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
《浙江省2011年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1年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第8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历史: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 形态和特征:原始社会:(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产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1)最早出现学校教育(2)“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3)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4)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与人”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著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封建社会)中国:(1)分官学和私学。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官学还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欧洲: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都是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1)改革教育目的,出现双重教育目的,既要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又要培养熟练的劳动力。(2)改革教育内容,增进许多自然科学内容,增设许多新的学科,(3)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的教学方法。(4)改革教育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5)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乌教育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1)教育权为广大人民所掌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4)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礼记·学记》西方《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捷克教育家写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爱弥儿》;瑞士斐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教育论》;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苏联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1)夸美纽斯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是如何运转的,教育就应该怎样去做。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他还提出了“泛智”的思想,主张应该让一切人掌握一切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 (2)赫尔巴特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赫尔巴特的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3)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有机统一起来。杜威的驾驭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政策法规。 区别:教育学是一种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是比较可行的。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源于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的思考对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背后的客观规律,总结上升成科学理论的。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的社会角色,比如“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另一部分是人的质量规格或总的素质要求,比如“全面发展”等。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类各级教育工作。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理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意义: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的社会条件)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功能:个体:(1)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的功能;(2)教育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 社会:(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包括:(1)传递与保存文化功能;(2)活化文化的功能;(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4)选择文化的功能;(5)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分,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教育方针) (1)1959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产服务。” (2)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打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文化劳动者” (3)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5)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依据。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1.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的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网上的内容) 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及有关教育行政制度。 教育体制的内涵 1.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2.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是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组织形态。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隐含于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之中。 3.教育行政制度是维系教育行政机构正常运转、发挥职能的基本保证。它对教育行政机构的行政活动和行政职能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4. 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是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教育体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 教育行政体制作为一种社会事业管理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背景条件的变化或教育体制本身的发展,教育行政体制必须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国家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行政权力。 1.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中国)、地方分权制(美国)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2.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和独立制。 教育体制管理的内涵 教育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管理体制.它包括了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 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心机制。校长负责制体现了校本管理思想的某些精神。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网上) 在一定社会制度上所建构的、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含义 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特点 第一,互动性。第二,渗透性。第三,传承性。 5.建立学制的依据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三)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四)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二)理解 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我国) 旧中国学制(从清末开始) (一)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这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二)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该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这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三)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四)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我国学制进一步改革的基本原则 1.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教师与学生 (一)识记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现代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根据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职业角色应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学生心灵的塑造者、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教师的职业特点可以归纳为复杂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复杂性主要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个性化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综合使用脑力和体力的过程,而劳动成果又是无形的产品。所以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取决于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状态。针对性主要是指教师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个体,教师既要考虑普遍性又要考虑特殊性,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示范性指的是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倾心营造学习氛围 精心谋划发展动力 二、具备较好的业务技能素质 1、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2、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3、具备攻关能力。 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质 1.科学管理学校的知识。 2. 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 3. 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4. 有很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1.要有健康的情绪。 2.要有坚强的意志。3.要有宽阔的胸怀。 五、课程 (一)识记 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学科、应该从事的活动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负责国家课程的课程编制中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权威性。课程编制中心的权威性来自政府赋予它们的职责以及法律赋予它们的合法性。(2)强制性。 在绝大多数国家,课程编制中心负责编制的课程是强制执行的,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习题集等。 在我国,国家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不同阶段教育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而制定的,它同时也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设备、各类课程的基本标准以及合理的课程比例等。从课程实施的性质上说,国家课程是一种集权制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民族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以确保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反映国家意志。 一般采取专家(主要是学科专家)来制定, 采取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实施“中央-外围”的政策。国家课程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是省级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地方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国家课程的有机补充,又是学校课程的重要依据。 学校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也成为校本课程。具体来说,它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 针对本校、 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多种选择,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通常由校长、教师来制定,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满足学校的差异性,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向活动设计等。 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一)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 (1)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学校的具体任务和修业年限制定的。) (2)课程开设顺序。 (3)教学时数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3.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 (1)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互相衔接,相对完整 (3)突出重点,注意联系 (4)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二)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1.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2.教材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用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 (2)理论联系实际 a.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系统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b.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还必须规定一定数量的实验、实习、习题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为了更好地为本地区的经济服务,还可以因地制宜地编写一些乡土教材。 (3)稳定性和时代性相结合 (4)系统性和可接受性 4.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提倡学生“在做中学”。他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产生源于对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课程的反思。该理论流派认为,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而教育和课程应当将人类文化要素传授给下一代。简言之,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要素主义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4.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教育过程》(1959)、《教学论》 (1966)、《教育过程再探》(1971)等。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在科技革命和知识激增的条件下,必须按结构主义原理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强调得到的概念越基本,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面就越广;断言在结构主义课程前提下,任何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强调不仅要教出成绩良好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智力上的发展,为此就要抛弃传统的复现法,代之以有利于开发智力的发现法。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约束。 1.社会政治的需要 社会政治的需要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教育内容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大致相似的国家,其教育内容不尽相同,主要原因就是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不同所致。中世纪的欧洲,把神学视为教育内容的王冠,是因为当时统治西方社会最强有力的力量是教会。因此,学校教育内容也都集中在宗教和道德学习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封建帝王的继承人,学校教育内容便把“四书五经”奉为至宝。当代西方社会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设了以阶级统治和管理国家为内容的课程,以便维护他们的统治。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教育内容主要以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主。近现代社会,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力时代、又进入电子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料,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开始逐渐进入教育内容之中。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会发生变化,知识基础宽厚、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主要趋势。教育内容在选择上必须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3.文化传统的影响 文化传统的各异, 也使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教育内容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教育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各个时代的教育内容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文化的缩影,体现了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成果;各国学校教育内容都有着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特色。如东方国家的教育注重培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欧美国家则突出个人的自由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宗教信仰的需要在学校中开设宗教课程,而我国重伦理道德则开设思想品德课程。 4.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是影响或制约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内容的深度、 广度及组织安排,要考虑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和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 5.受到课程理论的影响 课程理论的哲学观会影响到课程的改革。 6.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一、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法规性 二、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普遍性 三、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性 四、义务教育起学计划对农村的适应性 (二)理解 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三级课程管理 4.校本课程开发 5.课程资源开发 (三)运用 1.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2.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3.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4.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六、教学 (一)识记 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三是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其中第一方面的作用是通过第二方面实现的。 (二)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它具体体现在:1.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德育素材;2.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基本环节中有丰富的德育因素;3.教师在教学中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五)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除了受普遍性的规律制约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 知识的间接性,即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 第二, 教师的传授性,即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的。 第三, 途径的有效性,即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是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走了认识捷径而实现的。 第四, 认识的教育性,即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学生是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a.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b.借助间接经验认识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c.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 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要防止两种倾向:1.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学中习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2.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a.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 b.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即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 第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同一在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 第二,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第三,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智力既是接受人类已有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2.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雪深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 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 1.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a. 科学的世界观和和先进的思想都要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作基础。 b. 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 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1.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教学阶段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所学的内容及知识本身,如事实、现象、特点逻辑等具有吸引力 第二、要强调学生的活动 第三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二)感知教材 感知是个能动的认识过程,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它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三)理解教材 理解是个体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以及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 (四)巩固知识 必要性在于:1.学生在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知识,容易遗忘,必须通过复习来家以巩固。 2.只有掌握与记住了知识,才能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才能顺利地学习新知识、新材料。 (五)运用知识 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 1.基本含义 它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科学性是教育性的基础。教育性是科学性的灵魂和内在的属性。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a.要求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b.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这是掌握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的前提。 (2)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a.联系学科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实际。 b.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思想实际。 c.联系当前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实际。d.联系国外的历史和现实 (3)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a.要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实验、实习等活动,这是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主要方面。 b.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活动。 (三)直观性原则 1.基本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2.直观手段的种类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 (3)语言直观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启发性原则 1.基本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 启发性教育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加强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少而精”起到“点”和“拨”的作用 c.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1.教师要吃透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知识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水平2.教师要能够运用不同方法去启发学生思维,使课堂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五)循序渐进原则 1.基本含义: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它是中外教育遗产的总结,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教材本身的逻辑体系决定的,它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需要。)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六)巩固性原则 1.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随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1.复习要及时,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2.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 (4)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七)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对我国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所制约。)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正视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 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学校讲演法 优点: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出及时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基本要求:(1)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练。 (2)讲授要与系统性,条理清楚,讲清难点,突出重点。 (3)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 (4)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言的速度和间隔应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 2.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优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通过谈话可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充措施来弥补他-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1 教师 招聘 统考 教育 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