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秋天的怀念 备课标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秋天的怀念》正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的音、形、义,了解作者。 2、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作者体会到的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写、说说自己对母爱的体会与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结合当地的季节进行练笔,并进行组内交流。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洗礼。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如何学会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品味语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母亲的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发表即席讲话及练笔上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的音、形、义,了解作者。 2.通过默读训练,理清文章思路;勾画出对母亲的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的语句,能有自己的话概括母亲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的形象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进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构建动场 播放秋天的风景图片,并让学生回忆在秋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1、 观看秋景图 回忆秋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并在课堂上分享。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 出示默读的方法指导: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 默读课文结束后,指导小组内相互交流。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明确: 3. 全班交流,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 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朱自清 2. 认知性朗读。学生自觉运用 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 “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3. 感知性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思考: a.课文几次写到秋天? b.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怀念》? 学生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掌握字词、通过默读训练,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1、指导学生找出母亲形象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赏析。 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品读之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 1.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明确:“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抓住我的手”——执着 3.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跑和踩,她比我敏感,体现出她的细心、体贴。 1.学生勾画出体现母形象特点的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方面),独立思考并作批注。 2.学习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的思考内容。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母亲”的形象特点。 4.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进行朗读品味,全班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2勾画出对母亲的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的语句,能有自己的话概括母亲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的形象特点。 活动四:指导学生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进行即席讲话。 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中关于母亲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的句子。 2、教师指导对人物的描写: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绘时要做到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人物的性格。 3、教师提出要求,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自己的母亲,看谁写的最好,谁写的最能突出母亲的特点。 1、学生组内进行交流: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怎样才能写好、写活一个人物?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进行描写。 2、 学生根据要求发表即席讲话。 设计意图:活动四为完成教学目标3 活动五: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 2、教师指导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中的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作者的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气氛。借景抒情在记叙文写作中是很常见的。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没深入体会借景抒情的作用。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不分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此时此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挑选景物时,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景物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外观形象上,还应蕴含在精神实质中。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 3、教师提出要求,结合当地的正值秋季,抓住季节特点进行景物描写,抒发发生在秋季的真情实感,看谁写的特点鲜明,以情感人。 1、学生组内进行交流: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怎样进行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如何更好地为抒情服务。 2、 学生根据要求发表即席讲话。 设计意图:活动五为完成教学目标3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母亲:理解、体贴、牵挂、关切、执着、坚强、坚韧。 1. 当堂检测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 ) 憔悴( ) 整宿( ) jué ( )别 xù( )叨 fān ( )来fù( )去 2. 读句子,结合加点的词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2)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3.借景抒情片段练习 作业设计 A层 :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B层 :在词语作业本上整理本课的字词;摘抄喜欢的语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秋天 怀念 教学 设计 新人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0811.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