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6 最后一课 教案A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背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深刻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 4.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深刻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1.文献法: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搜集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积累; 2.诵读法:要求学生默读,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信息、普法战争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祖国,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每个热爱着祖国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以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看看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人们又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 二、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100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三、文本链接 1.题解。 “最后一课”这个标题点明了小说记叙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2.时代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借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1870年7月19日爆发的普法战争,是他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统一,巩固、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和摆脱政治危机而发动的。结果法军惨败,路易·波拿巴被俘,法军投降。此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战争的性质由此发生了变化,普鲁士由被侵略者变成了侵略者。但是法国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和约,赔款五十亿法郎,还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普鲁士,这两个地区的法国人民从此沦为亡国奴。这篇课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为题材写的。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知情节。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的。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指导朗读: 应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的祖国语言的难舍。“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和对民族、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3.这篇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这个悲壮感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来写的,这叫做第一人称的写法。这种写法便于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写出他的变化。例如:文中对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心理描写和背书时的心理描写,都真切感人,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顽皮少年的变化、成长。 五、课文精读 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二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2.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布告牌前围满了人。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布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3.文中多次提到普鲁士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普鲁士士兵的号声,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4.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做了一个铺垫,有烘托的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们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之感。 5.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婉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6.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突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7.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老师的话,引起了小弗郎士的感情上的共鸣。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弗郎士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学校,走进教室他发现今天与往日似乎大不相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这节课上,小弗郎士有哪些感受呢?下面我们就随着小弗郎士一起走进教室,看一看里面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巩固理解 1.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 刚才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现在有了答案。小弗郎士本来很贪玩幼稚,现在却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而悔恨,讨厌的书也变成了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对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尊敬,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2.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它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无限依恋。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的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因为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小弗郎士有了羞耻感。学习文法易懂,说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4.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他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士兵“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5.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失去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的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6.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地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最后,“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 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韩麦尔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现在他的态度与语言中。这都深深地拨动了小弗郎士和镇上来听课的人心灵上的爱国感情之弦。 7.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8.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监狱,是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的地方,被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如同监狱一样。“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促使人们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9.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了,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强烈地刺激与激发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与爱,这岂止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10.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体现了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过程,其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11.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12.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13.小说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文中并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几个字,小说是怎样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 通过细节描写。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甲虫、关于鸽子咕咕的叫声和字帖的两个联想,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以及揭示主题的。 14.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语言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描写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突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 第一层(第7~10自然段):教室里不同寻常的严肃气氛。 第二层(第11~16自然段):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第三层(第17~23自然段):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出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第24~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四、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时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祖国、对法语、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丧的痛苦与悲哀。通过描绘动作和神态,充分揭示了他激动、悲愤、依恋等复杂的感情。刻画小弗郎士则主要运用了符合人物年龄、性格特点的心理描写,生动再现了他思想感情上的巨大变化,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巧妙的叙述视角。 文章以一个淘气、顽皮的小男孩小弗郎士作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通过他略带无知而稚气的口吻,展现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人民内心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使得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3.以小见大,饱含爱国深情。 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来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民的爱国深情。作者将法国人民深沉炽热的情感,浓缩在这短短的“最后一课”里,使得这“最后一课”成为法国人民爱国的一个缩影,深沉的爱国之情像火山爆发一样从这“最后一课”里喷射而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教案B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深刻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 4.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深刻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 二、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 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 3.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体会,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 三、初步分析,理清情节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要素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课 2.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四、揣摩心理,分析作用 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幼稚、怕提问。 (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3)“又出了什么事啦?”作用是什么? 明确:设置悬念。 (4)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最后一课:“一切偏安安静静的”。上课前,“同学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穿着只有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有的衣帽。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与平时有哪些不同?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感到十分诧异。待到上课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教师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学生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然后放声朗读,仔细揣摩。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2.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三、品读环境,体悟作用 1.请同学们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四、解析文题,领悟文意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五、联系实际,拓展加深 1.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一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下册 最后 教案 新人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