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宝典】初中化学-大题过关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
《【得分宝典】初中化学-大题过关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分宝典】初中化学-大题过关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3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得分宝典】初中化学 大题过关专题01 探究化学 变化 典例剖析 第一类 基础型实验大题 例1 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解析:大理石凿成小块只是状态变了,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有其它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物理变化: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 化学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规律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能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2 (2010邵阳)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解析:A项中的白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外泄或进入,因此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故A项能得出正确结论;B项中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会有氧气参与反应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前后天平不会平衡,B项不能得出正确结论;C项中,镁条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后天平不会平衡,故C项不能得出正确结论;D项中,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会有氢气生成,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会平衡,故D项也得不出正确结论。 答案:A 【规律方法总结】对于某一实验能否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看其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有气体参与或生成。 杂质,故B项错误;甲为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 D项正确。 答案:D 【规律方法总结】尤其要关注的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催化剂或者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质量增加的是反应中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是反应中的反应物,不要被反应前物质的质量迷惑。 中考真题分析 可以借助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甲烷燃烧的过程中甲烷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错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胆矾研碎过程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改变, 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正确;镁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氯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C 2.(2010陕西)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解析:A项中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B项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项中两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D项中的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答案:B 3.(2012河南)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 g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2.3g+4g=2.2g+2.7g+待测,待测=1.4g,A错误;2.3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2.3g*24/46=1.2g,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3g*6/46=0.3g,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6/46=0.8g,生成物中2.2gCO2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2.2g*12/44=0.6g,故X中肯定含有碳元素,其质量为1.2g-0.6g=0.6g,2.7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2.7g*2/18=0.3g 故X中肯定不含有氢元素,X中另一种元素只能为氧元素且质量为1.4g-0.6g=0.8g。 答案:B 4.(2010甘孜) (1)某同学按图1-1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强调所有反应物与所有生成物,而在本题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跑到空气中,所以使得左盘质量减轻。若将逸出的二氧化碳取回称量,天平是平衡的,这个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1) 右 遵守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2) ①②⑤ 过关检测 两年中考 1.(2010淮安)“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 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 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 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 1.C 解析: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A项属于物理变化;手绢浸入混合液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C项属于化学变化;手绢表面的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D项属于物理变化。 2. (2011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 B 解析: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项属于化学变化;水受热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属于物理变化;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项属于化学变化;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项属于化学变化。 3.(2012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X+Y=2Z+W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3. C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反应中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还包含比例关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反应中的总质量也不变。可知反应后Y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m=1;由题目所给数据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和W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1。 4.(2011威海)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的3个有趣的实验: 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分钟后将石灰石再次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产即变成红色 ③向②中变红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灰石不具备受热分解的性质 B.实验①中,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2)通入氧气,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是,正确的是( ) 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要的温度 解析:(1)由实验②可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石灰石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实验①中,酚酞没变红,说明此时没有生成氧化钙,所以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正确;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碳酸钙没有分解,可判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故C正确; (2) 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故A不正确;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故B不正确;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C不正确;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使酒精剧烈提高了灯焰温度,故D正确; (3)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碳酸钙分解,表现出酒精具有可燃性;盐酸能中和氢氧化钙的碱性,表现出盐酸具有酸性。 5.镁条是银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氧化镁)。镁的密度是1.7g/cm3,熔点是648.8℃,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镁条的物理性质的有 ;(任写一点,下同) (2)属于镁条的化学性质的有 ; (3)可判断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1)银白色(答案合理即可) (2)可燃性 (3)生成白色粉末 (4)2Mg+O22MgO 解析:可以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能和盐酸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不同于镁的一种新物质。 6.(2012沈阳)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时,如右图所示做了一个小魔术。他们分别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个玻璃棒互相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 变化。 (2) 该实验说明了微粒的一条基本性质是 。 6. (1)化学 (2)微粒不断运动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个玻璃棒互相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7.(2010三明)2010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首次使用环保“石头纸”制作的便笺和文件袋。“石头纸”是一种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石头纸”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 (2)装置A、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积极推广使用“石头纸”,可减少 ,有利于缓解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温室效应。 7. (1)碳酸钙 (2)CaCO3+2HCl═CaCl2+H2O+CO2↑ Ca(OH)2+CO2═CaCO3↓+H2O (3)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或森林砍伐 解析:(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2)根据(1)的判断可以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只要是生活中能够减少碳排放的应积极推广使用,因此“石头纸”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更能减少森林的砍伐。 一年模拟 8.(2012广州模拟)下面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将表格填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中装入适量石灰石,然后注入适量的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了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二氧化碳 与石灰水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8.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气体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O2+Ca(OH)2═CaCO3↓+H2O 解析: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9.(2012福州模拟) 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① ;② .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图(b)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小丽还发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 (选填“吸”或“放”)热。 9.(1)①温度计碰到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b a ;(3)吸 解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要了解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最后消失;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知道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但要继续吸热。 10.(2012沧州模拟)(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 (2)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其中R的化学式为 。 10. (1)符合 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2) H2O 解析:(1)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空气中;(2)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确定在R的一个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R的化学式是H2O。 第二类 开放型实验大题 典例剖析 例1 某校“科技周”活动期间,小刚和小强给同学们变起了“魔术”,小刚说:“我会‘水变汽水’”。他边说边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立刻得到一杯冒着气泡的澄清液体。小强说:“这没什么,我还会‘水变牛奶’呢”。只见他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果真得到一杯像是“牛奶”的液体。 (1)“水变汽水”所用的两种澄清液体可能是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例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请你再设计一个化学“魔术”,写出“魔术”名称和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1)用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可以作“水变汽水”的实验,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气泡;(2)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混合时能够出现浑浊现象,能够做“水变牛奶”的“魔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用酒精的水溶液和手帕可以作烧不坏的手帕“魔术”,在这一过程中,酒精和水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不能燃烧。 答案:(1)盐酸和碳酸钠溶液;(2)Na2CO3+Ca(OH)2═CaCO3↓+2NaOH (答案合理即可);(3)“魔术”名称:烧不坏的手帕 化学反应原理: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时吸收热量,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规律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解析:调节天平平衡是物理课和化学课都需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试验基本技能,应该不成问题。 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看准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质量,砝码和游码二者的质量之和才是物质的质量,故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应该是73.2g,图乙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天平仍保持平衡;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试液,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H2O;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就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就是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答案:(1)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 (2)73.2 天平仍保持平衡(或称量结果仍为73.2克,答案合理即可) 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答案合理即可) NaOH + HCl == NaCl+H2O; (3)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规律方法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进行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关系的探究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或将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气体质量也纳入质量总和之内),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压强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气体、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而使b中液面上升,故A对;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所以b中液面要下降,故B错;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使b管中的液面上升,故C对;铁可以和硫酸铜反应而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瓶中压强几乎不发生改变,所以b中的液面几乎不动,故D错。 答案:AC 2.(2011眉山)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固体可能是(任写一种,下同) ,液体可能是 ;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则固体可能是 ,液体可能是 ; (3)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 解析:同种类型的反应,现象不同,则反应物不同,熟悉同种类型的不同反应,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此题已经在主干信息中说明了反应物是固体和一种无色液体,抓住这一特点再根据下面的分述条件就可以解决问题。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则固体应该是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镁等;而液体是酸,可能是稀盐酸或者是稀硫酸等。这样的组合很多,任写一种即可;(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说明该过程可能是固液反应吸热,也可能是固体溶于水吸热。据此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最熟悉的应该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这一过程,因此固体可能是硝酸铵,液体可能是水;(3)固液类型在初中可以制取三种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但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反应物的颜色各不相同。制二氧化碳是白色固体和无色液体,制氢气是灰色颗粒和无色液体,制氧气是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题中给出的是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因此可确定黑色粉末可能是二氧化锰,无色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1) CaCO3 HCl(答案合理即可);(2) NH4NO3 H2O(答案合理即可);(3) MnO2 3.(2012沈阳)在学习《石灰石的利用》一节时,小刚和老师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小刚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片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不变色 老师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片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小刚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没有反生化学反应,其本质原因是 (2) 老师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在工业上的一种应用是 。 (3)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 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石灰石的灼烧分解,通过老师和小刚的对比实验可知,小刚灼烧石灰石时,石灰石没有发生分解,主要原因是加热的温度不够,没有达到石灰石的分解温度;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灼烧石灰石来生产生石灰或者制取二氧化碳;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石灰石灼烧生成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答案:(1)加热的温度不够,碳酸钙没有分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 CaCO3CaO+CO2↑ 制生石灰(或制二氧化碳) (3)碱 CaO+H2O==Ca(OH)2 过关检测 两年中考 1.(20I2青岛)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B 解析:装置①中无变化,说明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碳;装置③④增重说明气体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则气体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由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及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9:11)可知,如果气体中有甲烷,则不可能有其他气体,故B错误。 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CO2,则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3.(原创)某一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铜、氢氧化钠、石灰石、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先对该白色粉末做以下实验:(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有白色沉淀; (2)将白色沉淀加入到稀盐酸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则该白色粉末可能是 (答出所有的可能) 3.石灰石;或石灰石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或石灰石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或石灰石、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解析:解答此题依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能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气体来进行分析、解答。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因此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有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石灰石。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则无法判定。 4.(2010金华)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止水夹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 (1)A和B可能的一种组合是: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2)2NaOH + CO2 == Na2CO3 + H2O(或Ca(OH)2 + CO2 == CaCO3 ↓+ H2O) 解析:根据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可知试管②中反应的发生使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会导致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 5.(2010毕节)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 ;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 n g 。 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 x g ;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a g ;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b g 。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 ,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5.(1)> ;(2)< ;(3)= ;(4)在密闭的体系(或容器)中实验 解析:题中的三个实验,分别是有气体生成、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及溶液中既无气体参加也无气体生成的反应。实验数据表面上所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实验(1)仅测定反应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实验(2)测定的是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它们都忽略了气体的质量;实验(3)中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其数据真实地体现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6.(1)B装置内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出到空气中。(2)①锥形瓶内产生气体,瘪气球变大,方向竖直向上;②气球膨胀,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在称量时质量减少了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只有化学变化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中酒精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有气体放出且逸散到空气中,因此反应后质量就减少,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2)①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有气体放出,所以气球变大,方向竖直向上;②由于气球膨胀,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在称量时质量减少。 7. (2012沧州模拟)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N2O4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NO2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后。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变化属于 变化; (3)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7. (1)上面瓶内颜色逐渐变红棕色,最终上下两瓶颜色一致 分子不断运动 ; (2)无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化学;(3)装置甲中为物理变化,装置乙中为化学变化 解析:图示的两个装置内都会出现颜色变化,但造成颜色变化的原因却有根本性的区别。装置甲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而使上面一瓶颜色变为红棕色,物质没有改变,属物理变化;装置乙则是由于N2O4受压变成NO2,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 一年模拟 8.(2012苏州模拟)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伴随的变化有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2)子火焰的可燃物是 ,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 。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其可能原因是: 。 8.(1)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2)石蜡蒸气 沸点低;(3)①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②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解析:(1)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熔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2)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由于烛芯的温度较高,石蜡会蒸发变成蜡烛蒸汽,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烟,这些蜡烛蒸气就是子火焰的可燃物;(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再就是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所以可以燃烧。 9.(2012河南模拟)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A、B、C、D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 四个小组的同学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请你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 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 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 (3)乙组同学实验后发现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丁组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得到的白色固体的质量不等于镁条的质量,两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4)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质量总和一定 (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9.(1)后一种;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小气球胀大产生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 (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B实验是因为反应后生成的O2向空气中逸出,使得天平不平衡;D实验是因为镁条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天平不平衡。 (4)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使小气球胀大,产生一定的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 等于 解析:(1)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应守恒。但由于物质燃烧时产生热量,使小气球膨胀,体积增大,则整个体系所受浮力增大,重力不变,相当于质量减少,所以天平不平衡。(2)B装置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称量的质量不是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所以质量减少,使得天平不平衡。C装置中铁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没有气体逸出,称量的为反应后生成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天平平衡。D中镁带燃烧是与氧气的反应,而反应前只称量了镁带的质量,导致反应后质量增加,天平不平衡。(3)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氢气导致小气球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增大,虽然装置密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重力不变,但相当于质量减少,所以天平仍不平衡。 第三类 设计型实验大题 典例剖析 例1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发现 ,证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 ,发现 ,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2)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规律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能正确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相关知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注意设计的实验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 例2 某实验室有三瓶标签已磨损的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不用任何试剂,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进行鉴别,并完成该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 现象 解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通过观察,首先鉴别出来。本题要求不用任何试剂,因此已经鉴别出来的物质,可用来作试剂来鉴别其余的物质,分析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性质,氢氧化钾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明显的现象蓝色沉淀生成,由此可以鉴别出氢氧化钾溶液,最后一种就是氯化钠溶液。 答案: 操作步骤 现象 1.观察溶液颜色 2.分别取两种无色溶液各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震荡 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另外两种溶液无色。 有蓝色沉淀出现的是氢氧化钾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 【规律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来,然后以硫酸铜溶液为试剂,再鉴别出氢氧化钾溶液,最后一种就是氯化钠溶液。需要注意的是不选用其他试剂,也就是利用题中给出的药品相互进行鉴别;若所给药品均为无色,则一般采用两两反应的方法,根据各自不同的现象来鉴别。设计实验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真题分析 1.(2010赤峰)为了探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干冰升华的过程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B属于化学变化;面粉爆炸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属于化学变化;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D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2. (2010济宁)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得分宝典 得分 宝典 初中化学 过关 专题 01 探究 化学 变化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