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寻找最佳的理清课文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方式阅读科普文。 2.将说明方法的学习和体会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起来,明确恰当运用说明方法与生动形象的说明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借助恰当的说明方法,寓准确于生动形象之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课前请同学们自由结合,4至6人为一小组,围坐一起,便于课堂上的讨论、合作) 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及学生围坐的形式,都体现了开放的思想,提供给学生一种轻松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打破了一般的课堂模式。 这样的导入对培养学生 “说”的能力及观察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来讲讲今天的天气情况,也就是向大家做一个 “天气实报”。不知哪位同学愿意来讲一讲?希望尽量讲得清楚明白,简洁明了。 (可请2至3位同学分别讲讲,同学讲后,再请其他同学点评一下) 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了解天气,可借助风向、风力大小、云的多少、阳光强度等来判断,当然这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迅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对概括训练作要求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速读的效果,看能否在短时间内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多媒体镜头1] 说明文: 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介绍气象知识的说明文。让我们先一起来阅读课文。 [多媒体镜头2] 速读要求 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同学读后,答问。教师点拨) 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怎样解决呢?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鼓励学生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探讨的不仅是内容上的问题,还有阅读方式的探究,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了探究学习的内涵。 3.探究学习很好地与具体的课文、课堂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探究学习可以渗透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 4.学生自我评价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避免了总是老师评价或学生之间的评价模式。 明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明白课文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天气,也就是着重写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当然,我们同时也能发现,课文内容很丰富,知识性也很强,全文涉及的关于天气方面的名词术语较多。特别是光介绍云的种类就有很多。那么借助文本的阅读,我们怎样尽快地把文中每一种云和天气的关系理清楚呢?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解决以下问题: [多媒体镜头3] 小组讨论要求 1.根据本文的特点,请采用最恰当、最快的方式来理清此文每种云和天气的关系。 2.请用你们选择的方式,在纸上把每种云和天气的关系表示出来。 3.要求能对本小组研究的结果作一评价。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10分钟过后,我们请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来展示、交流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我们看看哪一组采用的方法和完成的效果最好。 (同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结果,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交流一下。交流时注意以下两点: [多媒体镜头4] 小组交流时的要求 1.请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2.请代表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一下,为何采用这种方法?你们采用的这种阅读法有何特点? 重视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是重视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共同分享探究的结果。 (小组代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讨论结果并按要求介绍特点。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的情况,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采用 “图表法”能最快、最清晰地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反映出来。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同学设计的表格样式和设计的表格内容各异,各有特色,很好。这说明我们同学充分开动了脑筋,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根据本文的特点,怎样列表更好些? 可以从 “云的形态和天气”及 “云上的光彩和天气”两个角度来分别列表。下面我们以某一小组的图表为例,看看是否把每一种云和天气的关系都通过表格中的文字反映清楚了。(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课堂上充分体现民主的学习,老师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想,而是帮助学生共同改进他们的研究成果。共同分析,共同修改,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同学回答,适当修改表格中的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的表,各有特色,老师已作了评价。为了体现平等,老师也根据课文内容列了两张表,你觉得如何?请同学来作一评价。可从优、缺点两方面展开。 [多媒体镜头5]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来判定天气 云的种类 云的形状 天气的情况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 像粼波 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高积云 像羊群 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 卷层云 仿佛白色绸幕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 像毛玻璃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布满天空 连绵不断地雨雪就要开始下降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马上就会下暴雨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老师也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的探讨中去,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接受学生的评价,这样才能缩短师生的距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镜头6] 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变化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 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 阳 照着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请同学评价) 通过师生的交流、评价,为的是明确 “画表格”的特点,学会按内容设计表格,学会筛选最重要的信息,填入表格,最终明白阅读的方式要以阅读文本的内容决定。 好,我们通过交流,要能学会取长补短,希望下次探讨时我们表现得更出色。 你觉得老师和其他小组的表格有值得借鉴之处,可学习,也可保留、改进你的表格。但老师还要再强调总结一下画表格应注意的要点。 教师启发: 一篇内容丰富,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说明文,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既梳理清楚了内容,又增长了见识,除了因为同学们都很聪明外,显然和作者巧妙的行文特色分不开。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作者这篇文章有何特点。这里老师想提示大家,从刚才各位同学所列的表格中能否有所启示?各小组可迅速讨论一下。 (同学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的课堂设计应该环环相扣,前半堂课的学习既按课文内容特点摸索了相应的阅读方法,理清了课文内容,还为后面明确此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所以这一设计是别具匠心的。 同学们刚才都讲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分析得都很好。老师把同学的理解和老师自己的一些想法归纳了一下,有以下几点认识,现在陈述给大家,同学们听听,是否支持老师的说法? 第一,从我们所列的表格看,此文为把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白,选择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使得文章条理,非常清楚。 第二,为了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形象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便于我们识别,作者采用了打比方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使读者读后的感受很形象。 所以,一篇说明文在行文上,既要条理清晰,又要生动形象。同学们是否赞同? 好,大家都觉得老师刚才的分析很有道理。可是老师却要提出一个疑问,希望同学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那张表格,既能全面而清晰地展示出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知识,又能很好地体现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还能反映出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而画图表本身也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那么可否就用我们列出的图表来代替文中2至6小节的内容?请同学们把课文和图表对比一下,认真思考和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注意回答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回答不必面面俱到,选取某一种情况,将两者对比起来回答。 (同学思考、讨论) 巧妙地借助刚才的表格与课文进行比较,能更深地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比较法很好地使此课的难点得以顺利解决。 好,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同学自由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比较,教师可以适当准备,引导学生把问题分析透彻,也可以教师直接出示典型片断,请同学来比较) (如果同学感到有困难的话,可以先指导,再放手) 我们先共同以某一片断为例来讨论一下,然后同学们再分别讨论。 举例一: 我们以下面一段写积雨云的文字为例,将课文和表格作一对比。 [多媒体镜头7] 比较 (一) 课文: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图表: 云的种类 云的形状 天气的情况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马上就会下暴雨 (请小组同学稍作讨论后回答,教师帮助) 教师的设计是灵活机动的。学生把握得较好,就由学生解决。如果学生分析得不透,就由老师先作示范分析,教给方法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分析:课文中写积雨云的一段文字非常生动。这种生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注重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这种讨论不流于形式,而是充分调动集体的潜能与智慧,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1. 过程描摹准确,具体。作者不但准确抓住了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的形态特点,而且写出了云块由低变高、由高而崩溃和 “云底变黑”的变化过程,并且把不同阶段变化的速度也体现出来了。 2. 动词运用十分丰富。有 “出现”、 “凸起”、“形成”、 “争”、 “耸”、 “变成”、 “长”、“变”、“崩塌”、“弥漫”、“下”、“带来”等,它们使天气的变化富有层次感,表现了不同阶段云的不同形态。 3. 各种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时间词语:不一会儿、顷刻间、马上,突出了猝不及防的变化过程;拟声词:哗啦哗啦;叠词:隆隆、闪闪,绘声绘色;关联词:越……越……等词语状物写景,惟妙惟肖。 4. 说明方法融合在描写中使用不留痕迹,打比方与摹状貌巧妙地结合,再加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以上这些特点都是图表无法表示出来的。 下面我们同学运用刚才所学的分析方法,再来分析一下其他的片断。小组同学自由选择某一片断来共同分析一下。 (同学分析,互相补充。若时间不够,可作为作业回去继续思考) 最后的总结,可以由学生完成,教师补充。也可水到渠成地由教师总结。但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一课后能有个整理所学内容的过程,对这课有个整体把握,做到一课一得。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能发现,表格中能体现的内容,都是文中所重点描述的,而以上总结的这些特点,却是列表所无法体现出来的。可见这篇课文不仅具有说明文应有的科学性,更体现了科普文的浓郁的文学性,易引起读者兴趣,能吸引人看。而列表更适合用于地理、天文类教科书或辞典类书籍使用,因为表格更方便读者查找。同时我们还能发现,同一种说明方法配合着不同的语言环境所体现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打比方、摹状貌这类生动的说明方法放在图表中来运用,就体现不出来了。 今天我们同学群策群力,在一节课里共同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我们同学能把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带到课后,去共同解决更多的问题。 另外,这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老师推荐的网页上看一看这些云的图片。 中国科普博览: 作 业 1.选择文中的某一种云,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分析一下它的生动性。请用文字把你的分析表述出来,不少于150字。 设计目的: 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特点,而这种生动性不是抽象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方式体现的,所以,这种分析的能力应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学习如何分析,要让每个同学都实践这一教学要求,课后将自己的分析表述出来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去搜集一些本小组同学感兴趣的有关介绍某一天气、气候方面的文章、谚语、图片、历史资料等,注意各小组确定一个主题,可以是和本节课的云有关系的,也可是相关的类似的主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 设计目的: 本设计主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准备。同时,借搜集资料的过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按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筛选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改写所筛选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 1.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抽象的知识。 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在微机房内,一人一机,按上节课的小组相对集中)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大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掌握了什么? 这将是一堂网络学习课。网络学习是现代社会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引入具体的课文学习中。 (同学回答后,老师再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在上一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比较掌握了课文寓准确于生动之中的语言特点,还体会到了如何恰当地借助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谚语等来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当然,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一些通过云判断天气的一些方法。 “温故而知新”,复习上一课的内容,目的是要同学能把上节课学到的知识能在这一节课化为自己的东西展示出来。 可是,课文末尾也提醒我们 “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说到天气预报,老师很有感慨,以前的天气预报,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重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比如深受我们苏州观众喜爱的 《谈天说地》节目,相信我们同学一定都看过。 借生活中的电视节目来说明科普类节目也具有科普类文章共同的特点。这是学习的迁移,也是为了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让同学借助网络寻找资料,用生动的语言为节目配解说词,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进一步借实践来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如何借助网络来搜集、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又如何通过筛选、改写资料来完成生动的说明。 提供相关的网站,可帮助学生节约查找的时间和明确查找的方向。 (请同学谈谈看 《谈天说地》的体会) 上一节课布置我们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去搜集一些本小组同学感兴趣的有关介绍某一天气、气候方面的文章、谚语、图片、历史资料等,相信同学们都带来了。今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自己来制作一期你们的 《谈天说地》,介绍一下某一方面的天气知识,要求在确立主题后,筛选、整理你们的资料,并以主持人的口吻,设计一段2至3分钟的解说词,要求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你所选择的主题可以是和上节课所讲的云有关系的,为同学作一个更形象、更具体的介绍;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但所选的主题不要太大,只要某一小知识即可。比如云,你可只介绍某一种或某一类云。在介绍的同时也可配上恰当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不够的话,可到网上去查询。老师向大家推荐几个相关的网站。 中国科普博览:www.kepu.com.cn(气象馆) 河北气象信息网:www.hebqx.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www.cpst.net.cn 给每一小组25分钟的时间,25分钟过后,我们请各个小组同学分别来介绍,看看哪一组同学完成得最好。当然,在完成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也可请其他小组帮助,小组间也可互通有无。 (同学小组讨论完成,老师巡视指点) 交流是这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不仅要注重学习中的合作,还要注重学习后成果的交流、分享、评价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学生有目的地互助学习,互相交流、评价,真正体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特点。 时间到,下面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制作的节目 《谈天说地》。 交流后,可先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作总结。 刚才同学们完成得很不错,各小组都能一定程度地把握解说词的特点。今天老师主要想通过这项活动,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生动说明的特点,学会如何借助各种恰当的方法,达到生动说明的效果。同时进一步明确科普类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作 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一定长了不少见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回去再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来丰富你的知识。这里老师想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题目。当然,同学们还可以有更好的选题。 1.《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2.《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3.《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天气现象的》 设计目的: 将课内的探究学习引向课外。课内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适时地把这种兴趣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作一些更为深入的探究,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在更广阔范围的学习中去发现、解决更多的问题,将课上学到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去,很好地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这种研究,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而是把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学习。 设计说明 这篇说明文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要促进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不能总是体现在课堂外的学习中,更应该把它引入每一节普普通通的课堂中来。整堂课的探究不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探究上,连怎样来学习这一课也一并列入此课探究的范围。从而使学生明白,探究的方式可用于学习的任一环节。同时,每一次的探究活动都是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完成的,这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既然是探究,就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探究方式和探究结果。所以每一项要探究的问题,都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总结、启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而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学生真正自主获得的,真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转变。在这一课里,学生能顺利地寻找出学习这一课的最佳方法,用自己信服的方法体会到本文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以及生动语言与恰当运用说明方法间的关系。同时,学生的活动又不是完全随意、自由地展开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完成的结果教师能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展开交流,学习,不以老师的答案代替学生的研究,师生具有同等互评的权利。 新的语文教学,提倡语文学习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只有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才能把语文学 “活”。而我们学习说明文的目的,就要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第二课时的设计就巧妙地把生活中的 “谈天说地”这一节目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能把学到的生动说明运用到实践中。而网络学习方法的引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要进行科普知识的介绍,首先要了解科学知识,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借助网络,对网上资料进行筛选、改写。这一课的网络运用,是传授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用网络来代替教师的作用。 两节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 “读”和 “说”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训练又注意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两者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两者训练的要求与难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即使是科学类文章的学习,语文课仍然体现了 “语文”的特点。 说明文这类科普文的学习,还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性学习。所以,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综合性学习,都可以和普通的课堂教学结合,这才是这类学习应重视的方向。这堂课就作了很好的探索,体现了较新的教学理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看云识 天气 名师 教学 设计 新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