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质量分数的计算6课时.doc
《第3单元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质量分数的计算6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质量分数的计算6课时.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1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分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以及分子的真实存在, 记住分子的概念和 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初步学会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记住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4.通过分子概念的形成和对分子基本性质的了解, 培养学生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5.通过物质的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子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第一教时:分子 第二教时:混合物和纯净物 补充:1.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实验 2.氨分子的扩散及与盐酸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2.举例说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导出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结论,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2-1 分 子 一、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小黑板) 二、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 1.用日常生活由分子运动引起的现象,引起学生思维(课本P25内容) 演示实验:⑴酒精体积(含品红)+水的体积≠酒精与水混合后的 体积(为什么)。⑵[实验2--1]碘的升华与凝华 思考:上述不同现象的发生,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互不相关的,也是不容易解释的。那么,这些现象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能否用同一知识给予解释呢? 2.学生阅读课文(P26第2小节)指名学生归纳书本内容所要说明的问题。 小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三、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设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将如何变化呢? 演示实验:1.氨水与酚酞的作用(给学生作必要说明) 2.氨分子扩散──从一烧杯扩散进入另一烧杯中( 装有酚酞溶液在两个烧杯上罩上一个大烧杯) 3.用注射器吸入氨气, 然后注入含有酚酞试液盛有水的烧杯中. 4.向实验1中滴加稀盐酸 思考:1.氨分子作扩散运动属什么变化?氨分子在扩散运动中,其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氨水与盐酸作用之后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了,这是为什么?由得出什么结论? 3.请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阅读:课本P26倒第2节内容,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上述三个思考题。 小结:1.氨分子扩散──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不可分。 氨分子与盐酸作用──化学变化──分子本身改变──可分。 2.导出“分子”的概念 四、分子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的性质(充分利用本节课列举的有关分子运动的事例及实验,引导学生想像出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无数粒子在不停运动的景象。) ⑴利用氨分子的扩散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①分了体积很小;②分子在不断运动(与热能的关系)③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⑵利用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归纳出:⑶分子间有间隔(物质三态的变化) 阅读:课本P27内容 讨论:课本P27讨论题 小结:分子的特征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2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 原子的构成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讨论:这种现象,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设问: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小结:1、原子的构成情况: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央)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质量关系: m(原子)=m(原子核)+m(电子)≈m(原子核)[原因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由于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公式表达式:Ar(原子)= 引申: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Mr(分子)=∑Ar(构成微粒的原子) 例题:求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2Ar(H)+Ar(O)=2×1+16=18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3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 元 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3.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4、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 元素的概念 难点 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学方法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原子是不是一个实心体? 原子内还有哪些微粒?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交流讨论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这样的原子都是氢原子。 2、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是不同的氢原子。 引出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 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 反思升华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学生发现原子结构上的异同之处。 学生们发言。 学生阅读。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复习前一课题的旧知识。 让学生接触元素的特征。 了解学生们的发现。 进入本节的学习重点。 元素的概念的运用。 巩固元素的概念。 延伸思考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那么原子的总数是不是也只有一百余种呢?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该数目呢? 引导阅读 P71图4-4 P72资料,与地壳中的排位元素进行对比。 归纳小结 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创设情景 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 a、元素名称(中文) 。 b、元素符号(国际通用)。 从P73资料及表4-3,找一找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讨论小结 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课堂练习 (一) 课堂练习 (二) 课堂练习 (三) (正确答案的呈现:播放红桃K口服液、钙片广告录像,碘缺乏症的动画FLASH)。 小结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布置作业 P75 1、2、3、4 P72活动与探究 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式学习,归纳问题的要点。 分小组同时计时(3 min)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写得既对又快。 从化学式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回忆日常的生活知识、电视广告,获取答案。 学生看大屏幕投影 。 学生自由发言 。 学生完成作业。 层层递进发问,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培养自学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加强自学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练习元素符号的书写。 巩固对元素符号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元素在地壳里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世间万物由元素组成”。 了解人体营养健康与元素息息相关。 活跃课堂气氛 。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主要元素含量。 3、书写元素符号的要求。 4、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4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 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 2) 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多于4个 不稳定 9.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三、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①,教师要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练习,诱发思考 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 2.练习:课本习题。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5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个硫酸分子 如:3H2SO4 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6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第二课时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写法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 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等 (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如:O2(氧气)、O3(臭氧),Cl2(氯气) 4、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 +2 CuO (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 如 +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 (2)某些元素具有可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 特别:Fe 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 补充:初中一般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氢根 HCO3 -1 高锰酸根 MnO4 -1 碳酸根 CO3 -2 锰酸根 MnO4 -2 氯酸根 ClO3 -1 硫酸根 SO4 -2 磷酸根 PO4 -3 亚硫酸根 SO3 -2 氨根 NH4 +1 识记:课本P80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7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第三课时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如:氯酸钾(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ω)=×100%=×100% 如:计算MgS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ω(O)=×100%=×100%=53.3% (5)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如: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质量 m(O)=m(MgSO4)×ω(O)=60g×53.3%=32g (6)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如: 例1 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首先,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100%=×100%=35% 设不纯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关系: 纯硝酸铵 不纯的硝酸铵 含有硝酸铵 100% 90% 含有氮元素 35% x 故:,x=31.5% 例2 某不纯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4%,求这种尿素中杂质(不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100%=×100%=46.7% 设不纯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的关系 纯尿素 不纯尿素 含尿素 100% x 含氮元素 46.7% 42.4% 故:,x=90. 8% 例3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解:根据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来列等式 设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质量为x的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m1(N)=x•=17.7%•x 400g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m1(N)=400×35% 故:17.7%•x=400g×35%;x=790g 教学后记: 14-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分子 原子 元素 化合价 质量 分数 计算 课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