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心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表达.pdf
《中华传统“心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表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心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表达.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23-01-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KSB045)。作者简介:王久燕,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靳东超,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吴文新,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在 2015 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 心学”这一重大理论命题1。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简而言之“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学、信仰之学,培育信仰永葆初心、遵循规范践
2、行承诺、造福人民达成目标、不辱使命实现理想之学”2。可见,作为正心修身之统一的共产党人的“心学”,内在包含了省思正心、身心一致、注重民心的修身要领,在行为规范上要求严守党性规范、践行理想信念以及服务人民群众,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兼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理论遵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模范性理论成果,是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表达。一、中华传统“心学”的修身智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纲是中国儒家修身学问的高度概括,深刻塑造了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基本内蕴。中华传统修身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探索为人、
3、齐家、治国的智慧结晶,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内容相当丰富,谓之博大精深。中华传统“心学”在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要求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律观、群己观、践行观。第 34 卷第 1 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Vol.34 No.12023 年 2 月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Feb.2023中华传统“心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表达王久燕,靳东超,吴文新(山东大学,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中华传统“心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以“明本心”“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为其内核。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内在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纪律观、集体观、实践
4、观有着诸多内在契合,这为两者相结合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文化上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共产党人的 心学”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实现了对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继承与发展,并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表达。共产党人“心学”内在包含了省思正心、身心一致、注重民心的修身要求,彰显了新时代党的理想人格形象。关键词:中华传统心学曰共产党人野心学冶曰党性修养曰马克思主义表达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3.01.013中图分类号 G122曰D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339(2023)01原0090-0690(一)自觉修身:律己
5、自省中华传统修身智慧尤其重视律己慎独,省察克治,形成了一系列以反观自身,反求诸己为指向的思想与方法,使“修身”能够通过量的积累而实现内向提升。如 礼记 中庸 就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华传统修身智慧为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供了借鉴。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以君子般的自我要求严以修身,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懈怠;即便是处理细微小事,亦当慎独自律,严守本分。修身需要“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子语类 卷十二),此为朱熹所主张通过修身以期达到的境界,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做到有所敬畏,无妄思、不妄为,在保持对道德崇敬的同时,力图实现身心合一与人格完善。“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传
6、习录),则从方法论的角度阐释修身之道,即人应当经常对自身的所言所行、所想所念进行反省,在检查审视自我的基础上,将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治克服,遏制私欲的萌芽,不为其提供滋长与扩张的空间。(二)践行修身:知行合一中华传统修身智慧还强调正心诚意,知行如一,形成了一系列实事求是、笃信笃行的思想与方法,使“修身”能够达到质的飞跃而得以内外如一。“知行合一”由王阳明提出(尽管在此之前这一类似观点有着其他形式的表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得到众多理学与实学思想家的支持与赞同,并由后继者传承,将其内容与意蕴发扬光大。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传习录),中国古代思想家正是在把握知与行辩
7、证联系的基础上,把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作为修身的尺度规范,从而达到“诚”与“真”的境界。“君子”这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共同道德形象,并非被视为抽象的、概念化的理想存在,而是往往被作为美善的意象投射于具体的道德行为,在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一次涉及“何以为君子”的讨论中,孔子阐明了“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君子观(论语 为政)。在孔子看来,所谓君子,正是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做到先做后说,努力做到诺不轻许、许之必做,即是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诚于中,形于外”(大学),真诚的内心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正是中华先贤所主张的修身者所期达到的理想境界。(三)拓展修身:致良知中华传统修身智慧不曾忽视
8、舍私为公,修己安人,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大局、奉献群众的思想与方法,使“修身”能够通过“致”的考验而得以外向延展。“致”的含义概括起来有二:一是达到之意;二是“做”及推行之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创了“心学”内修于心、外化于行的先河。孔子对于修养论提出了“仁”之思想,为其后继者孟子所传承。“仁也者,人也”(孟子),仁就是做人的原则,仁和人合起来讲就是人生正道。这就内在蕴含了人与人的关系思想,“仁”就是对自己的道德约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律”。所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有个人达到了自强的境界,才能普及开来,展现博爱万物的影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颜渊篇),则体现
9、了孔子的“心学”并不是泛泛而谈的冥想,而是立足对现实世界的实践,期望以君子之德行来教化天下百姓,改善整个社会之风气,具有强烈的内在主动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修己以安百姓”(论语 宪问)都是强调个人修身的成效正是依赖于对社会的奉献体现,“安百姓”始终是“修己”的目的与落脚点,而“修己”正是为“安百姓”而服务的方式或途径。陆王心学虽在孔孟之后,却是“心学”本体论之最早开拓者。比如陆九渊讲究“心即理”,欲修身,先养心,心为天地万物之主。“遇事只要来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传习录)廓然大公之因公废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与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之
10、舍己为公的行动价值可谓一贯。由此可见,不论是孔孟之修身,亦或是陆王之修身,皆体现了中华传统修身智慧,即个人修身不是为自身谋取健康、福禄或名利等私利,而是具有鲜明的服务社会、兼济天下、为公为民的价值导向。二、中华传统“心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王久燕,靳东超,吴文新:中华传统“心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表达91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3。中华传统“心学”关于
11、“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内在要求也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一)中华传统自律观与马克思主义纪律观之契合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自律观尤其强调律己慎独、省察克治,这与马克思主义注重自我约束、内在自觉的纪律观高度契合。中国古代士大夫注重个人自觉的内在修养,中华传统修身文化也鲜明地强调勤省察而自我革新,于细微处严以律己。强调正是先验的道德纪律既存,反省活动才得以向着理想目标无限趋近,才得以始终保持与失德失序的言、思、行保持分野。这种推崇自我约束与革新的修身,说到底推崇的就是一种向善向美的道德纪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纪律是介于道德(内在的靠养成和直觉)与法律(外在的靠强制或暴力)之间的规范,既具有某种内在
12、性、自觉性,又具有某种外在性、强制性。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477这就是说要在各种斗争中改造社会,更重要的是改造自身。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高标准在前,以德为先,既发挥道德感召力,又强化纪律约束力。”5在严明的、高标准的纪律要求以及道德感召下,人们的改造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内在统一和自觉统一,主张将其外在性转化为内在性、强制性转化为自觉性。这种转化与中国古人的修身自律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人对于行为规范的最高追求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一切自然而然。马克思主义纪律观还将“修身”的主
13、体由个人扩展至一个组织即共产党组织,主张“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6,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可见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自律观与马克思主义纪律观不仅在世界观层面强调“省察克治”“变革自新”,在方法论层面也存在高度契合的道德规范与实践要求,其认识与实践皆指向“修身”“自我变革与完善”这一理想目标。(二)中华传统践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契合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践行观尤其强调正心诚意、知行如一,这与马克思主义注重以行践思、知行结合的实践观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改造客观世界出发展开理论阐释,是认识论、价值论意义上的实践观。中华文化的践行观是从改造个人的自我心性,即从道德修养意义上进行
14、理论阐释,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意义上的践行观。然而,两者的差异并未否定其内在的契合,两者实际上是内圣实践与外王实践的互补相成、相类相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明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还以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以期在思想与行动上“志于君子,期于圣贤”,通过“言行一致”求修身之真,通过“身体力行”务修身之实。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服务于实践,主张掌握先进的理论并通过实践活动将其变为客观现实,以实现对现存世界不合理现状的否定性变革与批判性改造。刘少奇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践革命运动。”7要做到正确的实践,
15、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学习和修养。所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140,就是马克思对实践作用的突出强调。可见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践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世界观皆实现,强调“以行践思”“知行如一”,两者在方法论层面皆指向“修身”“自我变革与完善”这一理想目标。(三)中华传统群己观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契合中华传统修身智慧的群己观尤其强调舍私为公、修己安人,这与马克思主义注重集体主义、舍私为公的集体观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舍私为公、修己安人”视为修身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中国古人的修身观已不再局限于内在的自省维度,而是扩展到一个人对待外在人物、事物以及整个社会的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 传统 心学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表达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