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读《三国演义》,有许多人对诸葛亮的借东风感到神奇,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 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了疾病;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的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孙刘要破曹,必须利用曹军采用“连环船”的方式采用火攻的策略。 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到时,诸葛亮设坛祭神,果然借来了东风,于是大破曹操,从而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许多人认为十分神奇,然而这只是诸葛亮善于看云识天气罢了。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今天我们学习《看云识天气》,大家可以从云的千姿百态的描绘中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并标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 二、探究内容 1.再读课文,填写下表 云与天气的关系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体,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去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住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边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光名 阁下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积累理解语言。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看去识天气的知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的谚语,分析一下云与天气的关系…… 从同学们列举的例子看,云与天气的关系十分复杂,怎样才能将之介绍得清楚准确呢?用怎样的语言才能将它介绍得生动形象而准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再次学习《看云识天气》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及语言。 一、积累理解语言 1.本文要积累理解的语言有: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朦胧不清:模糊不清。 阴森: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本课指天气阴沉,气氛可怕。 丝丝缕缕:一丝丝,一条条。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 绫纱;泛指稀而薄的织品。本课比喻云彩稀薄。 崩塌:崩裂而倒塌。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千姿百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 2.任选五个词语组织成一段有创意的话: 二、课堂探究: 1.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的“姿态万千”? 明确: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姿态万千。 2.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变化无常”? 明确:用“有时……有时……——霎间……”写云的变化无常。 3.“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招牌”是什么东西,把“云”比喻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把“云”比喻成“招牌”,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密切,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4.课文第2段把云分为两类。“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预兆”。“象征”与“预兆”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象征”这里指薄云的出现往往天气晴朗;“预兆”则指低而厚密的云是阴雨风雪还未到来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所以两个词不能互换。 5.课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况,但又不是绝无例外,说明得恰如其分。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课文第3段写天气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描摹来写它们的形态? 明确: (1)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用拟人手法,将卷云人格化;“丝丝缕缕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用比喻手法,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2)卷积云:“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说明卷积云的形态。 (3)积云:“像棉花团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说明积云的形态。 (4)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说明高积云的形态。 这些比喻,一具知识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别说清了四种薄云各自的形态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 7.课文第4~5段如何生动形象地描摹四种低而厚密的云? 明确: (1)卷层云:“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运用比喻,动态地描摹卷层云的产生。 (2)高层云:“卷层云慢慢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通过比喻,动态地描摹雨层云的演变过程和形态。 (3)雨层云:“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动态地描摹雨层云的演变过程和形态。 (4)积雨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态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人天顶”。运用比喻,动态描摹了积雨云的形成和形态。“积雨云越长越高……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形象地动态描摹积雨云形成风雨雷电的过程。用“迅速”、“越……越……”不一会儿”,说明变化快。 这些比喻、拟人手法,动态的描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演变过程,既有知识性,又有形象性,可读性强。 8.课文第6段引用一些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谚语,说说它们的意思,想想引用谚语有什么好处? 明确: (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2)“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说,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运用谚语采说明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9.你收集到哪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请在班上交流。 附有关天气的谚语供参考: (1)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3)云绞云,雨淋淋。 (4)乱云天顶变,风雨定不少。 (5)满天飞乱云,雨水下不停。 (6)云起扫帚云,三天雨淋淋。 (7)夏云低而黑,闷热必打雷。 (8)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 (9)霄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 (10)日出不耀眼,一两天就下雨。 (11)日落云里走,雨在后夜后 (12)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13)接落日云底红,明天晒死老虾公。(春夏之交) (14)日出日落胭脂红,不雨也会风。(15)日出烧半边,大小不要六七天。 (16)朝霞暮霞无水煮茶。 (17)乌云遮天黄云现,不过两天雨出现。 (18)日晕雨凄凄,月晕草头飞。 (19)月华出现,两天后雨。 (20)月光生毛,有雨在明朝。 (21)东虹风,西虹雨。 (22)海水翻腾天出虹,狂风暴雨台风临。 (23)断虹早晚,风雨即现。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新见解? 2.学习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明确:用分类的方法,对八种云、四种光彩进行描述,说明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2.任选一说明对象,主要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绿色蝈蝈》,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语文教学资料 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时代,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国民间流传。 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只得凭借长江天险,拒守在大江南岸。 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了疾病;土气很低。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败仗。曹操被迫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船身稳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来行走,还可以在上面骑马哩。这就是所谓“连环战船”,曹操认为这是个渡江的好办法。 但是,“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见,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孙、刘联军把曹操的大队人马歼灭了,把曹军所有的战船都烧毁了。在那烟火弥漫之中,曹操率领着残兵败将,向华容 (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小道撤退。不料,途中又遇上狂风暴雨,道路泥泞难行。曹操只好命令所有老弱残兵,找来树枝杂草,铺在烂泥路上,让骑兵通过。可是那些老弱残兵,被人马挤倒,受到践踏,又死掉了不少。后来,他只得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襄阳,自己率领残部退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然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 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 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 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 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 ,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 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 在曹兵乱箭之下 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 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 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年级 语文 上册 22 看云识 天气 教学 设计 新版 新人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3443.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86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