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们的环境压力名师教案2 湘师版.doc
《九年级政治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们的环境压力名师教案2 湘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们的环境压力名师教案2 湘师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 第一课时 人口大国 教案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教材内容: ①特点: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的了解,认识到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②重点: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影响。 ③难点: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影响。 3、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的人口状况,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青少年肩负的责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②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分析问题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 ③知识:了解并掌握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影响。 2、教学方法 ①教法:利用数据事例等突破“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影响”这一难点。 ②学法:查阅资料、明了事实,理解“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影响”。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通过“众”字形象地说明人口多,用古今中外人口数据得出结论:我国是人口大国。通过历史事例,说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过程设计 师:“众”是三个“人”字构成,表示人口多的意思。通过前面已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我国是人口大国。 【走进生活】 情境一:过去我国对人口的认识 师:《战国策》中韩非子的人口观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哪位同学愿意来把这段古文译成现代文? 生:答略。 师:这段话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生:答略。 师:(归纳)人口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确观点】 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 生:略。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了50亿大关,从此每年的7月11 日,就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定为“世界人口日”。 师:中外人口对照表(单位:亿) (2000年7月统计)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尼 巴西 俄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人数 12.7 10.2 2.8 2.2 1.7 1.5 1.3 0.6 0.6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到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9533亿,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若将这些人排成一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26 圈。 以上二则材料说明什么? 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师:当代我国人口变化(2002年12月29日数据) 年份 1949 1954 1964 1969 1974 1981 1988 1995 2000 人口(万) 54,100 60,266 70499 80671 90859 100072 111026 120000 130000 增长率 8.33% 2.18% 1.58% 2.73% 2.41% 1.39% 1.49% 1.12% 1.61% 1949年建国时,我国人口已达5.4亿,是当时的人口大国。我国平均每2秒钟出生一个婴儿,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万以上,每年净增人口1300多万至1500万。 以上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师:作个调查,同学们父母双方都是高中生以上学历请举手,都是初中生以上请举手。 再结合下面的表格数据,看看这些材料又说明了我国人口的哪些特点呢?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国别、年份 中国2000 美国1994 加拿大1991 日本1990 阿根廷1991 大学程度以上% 3.6 46.5 21.4 20.7 12.0 文盲半文盲(%) 6.72 0.6 1.0 0.3 5.7 生: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除此以外,我国人口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答略(参考教材P30内容) 【深入体验】 情境二: 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女主人公想要吃个苹果也吃不上。男主人公从地上拣脏烟头吃,整天睡水泥管。想想以前两人恩恩爱爱,生活欢欢乐乐。可见,家庭人口多使生活质量下降。那么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口太多会有什么影响呢?先请大家看一个讨论题:两位艺术家表演得真是维妙维肖。大家看看,两位主人公生活得如何?何以如此呢? 生:答略。 师:“人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人有两只手,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因此,人越多越好。”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生:答略。 师:提示大家两点。一、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劳动?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劳动一辈子? 生:思考、讨论、交流略。 师总结:不要光看人有两只手,可不要忘了人还有一张嘴。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直是个消费者,是无条件的,而生产劳动时间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如要一定的体力和智力。有的人体力、智力有问题就不能劳动或劳动得很少。可他们要不要消费呢?肯定要的。在座的同学们大家14、15岁是个单纯的消费者。假如一个人20岁工作,60岁退休,这之前、后的一大段时间是消费者,而且现在医疗条件好,人的寿命延长了。所以: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人作为消费者,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口过快增长,只能增加消费者,难以形成现实生产者,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学会运用】 情境三: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 师: 我国的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人均GDP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12.61亿,美国人口2.82亿;中国GDP10799.54亿美元,美国98828.42亿美元;中国人均GDP856.4美元,美国人均GDP35045.5美元,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2.44%。 师:从刚才的讨论题和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一定的前提下,人口过快增长,所需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用于生产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得慢了。 生: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师:我国主要资源情况与世界水平比较 总量 人均量 与世界水平相比 与其他国家相比 水资源 19.2万亩 第4位 2400立方米 世界第88位 不足世界人均 占有量1/4 是美国的1/5 加拿大的1/40 耕 地 2.8万亿立方米 第6位 不足2亩 世界第67位 是世界平均水平 的1/3 美国的1/6,俄罗斯 的1/8,加拿大1/15 森 林 第5位 人均不足2亩 世界第121位 远低于世界人均 12亩水平 草 地 第2位 世界几十位以后 仅为世界人均 水平的2/5 大家从上述材料中得出了哪些结合? 生: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师:可见,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以控制,任其膨胀,最后会导…… 生:答略。 师:是啊,人们会缺少食物,闹饥荒。人们会用尽球上所有的资源。会发生犯罪和战争。会没有粮食、没有水喝、没有绿色,人们无法生存……可见,我们对控制人口的增长。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 一、人口大国 1、我国人口的特点 2、人口过多过快的影响 五、训练设计 1.据统计,1995年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达12%。目前,近6000万人残疾人中,相当部分属于弱智、呆、傻状况,这个材料说明 ( ) A.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B.我国经济不发达 C.我国新增人口多 D.我国的教育落后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总人口由113368万人增加到12953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4个千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5.57%上升为6.59%,上升了1.38个百分点。 (1)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数据,请你用图表的形式把数据表示出来。 (2)图表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附一、设计后反思 该设计的特点在于数据资料,通过选取典型材料,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资源的影响。在突破“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影响”这一难点时,只有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数据,加上反面假设,使学生在运用中得以体会、深化,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附二:教学资源链接 1.中国人口网:。 2.我国的人口:。 3.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主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05-12-29 4.中国的人口发展状况与前景 中国网 2002年12月 5.百度。 附三:参考答案 1.A 2.(1) 全国总人口 大学程度每10万人 高中程度每10万人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四次人口普查 113368万 1422人 8039人 5.57% 第五次人口普查 129533万 3611人 11146人 6.95% 增长幅度 下降4个千分点 154% 39% 1.38% (2)表明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人口增长有下降的趋势,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 第二课时 资源小国 教案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的资源状况,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教材内容: ①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导出我国的资源状况,树立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识。 ②重点:我国资源的优劣。 ③难点: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 3、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②能力: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③知识:知道我国的资源状况,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2、教学方法 ①教法:利用数据、图片等资料,突破“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这一难点。 ②学法:查阅资料,掌握重点与难点。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从而获得一些关于资源的感性认识——我国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然后从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入手,表述我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不科学等因素,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从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过程设计 师: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世界的上空弥漫,我们也曾遭遇过停电的时候。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压力。 【走进生活】 情境一:我国的资源现状 师:我国部分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序 自然资源 总量排序 国土面积 3 矿产资源 3 耕地面积 4 森林面积 6 水资源 6 从上面的排序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大。 师: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居世界前列。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我国累计发现矿床种类162种,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148种,发现矿床和矿化点20多万处,控明储量的矿区1.4万多处。从这一数据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国资源种类比较齐全。 师:观察下表,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自然资源 总量排序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人均量居世界的位次 土地面积 3 1/3 矿 产 3 3/5 80 耕 地 4 1/3 67 水 资 源 6 1/4 121 森 林 6 1/5 108 生: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因我国人口数量大而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明确观点】 师:根据上述材料,请大家归纳我国资源的特点。 生1:我国资源的优势在于总量大、种类多;劣势在于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2: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深入体验】 情境二:从资源分布看“资源小国” 师:展示石油、煤碳、有色金属、铁矿、水等资源分布图及说明文字。 1.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沿海大陆也蕴藏着较多的石油 2.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3.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4.我国主要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铁矿分布地区,因为钢铁工业需要大量的铁矿原料,受铁矿资源的限制 5.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从以上分布图,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师:是啊,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很大。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沙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从农业发展角度看,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4%,但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其中粮食增产能力最大的黄河、淮河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同时,象我国的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那里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给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难度,也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仅不平衡,开发难度也大,我们不得不“南粮北运”、“南水北调”……这些都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学会运用】 情境三: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看“资源小国” 师:我国目前82%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20%已完全丧失使用功能…… 同时,我国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如下图所示: 发达 国家 我国 发达 国家 我国 0% 20% 40% 60% 80% 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0% 20% 40% 60% 80% 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从以上文字和图片,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国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师:无论从人均资源占有量还是资源分布与利用,我国都是“资源小国”。 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能源形势,要增强全社会的忧患意识,实施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实际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 二、资源小国 1、我国资源的优劣特点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足 五、训练设计 1.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有 ( ) ①总量丰富 ②人均占有量大 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④品种丰富 A.①②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材料一:我国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5亩,我国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与我国相比较,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但可耕地占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每人平均耕地是中国的2.5倍。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森林覆盖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约为1%。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材料四: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附一、设计后反思 该设计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数字、图片资源,说明我国是资源小国。优点是重在启发和突出师生互动,在多边活动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树立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识。 附二:教学资源链接 1.初、高中地理教材(图片来源) 2.百度。 附三:参考答案 1.C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因此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 第三课时 环境污染与破坏 教案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教材内容: ①特点: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 ②重点: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③难点:我国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 3、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②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 ③知识目标: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表现。 2、教学方法 ①教法:创设情景,巧妙设疑,探究追寻。 ②学法:自主质疑,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实现学生接受型学习向体验、研究型学习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新知,主动参与过程,学会质疑,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引领者、帮助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过程设计 【走进生活】 情境一: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现象 师:展示图片(如下所示)(或提供文字、表格、影像等情境),引出与环境有关的话题。 …… 1 2 3 4 …… 师:请按各位同学按你所在组的次序,对照相应图片,讲述一个与该图片有关的故事。 生1:(以鱼的口吻来叙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家族来自于…… 生2:(以企业负责人的口吻说)这是一家××工厂,工人们夜以继日、没有休息地工作,创造着物质财富,满足着人们的需要…… 生3:(以垃圾的口吻说)我是人们生活中用过后的剩余物品,从很远的城市来到这里,由于人们没有分类,随意混杂,…… 生4:(以评论员的口吻说)这是一条通向城郊结合部的街道,人来人往仍不失繁华,人们对垃圾是视而不见。过去,垃圾是在城市的尽头,远离喧哗的闹市,而现在也开始向城市扩散…… …… (以上图片还可从不同角度来讲述故事。如图1,还可以水草----鱼死亡的见证者、水污染后的受害者,水的角度来讲述) 【明确观点】 师:请每组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或词),分别给这些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生1:水体污染。 生2:大气污染。 生3: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 生4:垃圾包围城市。 …… (学生不能感悟,即得不出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时,教师适当引领、提示,告知思考这些图片的角度等。) 【深入体验】 情境二: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哪儿? 生1:人们污染了水,…… 生2:为了增加财富,人们忽视了对大气的保护…… 生3:垃圾——固体垃圾没有进行有效处理…… 生4;人们没有保护好城市环境,从而使垃圾包围城市…… ……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是直接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生: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造成的。(此处复习旧知!) 师: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人类掠夺式地利用自然造成的。(此处复习旧知!) 师:可见,我们要学会—— 师生:关爱自然。(此处紧扣单元标题!) 【学会运用】 情境三:认识周围的环境问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此问旨在提高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生1:…… 生2:…… …… 师:做为学生,现在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生1:宣传…… 生2;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情,如保护好校园环境…… …… 师(生):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以上过程也可是师生、生生多边活动) 四、板书设计 一、环境污染与破坏 1、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2、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 五、训练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你认为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附一、设计后反思 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图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反思,弄清产生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主要成因,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附二:教学资源链接 1、中国环境保护总局 2、湖南省环保局 3、常德市环保局 附三:参考答案 (1)环境污染问题。(2)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政治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二节 我们的环境压力名师教案2 湘师版 九年级 政治 第二 单元 关爱 自然 人类 我们 环境 压力 名师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