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pdf
《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进一步完善中外高校学分互认机制、促进学生短期国际流动,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除了赴国外攻读学位,短期国际流动也有助于大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高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获得国际就业机会等。同时,留学生接收国的学生也能从短期国际流动中了解外国文化、获得建立国际联系的机会。1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扩大教育开放,支持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进一步要求,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
2、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完善中外高等教育学分互认机制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本文关注中欧学分互认。在与欧盟的合作研究中发现,中欧大学学分制不同,缺乏学分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梁彦摘要:进一步促进中欧学分互认袁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需要遥目前袁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差异是中欧高校学分互认的主要障碍之一遥文章在梳理民国以来我国学分制发展的基础上袁对中欧学分测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袁并通过问卷调查实际测算我国高校学生的课业量情况遥目前袁我国高校每学分的平均课业量相当于1.5个欧洲学分袁但不同类型尧不同水平高校的课业量有差异遥在总学分数要求高的压力下袁我国大学生课外独立学习时间偏少遥为促进中
3、欧学分互认袁建议完善培养方案总体设计袁降低总学分数袁增加学生独立学习时间袁规范不同类型高校学分测算方法袁试行以全部课业量为基础的方法遥关键词:学分曰学分制曰测算方法曰教学时间曰学生课业量曰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中图分类号:G510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7.02作者简介:梁彦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渊北京100888冤基金项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框架下野中欧高等教育对标联合研究冶第36卷第7期2023年7月世界教育信息Journal of World EducationVol.36,No.7Jul 20231
4、2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认定与比较的机制,已经严重影响到中欧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2。此外,我国国内高校间的学分互认也面临一些难题。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我国形成相邻院校或大学城、同城内、区域内等学分互认模式,但高校在学分设置和质量标准上并不完全相同,阻碍了学分互认的大范围实施。3在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地区高校普遍采用欧洲学分制,区域内学分互认面临由学分含义、学分制运行机制等差异形成的阻碍。4近些年兴起的慕课,在学习成果认定上也受到学分标准不明确的影响。5不解决国内学分互认标准的问题,就无法建立运行良好的中欧学分互认机制。为促进中欧学分互认,有必要对中欧的学分测算方法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学分是对完成学
5、习量的一种测量。获得学分意味着学习者在某些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达到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学分通常与一定的教学时间或学生学习时间相关联。本文梳理了民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分测算方法的演变,这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学分制的特点,以及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差异。本文还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测算了我国高校学生的课业量,并与欧洲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一、我国学分测算的历史演变学分制首先出现在美国。在实施学分制之前,美国大学生获得毕业证书需要通过专门的综合笔试。6学分制与选修制相结合,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结果。7我国在民国时期引入美国的学分制。1949 年后,高等教育在
6、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以学年制代替了学分制。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鼓励高校试点学分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一)民国时期我国古代学校教学以半日为单位,不以小时为单位。8清末 奏定大学堂章程 规定各学科在一周之内应学习的时数,以及每周全部功课的总时数,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采用小时制计算学业。9民国以后,高等教育受美国影响,采用选课制和学分制。1929 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大学章程,要求大学采用学分制,学生不得提前毕业,学有余力者可在最后一学年选学“特种科目”。10这有别于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年限的完全学分制。这个时期,学分授予的标准是:一学期内每周授课 1 小时、自习 2 小时计1 学分
7、;如果课程需要更多的自习时间,授课 1小时可以计 2 学分;大学四年应修满 132 学分,一般不得超过 142 学分,法律和工学最多150 学分。11(二)1949 年至改革开放前19491952 年是高等教育从民国模式向苏联模式转变的过渡期。民国时期的学分制暂时保留下来,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教育。一方面,国家明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1950 年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规定,高等学校的课程应密切配合国家建设需要,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行适当的专门化;各专业修业年限为 35 年,每学期授课周数满 17 周,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及实验)以 44 小时为标准,不超过 50
8、 小时。12另一方面,改革也为高校留有一定缓冲。1950年,教育部发布的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暂用学分制,以学习(包括听讲、自习、实验、实习)3 小时为 1 学分。13这与民国时期的规定基本一致。1953 年起,高等教育借鉴苏联经验加强计划性、专业性,以学年制代替学分制,同时严格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13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限制学生转学。1953 年 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 规定,全国高校各专业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4以工科为例,每周讲课、实验、课堂讨论或实习等有教师参加的上课时数以 36 小时为原则。15在实施过程中,高校出现学生学习负担
9、过重的问题。理、工、医科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一般都在 65 小时左右,多者超过 70 小时,超出国家规定的每周 50小时上限;教学大纲要求偏高,教材分量过重、教学质量不高、作业过多是重要原因。16随后,国家对高校课程进行调整,压缩总学时和周学时,减少课程门数。1962 年工科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将学生每周课内学时降至 24 小时以内,课内外学习时间安排为 48 小时左右,总学时控制在 30003200 学时,使中等程度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学习任务17。这个方案中,课内和课外学习时间大致是 1颐1。(三)改革开放至今1978 年以后,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逐步恢复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包括修订教学计划。
10、以工科为例,教育部关于直属高等工业学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规定(草案)(1980 年 1 月)18规定了课内总学时、课内周学时、每周课内外学习时间。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学计划相比,学习时间要求略有下降,每周课内学时数由 24小时以内降至 1822 学时,每周课内外的学习时间由 48 小时左右变为 48 小时以内。同时,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1978年教育部提出试行学分制。这次改革针对的是学年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刚性,“专业太专,基础太窄”,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科学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教学计划整齐划一,不利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安排学习19。改革先从几所重点大
11、学开始。学分测算方法通常是:一门课程每学期授课 15 周以上,每周讲授 1 学时,自习 2 小时,计 1 学分;没有自习要求的实验课、习题课、体育课、课堂讨论等课程,一般每周授课 2 学时,计 1 学分;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等一周计 1 学分;重要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分。201985 年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高校进行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的教学改革试验。此后一些重要的教育规划明确提出实行和完善学分制。1994 年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明确逐步实行学分制,增加选修课。2010 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推进和
12、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改革开放以后,在推行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以政策引导为主,并没有直接组织高校改革21。1985 年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颁布后,中国教育体制发生重要转变,中央保留从宏观上指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权力,留给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此后,国家通过制定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从宏观上指导高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22,不再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例如,1998 年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提出科学分配学时的基本要求,包括减少总学时、提高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学时等,没有具体规定总学时数
13、和各项占比。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组织力量研制并颁布了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各专业的总学分数(或学时数)范围及学分测算方法。由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等都没有14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规定高校必须采用学分制,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并且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学分,都准予毕业,因此,一些专业教学标准也补充说明:如果尚未采用学分制,那么总学时应当参照总学分数进行换算。二、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一)我国学分测算方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 本科教学标准),学分测算主要依据学时。学时是教学时
14、间的单位,也称为课时。很多专业规定了学分和学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常理论课程是 1618 学时计 1 学分,相当于一学期内每周一节课。实验课因专业而异,有的专业是 24 学时计 1 学分(如土木工程),有的专业是 32 学时计 1 学分(如化学)。与理论课相比,实验课 1 学分的学时要求更高,这其实是考虑到实验课的课外学习任务相比理论课要少。对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无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通常规定每周计 1 学分。没有明确每学分课内和课外学习时间的比例。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高职教学标准)对各专业也有总体要求:总学时一般为2800 学时,每 1618 学时折算 1 学分。高等职业
15、教育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教学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 50%。但是,在学分测算上,没有进一步区分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也没有课内和课外学习时间的相关规定。目前,国家标准对各专业的总学分数或学时数划定了大致范围,对课程体系提出基本要求;同时,也留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允许高校在标准确定范围内自行设定总学分数,细化各项规定。总体而言,多数课程有课堂教学,学分以教师授课时间为依据,一些本科专业的学分测算区分了实验课与理论课。但是,无论本科还是专科标准,都没有明确各种类型课程课堂学习时间与课后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二)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测算方法欧洲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探索欧洲范围内的学分制。
16、此前欧洲一些国家的高校没有学分制。例如,德国在 20 世纪末仍然使用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模式。23目前,欧洲高校广泛采用的是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European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CTS),其研制始于 1989 年。最初的目的是服务于“伊拉斯谟”计划,使学生在国外高校的学习成果能够转换为国内高校承认的学分。1999 年,欧洲29 个国家的教育部长签署了 博洛尼亚宣言,明确将“建立学分制”作为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之一。24ECTS 逐步从服务于短期交流学生国外学习经历的认定,发展为适用于所有学习者的学分制,兼具学分转换和积累两个
17、功能。目前,大多数加入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国家将 ECTS 作为国家学分制度;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瑞典、苏格兰这六个国家或地区使用本国学分制度,但同时规定了本国学分与 ECTS 的转换方法;捷克和除苏格兰外的英国地区,尚未有关于学分制的官方要求。25根据 ECTS 指南26,ECTS 学分授予的基础是学生的课业量。课业量是指学生在高校完成学业所需的全部时间,它不限于课堂学习,还包括讨论、项目研究、实习实践、自学等。这里的学习时间是一个理论上的时间,即具有正常智力水平的学生所需花费的时间,有别于每个学生实际付出的时间27。ECTS 将学生一学年的课业量定为 60 学分。欧洲各国
18、学生每学年的学习时间受法律法规或其他规定约束略有不同,大多数是在 15001800 小时。因此,1 个ECTS 学分相当于 2530 小时的学生课业量。不同国家的规定也略有差异。例如,德国 1 学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15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分是 30 小时,法国是 2530 小时,意大利是 25小时,芬兰是 27 小时。28(三)中欧学分测算方法比较分析我国现行学分制和欧洲 ECTS 在测算方法上有明显差异。ECTS 学分测算学生课内外学习量的总和。我国的学分主要以课堂教学时间为基础,虽然也考虑不同类型课程课后学习时间的差异,但目前国家没有明确学分与学生所有
19、学习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确定某门课程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学习时间的比例关系,那么这门课程的学分就较为容易折算成ECTS,反之亦然。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课内外学习时间比例的国家规定,中欧学分互认就缺乏可以直接采用的明确依据。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与欧方合作研究中了解到,由于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差异,中欧高校的学分互认基本上先由学校对课程进行逐门审核,再签订校际学分互认协议。学分互认工作给双方高校教学管理带来沉重负担。三、对我国学分与课业量关系的调查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为推进中欧学分互认,教育部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于 2019 年底就中国高校学分和课业量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设计借鉴欧洲类似调查经验,
20、也考虑中国实际情况,采用方便抽样,选择试点专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各试点专业负责人组织该专业领域的电子问卷调查。样本涵盖 5 个试点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物流工程、护理。样本量合计 1400(见表 1)。为了解学分和学生课业量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请学生或教师填写一门课程的学分、教学方式、教学周数、每周课堂讲授及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安排等。据此得到每学分的平均教学时间和总课业量。(二)对学分和课堂教学时间关系的分析对于讲授课,1 学分对应的教学时间平均值是 17.1 小时,中位数是 16 小时。表 2 列出了专科、本科、硕士的调查结果。专科、本科讲授课每学分的教
21、学时间分别是 16.4 小时、17.2 小时,符合 本科教学标准 高职教学标准 中每学分 1618 小时的规定。虽然不同学历平均值略有差异,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与讲授课相比,实践类课程 1 学分对应的教学时间平均为 20.1 小时,略高于讲授课,但是统计上不显著。实践类课程的样本数量比较少,不适合进一步做出结论性判断。表 1样本基本情况渊注院野学校类型冶的问题设置为多选题袁因此各分类占比之和不是100%遥 冤变量样本数百分比渊%冤专业工商管理100.7土木工程93266.6信息与计算科学19714.1物流工程14510.4护理1168.3合计1400100回答者身份教师1178.416211.
22、6109278.0292.1128391.6合计1400100学校类型综合性大学109778.4研究型大学29421.0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41829.9高水平应用型大学26518.9高职院校/专科19413.9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小计16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三)对学分和学生课业量关系的分析1.我国每学分课业量的平均值约为 ECTS的 1.5 倍课业量包括学生在课内外用于与课程相关的所有学习时间。从调查看,我国高校每学分的课业量平均为 40.7 小时。专科的平均值是36.8 小时,本科的平均值是 41.7 小时,显著高于专科(p 值=0.057)。硕士的平均值是 40.3 小时,与本科没有显著性
23、差异(见表 3)。与欧洲 ECTS 学分相比,我国每学分的课业量略高。ECTS 学分制度规定,每学分相当于2530 小时的课业量,不同国家的规定略有不同。如果以调查所得平均值与 ECTS 规定的范围进行比较,我国 1 学分相当于 ECTS 的1.41.6倍。有研究认为,欧洲学生的实际课业量通常都低于 ECTS 给出的参考范围。29据此分析,我国 1 学分的课业量可能比 ECTS 的 1.41.6 倍更高一些。2.高水平高校每学分的课业量更高对于同是本科层次的高校,我国高水平大学每学分的实际课业量更多。研究型大学每学分课业量平均为 43.5 小时,非研究型大学为41.2 小时(统计上差异不显著)
24、;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每学分课业量平均为 45.6 小时,非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为 39.9 小时(p 值=0.031);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每学分课业量平均为 48.0 小时,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 40.2 小时(p 值=0.016)(见表 4)。3.高职每学分课业量低于本科我国高职学生每学分课内学习时间与普通本科差异不大,但是课内外总课业量低于本科(见表 3)。如果仅考虑讲授课,高职每学分课业量也显著低于本科(p 值=0.032)(见表 5)。相同的课堂教学时间下,高职的课外学习时间少。一方面是高职更加重视实践而非艰深的理论学习,在教学设计上不需要大量的独立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是本科和高职在学分测算
25、方法上具有差异,高职教学标准 中的学分计算没有进一步区分课程类型,实践性教学也按照 1618 学时计 1 学分;本科教学标准 中,实验课 1 学分的学时要求通常是 24 或 32 学时。中欧学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表2我国高校讲授课每学分的教学时间渊单位院小时冤平均值Q1Q2Q3样本量高等教育阶段专科16.416.016.016.0108本科17.213.016.018.0831硕士18.516.016.021.016回答者身份学生17.113.016.018.0902教师17.116.017.018.053合计17.113.016.018.0955渊注院Q1尧Q2尧Q3分别表示第一尧第二尧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欧 学分 测算 方法 比较 分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