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较分析。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出示,要求学生注音) 瞻仰(zhāng yǎng) 矗(chù)立 五卅(sà) 奠(diàn)基 砌(qì)墙 上溯(sù) 伟绩(jì) 镏(liú)金 挑衅(tiǎo xìn) 逾越(yú yuè) 天堑(qiàn) 重幔(chóng màn) 不朽(xiǔ) 横幅(fǘ) 发髻(jì) 镶嵌(xiāng qiàn) 销毁 践踏 徒手 熊熊火焰 峻峭 老巢 搀扶(chān fú)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 3.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的结构提示,整体感知课文(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也可具体一点)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参看单元支配表的要求: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3.结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建筑物的特点,即给人的总体感觉),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主题,即纪念谁)、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参看练习三以及课本彩图插页)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讨论后明确: 作者的行踪(瞻仰过程)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练习三,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 3.预习第7-10节,试填写练习中的表格。 4.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1.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7-11节)。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讨论后明确: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划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第三段(11节)。 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提问: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归纳,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三、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并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如我们本单元学习的《驿路梨花》一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抒情。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归纳本文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特点 (板书)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2)─→ 南(3)─→西(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注:空间与方位也可以列为一种顺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2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 3.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介绍新华中学的校容校貌应用何种顺序-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秋季 江苏省 镇江市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0 人民 英雄 永垂不朽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467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