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论语》十二章 第课时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 2.归纳文言现象。 3.理解每一章所体现的思想。 4.领悟《论语》的深刻含义,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 2.归纳文言现象。 【难点】 领悟《论语》的深刻内涵。 指导吟诵⇒归纳文言现象⇒理解内涵⇒学生质疑⇒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在上堂课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为学生的背诵指导技巧。 1.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 感叹的语气。 上句中哪些词语有感叹的意味? 〔明确〕 者、夫、不。 师小结:关注这些文言词语,有加强感叹语气的效果,让我们体会到发自肺腑的感叹。 2.文中哪些虚词也有类似的表现力? 〔明确〕 哉、也、乎、亦、焉等。 这些词语的语气都是一样的吗? 〔明确〕 不一样,“哉”“也”饱含赞扬的语气。“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语气,有着快乐的语气。“焉”显示出肯定的语气。“亦”透露出高兴的语气。 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这几个语气助词的作用。 一、归纳概括重点文言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文言现象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归类。 【师出示课件,生结合上一堂课的翻译课文和重点词语的解释,独立完成,组内互相矫正。】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2.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活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知识)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乐趣)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优点,长处) (7)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4.一词多义。 (1)为 (2)而 (3)知 (4)其 二、反复吟诵,理解内涵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进行组内探究讨论,指导学生理解每一章所阐释的道理,并且对每一章进行深刻的认识。 1.理解每一章语录阐述的道理。 【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做好小组的分工,把十二章的内容分配到小组中,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反复吟诵,展开讨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明确〕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明确〕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用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明确〕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做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明确〕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明确〕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明确〕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取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2.课文中有哪些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哪些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 〔明确〕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第1、2、8则。 关于学习态度的格言有:6、7、9则。关于学习方法的格言有:1、4、5、12则。 3.请根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抓关键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相处讲究忠诚、诚信。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重视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个人道德修养。 (3)“人不知而不愠。”——宽广胸怀。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求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4.结合课文有关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谈谈自己悟出的求学之道。 〔明确〕 抓关键词。 (1)“学而时习之”——“学”与“习”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统一起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三、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认识和体会,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学习教育的良好时机。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通过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做归结并板书: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十二 课时 教案 新人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0533.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8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