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复习讲题叙事3.doc
《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复习讲题叙事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复习讲题叙事3.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讲题叙事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 任德高 一、中考试题的特征及复习对策 2008年中考命题的特点 1、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 2008年的命题仍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对《课标》中五个主题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查。并将三维目标中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有机整合在真正的问题中。 2、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际应用 继续从生活中寻找“题眼”, 关注学生经验,聚焦社会热点,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情感与价值观。 3、突出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 继续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 4、渗透教育功能,体现开放创新 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增加试卷的陌生度,使学生站在同一的起跑线上,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练习效应,避免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 5、融合科学人文,体现学科渗透 我市试卷中主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的试题有,但占的比例很小。 6、重视学习过程,体现能力立意 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捕获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中考试题沿革趋势——“稳重求变,变中求新” “稳”字主要体现在: ①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不变;②考查的知识内容稳定;③化学用语重点考查的稳定;④试题的题型、题量稳定;⑤试卷的结构和形式的稳定。 “变”字主要体现:命题人的理念在不断更新变化;载体、情境素材选取的变化;题目的灵活性不断增大;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断增大。 “新”字主要体现:题目的情境素材新;试题的设计思路新;要求试题完全新编;力争平稳中有起伏,继承中有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复习 09中考较之于08中考,我们既要注意到它的“变”,为应变采取相应的对策;更要注意到它小变中的大不变,按既定的备考复习计划稳步、高效地推进当前的复习走向纵深。简言之:心中有考纲,眼中有学生,复习按计划,推进求实效。 ⑴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精髓,并用于指导教学实施。 ⑵狠抓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转变教学方式关键在于教学落实 ②.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素材,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⑶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解释与评价的能力 ⑷强化基础,落点后移,将化学知识的学习置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 ⑸关注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念 ⑹重视审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有效课堂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教师获得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充实快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讲题叙事 (一)、一点切入,多维发散,动态讲练具有相关性的试题; 课例1:“蜡烛”的专题复习课 资料:2006仪征市中考复习研讨会研讨课:由蜡烛引出的化学问题(胥浦中学) 例1: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有以下10个 ⑴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状态和颜色?⑵蜡烛由什么组成?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⑶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 ⑷用火柴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⑸平时家中断电,用蜡烛照明时,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 ⑹当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白烟能否燃烧? ⑺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要先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 ⑻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 ⑼蜡烛一经点燃,为什么能持续燃烧? ⑽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 策略:营造追问氛围,保持高思考力水平 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 例2: 课例3: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H2的快慢与多少 例3:如右图所示,在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足量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在两只试管上方各罩一个完全相同的气球,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金属A与B,现同时提起两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迅速与稀盐酸接触反应。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鼓起,而乙气球鼓起较慢。反应结束时,甲气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大。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 ; ② 。 例4等质量的金属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生成的氢气的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金属活动性 相对原子质量 A. M>N M<N B. M>N M>N C. M<N M<N D. M<N M>N 例5在已调平的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稀硫酸。在左边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边烧杯中投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则X、Y是下表组合中的 A B C D X Mg Zn Zn Fe Y Fe Mg Fe Zn (二)、举一反三,类比归纳,领悟化学学科思维方法 课例4: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 原理分析 备选例题: 例6: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 ⑴在甲图的装置中,倒置于铁架台上的圆底烧瓶 中充满干燥的氧气,连接在瓶塞上的导管伸入到烧杯内的水中,止水夹关闭。不久就可看到白磷自燃起来,待白烟消失、烧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即可看见瓶内的喷泉,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⑵某同学积极思考后,设计了如图乙的装置,也同样形成了喷泉。该装置的广口瓶中所装固体物质不可能是( ) A.锌粒 B.石灰石 C.木炭 D.镁 ⑶比较甲、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甲装置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烧瓶内部的气压;乙装置是________广口瓶内部的气压。 ⑷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原理与上述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原理相似。 例7:有三套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图中A、B为体积未膨胀的气球,C为玻璃导管, D为胶头滴管。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过量)加入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锥形瓶和胶头滴管中分别盛放的试剂见下表。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锥形瓶中 胶头滴管中 观察到气球(A、B)的变化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 SO2 浓NaOH溶液 乙 Na2CO3 稀盐酸 丙 H2O 浓硫酸 例8:亚硫酸钠(Na2SO3)受热会分解,它在有H2O存在时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Na2SO4)。实验室贮存亚硫酸钠的试剂瓶极易炸裂,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① ;② ;如果试剂瓶在冬天容易炸裂,应是原因 (填上述的序号);如果试剂瓶在夏天容易炸裂,应是原因 。 方 法 初识 控制变量法 在解题过程 中领悟方法 尝试 明确变量 温习流程 试 题 题组演练: S02与水反应生成酸; 铜器生锈; 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例题讲解: 探究燃烧条件 的实验 过程演绎: 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变量 课例5:用控制变量地方法解决化学试题 (三)、组题讲练,把握特点,有针对性地形成解题能力 课例6:填空题解题指导 填空题是介于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之间的一种题型。它们的答案有时惟一,有时不惟一,有一定的开放性,考试中应广泛、灵活。是化学习题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传统题型。特别是简答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它们具有取材广泛、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 这种题型不但能考查学生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基本要求是:原理正确、层次清楚、文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 例12: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火”。该报道称:5月9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 (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电石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 答:组成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3:《消防知识手册》指出:活泼金属(如镁)燃烧引发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小明想:是不是活泼金属能与CO2反应?他向老师要来镁带、石灰石和盐酸等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按下述顺序开展研究。 (1)制取并收集CO2: ①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应选择图中___和___装置(填字母)制取并收集一瓶CO2。 ③如何检验CO2已经收集满(填操作和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探究: 将燃着的镁带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镁带继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为 。 (3) 通过该实验,你有何新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4:黄金(元素符号:Au)饰品分为千足金和K金等。千足金的含金量接近99.9%。K金通常有黄、红、白色之分,其中白色K金实际上是黄金与镍、锌、铜等元素的合金。根据国家标准,K代表含金量,24K金的含金量理论值是100%。 ⑴18K金中,金的质量分数约是 。 ⑵根据合金与其成分金属在硬度与熔点方面的一般规律分析,24K金与18K金相比:熔点较低的是 ;硬度较小的是 。 ⑶黄金可以制成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形态各异的金饰品,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性。 ⑷汞法提金是一种简单而又古老的方法。其中包含的一步混汞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Au+2Hg=AuHg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⑸金能溶解在王水中。王水可以用浓硝酸和浓盐酸配制而成。两种酸混合后,能产生氯气(Cl2)、氯化亚硝酰(NOCl)等物质,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HNO3+bHCl=cH2O+dNOCl+eCl2 ,则化学计量数a:b= 。 填空题的常用解答方法: ①记忆法; ②推理判断法;③信息迁移法;④简捷计算法;⑤开放性问题的归纳法。 课例7:有新信息的综合探究题的解答 综合探究题为了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以及化学素养综合的强弱,往往多角度设问。此类试题常常给出探究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学生作答时,要从总体上把握科学探究的目的和要求,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解决。 例16:先阅读下列短文,再回答下列问题: 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Mg(OH)2和Fe(0H)3在溶液中生成时呈胶状物或絮状物沉淀,而MgCO3在水中煮沸可转变为Mg(OH)2。“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还含有FeCl2、FeCl3、MnCl2等杂质。若以它为原料,按下图工艺流程即可制得“轻质氧化镁”。若要求产品不含杂质离子,而且成本较低,流程中所用试剂或pH控制可参考表1、表2来确定。 表1: 表2: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Fe(OH)2 2.7 3.7 Fe(OH)3 7.6 9.6 Mn(OH)2 8.3 9.8 Mg(OH)2 9.6 11.1 工业品 规格 价格(元/吨) 漂液 含NaClO 25.5% 450 过氧化氢 含H2O2 30% 240 烧碱 含NaOH 98% 2100 纯碱 含Na2CO3 99.5% 600 卤块 含MgCl2 30% 310 请填下列空白: ⑴写出盐酸溶液中NaClO将FeCl2氧化成FeCl3,同时生成NaCl和H2O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在盐酸溶液中H2O2将FeCl2氧化成FeCl3,同时生成H2O的化学方程式: 。 ⑵在步骤2中加入物质X,最佳的选择应是 ,理由是 。 ⑶在步骤3中加入的物质应是 ,之所以要控制pH=9.8,其目的是 。 ⑷在步骤4中加入物质应是 。 ⑸在步骤5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虽然此类题有很多特点,有些或存在干扰信息,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题型,但从解答要领来看,解答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①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②认真审题,根据答题要求,获取有用信息;③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炼,形成新知识;④按要求作答,并加以检验(验证)。 (四)、在解题、讲题的实践中提升解题、编题的素养 反思1:确保探究题的探究性(从试题研究文献中学习编题技术) 研究指出,在纸笔测验中要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解题中历经一次有意义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解题中具有探究的心理行为。探究题命题的原则:题目内容以重点知识的应用为基础;题目的背景素材对全体学生来说应是新颖的;要选择最能表现学生探究能力的环节进行设问。一句话,探究题考查目的的实现首先依赖于题目是否具有探究性。 下题是一道在试卷中题型标注为探究题的题目: 例17: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知识,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⑴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 ⑵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 题目所选的素材很好,具有新颖性、过程性,所涉及知识、技能又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是这个探究的关键,也是一个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水平的关键外显行为。具有不同科学探究能力结构的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能分别得出题目所给三个假设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从而接着向下进入不同的探究过程。 然而命题者却将这一重要环节代劳了。试问,这与“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OH、 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其成分,小刚等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的习题有什么区别?而后者在“题海”中比比皆是,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考前的演练中都做过,这又演变成了对记忆水平的考查,不具有探究性,大大削弱了探究能力的考查效度。 例18:(2008年常州市)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固体中含有Na+。 ② 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可溶于水。 ③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 溶液变蓝。 溶液为碱性。 ④ (此格不必填写) 实验结论:小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 。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反思2:学生的质疑能否成为试题的生发点?(在解题反思中发现新的试题衍生点) 物 质 NaCl CaCO3 Ca(OH)2 NaOH 市场参考价(元/kg) 1.2 1.8 2.0 1.5 例19:(2008年镇江市)某工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 ) A.NaCl B.CaCO3 C.Ca(OH)2 D.NaOH 学生质疑: 从生产实际来分析,用碳酸钙应该比氢氧化钙便宜。实际答案选的却是氢氧化钙。 做的回应: 碳酸钙是石灰岩石(简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分子式为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9。其中氧化钙占56.03%,二氧化碳占43.97%。 ⑴ 轻质碳酸钙: 又称沉淀碳酸钙,简称轻钙,是将石灰石等原料段烧生成石灰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氢氧化钙),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钙沉淀,经脱水、干燥和粉碎制得。或者由碳酸钠和氯化钙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经脱水、干燥和粉碎制得。轻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为2.4-2.8mL/g。 ⑵ 重质碳酸钙:简称重钙,是用机械方法直接粉碎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垩、贝壳等制得。重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为1.1-1.4mL/g。 ⑶ 活性碳酸钙:又称改性碳酸钙、表面处理碳酸钙、胶质碳酸钙或白艳华,简称活钙,是用表面改性剂对轻钙或重钙进行表面改性而制得。由于经表面改性剂改性后的碳酸钙一般都具有补强作用,即所谓的“活性”,故习惯把改性碳酸钙称为活性碳酸钙。 启发:要解决好命题与答题思维方向的矛盾 命题和解题是一对矛盾,其工作思路是反向的。命题者往往是先有答案,即确定了要考什么,再去编命题目,而学生解题则是先有题目,按照题意的指向去思考答案。当命题者处理不好这对矛盾时,这同一问题上的一反一正就难以落在同一点上,出现命与答的偏差,或者说学生答非所问却也合理,有的解答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反思3:实验中的意外现象是否会成为试题(从实验、实践中寻找可以成为试题的素材) 以下是某节课的一个片段,本片段教学(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三、氧气的获得)的基本意图是让学生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⒈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在白纸上 观察高锰酸钾颜色与状态 训练学生观察技能; ⒉取少量高锰酸钾在烧杯内加水溶解 观察高锰酸钾溶液颜色 理解“紫”色 ⒊介绍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以后,提问高锰酸钾中是否含有氧气? 讨论检验氧气的实验操作 巩固氧气性质的认识 ⒋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检验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氧”与“氧气”的区别 ⒌加热高锰酸钾后,引导学生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用带火星的木条再次伸入试管中检验; 个别学生演示操作,全体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⒍提问:加热后,高锰酸钾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交流、回答 强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伸入试管中的带火星木条为什么不再复燃? 讨论交流回答 使学生意识到: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反应 ⒏试管中剩余的物质是什么? 取少量试管中的残留固体加水溶解,观察所得混合物 观察所得混合物的色态,并与高锰酸钾溶液对比 领悟试管中的新物质及其溶解性 ⒐根据上述实验,引导学生书写化学反应表达式 书写反应表达式并交流 训练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 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教师活动⒐”时,老师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溶液的颜色,特意拿着试管在教室内巡回展示了一圈。意外发生了,首先是一些学生表示看不到“绿色溶液”,后来有一些学生窃窃私语:“试管中好象还有些显紫色的物质?”┅┅ 但细节性意外促使教师个人在课后进一步反思: 为什么绿色溶液不能持续观察到呢? 明明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分解,溶液中怎么又会出现紫红色呢? 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的现象?是仪器的原因还是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到位? 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所安排的“练习与实践”:设计实验从锰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为什么不提出提纯锰酸钾的要求呢?┅┅-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中考 化学 复习 叙事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