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1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 【学习目标】 1.领略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重点) 2.欣赏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重点)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感受名人的心情,欣赏名作的境界。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诗仙)杜(诗圣)”,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2.背景介绍 (1)《渡荆门送别》背景:李白年轻时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这时的诗人朝气蓬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有一番景色。 (2)《春望》背景:安史之乱把长安城烧杀抢虐得几乎成为一堆废墟,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杜甫也被叛军抓到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3.字音字形 迢迢(tiáo) 擢素手(zhuó) 札札(zhá) 机杼(zhù) 脉脉(mò mò) 一水间(jiàn) 抵万金(dǐ)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4.积累文言字词 (1)迢迢牵牛星(遥远) (2)纤纤擢素手(白皙) (3)泣涕零如雨(落) (4)盈盈一水间(隔) (5)仍怜故乡水(爱) (6)国破山河在(国都) (7)恨别鸟惊心(遗憾) (8)烽火连三月(战火) 5.划分朗读停顿,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大意 明确: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迢迢牵牛星》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三个层次:1—2句为第一层次,描绘了牵牛星、织女星的方位和形象;3—6句为第二层次,写织女的劳动生活和心情;7—10句为第三层次,揭示故事的悲剧意义,抒写相思之情,别离之愁。 2.这首诗歌借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目的? 明确: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3.试分析这首诗运用叠字的艺术表现力。 明确:诗中运用了六个叠字形容词:“迢迢”写出了距离之远,“皎皎”写出了星光之亮,“纤纤”写出了素手之修美,“札札”写出了织布之繁忙,“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浅,“脉脉”写出了人之含情。这些叠字刻画了人物和环境,由远而近,由物及人,由神态及感情,确是“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深婉细致地写出了思妇的相思之情,别离之愁。 (二)探究《渡荆门送别》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朝气蓬勃的形象。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明确: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来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中的朵朵彩云,忽而联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结合尾联来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两字用得极好,请你进行品析。 明确:“随”字将地形地势的变化真切地表现出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三)探究《春望》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颈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3.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明确: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四、板书设计 迢迢 牵牛 星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至第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渡荆 门送 别首联 交代旅程(叙事) 颔联 万里长江图(远景、描写) 颈联 明月海楼相接(近景、描写) 尾联 思念故乡(点题、抒情)情景 相融 春望首联:国破城春草木 颔联:花溅泪 鸟惊心 颈联:烽火家书 尾联:白头不胜簪感时忧国 念家悲己 五、课外拓展 从以上所学的诗歌中,任选两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扩展成一幅画面。 示例:所选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画面描述: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忧国思家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他不住地摇头叹息:“国家破败,我也老了啊……” 第二课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 【学习目标】 1.领略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重点) 2.学会欣赏名句。(重点)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让我们一起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其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 2.字音字形 岑参(cén shēn)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bó) 狐裘(qiú) 瀚海(hàn) 风掣红旗(chè) 阑干(lán) 羌笛(qiāng) 路转溪桥忽见(xiàn) 3.划分朗读节奏,反复朗读,体会诗意 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朗读全诗,说说应当如何划分层次。 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第一层:从不同角度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1—4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5—8句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9—10句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做铺垫。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明确:四幅画面的内容:(1)八月飞雪苦寒图;(2)军营饯别奇寒图;(3)东门惜别惆怅图;(4)别后雪地思乡图。 3.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四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4.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明确: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5.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学习《西江月》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明确:声音有:鹊啼、蝉鸣、人声、蛙叫。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写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明确: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就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店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明确:调动了人的嗅觉和听觉写景,点出了季节。反衬出夜色之静,衬托出了作者高兴的心情。 4.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的心胸。 四、板书设计 白雪 歌送 武判 官归 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图) (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图) (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图) (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图)想象奇特 寓情于景 西江月 看:明月 惊鹊 乡村夏夜月光下的清丽美景 听:鸣蝉 蛙声 热爱大自然 闻:稻花香 关心人民生活 想:说丰年 企盼丰年 五、课外拓展 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作赏析。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达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这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六、教学反思 诗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并且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诗词的美好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秋季 年级 语文 下册 21 诗词 教案 语文版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