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4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评价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生活中的数 4课 时 观察与测量 5课 时 加与减(一) 12 课 时 有趣的图形 10课 时 加与减(二) 20课 时 购物 10课 时 加与减(三) 9课 时 统计 3课 时 七、奋斗目标 力争达到学校要求。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 )40、42、44 20、30、40、( )、( )、( ); 45、50、55、( )、( )、( ); 22、32、42、( )、( )、( );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作业 找规律填数 90、80、70、( )、( )、( )。 60、65、70、( )、( )、( )。 22、32、42、( )、( )、( )。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作业 填空。 1、( )个一和( )个十是( )。 2、7个一和3个十是( )。 3、5个十和4个一是( )。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 )、( )、( )。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小明的爸爸今年37岁。小红的爸爸年龄和小明爸爸的年龄差不多。 小红的爸爸今年可能多少岁?(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39 50 30 2、小华有28个苹果,小玉比小华多一些。 (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30 55 90 六、教学反思: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 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 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 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作业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 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6、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六、教学反思: 三、 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出示挂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作业 五、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采果子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由于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引起这节课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计算方法多样化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原因是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很单一。说明了学生由于整十数的加减法学得还不够。 所以建议下节课因该设计一个巩固练习。 四、 教学反思 四、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 小组互相介绍。 3. 小结学习情况。 二、 新课教学 1. 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 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3.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 小组交流 (2) 汇报评议 三、 巩固练习 1. 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 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 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 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四、教学反思 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3. 巩固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4.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钉子板; 3、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指导操作 1. 介绍钉子板 2. 给你橡皮筋,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吗? 3. 动手试一试 4. 介绍你的围法 5. 有别的不同的围法也可以介绍一下 6. 展示作品 7. 评议 二、 试一试 1. 围出四边形,五边形 2. 提问: 下面的图形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 3. 你还能围出一个六边形吗? 三、 练一练 1. 动手围一围 2. 模仿图案画一画 3. 看一看,说说每个图案像什么 试一试,围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四、教学反思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5. 利用认识的图形组出美丽的图案。 6.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案 1. 出示图案: 风车 扳手 万花筒 青蛙 2. 引导观察 3. 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 汇报交流 5. 小结评议 6. 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 练一练 1. 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 摆一摆 (1) 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7. 利用认识的图形的特点,折出别的图形。 8.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 折一折 1.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 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 拼一拼 1. 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 展示你的作品。 3. 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 练一练 1. 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 口算训练比赛。 3. 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 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四、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课题一:买书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和50页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28 + 4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 ,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 ,20 +12 =32。 方法五:2 8 + 4 3 2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 (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试一试”第(1)题。 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一练”第1题。 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位值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提出留着下练习课解决?也可以将问题保存在:“问题银行”中。 (五)、教学反思 第2课时:发新书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挂图,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并列式。 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本? (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本? (4)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针对“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义,想出解决的方法。 汇报时,应鼓励学生估算结果,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的 19 + 18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可能有 方法一: 10+10=20 8+9=17 20+17=37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19,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7,十位上的1加上1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3,合起来就是37。 方法三:19 + 10 =29 ,29 +8 = 37 。 方法四:20 + 18 = 38 ,38-1 =37。 方法五:20+20=40, 40-3=37 方法六 :1 9 + 1 8 3 7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9加8等于17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7。再算十位上1加1再加1等于3。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2页的“试一试”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26+7= 3+39= 18+27= 26+27= 23+29= 18+47= 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苹果中间问题之间的联系,在独立做题。 3、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我们去春游) 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3题。 一(1) 二(2) 一(2) 二(1) 二(3) 一(3) 27人 34人 30人 30人 33人 25人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做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教学时,可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把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进行搭配等。 (五)、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小小图书馆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和60页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