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秋季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春 教学目标: 1、 通过示范朗读及听录音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感情脉络。 3、 通过对文章的欣赏,让学生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学生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重点: 1、 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想象能力。 2、 了解春天的特点,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课后要求背诵1-3段,找春的诗句和词语进行积累 一、导入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 )因为( )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都发现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到处都鸟语花香,而夏天呢,虽然天气炎热,但是绿树成荫而且正值暑假同学们可以做很多户外活动像游泳等等,秋天就更不用我多说了,我们把秋天说成是丰收的季节满眼的金灿灿,冬天万物凋零但是下雪的时候到处银装素裹。 我们来一起学习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二、 学生进行作者资料的介绍朱自清 (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板书:朱自清 号秋实(强调需要记住) 二 朗读感知课文 1、分别请三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你的发音,语速还有语气,其他的同学在下面要认真听我会叫同学来评价指出站起来朗读的三位同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强调读音: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润rùn 嫩nèn 眨zhǎ脆cuì笠lì)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强调注意重音、停连等。 3、 思考:作者围绕“春”分别写了什么 讨论明确:盼春——绘春——赞春 描绘的几幅春景图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和迎春图 三、布置作业: 1、 生字词及作者的简介写到作业本上‘ 2、 熟读全文并背诵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欣赏“盼春”及“绘春”中的各幅图景,通过关键词和句的理解,体会各种修辞的作用,及多角度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 导入 1、检查熟读及背诵。 2、复习上节课内容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阅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彩段落 1、总括轮廓(齐读第2自然段) (1)提问:这节写的什么?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 明确:是春回大地,万物苏生的总写。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2、赏析春草图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⑹记得曾经学过的描边幅春草的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记得曾经学过的描边春花的一句古诗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用作者的方法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以上的修辞手法;可模仿春景图中的任意一段来写,字数不少于100字。 第三课时 学习结构美,前后呼应,进行仿写 一、抽查背诵 二、用欣赏春草图和春花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学习后面的几幅图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 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1)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2) 这三个比喻句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娃娃-姑娘-青年,形象的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3) 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分别找出前文的美景图出表现春天“新”“美”“力”的词句。) (4) 你觉得春天像什么?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试着写一写。 学生分享写出的比喻句后提问 ,我们的比喻句可以放到本文的结尾吗?为什么? 四、 作者的这篇《春》写得这么美有什么秘密?学生讨论后回答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用心体会,调动全身各个感官 2、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 3、实写也可虚写(联想、想象写景) 4、按一定的顺序安排材料。 五、 小练笔: 春天像 夏天像 秋天像 冬天像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写景小作文,可以写春山图、春树图或是秋景图等等。 教学后记: 1、 对于刚入初中的孩子们来说,课上花了一些时间在讲规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进度。 2、 大部分的学生背的速度比较快,但孩子们的朗读整体较差,经过反复的诵读指导,朗读中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是不理想,需要在以后的晨读中多进行训练。 3、 通过课上对精彩段落的讲解赏析,学生的仿写的效果很好。 5、 课前3分钟的分享以后要让学生把分享的内容记到积累本上,进行知识积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季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新人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秋季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4377.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