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荔枝图序》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荔枝图序》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荔枝图序》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荔枝图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疏通文意。 3.当堂背诵课文。背诵有关荔枝的诗句。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疏通文意。 2.当堂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好奇,荔枝有什么诱人之处,能深的杨贵妃的喜爱呢?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出示课题) 二、感悟新知 1、解题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用以说明荔枝图的,作者白居易特地把一幅荔枝图介绍给大家。 2、作者情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今陕西渭南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其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少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与了解。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为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之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早期所作讽谕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不少篇章,尖锐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均甚有名。与元稹友谊甚笃,诗亦齐名,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所著有《白氏长庆集》。3、初读本文,把你读不准的字勾出来。 4、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5、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正因,完成下题。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wéi jú pí zēng xiāo ráng lǐ wéi 帷盖 华如橘 枇杷 红缯 紫绡 瓤肉 醴酪 为盖 ②解释下列词语 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 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 荣:开花。 实:果实。 缯:丝织品的总称。 绡:生丝织品。 瓤肉:果肉。 莹白:晶莹洁白。 醴酪:甜酒和奶酪。 去:消失。 ③古今异义词: (1)、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古:消失、没有。 今:到。 (2)华如橘,春荣。 古:开放。 今:繁荣。 ④一词多义: 实如丹,夏熟。 实:果实。 一日而色变 而:表顺接 。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实:实际情况。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而:表转接。 其实过之。之:它们,代词,代上面的描述。 南滨受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代词,指这篇《荔枝图序》。 ⑤词性活用: 华如橘,春荣。 命工吏图而书之 。 名词作动词 图:画图。 书:写。 通假字 华如橘。华:通“花”,花朵。 三、探究新知 小组内合作翻译本文,把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出来。(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稍加概括。) 《荔枝图序》翻译 荔枝生长在巴州、峡州之间,树的形状圆圆的,好像四周围带围帐的伞盖一样。【写了荔枝的产地和树的形状。】叶子像桂花树的叶子,冬天还是绿的;花像橘树的花一样,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那样红,夏天成熟。【写了荔枝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的形状。】聚成簇的果实像一串串葡萄,果核像枇杷,外壳像红色的丝绸;内膜像紫色的生丝,果瓤晶莹洁白像冰雪一般,汁液甜酸,像甜酒,又像奶酪。【写了果实的状态,香味和色泽。】大致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但实际情况要胜过它们。(果实)如果离开树枝,一天过去颜色就变了,两天过去香就变了,三天过去味道就变了,四五天后,色、香、味全都没有了。【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让官府里的画工画《荔枝图》,我写了这篇序,是给没见过荔枝和虽说见过荔枝但还没有见过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们(说的)。【交代写序的时间和目的。】 四、归纳整理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荔枝? 课文从产地、树形、果实三个方面对荔枝进行了介绍。 2、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写出了荔枝的什么特点? 从这首诗对骑马飞驰传送荔枝情景的描写,可以看到课文所写的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 五、达标测评 组内对子同学检查背诵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体会其作用。 2.总结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3.尝试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2.尝试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感悟新知 1、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答: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第一层(1~4)详细介绍荔枝各方面特点。 第二层(5)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2、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意图) 答: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翻译:给没有见过荔枝的人和见过荔枝但没有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 三、探究新知 1、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请你当设计师,为本文设计一份板书。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填在 □ 从 到 从 到 2、举例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 答:打比方,如:树形团团如帷盖。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生动地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列数字,如:一日 做比较: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四、归纳整理 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 1、层次井然、详略得当。 答:从整体上说,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每段为一个层次,第1段着重说明理智的形态和变化,写得比较详细;第2段交代作序的时间和原因,写得比较简略。从第1段文字来看,也是层次井然,详略得当。写产地,只用了一句话,寥寥五个字,可谓简要;写树以及叶和花,也只做了简要的介绍;写果实,则浓墨重彩,不厌其详:作者依次写了“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由整体到部分,由外观到内部,由观赏到品尝,一一写来,及具体形象,又明确清楚。 课文对荔枝独特的外形、特别的颜色、别致的香味的介绍是详,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及作画的时间,作画者,主持作画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绍则是略写。 2、善用比喻。为了让没有见过新鲜荔枝的人对荔枝有更深刻直观的印象,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就是人们对荔枝有了非常具体的印象。 五、达标测评 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或蔬菜。(100字左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荔枝图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荔枝图序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20 荔枝 教案 冀教版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荔枝图序》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6118.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