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5 《坛经》两则 修剪欲望 马志国 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住持后,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山坡上长着灌木。一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客人问:“人怎样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索提那克法师说:“只要能经常反复修剪一棵树,你的欲望就会消除。”客人疑惑地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一壶茶的工夫过去,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身体倒是轻松了许多,可是堵塞心头的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客人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10天后再来。法师不知道,客人是曼谷最负盛名的娱乐大亨。10天后,大亨来了;16天后,大亨又来了。3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得像一只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可是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大亨修剪的鸟完全成型后,法师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大亨大悟。 人生的痛苦从哪里来?——我们所欲无限,而我们所能有限。怎么解脱痛苦?——修剪欲望,收回自己的心。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人或东西能局限你,是你的欲望在疯长。而你的心一旦回归自然本性,反而会获得无限的自由,你也就彻底摆脱欲望的局限了。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会)人。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后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坛经》,又称《六祖坛经》,全称是《六祖慧能大师法定坛经》。 在中国人所写的全部佛教著作中,只有《坛经》被尊为经。一般认为,它是由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口述,其弟子法海笔录而成。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在禅宗一脉承传中,菩提达摩大师是西天第二十八祖,也是东土初祖。他在梁武帝时代来到东土,将法传给二祖慧可,慧可传给三祖僧琛,三祖僧琛传给四祖道信,四祖道信得法后又传给五祖弘忍,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 《坛经》记载了慧能得法传宗的经历和启发门徒的言教,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此经主张人生觉悟和解脱之道在我不在天,在内不在外,唯一的正途是认识自身本性,实现自我。此经倡导“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凡圣如一”“众生皆有佛性”,因此蔑视言教,挑战权威,视一切名言经典只不过是开智悟道的方便之门。 《坛经》不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思想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背景资料 禅宗的主导思想主要包括佛性本有、无住生心(在没有执着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顿悟法门。它们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但含英咀华,剔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禅一度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如果你面对着种种烦恼,不能自拔,读一点禅语,参一参机锋,这会帮助你进入一个快乐无忧的境界,促使你的心灵变得洒脱、旷达。 3.文化常识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的认识自我。 兴起于唐五代时期的禅宗,与天台、华严、法相等经院化的宗派相比,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其一,禅宗强调个体的内心觉悟,强调个体精神的独立、自由,所以它具有一种反教条、反权威的性质。如慧能所说:“万法尽在内心,何不从中顿见真如”。其二,禅宗强调个体的直接体验,所以它要破除语言和逻辑的障碍。在禅宗那里,个人的当下直接的体验就是一切。其三,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吃饭、走路、担水、砍柴,都可以悟道。世上的一草一木,一切生机活泼的东西,都可以体现禅意。所以禅宗强调“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无念”,“无念”是不执着于念,也就是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人的清静心。一个人一旦开悟,他就会明白最自然、最平常的生活,就是佛性的显现。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信禀(bǐnɡ) 禅师(chán) 韶州(Sháo) 利钝(dùn) 2.一词多义 闻 将 故 疾 利 3.古今异义 法即一宗 古义:同一宗族,文中特指“宗派” 今义:表示事情、货物、款项的数量词 4.词类活用 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 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若住(于)此间 五祖夜至(于)三更 唤慧能(于)堂内 (2)倒装句 何以渐顿(宾语前置) 文本研读 慧能受法 南能北秀 【主旨归纳】 《慧能受法》 讲的是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 《南能北秀》 讲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 要点解析 1.禅宗传法中的“以心传心” 禅宗传法强调“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当令自悟”,意思是师徒的传授,不借助语言文字,单纯以慧心相授受。这种传授方式实质是要破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不执着于外物。语言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当我们适应了这套符号体系之后,有时候会把语言呈现给我们的意义错当作事物的本体,反而忽视了对本体的探察。就像初习禅的人,总要问“禅是什么”“佛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期待祖师们的回答。禅宗认为这种期待通过语言文字的解释去悟道的方式,实质上堕入了一种执着。就像一个从未尝过梨的滋味的人,你尽可以告诉他梨的滋味是甜的,也可以告诉他甜字怎么写,但如他执着于此,不去亲自尝一尝,永远无法体会甜的属性。因此,禅宗主张要破除语言的障碍,用心去体察事物的真实形象。 2.顿悟与渐悟 禅宗的悟道方式有顿悟和渐悟之分。慧能一系后世弟子强调顿悟,认为应该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而神秀一系则强调渐悟,认为要达到觉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像扫除灰尘一样,慢慢地扫。实际上,最初慧能并不反对渐悟。他认为,顿悟和渐悟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慧能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因为众生的清静佛性一向为迷妄所覆盖,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显露出来。但是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说要因材施法。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不管顿悟还是渐悟,最后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 文本探究 1.怎样理解“南能北秀”“法即一宗”,却分“渐”“顿”的说法? 思路提示:在佛教史上,“南能北秀”代表的是当时南、北二方禅法的派系,实际上都是禅宗一派。南方主要是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禅法,北方主要是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禅法。慧能虽然家庭出身、文化学识、社会地位等都不及神秀大师,但是他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后来他主张的“顿悟”思想,却对后世禅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顿悟和渐悟,是慧能与神秀禅法思想的最大差别。 2.《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思路提示:《坛经》作为慧能传教说法的记录,语言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禅宗讲究“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此并不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多用当时口语,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形成了一种雅俗之间的文字风格。比如《慧能受法》一段,对弘忍和尚讲解《金刚经》,一笔带过,就直接写出结果“慧能一闻,言下便悟”。一方面说明慧能对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语言简洁有力,符合禅宗“当令自悟”的传法宗旨。再如《南能北秀》中,“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一句,运用整齐的文言,又夹杂白话成分(比如“一种”这种数量词组,在文言中是不多见的),质朴简洁,对“何以渐顿”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分析。二是善于运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一句,用生命悬在发丝上比喻危险的境地,非常形象。 禅:一种意境 禅,是一个非常具有东方智慧的词,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表示其全部含义。其大概的意思就是用心灵感悟到玄机和意境。 禅,不是简单的大道理,而是—种境界。禅的概念来自于佛教禅宗,但是禅的意境又不局限于佛教。 对于禅的实质,禅宗祖师伽叶行者“拈花微笑”的故事让人觉得玄机重重,深不可测,而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显得过于超脱,令寻常人抓不住要领。 那么“禅”到底是什么?人们又如何领悟“禅”? 禅宗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则兴起于唐代,禅僧又称禅师,有许多是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和当时的许多文化人往来密切,相互影响颇多。他们经常在一起用诗文比试智慧、切磋禅机,被称为“斗机锋”。 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化为渐悟和顿悟两支,经七祖神会的力争,顿悟一派最终占了上风,神会的师父慧能被追认为六祖,《六祖坛经》成为传世经典。神会是一位长寿的高僧,他与杜甫、王维等文人交往很多,杜甫写过“门求七祖禅”的诗句,王维则亲自为六祖慧能写过碑铭,柳宗元、刘禹锡等也都为慧能写过纪念文章。在众多的诗作大家中,王维、孟浩然尤其以山水诗文为专长,有“山水诗人”的美称。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这样的诗句都是语言、画面、禅趣和情感的完美结合,简直让人无法分辨所谓诗与画的区别,寥寥几字已经把构图、线条、色彩乃至意境全部包括了进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色彩浓烈、壮丽至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素墨清淡、宁静致远,都称得上山水诗的经典之作。王维不但与禅僧交往最多,还把对禅机意境的理解直接运用于园林建设上,成为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造园家,将山水画、山水诗文和山水园林三者的意境有机地塑造为一个整体,直接促成了文人园林“诗情画意”性格的成熟。王维的私人园林——“辋川别业”位于唐长安附近的山岭之中(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是王维晚年常居的山庄别墅。这里山形起伏、碧波荡漾、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经过王维对自然山水景致进行的充分挖掘,营造出二十多个如画的景区。他的《鹿柴》系列就是专门用来给自己的园林画龙点睛、激发禅意的。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都是情景交融、禅意深远的千古绝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坛经 2018 高中语文 人教版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第五 单元 Word 答案 语文 备课 大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906372.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90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