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对联六副》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关于对联的一些常识。 2.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3.熟读成诵。 教 学 重 点 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教 学 难 点 能用所学的对联知识对对子。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性 化 备 课 一、 导入 二、 默一默 1.湖南岳阳楼对联 2.杭州岳墓对联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5.集句联 6.方志敏卧室联 三、 梳理有关对联的知识 1、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 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4、 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有关对联的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行业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 集句联: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3)、对联的形式: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等形式。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四、 读一读 结合课下注释,说说每副对联的意思。 第一联: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抒发了爱国情怀。 第二联:上联颂扬忠臣,下联批判佞臣。 第三联:表现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第四联:借景抒情,借海阔天空、碧水白云的壮丽景色,用海水的涨落和浮云的消长表达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第五联:以天地人物的非同寻常,表现人们的良好祝愿,并有吉祥之意。 第六联:表现了方志敏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五、 想一想 1.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说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 学生发言,全班讨论,明确: (1) 字数相同,断句一致 (2)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 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4) 平仄相反,音调和谐 (注:对联通常是仄起平收) 2.在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对几副对联: (1)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2)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 眼观群鹤舞空 (3)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 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六、 课后作业 1.读名著写读书笔记 2.背诵《春》 教 学 反 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联六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诵读 欣赏 对联 教案 苏教版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8165.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