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10册教案(人教版新).doc
《小学语文第10册教案(人教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10册教案(人教版新).doc(1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册教科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4篇。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保留了原教材20篇课文,新选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其中《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桃花心木》《乌塔》《“诺曼底”号遇难记》《金色的脚印》《理想的风筝》《最后的辉煌》《放弃射门》《鲁本的秘密》《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顺序写》,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课文。所选课文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适合学生阅读和老师教学,每组中的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预习。预习的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减少了总量,简化了头绪,使重点更为合理、更为实用。这些训练项目,体现了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本册例话,分别就读和写的某一点说明了训练什么和怎么训练。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的安排了“实践活动”。本册的“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二、八两组中。 原教材中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这样做,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材中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而是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和原来的“基础训练”相比,“积累·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第一项“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第二项“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三项“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第四项“习作”,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目的是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积累·运用”中安排的阅读短文与课文、习作与课文之间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联系,“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编排,有利于发挥整合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25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6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6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会认的生字分别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用横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25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领悟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法。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一般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三)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精读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以理解;最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重在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四)积累·运用的教学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训练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本册8组安排了2次名言警句、2首古诗词、2次成语和1次对联、1次“三字经”节选。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熟读成诵。教师千万不要讲解具体含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 第二部分: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教学时可凭借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最后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时,注意将训练的重点迁移,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春天的发现”“交流读书收获”“介绍一种家用电器农机、农具”“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介绍少儿节目”“怎样过‘六一’”。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学生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从根本上扭转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 第四部分:习作 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写对春天的发现和感受、记一件后悔的事、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记一件成功的事、学写建议书、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自由习作、给长辈写一封信。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 第五部分:实践活动 在第二、八组各安排了创办班级图书角、召开成语故事会两次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成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的教学不必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各地教师在使用六年制第十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告诉我们,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进。 目录1燕子2 2*〖〗阿里山的云雾5 3词两首9 忆江南 渔歌子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13 积累·运用一16 5白杨20 6桃花心木23 7*〖〗乌塔27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29 积累·运用二31 8跳水35 9*〖〗“诺曼底”号遇难记38 10月光曲40 11*〖〗金色的脚印43 积累·运用三47 12古诗三首51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养花54 14*〖〗理想的风筝56 积累·运用四59 15田忌赛马63 16*〖〗晏子使楚66 17赤壁之战69 18*〖〗冀中的地道战73 按一定顺序写77 积累·运用五78 19黄河象82 20琥珀84 21*〖〗最后的辉煌87 积累·运用六91 22丰碑95 23*〖〗毛主席在花山98 24飞夺泸定桥100 25*〖〗夜莺的歌声104 积累·运用七107 26放弃射门111 27*〖〗鲁本的秘密11428小音乐家扬科118 积累·运用八121 选读课文使用说明及课文简介 123 附教学设计举例126 带*的是略读课文第 一 组 本组有四篇课文,一个积累·运用。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其中两篇精读课文:《燕子》描写了春天里小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和优美的飞行姿态,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词两首》描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和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略读课文两篇,或描绘了阿里山云雾的精妙绝美,变化万千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或描绘了青海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惊异与赞美之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优美壮丽,受到美的薰陶;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还要指导学生注意积累词句。 建议本组教学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各用2课时,略读课文各用1—2课时,“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和阅读用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包括讲评)。 1燕子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 这篇课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选编这篇课文,除继续体现“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本课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写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羽毛,主要写颜色和光泽(乌黑发亮);写翅膀,主要写姿态(俊俏轻快);写尾巴,只是抓住它最具特色的形态(剪刀似的)。写飞行,用“斜着身子”、“掠”;写矫健,用“一转眼”表现迅疾,用“横掠”、“沾”突出敏捷;写憩息,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它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真是贴切而又传神。正因为作者抓住了特点,才把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这都是与作者善于观察分不开的。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准备一张飞翔着的燕子的挂图或投影片,并准备第一段、第三段有关内容的幻灯片各一张。 2教学导入。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日观察所得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默读后回答。教师可出示幻灯片,帮助学生掌握要点: 小燕子的特点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活泼机灵 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可能不得要领,教师可启发学生找出描写燕子飞行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归纳它的特点,然后出示幻灯片: 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天空中)斜着身子、掠过、唧唧 (稻田—柳下)一转眼 (湖面)横掠、沾 > 矫健敏捷 课文重点段落是写燕子飞行和憩息的两段文字,如果说第一段写燕子外形部分是一个精彩的开头,那么第二、三段就是一幅生动的动态的“燕子春景图”,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为春天增添了乐趣。看图可依照课文描绘的顺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动。 课文中有些写得很精彩的句子,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把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气氛。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农村赶集的盛况: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集市,摩肩擦踵,熙熙嚷嚷,一派热闹景象……,使学生较深切地体会到这一比喻的好处。有的句子很讲究炼字,如“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一个“掠”字,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随即又一个“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足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量词的选用也很讲究。如“蓝蓝的天空,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如用“几条”、“几根”,太实,显不出电线的细、蓝天的旷亮;而用“几痕”,则真切地表现了细的电线在空中的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训练重点,教师要抓住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的感情基调进行朗读指导。可采用教师范读、放录音等方法进行示范。要让学生多练习。不必过多讲解朗诵的技巧。 3课外可让学生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短文。可引导学生在课文第二段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增补和细化:该段写了春天的细雨、微风、花、草,还可以写小河、池塘、天空、田野等,启发学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如写细雨,其形态是什么(如“星星点点”、“牛毛”、“洒落”等);人们的感觉有哪些(如“湿润”、“清凉”、“泥土气息”等);写田野、麦苗、树木,可写闪光的绿叶,枝头的鸟鸣,随风摆动的枝条等。 四、参考资料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1919年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与瞿秋白创办《新社会》杂志。1921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留居上海,与许广平等刊行《鲁迅全集》。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17日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他的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文集》等。 燕子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春天飞到北方,秋到南方。 2*阿里山的云雾 一、教材说明 本课写的是阿里山最负盛名的美景奇观——云雾,写出了这里的云雾造成的那种丰富多姿、变幻无穷、神秘诡谲的美,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交代了观赏阿里山云雾的地点之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阿里山云雾景观的美。先说没有风的时候。“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这是从整体上看到的景象。“有些地方……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个长句子,讲的是细看各个地方所看到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讲的是云雾静止时留给作者的一种整体感受。再说起风之后,“山风劲吹,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这里讲的是起风之后,云雾变化的几种基本形式。云雾的变化,必然引起景观的变化;云雾变幻无穷,景观也变幻无穷,所以作者称这时的云雾为“诡秘的魔术师”。云雾和景观到底是怎样变化的,课文最后一句“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感受阿里山自然景观的美,知道阿里山是祖国宝岛台湾的风景区;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并领略课文的语言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的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应该是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由于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很美,因此,主要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景物的美,在朗读中领略语言的美。 2教学略读课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起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组织、指导学生的阅读上。教学本课,可通过充满激情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范读,阿里山风光图片的展示等,引起学生学习欲望。接着,可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明确提示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课文较短,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之后,可围绕阅读提示提出的几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3交流、讨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应使学生领悟以下几点。 (1)没有风的时候,阿里山景色的总的特点是“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但由于云雾的浓淡不同,云雾所处的位置不同,不同的地方景色各异。课文描写了四种类型:在云雾特别浓的地方,云雾把一切都遮蔽了,看不见天,看不见树,也看不见高山和深谷;在云雾较淡的地方,山上的景物看起来“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山谷就像“茫茫的海洋”,而山谷上面的山峰自然“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漂浮在上面,把山峰的上半部挡住了,会使人产生碧绿的山峰“直插云霄”的感觉。 (2)起风以后,云雾的基本特点是像一个“诡秘的魔术师”,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从而使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 (3)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呢?可以想象,作者的眼前本来是一幅像“精妙的山水画”一样美丽的风景,而突然滚滚的云雾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那幅“精妙的山水画”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怎能不使人感到惊愕?可仅仅过了瞬间,浓云密雾走了,那美丽的山水画又展现在面前,“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变幻,怎能不使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惊愕与喜悦呢? 4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比较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阿里山云雾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文中处处透露着作者对阿里山云雾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正在欣赏阿里山云雾的美丽景色,自己也像作者一样被阿里山云雾的美景所陶醉,产生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阿里山云雾的静态美,朗读时,要心态平静,语调平缓,语速稍慢,有声有色地读出阿里山云雾的静谧之美。第三自然段描写了阿里山云雾的动态美,朗读时情绪要随云雾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句中的“翻滚、奔涌、升腾、追逐”,要读得重些,有气势,让人仿佛看到云雾的变化。读第四句时语速稍快,让人体会到阿里山云雾的变化之快。“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一句要读得稍微慢一点,好像自己已经陶醉在阿里山云雾的美景之中。 5本课安排了4个要求认识的字。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这几个字读准了没有;也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认读一下。如果有一些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学生不懂,可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也可略作提示。下面的词语解释仅供教师参考。 无所谓:在本课是“说不上”的意思。由于浓雾遮蔽了周围的一切,所以说不上哪里是天,哪里是树……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黛绿:墨绿。 蓬莱仙岛:神话传说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地方。 翠峦:翠绿色的山。 云霄:极高的天空;天际。 诡秘:行动隐秘,不易捉摸。 拂袖:把衣袖一甩,表示生气。 飘忽:轻快地移动。 四、参考资料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西部嘉义县境内,一般海拔3000米以下,风景秀丽。有林涛、云海、樱花三大美景和塔山断崖,千年古木等奇观,其中有株红桧树龄超过3000年,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扬名世界。 姊妹潭阿里山风景点之一。姊妹潭有大小两个天然水池,分别为姊潭与妹潭。潭水清澈,常可见底。雨季水深2米左右,潭中建有两座相思亭,有木桥与岸相通。 3词两首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我国古代的两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第一首,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第二首词,前两句写自然景色,后两句写景中之人—渔父,而这个渔父本身又是风景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物与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垂钓图”。 学习这两首词,一是通过对江南美景描写的欣赏,培养学生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使学生对词这种文学式样有初步了解。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三、教学建议 1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串讲。可先让学生自读,看注释,提出问题。对一些文言词,可以启发学生查字(辞)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适当订正、补充。如“江花”“能不忆江南”“箬笠”“蓑衣”“不须”等。在学生大体了解词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词与古诗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每首词的句子不一定是偶数;有一定的韵律。然后可引导学生想象两首词所描绘的景象。第一首要启发学生抓住两句直接写景的句子展开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第二首可对词中所描绘景物适当重新组合,人物的行为和动作,与景物的描写可以不按原文描写的顺序,根据自己的想象,调整顺序后再表达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根据原文,补充进有关内容和自己的想象,但不是原文的翻译。 第一首描绘的景象是:太阳快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红花被朝霞映照得火红火红的,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天上的朝霞,水中朝霞的倒影、江岸的红花、一片火红鲜亮。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犹如晶莹碧透的翡翠……。第二首描绘的景象是:春风轻轻地吹着,细雨地落着,薄雾迷濛中可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山,天上飞着几只白鹭。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候鳜鱼长得正肥。江中漂着一叶扁舟,船头上坐着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垂钓的渔翁。 2这两首词的教学,不要停留在词句表面的理解上,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如第一首,可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如此思念江南?第二首,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还不回家?作者如此思念江南,是因为江南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以致离别多年,还使人魂牵梦绕,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在江南那段生活的怀念和留恋。(白居易在任杭州、苏州刺使时,筑堤浚井,为人民作了不少好事,人民对他也很有好感。他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见刘禹锡《白太守行》)后一个问题可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是江南的春雨是“斜风细雨”,是那么柔和,不影响人们在野外活动;二是词中的渔翁自己也被这景色陶醉了,或者说,他压根就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欣赏这绝美的雨中景致。所以“斜风细雨不须归。”可以组织学生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3古诗词的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形式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随着对内容深入理解,逐渐读出感情来。 四、参考资料 张志和(约741—775)唐代词人。字子同,号玄其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年十六,举明经。献策于肃宗,令待招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坐事贬官,后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三万言。述《太易》25卷已佚。今传《渔歌子》五首。 词词产生于唐代,最初称“曲子词”,是民间创作,到中后时一些文人也开始创作词,经过五代到宋,词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牌(如念奴娇、西江月等等)是各种词调的名称。 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但是,后人所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其内容就和渔父、忆江南无关了。词牌既和词的内容相脱离,有的作家就在词牌之外另注明词题,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在词牌下作一小序。如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词牌下有小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五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有的词牌与词的声情无关,又与词的内容无关,所表示的仅是词的句式、平仄和用韵。起初,只是以某一词牌的代表作品为模式,按照它的句式、平仄和韵律来创作词。后来,就有人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标出来,编成词谱,供他人照着填写,所以创作词就叫作填词。 附: 《忆江南》三首 其一(略)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描绘了高原湖泊青海湖神奇而壮丽的风光,表达了作者惊喜和赞美之情。 作者着重写了湖水那神奇的蓝,再写从湖边令人陶醉的风光感悟到它的那“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粗犷质朴的美,最后充满激情地介绍了这个“绝妙的世外桃源”和“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以及那满湖欢快畅游的鱼儿。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三、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都是描写青海湖,但描写的景物不同,对每段主要从哪个方面写的,学生可能把握不准。比如学生在读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做如下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就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写湖水特别的蓝是重点。因为写草滩是一笔带过的,是一个过渡,而写湖水却用了比较多的篇幅,尽力渲染它的蓝,还点出了湖水如此湛蓝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较难把握,教师可抓住这段的脉络予以提示:①这段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草滩美景、山峦、公路、牦牛)②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与曾经领略过的西湖、东湖、南湖、鄱阳湖、玄武湖、昆明湖相比)③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大自然怎样创造了青海湖,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第五自然段,主要通过这个“世外桃源”是“鸟的世界”,和湖中说不清有多少鱼,写青海湖丰富的物产资源。 学生在理清课文的脉络,理解内容后,可组织讨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也是对课文题目的关照。要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景色那样令人陶醉;又有各种各样的鸟,在蓝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梦境一般。所以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最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参考资料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古称“西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称“仙海”的。北魏更名“青海”。 湖的四周被巍巍的高山环抱。北面为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们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鸟岛位于湖的西北部。长近500米,宽约150米,近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黑颈鹤、鸬鹚等10多种候鸟,成群结队返回故乡,数量达10万只。它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忙忙碌碌。一登上鸟岛,各式各样的鸟巢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鸟蛋满地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群鸟翩然飞翔,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可谓天下一奇。现在鸟岛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湖中盛产鱼类,有名的是湟鱼,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天然鱼库。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布满河口,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使湖水呈现黄色;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读读背背 本次“读读背背”训练的重点是朗读和背诵16个四字组成的成语。编辑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这些成语,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读音,读的形式要多样,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背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描写景物的成语。 阅读 《中华龙》这篇短文,写的是一块从乱石堆里发现的黝黑的雨花石上有条白色的逼真的龙的形象,因而引起了作者丰富的联想。作者对这块奇石从重量、颜色、石块上龙的图案做了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生动的描写;并通过对龙的联想,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编选这篇课文的目的是:1学习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2培养爱美情趣和对美的事物的观赏能力。 短文的重点是对图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10 教案 人教版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