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地球的叹息 第1框 森林的砍伐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地球的叹息 第1框 森林的砍伐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地球的叹息 第1框 森林的砍伐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森林的砍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地一声叹息的原因。 2、懂得保护地球就是要从爱护花草树木,多植树造林这些方面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3、让学生思考怎样保护地球上的绿色植被。 4、让学生理解“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知道人类活动对植被造成的破坏,增强保护森林和植被的意识,积极参与并落实与行动。 难点是:增强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当他站在距离地球三十八万四千公里月球上极目远望时,目光所及是一片无尽的荒凉。他深切滴感到,小小的地球虽然只是一个绿洲,是宇宙中的一座孤岛,然而他确实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他说:“我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突然警觉,保护和拯救这个家园是如此重要。” 地球对于人类重要吗? 二、讲授新课 (一) 地球的“头发”脱落 1、学生表演P80《地球就诊记》,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才艺。 大家观看《地球就诊记》,从地球的哀叹声中,你知道地球得了哪些病?地球还能得救吗? 2、阅读地球转述卢梭的话探究思考: (1)森林植被有何作用? 点拨: 奉献绿色;提供氧气;涵养水分;④保护土壤;⑤调节气候;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净化空气;⑦为动物安家;⑧减少噪音等等。 (2)森林与植被的减少有何危害? 答:森林与植被减少的危害有:使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恶劣化;物种减少等严重后果;极大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 3、阅读82页《相关链接》,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何感想?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破坏了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4、指导学生完成p82页“小活动”。 (1)地球的叹息,很多人听不到。请你以地球的身份给人类发一份电子邮件,提醒他们认识乱砍滥伐的后果。 师点拨: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知晓保护其他物种和环境对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的重要意义;通过探究认识人类活动对植被带来的破坏以及严重的后果;警示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写、发、收及保存电子邮件的基本常识等。 示例: 写 邮 件 插入邮件地址 如果需要输入多个邮件地址,请用“、”进行分割 收件人(): 人类 抄送(): 宇宙大法官 密送(): 主题: 我的头发 地 球 给 人 类 的 邮 件(信) 发送级别 高级 发送邮件 保存到草稿夹 重写邮件 示例:我亲爱的孩子们:从你们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起,我就哺育你们,那时候,你们在妈妈 的怀中嬉戏,成长,想一想,那个时候,你们相处得是多么愉快呀!真是“人与天地相应, 人与草木同归。”那时,你们是那样敬畏我,崇拜我,理解我。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你 们变得野蛮、贪婪。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你们忘了我是你们的母亲,撕扯我的头发,毁 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我的头发每天都在大把大把地枯死脱落,绿洲沦为荒漠,水土大 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物种纷纷灭绝,洪涝灾害频发,温室效应加剧、、、、、、我亲 爱的孩子们,你们听到我痛苦的叹息了吗? [V] 显示发送成功页面 ┌ 保留一份在寄件夹中 ┌ 对方读到信时给我回应 (2)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讨论地球“头发”脱落给人类带来的后果,一组讨论地球头发脱落给其他生物带来的后果。 (二)植树造林,恢复绿水青山——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多灾多难的地球母亲啊!我们已经听到了您的叹息,我们感到很难过,我们正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命运,我们感到深深的悲哀,是的,我们的确因过度的贪婪而伤害了您,也伤害了我们的动植物朋友,我们已经认识到如果再胡作非为,打着发展的幌子做违反生态规律的事情,我们自己也会加速灭亡。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请相信我们还有良知和智慧,我们会对自己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 1、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请你谈谈你对总书记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 其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阅读P83页《相关链接》 (1)从材料中,你了解我国采取的恢复绿水青山的哪些措施? 我们会植树造林,在大面积营造人工森林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天然森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2)你认为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绿水青山? 制定法律法规,倡导节约资源和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四、 板书设计。 1、症状:“头发脱落”(植被被破坏) 森林的砍伐 2、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乱砍滥伐、破坏自然) 3、救治妙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五、布置作业。 1、知识回顾填空。 (1)小小的地球虽然只是一个(绿洲),是宇宙中的一个(孤岛),然而它却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2)(树木)、(花草)、(植被)都是我的(秀发)。它们不仅为我(遮风挡雨),也为在我身上安家的人类奉献(绿色)、(氧气)、涵养(水分),保护(土壤)。 (3)“(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中国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领悟)。 2、材料题。 (1) 在今天被人们描述为“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被农业史学家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的文明国度——楼兰古国。而今,楼兰古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只有用歌曲来寄托哀思,不断呼唤:“楼兰姑娘你在何方?”问题: A、请你推测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B、谈一谈这一实例对你的启示。 分析点拨:本题第一问主要从人为的原因入手,突出植被遭受到毁灭性破坏是导致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第二问主要围绕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回答就行。 参考答案:A、我推测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风沙逐渐内侵,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和渠道被风沙堵塞,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等。B、这一实例给我的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我们要尊重、保护大自然,否则将会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等。 3、 选择题。 (1)封山育林,严禁向江河倾倒垃圾,营造休闲绿地等行为证明 ( B ) A人可以凭借自身的智慧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B人类是大自然的看护者 C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D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2) 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做大自然的朋友。但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确确实实给大自然造成了失衡。 据此回答(3)-(4)题。 (3) 造成这种失衡的表现有 (A ) 为追求经济利益,毁坏次生原始林改种“速生巨桉”树,造成地表光秃,水位下降,其他树种难以生存。大量放羊以获取羊绒的高额利润导致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刺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疯狂开发资源而忽视自然的承受能力。④我国西部山区退耕还林。 A B④ C④ D④ (4)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作,而当年的统计显示,我国因水土流失等原 因,荒漠化土地已达到267.4万平方千米。下列关于实施退耕还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的劣势。B、有利于再造秀美山川,从而解决荒漠化扩展之势。C、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D、表明我国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国策。 (5)在湖南,烤腊肉是一道颇具土家风味的菜肴。新春佳节期间,有些人为了吃上好腊肉,竟砍伐防护林熏烤腊肉。这些人砍树熏肉的做法 ( D ) A、有利于发展当地的餐饮业,应当扶持和鼓励。 B、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应当革除吃腊肉的习惯。C、应该是自由的,没有必要说三道四,要获得就会有付出。D、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要坚决制止。-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地球的叹息 第1框 森林的砍伐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地球的叹息 第1框 森林的砍伐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75811.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7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