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道路方向)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道路方向)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道路方向)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doc(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 概述11.1.1设计任务11.1.2设计原始资料11.1.3设计内容11.1.4设计的基本依据11.1.5设计日期21.2沿线的自然地理概况21.2.1自然地理、气象水文:21.2.2材料供应:2第2章 路 线32.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32.1.1直线32.1.2圆曲线32.1.3缓和曲线42.1.4行车视距52.1.5平面视距的保证52.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52.2.1纵坡52.2.2竖曲线72.3平纵配合72.3.1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72.3.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凹形曲线组合82.3.3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凸形曲线组合82.3.4平面曲线与纵面曲线组
2、合82.3.5纵断面设计的步骤92.4技术指标汇总92.5线形设计综述102.6纸上定线及方案比选112.6.1方案一112.6.2方案二122.6.3方案对比122.7平面详细设计132.7.1对原路线方案进行分析132.7.2对原有路线进行修正132.8纵断面详细设计132.8.1纵断面技术指标的确定132.8.2坡度和坡长的确定132.9横断面详细设计142.9.1横断面的组成142.9.2路拱的确定142.9.3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4第3章路基、路面153.1路基和排水设计综述153.2路基边坡设计153.2.1路堤边坡163.3沟渠设计163.3.1边沟设计163.3.2截水沟183.
3、3.3排水沟183.3.4沟渠加固183.4路面排水设计183.4.1确定路拱坡度183.4.2路拱形式的确定183.4.3路拱横向坡度193.5排水系统总体规划193.6路基压实标准193.7路面类型的确定203.7.1沿线地质概况及材料来源203.7.2路面等级与类型203.7.3沥青面层设计223.8基层及垫层233.9路基自然地质情况233.10路面的结构厚度233.10.1路面设计弯沉值的计算243.10.2容许拉应力的计算243.10.3路面厚度计算253.10.4设计与验算结果26第4章挡土墙设计284.1挡土墙的适用范围284.2挡土墙的设计284.2.1挡土墙位置选择284.
4、2.2挡土墙结构设计284.2.3挡土墙验算29第5章桥梁、涵洞355.1桥梁分类355.2小桥位置的选择355.3选定桥下中心流水面标高和纵坡365.4小桥类型及尺寸的拟定365.5涵洞及计算365.5.1涵洞的布设375.5.2涵洞具体计算38第6章专题特色设计平面交叉设计406.1交叉口的交通分析406.2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406.3设计要点416.3.1平面线形416.3.2纵面线形416.3.3视距416.3.4立面设计426.4K2+817交叉口设计436.4.1相交道路数据收集436.4.2平纵面设计436.4.3竖向及排水设计44第7章工程预算编制467.1工程预算编制的定
5、义及作用467.1.1工程预算的定义467.1.2工程预算的作用467.2预算编制的依据及项目表467.2.1预算编制依据467.2.2预算编制项目表467.3工程预算编制说明47结 论48致 谢49参考文献50第1章 绪 论1.1. 概述1.1.1. 设计任务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要求,指导老师所给课题名称为“潼南至铜梁二级公路D段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课题类型为工程设计。课题内容为完成全长3000米左右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1.1.2. 设计原始资料1、地形图:比例1:20002、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7
6、%,近期交通量如下 表1-1 交通量组成车 型交通量(辆昼夜)车 型交通量(辆昼夜)车 型交通量(辆昼夜)捷达550东风EQ140600拖拉机250黄河JN-150700解放CA-10B3501.1.3. 设计内容路线方案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挡土墙设计;桥梁和涵洞设计;路线交叉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1.1.4. 设计的基本依据指导教师规定的技术等级、设计车速、设计交通量,以及路线的起讫点、控制点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设计规范。1.1.5. 设计日期 2010年3月29日2010年6月25日1.2. 沿线的自然地理概况1.2.1. 自然地理、气象水文:路线经过地区属亚热
7、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春迟秋早,雾多湿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7.817.4之间,年日照11601600小时,常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沿线土壤覆盖层厚度1-1.5米,下为砂岩或泥质页岩,水田路段腐殖土层厚度60cm,全线无不良地质情况。1.2.2. 材料供应: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煤渣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第2章 路 线根据任务书,本设计为二级公路,行车速度采用60km/h。2.1.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2.1.1. 直线(1)直线的适用条件 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得平原区或山区得开阔谷底;
8、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得农耕区等以直线为主体的地区; 为缩短构造物长度,便于施工,创造有利的引道条件; 平面交叉点附近,为争取较好的行车和通视条件; 双车道公路在适当间隔内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以提供较好的超车路段。(2)直线的最大长度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规定,二级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1200米。(3)直线的最小长度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即360米。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2V,即120米。当直线两端没有缓和曲线时,可直接相连,构成S形曲线。2.1.2. 圆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
9、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和一般最小半径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表21 圆曲线半径 (m)技术指标山岭重丘二级公路一般最小半径 200极限最小半径 12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1500路拱1900(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
10、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加宽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51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设置曲线最小半径为260米。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的行驶距离。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内的行驶距离。平曲线的最小长度:70m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取:35m(5)小偏角的曲线长规范规定: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平
11、曲线长度一般值是500/m,低限值是70m。2.1.3.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4)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5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2.1.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着行车的安全与速度,它是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规范规定,二级公路设计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工程特殊
12、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对于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停车视距St取40 m,超车视距Sc一般值取200m,低限值取150m。2.1.5. 平面视距的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所遮挡,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线是否能得到保证,如有遮挡时,则必须清除视距区段内侧适当横净距内的障碍物。当视野内有稀疏的成行树木,单棵树木或灌木,对视线的妨碍不大并可引导行车或能构成行车空间时,则可予以保留。2.2.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2.2.1. 纵坡纵坡的大小与坡段的长度反映了公路的起伏程度,直接影响公路
13、的服务水平,行车质量和运营成本,也关系到工程是否经济、适用,因此设计中必须对纵坡、坡长及其相互组合进行合理安排。(1)最大纵坡汽车沿纵坡向上行驶时,升坡阻力及其他阻力增加,必然导致行车速度降低。一般坡度越大,车速降低越大,这样在较长的陡坡上,将出现发动机水箱开锅 、气阻、熄火等现象,导致行车条件恶化,汽车沿陡坡下行时,司机频繁刹车,制动次数增加,制动容易升温发热导致失效,驾驶员心里紧张、操作频繁,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尤其当遇到冰滑、泥泞道路条件时将更加严重。因而,应对最大纵坡进行限制。最大纵坡值应从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在纵坡段上行驶的安全、公路等级、自然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规范对二级公路最大纵坡
14、规定最大纵坡为 7%。(2)最小纵坡各级公路的路堑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路段,为保证排水顺利,防止水浸路基,规定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0.0%)或小于0.3%的坡度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3)最小坡长如果坡长过短,变坡点增多,形成”锯齿形”的路段,容易造成行车起伏频繁,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减小公路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公路的平顺性,应减少纵坡上的转折点;两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间的间距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同时也应保证在换档行驶时司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换档时间,通常汽车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9s15s的行程可满足行车舒适和插入竖曲线的要求。标准规定二级公路的 Smin=150m。(4
15、)最大坡长汽车沿长距离的陡坡上坡时,因需长时间低挡行驶,易引起发动机效率降低。下坡时,由于频繁刹车将缩短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影响行车安全。一般汽车的爬坡能力以末速度约降低至设计车速的一半考虑,对坡度的最大坡长应加以限。标准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最大坡长如下表:表22二级公路的纵坡长度限制纵坡坡度(%)3456纵坡长度(m)12001000800500(5)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缓和坡段及坡长,应控制路线总长度内的平均纵坡,规范规定二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500米)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米)为宜。并注
16、意连续3000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i平均=h/L (22)式中 i平均平均纵坡h相对高差L路线长度2.2.2. 竖曲线为保证行车舒适平顺、安全、视距良好及满足平、竖曲线组合的要求,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1)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对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考虑:限制离心力不过大、汽车在跨线桥下行车视距的保证和夜间行车视距的保证和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范围内的视距保证等三个方面。(2)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确定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主要考虑保证汽车行驶视距和汽车能够安全行驶通过曲线段。通常当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附近时,由于变坡角的影响在司机的视线范围内将产生盲区
17、。此时司机的视距与变坡角的大小及视线高度有密切关系。当变坡角较小时,不设竖曲线也能保证视距,但变坡角较大时,必须设竖曲线以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满足上述凹、凸竖曲线的视距要求,但上述的最小半径,在条件较差时,并不是设计竖曲线所必须的最小值要求。标准规定在设计速度为60km/h时,凹形竖曲线半径的一般值为2000m;极限值为1400m;凸形竖曲线半径的一般值为1500米,极限值为1000米 ,竖曲线最小长度为35m。当然通常采用大于或等于上述一般最小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上述极限最小半径值。2.3. 平纵配合2.3.1.
18、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这种线形组合单调、呆板,行驶过程中路线视景不变,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感。尤其在高速行车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在交通比较复杂的路段,这种线形组合是有利的。设计中可采取措施来弥补景观单调的不足。2.3.2.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凹形曲线组合这种组合具有较好的视距。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插入较短的凹形竖曲线,或插入小半径曲线(一般应大于最小半径的34倍),以免产生折点。(2) 两个凹形竖曲线间不要插入短直线,此时宜将两个凹曲线合并成一个凹曲线,可改善视觉条件。(3) 长直线的末端不宜插入小半径凹形竖曲线。2.3.3.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凸形曲线组合这种组合视距条件差
19、、线形单调,使司机对前方道路情况无法做出判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组合应注意采用大半径曲线,以保证视距。当连续出现凹形和凸形竖曲线时,会造成不良视觉效果,一般应尽量避免。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如果平曲线半径选择适当,这种组合效果良好,汽车在这种线形上行驶,可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如果平曲线与直线组合不当,曲线半径过小,或直线长度过短,平曲线半径与纵坡不协调,都会导致线形折曲。这种组合还应满足合成坡度的要求,尤其应避免急转陡坡组合。2.3.4. 平面曲线与纵面曲线组合这两种组合形式很常见,但比较复杂,如果曲线半径适宜,平纵线形要素均衡,可以获得视觉舒适、诱导效果良好的空间曲线。此种组合应注意以下
20、几点:(1) 一般情况下,当平竖曲线半径较大时,宜将平竖曲线半径顶点对应。若两者不能很好的配合,两者的半径都小于某一限度时,宜将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2)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保持均衡(3) 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尤其是凸形竖曲线,容易造成判断失误。(4) 避免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5) 缓和曲线不得与小半径竖曲线重叠。(6) 不宜将小半径平曲线设置在竖曲线的底部或顶部。平竖曲线对应重叠有如下优点:(1) 利于诱导视线(2) 有利于行车安全(3) 线形舒适美观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各种组合见下图2-1。图2-1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各种组合2.3.
21、5. 纵断面设计的步骤(1) 在所确定的路线上,确定加桩路线的地面高程,其高程值详见纵断面图,绘出地面线。标出里程桩号和平面线形信息。(2) 确定控制点。控制点包括: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高程;大中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大挖深;与铁路、公路交叉点;重要的电力(杆)管线的净高;重要城镇过道点等。对于山岭区二级公路也要考虑填挖平衡。(3) 在这些控制点间穿插,初步定出坡度线。(4) 调整坡度线。检查各指标是否满足,使道路的平纵线形协调,同时考虑排水和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其坡度值见纵断面图。(5) 在完成拉坡的纵断面图上,通过坡度和坡长计算纵断面上的设计高程,所得值详见纵断面图。2.4.
22、 技术指标汇总路线特征:路线以平曲线和竖曲线为主体构成空间线性;局部方案多,布线灵活,可能的路线走向多;路线平,纵,横三方面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约束较大;线性指标一般高,但指标变化幅度大。下面把上述所确定的在设计中需要的一些技术指标汇总成表,见下表所示(表2-3)。表2-3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公路分类一般公路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km/h)60行车道宽度(m)7.0路基宽度(m)10极限最小半径(m)125一般最小半径(m)20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停车视距(m)40超车视距(m)200最大纵坡(%)6合成坡度(%)9.5最小坡长(m)1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50凸形竖曲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 道路 方向 2010 毕业设计 说明书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