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一册)教案陕教版.doc
《九年级政治(全一册)教案陕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全一册)教案陕教版.doc(9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二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②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内涵。 过程和方法: 学会采用列表比较和图示法归纳、记忆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②感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美好生活,增强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难点:理解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全面小康的内在联系。 【教 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我市200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我市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对“攀枝花市200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数据”与“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引出下文。 讲授新课: 一、总体小康(板书) 1、时间:(板书) (学生可能会得出2000年这个答案,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解释。) 提出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有什么重大意义? 2、意义:(板书) 引导学生从教材P105—106第一个◎的相关内容中归纳答案,周围同学之间交换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并展示答案:(内容略) (展示答案后马上进行限时记忆。) 教师:在总体小康的意义中,同学们有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吗? (学生很可能会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第二步是什么这个问题,此时可将后面的“三步走”战略目标这一内容提前处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8◆下的楷体字,要求学生交流记忆这类题的方法。) (教师采用列表比较法与学生进行记忆方法交流。) 过渡:我国目前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上下正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高水平的小康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全面小康(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P107--108第二个◎的相关内容,要求快速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学生活动:临时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找问题2、4的答案,第二组找3、5的答案。 教师板书问题: 1、时间: 2、蓝图: 3、奋斗目标: 4、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系: 提问1、2、3,同时多媒体展示答案内容。 教师:学到这里,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解答一下。 提出问题:①全面小康的蓝图涉及到多个方面,它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②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是怎样理解的? ③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利用图示法进行分析。) 【课堂达标练习】:(略) 【本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略) 【信息反馈】: 第三、四课时奔向全面小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能力 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 难。 ★知识 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 需要艰苦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教学难点: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 【课前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分三组分别查找搜集资料。 第一组:查找本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及资料. 第二组:搜集反映当前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较 为突出的问题方面的资料、图片. 第三组:查找反映我国和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资料. 2.分组调查分析本地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了解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规划和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全组同学共同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提高1一2个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 建议,并将本组的观点撰写成建议书,以备课堂交流时用。 【教学过程】 教师:材料(略)主要表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从《2004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 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但新疆、 宁夏、甘肃、贵州、宵海、西藏等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还是负值。) 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从全国各省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上海、北京、天津全 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超过60%。上海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7.8%,比北京、天津分别高出6.1个 和20个百分点,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位居全国之首.但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少数省(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之后,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如要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张表,你会 得到怎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地区上很不平衡。 教师补充:且从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少数省(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我们还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达到的小康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教师过渡:我国已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我们在为奋斗的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时,必须对当前的小康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认识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奔向全面小康,将蓝图在我们的手中变为现实。 引入本课课题:奔向全面小康 ★分析差距 教师:我们都知道,小康水平应该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小.哪么,这个差距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此进行科学地分析。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进行讨论分析活动。 各组任务及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组任务:讨论分析我国现有小康的总体水平。 具体要求:(1)将本组查找到的有关本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与教材第二目第-个◎的第一个◆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小康总体水平的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确定发言人. 第二组任务:讨论分析我国现有小康的不全面性。 具体要求:(1)将本组查找到的反映当前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方面的资料、图片与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二个◆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小康全面性方面的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确定发言人。 第三组任务:讨论分析我国现有小康的不平衡性 具休要求:(1)将本组查找到的反映我国和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资料与教材第二目第一◎的第三个◆的内容结合鲜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小康不平衡性方面的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确定发言人。 分组讨论分析后,请各组代表发言介绍本组讨论成果:略。 其他同学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即兴提问,并请相关小组发言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教师点评各小组活动情况和讨论成果各小组的同学们能够明确讨论的目标任务并以数据和事实说明论点,注重以本地区的具体的事例说明问题,体现了同学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也使得我们的分析讨论基本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 全班同学评出这项活动中的“最佳活动小组:并提出表扬予以鼓励。 教师小结并补充: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可能我们只是在心里问: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但通过同学亲手搜集整理资料和分析讨论,我们讲事实谈数据这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与全面小康目标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也就是说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人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人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优,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t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二十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 师生依据第二组的讨论成果共同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二个◆下◇的内容。 参考事例 例1: 2004年位居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之首的上海农村,森林覆盖率为3.7%,实现程度为一85.5%.(森林覆盖率按总体小康标准应为15%,按全面小康标准应为23%)2004年上海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仅为62.2%,而全面小康标准中该指标应在80%以上。 例2:位居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第18位的中部省份河南,全省仅有13.6%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在全面小康标准中该指标应为80%;全省使用清洁能源和卫生厕所的农户分别为1.2%和0.8%,全面小康标准中该标准应为70%。 例3:位居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30位的西部省份青海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年,即未达到小学毕业水平,与全国平均7.6年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而全面小康标准中该项指标应为9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全国总体小康值为69.5岁,全面小康值为75岁以上,而青海有2004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岁。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 提示:(1)可请第三组同学介绍他们查找和搜集到的反映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资料。 (2)也可根据“导人”所列的《2004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表中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序情况与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对比,并说明本地区目前小康的不平衡性。 教师过渡:在我们分析我国当前达到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中,我们的同学不仅关注着国家和我们的家乡,而且还更多地关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农业、农村能否发展,农民生活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这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2002年,一个13岁的城市少年小刘在农村待了近两个月,拍摄照片600多张,写出了4000多字的“城乡差异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这两个月中的深切感受和他的期盼与梦想…… ★续写梦想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第二个◇中小刘的“城乡差异调查报告”后,围绕“农村的路一一城市的路”、“农村的代销点—城市里的大型商场(超市)”、“农村的厕所—城市的厕所”、“农村的爷爷—城里的爷爷”分小组展开讨论,对比城乡差异,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谈谈本组讨论中同学们的感受:略。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 教师:同学们从前面的学习,以及以往的实践或从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信息中,已经认识到了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全面小康建设至关重要,而小刘的报告,更加深了我们的认同感。相信同学们也和小刘一样,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 教师请学生在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第二个◇的相应位置进行续写。 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续写的梦想:略。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后,小结过渡:城市少年小刘在近两个月的农村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城乡在道路、商业、通讯、公共设施(厕所)、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他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生活质量指标(含居住道路质量、清洁能源、卫生厕所使用情况、生活信息化实现程度、商品安全等方面)和社会发展指标(含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再次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困难、最关键的点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必须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重大战略与家乡发展 教师提问: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同学知道吗?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归纳并补充: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国家鼓励扩大区域间经济、技术、人才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支持;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完善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从而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教师也可制作一个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以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些重大战略和举措对我们的家乡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并过渡:无论我们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将给我们的家乡带来深刻地变化.成为家乡发展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同时.这些重大战略举措也召唤着我们全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召唤着今天和未来的建设者们投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洪流中。 ★奔向全面小康 教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壮丽的,同时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是通过奋斗和努力完全可能实现的。从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来分析一下。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一个今的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发言:略。(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 教师补充:从国内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工业化进人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交通现代化和通讯数字信息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口和机场、信息网络等条件将不断改善。这些也都为当前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过渡: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艰巨性,我们面临的诸多困难,尤其是“十一五”时期.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新的上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一时期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二个◆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学生发言:略。(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方面的问题.贫困人口、城乡差距问题……)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归纳:“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将继续面临“三大挑战”,即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发展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这“三大挑战”,说到底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我国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问题凸显出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城市化和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调整结构和扩大内需,同时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就提到极其重要的日程上来了。 教师:面对如此多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逃避.而且也逃避不了。我们仍然需要全国上下一条心,需要全体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迎着困难上,脚踏实地、励精图治,搬掉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切实解决好全面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提出当前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时,也一定尝试着考虑解决困难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现在来整理一下思路,想想我们国家现在需要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二个◆第一个◇的内容并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发言: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体要求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人,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补充:要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我们还应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艰巨的,因而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们摇要勇气、信心、毅力,需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教师过渡:2020年,我们的同学将亲身体验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但我们要享受到明天的美好生活,也需要同全国人民一道投人到建设的热潮中去.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我的责任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第二个◆第二个◇的话题。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学生发言后,归纳: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会有所不同,但同学们谈到了自己在 2020年到来之前早已成为了社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并要当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就需要我们从育少年时期开始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分析与认识说明了我们的同学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同时.同学们也谈到,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但我们也应当像深入农村并撰写调查报告的小刘一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了解国家和家乡发展的规划,并用我们的智慧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师过渡:我们的同学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将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化作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真情真意。下面我们就来相互交流,了解各组同学的调查研究成果。 ★我为家乡发展献智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步骤:(l)各组代表对本组在课前调查、研究、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建议进行交流发言。 (2)学生对各组建议中不明确或可行性方面的问题进行自由提问,由相关小组同学负责解答。 (3)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对各组的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价。 (4)评选最佳建议和最佳活动小组,并予以表扬。 (5)教师组织学生课后将各组建议汇总后通过相应途径转达至政府部门。 教师小结:这次活动同学们投人了很大的热情,每一份建议的背后都凝聚着各组同学的辛勤与汗水,相信这次活动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也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家乡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种种艰辛和来之不易的成就,同时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提出了一份真诚的建议,以此表达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愿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的赤子之心。凭着这种信念,再加上我们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和力量,我们今后一定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并且客观地认识到了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继续艰苦奋斗,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虽然我们目前面临许多的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十一课 机遇与挑战 教材分析 [课标内容]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全球观念、国际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 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复杂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认识能力。 ★ 知识 了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教材内容要点] ★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教材结构分析] ★ 导语 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本课的主题,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 导语分三个层次: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其次指出我们国家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最后还指出青少年应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 情景再现 本栏目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 引言用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渴望与忧虑,提出每个人都思考过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从而引出本课第一目《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本栏目两个目,即“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在了解当今世界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客观定位,并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全球意识,谋求自我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一目《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含两个◎。 第一个◎通过列举相关事实与数据,帮助学生感受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科技浪潮对世界的影响,并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个◎用大量的史实和事实指明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是历史潮流。并帮助学生在感受历史与现实中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休戚相关,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任重道远。 第二目《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含三个◎。 第一个◎通过客观列举事实与数据,与学生一起去感受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整体地位的提升,以及和平崛起的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二个◎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客观分析,帮助学生清醒认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勇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第三个◎从细微处入手,帮助学生懂得关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每个世界的公民的责任,身为地球公民就应具有全球意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 阅读与活动 阅览人生 通过阅读《为了和平》一文对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灾难的南京市建设国际和平城市的实际行动的介绍,认识到今天的人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感悟名言 三段名言,强调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它需要全人类紧密团结、共同努 力建设一个和谐世界,需要各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活动体验 通过《为和平祈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懂得和平的可贵。激发对和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点睛之笔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知道国家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需要我们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 (一)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尤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本课课标内容,也是把握当今时代主流旋律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当今的世界面貌和经济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势。和平与发展问题关系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形势又十分严峻;和平与发展问题又相互交织,充满了复杂性,对该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日常对国际和平发展的关注和经验积累都很有限,对此类复杂问题普遍缺乏分析,加之自身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因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应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分层次进行分析,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同时又具说服力的图片、数据资料辅助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感到和平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二)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样也是本课课标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这一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刻和客观了解国情和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国际和国内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这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理解、分析和综合掌握上都存在着较大的能力差距,因而这就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学习设置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提供客观而又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更需要对机遇、挑战分别进行由浅入深地逐层分析,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矛盾复杂性进行辩证分析,形成师生对问题的客观和较深刻地认识,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设计建议 建议用四课时完成本课。第一目“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用两课时完成;第二目“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用两课时完成。 四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上)— 了解科技对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等世界发展总特征。 第二课时:“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下)—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三课时:“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上)—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第四课时:“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下)—了解世界的开放性,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作为世界公民的全球意识 第一课时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上)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全球观念。 ★能力 培养分析认识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的能力。 ★知识 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 【教学重难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近年世界科技重大成就的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闻播报 内容要求:播报近期或回顾年度国际重大新闻,内容应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 形式建议:(1)可剪辑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再进行播放. 教师:同学们,你对哪一条新闻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每个同学对于国际新闻事件的关心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新闻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世界的精彩,有的是无奈.有的是兴奋,有的是压抑,有的是快乐,有的是忧愁,甚至是深深的痛楚.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感谢那些新闻工作者,因为正是在全世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在新闻中更清晰地感受到世界风云的变幻,感受到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重大或细微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平时都关心国际新闻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很多同学都有个习惯,就是看新闻,关心我们所在地区、我们国家,还有我们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大事,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主动了解重大国内国际新闻已经是现代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了解国际却新闻不仅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它也体现了我们作为地球一员的责任感.像今天,我们虽是坐在这儿,但新闻却让我们感受到世界跳动的脉搏。希望同学们都能者养成和保持自己的这一好习惯,不仅要懂得感受世界的脉搏,还要学会在世界跳动的脉搏声中探寻世界的主旋律。这也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新课内容。 引人本课课题: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上) ★科技浪潮 教师:如果要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近50年来,对世界改变最大的是什么?”同学们的答案会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教师:从近50年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可能不谈到有一样东西对世界改变,且它的力t是如此强大,那就是—科技。科技对世界和我们生活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将人类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个◎第一个◆的楷体字部分的内容,或将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一起制作成一个反映科技迅猛发展,科技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幻灯片,并请学生来介绍。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科技点亮了世界,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惊喜、是理想、是希望,科技让世界变得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虽然我们现在身处的只是地球的一个小小角落,但我们却又可以迅速知道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而信息的迅捷传播也恰恰折射出科学进步的耀眼光芒。科技在改变着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切身的感受,许多同学平日对此就很感兴趣,大家在课前又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科技进步的相关具体事实?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将反映近期世界科技重大成就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向全班展示,也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近期的世界科技重大成就,如右图—“2005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教师:通过刚才的短片(老师的介绍),以及同学们的讨论与发言,我们一起回顾了近年来人类取得的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在这些事实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并且我们还可以预测这些科技成果对世界未来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再列举一些有关科技带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事实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略。 教师: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由微电子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联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内部调整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新的世纪,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通过不断创制和颁布工业产品的最新技术标准,成为其竞争 的核心力量和利润的增长源泉,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取了超额利润。资料显示,在1990年美国经济增长中有80%来自科技的贡献,到2003年则达到了90%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也达到了87%.欧盟达到了82%.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30%,纵横向的发展数据对比表明,知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下令的相关内容。 教师过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相互依存与合作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经济全球化 教师介绍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资料,也可将全球化的特征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 资料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规模增长了近2倍,2003年达到7.3万亿美元。总体上来看,世界各国传统的10易保护壁垒正逐步削弱,贸易规则发生新的变化,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深入。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到新澳自由贸易区,全球具有一体化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超过40个,所包含和正在申请的国家达100多个。 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相互兼并和投资不断加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1995年2万多家达到了2003年6.3万家,总共拥有14万亿美元的资产。2003年,美国沃尔玛零售集团的销售额达1400多亿英元,超过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通用汽车会司的销售额要比南非洲地区生产总值还多500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下属的45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经营活动占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60%,专利与技术转让的70%,国际直接投资的90%。 国际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本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股价总市值超过35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世界生产总值;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达到2万亿美元。 教师请学生再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那么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及时引导、评价学生发言,然后小结:从上述资料和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在全球化趋势中,生产日益国际化、跨国公司不断涌现和发展,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深人并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些特征又促使资本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如: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经济全球化将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使效率提高,但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教师提问: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这把“双刃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政治 一册 教案 陕教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