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 跨越代沟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 跨越代沟教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 跨越代沟教案 北师大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五课 跨越代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父母对于自己的养育之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懂得应该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努力跨越代沟。 通过教学,锻炼学生观察、感悟的能力,辩证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父母是自己的生命来源、最好的守护者和第一位老师。认识、理解代沟的表现、产生原因,学会努力跨越代沟。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对于与父母沟通,本课遵循行为引导原则,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父母,认识父母对于自己的意义,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然后引导学生从意识到行为,很好地与父母沟通。 2.内容分析 本课书包括两站: 第一站,感激父母 本站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感激父母的意识。为了激发这一意识的产生,教材重点从三个平行的侧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二站,孝敬父母。 本站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以及培养孝敬父母的行为。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阅览人生”:走不出深情的海。 教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份调查问卷,最近一项来自对中、小学生所做的关于孝敬长辈的问卷调查发现:65%的学生不能说出父母的生日,73%的学生说不全祖父母的名字,而且很少有人想到为父母过生日。那么你们能回忆一下,爸爸妈妈的生日分别是什么时候吗?你有没有为父母庆祝过生日呢?你认为他们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呢?(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一◎相关内容。)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 1.给同学1分钟的回忆时间,提醒学生就是否关注父母,是否孝敬父母这一问题进行反思。 2.课堂上立即做一个小调查,关于“是否给父母庆祝过生日”,统计人数,教师可以立即就班级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现状进行评价。 3.请一两个同学简单发言,就“你认为父母最喜欢的生日礼物”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人都是父母生养,拳拳人子之心都是相通的。理解父母,同父母沟通,更要孝敬父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孝敬父母”的话题。 ★步骤一:一句话说孝敬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教材第三目第二个◎的4幅漫画。 教师:你认为图中最值得自豪的妈妈是哪一位?你对图中3个儿子的评价分别怎样? 学生发言:略。 (学生就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角度的回答。比如,认为大学老师的妈妈最自豪或者举重冠军的妈妈最自豪,教师应给予公正的评价,指出“能以自己的成长成材回馈父母的养育”,确实也是一种孝敬,从这个角度来讲,她们都该很自豪。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具体情况,指出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孝敬父母该不该从小事做起?在当时的情景下,最欣慰、最自豪的妈妈是那位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普通的妈妈,因为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第3个儿子处理得最正确,最能体现孝敬之情。) 教师:受这4幅漫画的启发,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而言,怎样才是孝敬父母呢?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孝敬”吗? 学生发言:略。 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对于“孝敬”的理解:对父母的理解、关爱、体谅,尽自己的所能报答父母。 过渡:记得有位诗人曾说过:“即使面对国王,我也不另眼看待,惟有对父母,才有深深的敬意。”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许没有朋友,没有老师,但绝对不会没有父母。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的祖先对我们的告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我们的父母,是美德,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一切,要心存感激。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是否应该向父母表示感谢呢?如妈妈做的一顿丰盛的晚餐,爸爸辅导你做作业,父母倾听你的烦恼。 同学们,在感受到父母的这些爱的时候,你觉得该向父母道谢吗?为什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三◎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侧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向父母道谢?”(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的表现,是文明礼貌的素养使然,是与父母的情感上的一次交流。) ★步骤二:爸爸(妈妈),我要谢谢你…… 教师:相信大家在深爱自己的父母面前,不会吝啬于一句最简单的谢谢。有时候你们的语言也能体现你们的孝顺呢!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好好搜索回忆,将你需要感谢父母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下你感谢的话语,可以回去拿给你的父母看看,然后细心地观察他们的反映,我相信会给各位很大的启发的。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整理回忆,整理自己感谢父母的语言。 学生就自己的记录发言:略。 教师:非常高兴同学们这么清楚地记得父母对你们的关爱,更感动于你们能这样深情地对父母说谢谢。那么,表达对于父母的感谢,我们一定不能忘掉哪些特殊的日子呢? 学生回答: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各种节假日,特别是父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等等。 过渡: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苦是无价的,除了道谢,我们还应该怎样表达我们的感激和敬重呢?对了,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都该有意识地孝敬父母。 ★步骤三: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此教学环节的目的:使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创设氛围,请一位学生朗诵此文,全班细心体会: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我曾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曾是一个爱哭、爱笑的“疯丫头”,曾是一个摔倒后爬起来擦干眼泪的“皮”娃娃,也曾是一个有着自己美好梦想的女孩……如今,我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办事有主见,不爱蹦不爱闹的十五岁大姑娘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坐在窗边,细细地思索这十五个春夏秋冬的点点滴滴,更喜欢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的父母,是中国千百万父母中的一员。他们并没有什么惊人的创举,也同所有的父母一样,每日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奔波往返于单位、家庭之间。在我的眼里,无论岁月的钢刀在他们的脸上刻下多少道皱纹,无论时光的画笔在他们两鬓染上了多少白发,他们永远是我最敬爱、最崇拜的人,这一道道皱纹,这一根根白发,无不记载着我蹒跚的成长历程,无不饱含着他们的辛酸。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女儿的爱! 我渐渐长大了,脾气暴躁了,时常对父母发脾气,可父母总是那样宽容我。一次考试,我考得很糟糕,当我拿出试卷准备挨骂时,父母一句怨言也没有,还替我擦干眼泪,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饭端到我面前。当时,我是含着眼泪一口一口把饭咽下的,那时我真的感到了内疚与惭愧,泪水止不住地落了下来。 这十五年来,令我难忘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正如父母的爱那样太多太深了。我不知从哪讲起,我也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因为每当我遭受生活风雨袭击的时候,父母总在港湾候着我的归航。我现在之所以努力学习,既是为了对得起自己,也是为了对得起我的父母。让所有的感激与敬意都汇聚成一句我发自内心的话:“谢谢你们的爱!” 教师:这篇文章写自你们的一个同龄人之手。作为孩子,对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大家已经感受得很多了!但是,如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如何表现我们对他们的孝敬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2.教师:观察一下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父母亲,你会觉得自己该成熟该懂事,该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分担点什么了。然后你会发现当你这么做了之后,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父母,都有一份喜悦。同学们都渴望成熟,渴望独立,但应该让自己在生活中渐渐成熟与独立,别忘了帮父母分担一些劳动。 3.请同学们回忆,在你生病的时候,父母细心照顾你的事情。如果父母生病了,你能做到哪些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父母在生病的时候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这时候,一杯热茶,几句宽慰话,主动承担起家务活,自觉完成自己的学业……你所能做到的这些小事情,比任何药方都有效的。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四◎有关内容。 教师小结: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和孝敬,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只要我们稍微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做起,对父母多些关爱和自己力所能及的照顾,我们也会逐渐地成熟与独立,整个家庭氛围将会更加美好。 教师:我相信大家有这样的素质: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地做一些事情吧。留意一下,当自己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留意一下,当父母感觉到了你们的孝敬后,露出了怎样的表情?各位可以将你们的所做所感记录下来。 步骤四:周末了,今天我当家 活动内容见教材“活动感受”活动二“当一天‘家长”’。 (学生完成后,把活动感受和家长的意见反馈给教师。) 教师总结本课:不忘父母养育恩。父母的恩泽所及,让我们学会了感激生活,领悟生命的意义。从小,父母给予我们无限的爱,因为爱,所以我们懂得了责任。父母之爱对我们的影响恒久绵长,使我们更加珍惜生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力所能及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他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课后作业-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 跨越代沟教案 北师大版 年级 政治 下册 10 跨越 代沟 教案 北师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