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秋季版)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幼时记趣 年级_ _初一_ 学科 语文 时间_ 课题 幼时记趣 地点 办公室 成员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 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 教 方 法 合作探究 2. 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 3.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 教材分 析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 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 1.作者作品简介。 《幼时记趣》选自《 浮生六记》,作者 沈复 ,号梅逸 , 清代作家。《浮生六记》是沈复写的自传体小说。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文字朴素,感情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艳,读之心醉”的评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余忆童稚时( ) (2)见藐小微物 ( ) (3)项为之强 ( ) (4)果如鹤唳云端( ) (5)怡然称快 ( ) (6)于土墙凹凸处( ) (7)以土砾凸者为邱( )( ) (8)凹者为壑(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余忆童稚时 ( ) (2)见藐小微物( ) (3)必细察其纹理 ( ) (4)故时有物外之趣( ) (5)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6)拔山倒树而来( ) (7)凹者为壑 ( ) (8)怡然称快( ) 二.小组讨论与交流(兵教兵,互相解惑)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一)课堂精讲: 1.学习第一、二两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集体朗读一、二两段,解释重点字词句。 (2)第一段告诉我们,幼时记趣记了什么样的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自由朗读第二段,概括:第二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为什么蚊子在空中飞舞也能让作者产生如此大的乐趣? 2.学习第三、四两段。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集体朗读三、四两段,解释重点字词句。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四两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儿时看到一个“癞蛤蟆”,为什么说是庞然大物?推测作者将癞蛤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4)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为什么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再次阅读全文思考。 (1)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趣”?其实古诗中(如李白的诗)也有体现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么吗? (2) 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主小结归纳(学生谈收获与困惑) 五.当堂练习与拓展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 秋毫:_______ 私拟: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 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按照原文,画线部分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的词。 (1)于土墙凹凸处_____ (2)以丛草为_________ (3)常蹲其身_________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_____ 3.“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_________想象为山,将____________想象为树。 4.写出下列各句的现代汉语意思。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 _ (2)盖一癞蛤蟆也。 ___________ __ __ (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 (4)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 ____ __ 5、语段描写两件趣事,第一段写的是________之趣,第二段写的是_________之趣。 6、将语段中出自观察的语句用横线划出。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 7、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 8、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 ___,在这里的意思是 ,现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摘出文中的被动句 10、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11、第1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些? 拓展延伸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集体交流意见 或个人备注 教学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版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季 江苏省 句容市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幼时 教案 苏教版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秋季版)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4270.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