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甘露的秘密》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甘露的秘密》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甘露的秘密》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甘露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哪些方法? 二、作者简介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三、资料助读 1、题目解说: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稀罕。而“秘密”则给“甘露”批上了神秘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事理。 2、科学小品是一种独特的说明文体,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往往用通俗易懂、丰富多采、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表现科学内容,阐述科学道理,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 科学小品文的作用是宣传科学知识,因为它面向的读者群体并不是专业人土,所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它必须具备的特色。本文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阅读时,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要重点关注修辞、修饰语和限制语、描述性的动词或形容词等。 四、整体感知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仇春霖( ) 蟠龙( ) 天赐( ) 蚜虫( ) 其甘如饴( ) 2.解释词语: 甘露:文中指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吉祥:是指好的运气。 梦寐以求:寐,睡着了。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愿望迫切。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奇怪的程度。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本文指蚂蚁排成队、忙乱的样子。 亲密无间( ):间,缝隙。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本文形容蚂蚁和蚜虫关系密切。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文中比喻蚂蚁背着蚜虫忙碌的样子。 蚕食:象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文中指蚜虫吃植物茎叶的情形。 饱食终日:整天只是吃饱饭不做事。文中指蚜虫依靠蚂蚁得到充足的食物,活动量很小。 3、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介绍甘露在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第4段到结尾为第二部分,以科学的眼光为甘露“解密”,揭开“神物”“圣药”的面纱。可以分两层。第(4—8)自然段为1层,进一步揭示了甘露的秘密。第(9—11)自然段,集中笔墨进一步揭示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对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着种种对甘露的错误认识和荒唐可笑的奉崇行为,文章就是以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渲染了甘露的神秘光环,为它披上神秘的面纱。)其中第1自然段说明了甘露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瑞征。第2自然段说明了甘露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被称作“天酒”、“神浆”;第3自然段介绍了汉武、乾隆等帝王筑承露盘以求上天赐露的事迹,进一步表明甘露在古人心目中神化了的地位。(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段概述,后一自然段描述两位帝王,指出他们造承露盘将永远得不到甘露,为下文揭秘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一层又分成几个部分的内容来写。其中,第4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句“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揭开了甘露的神秘面纱,(而且这个结论让人有点啼笑皆非。)总领文章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为一个层次,介绍蚜虫,详细地介绍了蚜虫的名称、种类、生活习性和危害。(语言平实、准确,用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文字言之凿凿,的确是“诚言不谬”。)第6自然段使用较为详细的方式说明了蚜虫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并科学地说明了排泄的成分,证实了其确实有营养成分。第7、8自然段从明代到现代进一步说明了蚜虫排泄物的危害,照应了前三自然段中昏庸帝王的荒唐可笑。 第二部分第二层(9—11自然段,集中笔墨写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分别写了蚂蚁与蚜虫形影不离、担当警卫、搬运工、保姆等。指出蚂蚁与蚜虫的生物链关系,发人深思。由于科学小品文的作用是宣传科学知识,它面向的读者群体是一般读者而非专业人士,所以语言又往往是有很强的文学色彩。(比如写蚜虫吸取植物汁液,“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蚜虫觅食的过程如画面一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小心地“刺入”,迅速的“刺进”,“不停吸取”的畅快,形象生动。)特别是写蚜虫与蚂蚁的关系,可以说观察细致入微,描写栩栩如生。“它们紧紧地跟踪在蚜虫后面,不时地用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蚜虫受到拍打,感到十分快意,便翘起屁股,随之排泄出一滴一滴的蚜蜜,使小蚂蚁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跟踪””、“拍打”、“快意”、“翘起屁股”、“痛痛快快”、“饱餐”一连串拟人化动作,何等生动!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蚂蚁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 五、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2、“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3、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5、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和行为与甘露揭秘的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被古人视为神灵之精的甘露,居然是蚜虫排泄物,这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甘露秘密的揭示说明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经过不断探索,逐渐认识本质。蚂蚁是蚜虫的保护神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是正常生物链现象,世界上的生物都是这样环环相扣,互相依存,所以要排除蚜虫危害并不能以消灭蚂蚁为前提,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解决对人类生活有危害的问题。由此看来,科学家探索是无止境的。 6、怎样看待蚂蚁的行为?如果要消灭害虫蚜虫是不是也要消灭蚂蚁? 对于世间万物的审视要依据辩证的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蚂蚁在这一方面有它坏的影响,但在其它方面,它也有它的长处。并不是说因为这一点,就要消灭蚂蚁。如果都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话,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将如何维持? 7、古代人奉为神圣之物的甘露,不过是蚜虫的排泄之物,秘密揭穿,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这样的事实,到底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事物! 1). 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2). 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反对邪教。 六、写作特点 1、描述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如介绍蚜虫生活习性时,写蚜虫在觅食的时候用“探索”“发现”“吸取”,生动地表现了蚜虫吸取植物汁液时的情景,形象地介绍了蚜虫的生活特点。 2、用词准确且形象。如“蚂蚁这些贪吃的小东西为……千方百计地保护蚜虫”一句中,“警卫”一词形象地表现出蚂蚁为保证自己获取食物而排斥其他昆虫的特点。又如“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蚕食”一词用得非常准确,表明蚜虫吃东西像蚕吃桑叶一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将叶子吃光。 3、词语富有感情色彩。如“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不辞劳苦地把它一个个搬到蚁巢里……”“亲密无间”“不辞劳苦”等有力地表现出蚜虫在蚂蚁心目中的地位。-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露的秘密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甘露的秘密教学设计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下册 18 甘露 秘密 教学 设计 鄂教版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