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保护自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七年级政治上册 保护自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 保护自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五课保护自我 教 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初步学会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明白自我保护要讲究方式、方法;分析、思考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克服依赖和过于独立的心态,掌握自保护的本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 活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并组织学生自主罗列本课知识结构图。 老师:探究园的 “情境研讨”:请你根据书上P66的情境,对小浩应对歹徒勒索可能采用的几种方式和将会产生的结果进行设计,并选择一种保护自我的最佳方式。 二 合作探究与交流展示。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必要性) (1)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投影)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 平均每天有几十名学生死于本来可以避免的意外事故,这样的事实让我们震惊!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预见灾难的发生,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果我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知识和技能,那么,许多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资料:据统计,近年来,各类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摘自《北京青年报》2002年8月31日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在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哪些侵害吗? (学生举例,参考书上P68)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遭遇各种意外和侵害。而我们未成年人处于人生的幼弱时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伤害。所以…… (3)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刚才我们明白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必要性。也讨论了在面对勒索的情形下怎样进行最有效的自我保护。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吗? 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P67讨论会:“自我保护大家谈” 遇到下面这些情境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组织小组讨论,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讨论课本上的情境) (逐条讨论后,由老师总结) 1、发现家里或学校出现火情 一旦发现火情要及时关闭电源(煤气总开关),同时打开门窗呼救。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楼道中应伏身前进,不得乘坐电梯,(如果地势、楼层较低可撕碎床单做成长布条、绑在窗户上,并沿着下水道逃生),如附近有电话,应迅速拨打“119”报火警,准确地说出火情发生的地点,在必要时还要外出引导消防车到达火情发生地。 2、离开商店时被怀疑偷东西遭强行搜身 分两种情况:①对方想对你进行搜身还没有进行时,你可以先用法律威慑对方,告诉对方这样做是违法的,从而有可能中止对方搜身的意图,从而保护自己。 ②你还来不及对他们进行阻止或阻止行为失败,又找不到援助时,已被他们强行搜身了。这属于自我保护失败的情形,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我们等一下再讨论。 3、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绝不能贸然开防盗门,应委婉拒绝,如果来人强行进门,则应大声呼救。 较好的处理方法: ①假装没有人在家或用录音电话糊弄来人。 ②即使你一人在家,也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独自在家,要制造有家长在家的假象。 ③如果来人纠缠不清,可打电话请求楼下保安或邻居的帮助 4、发现同伴溺水 不提倡未成年人贸然下水救人,应大声呼救求得路人的帮助,或拨打电话求助,或赶紧寻找长木条、棒子之类东西去救助同伴。 5、网友或笔友要求与你见面 ①坚决委婉拒绝见面,保持神秘感 ②如果非常想见面,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自己熟悉的地点(必须有许多人的地方)同时告诉家长,带2个以上同伴随行。 6、好友被人欺负,请你去帮忙“出一口气”。 千万不要为了友情而义气用事,首先你要了解好友与他人发生纠纷的原因,然后尝试有没有和解的机会,要告诉家长或老师或其他可以帮助你的部门,否则,很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后果不堪设想。 7、家里与别人发生纠纷要打官司,可经济状况不好,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可以登报或上电视请求社会的帮助,也可以请求国家的法律援救。 (教师小结) 这7种情况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大家还可能碰到更多、更复杂的情境,万一我们碰到了,第一必须冷静下来,只有冷静地分析处境才有可能想到最好的保护自我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的建议。书上帮我们总结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有时用书本提供的方法并不一定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当自我保护失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现在来看一个案例,思考一下这位少女在自我保护失败后,她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投影)案例: 上海一位14岁的少女在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中,被一名因喝酒乱性的男子性侵害后,一直没有告诉家长,由于她本身体型较胖,家人也比较疏忽,致使她怀孕一直没人发觉,8个月后生下一男婴。生下男婴后,警方获悉介入此案。 提问:这名14岁少女面对被性侵害、自我保护失败后,她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案例讨论) (不恰当,她应该及时告诉家长,请求法律的帮助,找到并惩治罪犯。)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划线) 三、请求法律帮助 1、必要性: (1)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惩治罪犯,维护社会秩序 师:我们再来看看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大家看书上P70。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 三 综合能力提升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气、防盗方面的自我保护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 [3]发现险情懂得呼救,不要贸然行动 [4]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到毒害 [5]善于识别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提问引入新话题) 四 小结及板书设计。 师生一起总结。略 五 巩固新知,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中学生孙某在某超市购物时被保安怀疑偷盗,保安对其搜身。孙某受到来自 的侵害。( ) A.家庭方面B.社会方面C.学校方面D.司法方面 2.中学生小刚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要翻窗入室。小刚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公安局上班了!”歹徒闻讯转身而逃,小刚的这一举动说明他( ) A.事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B.胆小、怯懦,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之殊死搏斗 C.能依靠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 D.没有履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3.1999年8月,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这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了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这说明( ) A.自我保护是一件很难的事 B.青少年不需要家庭和社会保护 C.青少年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D.要减少对青少年的侵害,主要在于青少年自己要学会自我保护 4.青少年避免受到侵害的前提是( ) A.不要离开家B.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C.保持高度警惕D.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 5.当青少年遭到不法之徒的侵犯,需要冷静地选择有效的救助方法。下列较适合的方法有( ) ①呼救法 ②周旋法 ③恐吓法 ④搏斗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刘某在校期间厌学,经常违反校纪,后来发展到勒索同学钱财,一些小同学因不堪勒索而辍学。面对刘某这样的“校园黑手”,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惹不起,躲得起B.告诉老师或报警 C.纠集“朋友”与其武力对抗D.准备一些零花钱与其私了 7.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种种人为的侵害,我们应该争取( ) ①拼全力与之抗争 ②用智慧和勇敢来保护自己 ③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保护 ④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小明在同学的生日晚会上送给同学一件生日礼物,可没想到自己买的礼物竟是一件假冒伪劣商品,小明非常气愤,扬言要找店主“算账”,你认为小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召集几名同学第二天把店砸了B.算了,别再找麻烦 C.明争不如暗斗,慢慢地报复D.通过有效途径解决 9.在对待不法侵害的时候我们应该( ) A.慌不择路 B.利用别人经验帮助自己? C.靠胆量和智慧将自己的侵害减到最小 D.尽量答应歹徒的要求 10.小燕在网上毫无保留地把姓名、住址告诉了网友,不久小燕家被盗,作案者正是这位“网友”。小燕家被盗的原因是( ) ①小偷太聪明了 ②小燕没有警惕之心 ③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④轻易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造成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北京星光青春自护学校的许建农老师发现,尽管许多孩子都知道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会运用。如在临危情况情景模拟训练中,要求孩子对周围的人大声呼救,但这一“嗓子”却有60%的同学喊得不合格,还有5%的同学怎么也喊不出来。 ⑴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⑵请你结合自己的想法说说青少年为什么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3.某周日,八年级女生尤智慧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一阵敲门声,她从防盗门上的“猫眼”(可透视门外情况的小孔)往外瞧,发现两个陌生男青年站在门前,她没有应声,也没有开门。门外两人见无动静,又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当警觉的尤智慧再次往外看时,发现“猫眼”已被纸贴上,而对面则传来撬防盗门的声音。尤智慧断定遇上坏人了,她镇定地找出警民联系卡,拨通派出所的报警电话。3分钟后,警方赶到现场,将已经撬门入室的犯罪嫌疑人当场擒获。经查,其中一人是公安部网上追缉的重大案犯。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⑴你认为尤智慧同学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案擒获罪犯呢? ⑵我们青少年应该向尤智慧同学学习什么呢? 14.李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被人打伤。李某作为一名中学生,本应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此事,但他却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结果,李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报考大学的愿望化为泡影。 李某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你是李某,你准备如何处理此事? 一、选择题 BCDCAB DDCD二、非选择题 12.⑴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⑵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 13.⑴根据当时的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或打电话给熟悉的人);打开窗户或站在阳台上喊过往的行人或邻居;借机开门喊人捉拿犯罪嫌疑人。 ⑵应学习尤智慧同学见义勇为的精神,积极检举揭发罪犯,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 14.答案提示:两问均可围绕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展开。 学案·测案 设计人---米巍 ---审核人-----------责任校对人---------批准使用------------ -创作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政治第五课教材-----保护自我 教 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初步学会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明白自我保护要讲究方式、方法;分析、思考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克服依赖和过于独立的心态,掌握自保护的本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 活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并组织学生自主罗列本课知识结构图。 老师:探究园的 “情境研讨”:请你根据书上P66的情境,对小浩应对歹徒勒索可能采用的几种方式和将会产生的结果进行设计,并选择一种保护自我的最佳方式。 板书设计: 提高警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用智慧保护自己 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 合作探究与交流展示。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有没有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自我保护大家谈” 遇到下面这些情境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1、发现家里或学校出现火情 2、离开商店时被怀疑偷东西遭强行搜身 3、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4、发现同伴溺水 5、网友或笔友要求与你见面 6、好友被人欺负,请你去帮忙“出一口气”。 7、家里与别人发生纠纷要打官司,可经济状况不好,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三、请求法律帮助 1、当我们权益被侵犯时有没有必要获得法律的帮助?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三 综合能力提升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气、防盗方面的自我保护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 [3]发现险情懂得呼救,不要贸然行动 [4]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到毒害 [5]善于识别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提问引入新话题) 四 小结及板书设计。 师生一起总结。略 五 巩固新知,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中学生孙某在某超市购物时被保安怀疑偷盗,保安对其搜身。孙某受到来自 的侵害。( ) A.家庭方面B.社会方面C.学校方面D.司法方面 2.中学生小刚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要翻窗入室。小刚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公安局上班了!”歹徒闻讯转身而逃,小刚的这一举动说明他( ) A.事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B.胆小、怯懦,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之殊死搏斗 C.能依靠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 D.没有履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3.1999年8月,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这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了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这说明( ) A.自我保护是一件很难的事 B.青少年不需要家庭和社会保护 C.青少年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D.要减少对青少年的侵害,主要在于青少年自己要学会自我保护 4.青少年避免受到侵害的前提是( ) A.不要离开家B.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C.保持高度警惕D.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 5.当青少年遭到不法之徒的侵犯,需要冷静地选择有效的救助方法。下列较适合的方法有( ) ①呼救法 ②周旋法 ③恐吓法 ④搏斗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刘某在校期间厌学,经常违反校纪,后来发展到勒索同学钱财,一些小同学因不堪勒索而辍学。面对刘某这样的“校园黑手”,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惹不起,躲得起B.告诉老师或报警 C.纠集“朋友”与其武力对抗D.准备一些零花钱与其私了 7.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种种人为的侵害,我们应该争取( ) ①拼全力与之抗争 ②用智慧和勇敢来保护自己 ③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保护 ④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小明在同学的生日晚会上送给同学一件生日礼物,可没想到自己买的礼物竟是一件假冒伪劣商品,小明非常气愤,扬言要找店主“算账”,你认为小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召集几名同学第二天把店砸了B.算了,别再找麻烦 C.明争不如暗斗,慢慢地报复D.通过有效途径解决 9.在对待不法侵害的时候我们应该( ) A.?慌不择路 B.利用别人经验帮助自己? C.靠胆量和智慧将自己的侵害减到最小 D.尽量答应歹徒的要求 10.小燕在网上毫无保留地把姓名、住址告诉了网友,不久小燕家被盗,作案者正是这位“网友”。小燕家被盗的原因是( ) ①小偷太聪明了 ②小燕没有警惕之心 ③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④轻易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造成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对于女中学生来说,保护自己应做到( )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②有文明的行为举止?③有得体的衣着打扮?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北京星光青春自护学校的许建农老师发现,尽管许多孩子都知道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会运用。如在临危情况情景模拟训练中,要求孩子对周围的人大声呼救,但这一“嗓子”却有60%的同学喊得不合格,还有5%的同学怎么也喊不出来。 ⑴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⑵请你结合自己的想法说说青少年为什么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3.某周日,八年级女生尤智慧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一阵敲门声,她从防盗门上的“猫眼”(可透视门外情况的小孔)往外瞧,发现两个陌生男青年站在门前,她没有应声,也没有开门。门外两人见无动静,又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当警觉的尤智慧再次往外看时,发现“猫眼”已被纸贴上,而对面则传来撬防盗门的声音。尤智慧断定遇上坏人了,她镇定地找出警民联系卡,拨通派出所的报警电话。3分钟后,警方赶到现场,将已经撬门入室的犯罪嫌疑人当场擒获。经查,其中一人是公安部网上追缉的重大案犯。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⑴你认为尤智慧同学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案擒获罪犯呢? ⑵我们青少年应该向尤智慧同学学习什么呢? 14.李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被人打伤。李某作为一名中学生,本应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此事,但他却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结果,李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报考大学的愿望化为泡影。 李某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你是李某,你准备如何处理此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政治上册 保护自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年级 政治 上册 保护 自我 教案 新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