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 教学论文.doc
《中学语文 教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 教学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人文关怀”走进语文课堂 商丘市实验中学 蔡静 2011年3月 让“人文关怀”走进语文课堂 商丘市实验中学 蔡静 关键词: 回归人本 创设情景 关注情感 熏陶感染 实现自我 内容提要: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突出“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的自我充分发挥和实现为宗旨进行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了和催化力。并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释放激活学生,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最佳场所。语文老师只有将“人文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它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吸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从学生角度来看,成长与发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每个人又并不是被动的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是具有创造性、主动性,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能动的选择;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要扮好学生实现自我的促进者角色,应该积极创造最佳条件,促使每个学生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人发现与真正自我更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营造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人们期望教育尽可能既有助于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安宁、和谐、精神健康,也有助于社会化,重点在于更多地帮助人们有目的地、热情地生活,自我实现和内心和谐,而不是太强调灌输一种欲望,使得人愿意接受为最高价值的某种文化的社会要求。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的自我充分发挥和实现为要旨,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气氛,让语文化作他们生命中的一泓清泉,滋润其一生。 一、回归人本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 我们的语言文学,浸透着中华民族个性,负载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回归“人本”,就无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语文教师如果舍弃“人文关怀”,就舍弃了语文的灵性。 1、关注情绪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作为语文信息裁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溫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 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2、关注情感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 使其具有强烈地感染力和催化力。 二、创设环境 释放激活你的学生、 . 教师要能够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及时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的生命绿洲。 1、宽松气氛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方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像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实力,形成人格。”教师作为一个先学者、促进者,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与学生同欢乐、共悲愁,尝试“师生共情”的教学。 我在执教辛弃疾的词《清乎乐·村居》时,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阅读,然后让学生自由展示学习成果:“老师怎样知道你已经读懂课文了呢?”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看图讲诗意,有的表情朗诵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还想把这首词唱出来……,这样的教学是开放的,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尊重,但同时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增多了,如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暴露问题;把“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理解为耍赖、偷闲等。于是,我抓住这个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引发讨论,问题自然得到了解决。课堂上,我努力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靠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充满了冲突,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挑战,不正是新课程所期待的教学境界吗? 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致儿子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文中指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一一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2、熏陶感染 语文课堂必须强化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平面的抽象教学为立体的形象教学,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入课文的佳境。我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在使用时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跟读。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进入课文的美境中。 三、实现自我 放飞创造你的学生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就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师,要善于找准时机,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实现自我。 1、驰骋想象 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时,有学生问:天鹅蛋怎么会到鸭窝里去了呢?这不可能!于是,我启发学生:大家闭上眼睛,加以想象,天鹅蛋是怎样到了鸭窝里去的。学生便有了一个个新奇而美丽的梦 . 梦1;鸭妈妈行个丢三落四的毛病,走到哪里就把蛋在哪里,害得养鸭的小姑娘得天天找蛋。这天,小姑娘来到湖边找蛋,以为天鹅蛋也是鸭妈妈生的,于是拣回去放在鸭窝里了…… 梦2;一只美丽的天鹅被猎人打伤了,好心的鸭子们把它救了回家,天鹅流着血,已是生命垂危,她生了一个蛋后死了。鸭子很伤心,把这个天鹅蛋和鸭子放在了一起,分不清了…… 生命是多彩的,梦想是美丽的。现在学生,正处于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七彩的梦想,这应是21世纪教育新的内涵,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所以语文课堂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天地,让学生自由地驰骋他们的想像,释放自己,创造人生。 2、独立见解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独立的“人”。宁鸿彬老师向学生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在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记得我在教授郭沫若先生的诗篇《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当堂驳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是作者写错了。我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整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于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朵”产生一种审美的体验,使学生通向创新之路。时代呼唤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有无创造能力,是衡量未来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准。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规范,有序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语文课堂要具有良好的人文氛围,成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最佳场所。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人文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体验,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育概说》 - 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语文 教学论文 教学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