.4.17 纠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7.1 应在顶进中纠偏; 1.4.17.2 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 1.4.17.3 纠正工具管旋转时,宜采用挖土方法进行调整或采用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向,或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 1.4.18 顶管穿越铁路或公路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并应符合铁路或公路有关技术安全规定。 1.4.19 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管道顶进过程中,遇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 1.4.19.1 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 1.4.19.2 后背墙变形严重; 1.4.19.3 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1.4.19.4 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1.4.19.5 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 1.4.19.6 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 1.4.19.7 接缝中漏泥浆。 1.4.20 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 1.4.21 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4.21.1 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 1.4.21.2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21的规定; 顶进管道允许偏差(mm) 表1.4.21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0 管道内底高程 D<1500 +30 -40 D≤1500 +40 -50 相邻管间错口 钢管道 ≤2 钢筋混凝土管道 15%壁厚且不大于20 对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考资料 穿越 路基 河流 施工 规范 方案 附带 secret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