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总体思路.doc
《辽宁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总体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总体思路.doc(3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根据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辽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签订的合作协议,由李向平主持的课题组利用长期从事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研究的积累、经验和感悟,经过遍及全省各市和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调研,完成了《辽宁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共形成16个专题研究报告、约12.5万字。现将专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缩写成综合报告,以便参阅 (一) “十一五”时期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时期辽宁经济延续了自东北振兴政策提出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是辽宁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最旺盛、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向沿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经过“十一五”的努力,辽宁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全面振兴轨道,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振兴成果,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十一五”以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协调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区域化。在发展战略实施、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中注重在“三化”之间寻找契合点,发挥比较优势、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既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又扩大了招商吸引力,有力地促进了辽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2003至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年均增长22%,粮食连续五年获得丰收。 在完善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出现省域内产业合理分工新趋势。全省90%大型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全省半壁江山。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增长超过50%,去年超过120亿美元,首次跻身全国三甲。各地区在创建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方面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并注重在沿海与腹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主导产业与零配件产业之间等探求合作空间、建立合作机制,在各地域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形成日趋合理的地域分工协作体系。这种地域分工苗头是对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区域“产业趋同”有意义的突破。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改善环境,关注民生。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增长幅度连续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200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倍。在全国率先实现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全省还建立了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城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县域经济发展纳入政府视野,发展较快。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化及服务业发展滞后、投资效率亟待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民营经济实力不强。 (二)“十二五”期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持续发展基础 1、国际经济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各国注重发展实体经济,中国储蓄––美国消费的依存结构将发生逆转,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市场需求难以迅速增长。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初露端倪,将会形成新一代主导产业,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2、国内经济发展环境 中国将从经济欠发达国家升级为经济初等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信息化和全球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新型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新一代产业主体,并将涌现出一批新生主导产业、新型增长区域和新兴跨国公司。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导因素将发生转变,国际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凸显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我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主促进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将持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通道,预计2012年后我国经济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拉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国际经济复苏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考虑到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企业兼并重组和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将催生新兴产业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 “十二五”期间可能发生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依托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将逐渐丧失,“负储蓄”的老龄人口增加将使高储蓄率的发展结构发生逆转,从而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强烈要求。 3、确保辽宁省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评价 “十一五”后期辽宁与全国各省区比较,综合竞争力基本位次继续排在第8位。在决定综合竞争力的八项因素比较中,辽宁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排序无变化、与先进省区的差距有所缩减;对外开放度、政府作用排序有所降低;科学技术水平基本无变化。进一步细分构成竞争力的18项因素,其中变化较大的是投资率位次大幅度上升,外资依存相对水平也略有提升;人均GDP、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依存度、单位GDP财政收入、邮电业务总量、 人均科技活动经费相对降低一位;单位GDP财政支出相对水平降低六位。上诉分析表明,辽宁综合竞争力有持续提升趋势,主要由经济实力及投资率等具有主导意义的经济发展指标提升推动,单位GDP财政相对支出大幅下降既可能意味着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相对作用减弱、也可能意味着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支持相对减弱,实践表明这两种趋势都存在。 4、辽宁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人口增长预测是经济增长预测的最基本的依据。通过人口的自回归方程模拟和预测辽宁人口和劳动力增长趋势,使用线性回归法和H-P 滤波法分析辽宁经济增长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是:辽宁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以内主要靠城市化基础上的资本快速积累,不过,资本投入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将逐步下降;今后辽宁省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将逐年下降,但是,与资本投入对比,由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而且有省外劳动力的流入,所以自身劳动力增速减缓的负面影响并不大;未来推动辽宁省乃至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另一动力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逐步成为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综合权衡上述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做了三个方案的预测,倾向于认为GDP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12%,条件是在预测期的前期较高的投资率将继续主导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并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十二五”后期,投资将开始回落,消费开始逐步替代投资的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略微放缓,转向更加稳步的增长。 (三)“十二五”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以一贯之地实施中央制定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又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 2、基本方针: 终坚持以人为本,任何发展举措都必须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最普遍、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同步,确保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有利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 以推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中心,以建立和谐社会为保障,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坚持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化统筹安排、配套推进。 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转变,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转变,生态环境由先污染后治理向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的“三化一脱钩”转变,加快培育由教育、科技、金融、咨询构成的知识产业(第四产业)为主导的发达型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原材料、精密加工设备和现代交通运输设备为主体的现代工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环境绿色化、发展知识化、产业国际化进程,向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阶段过渡。 3、发展目标: 争取实现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升级晋位,成为具有新型重化工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初步建成经济富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富有创新活力的现代化新辽宁,实现进入发达区域行列的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辽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水平、城市化率、人力资本赋存、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步优化升级,达到初步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区域生产总值将保持在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50%以上,达到8000—9000美元水平的国际平均水平(2009年汇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或接近人均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或接近人均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形成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中第一产业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下降到50%以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0%以上的产业结构;城市化率达到6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预期达到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期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资预期年均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期年均增长2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左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路 努力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实行稳定一产、作强二产、提升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原则。特别是要努力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导产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和互动。 提升第二产业竞争力,建立自主的价值链条。促进制造企业摆脱“被俘获”于生产加工环节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价值增值由加工低端向研发和服务高端的延伸,实现加工制造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以扩大利润空间、提升市场地位。 继续调整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目前60%的节能量仍需结构调整来完成,技术性节能措施只能实现节能30%-40%。因此结构调整是节能降耗的关键。强化现代装备制造业在区域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相对清洁的低能耗产业,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通过装备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地位的强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摆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金属冶炼等低绩效产业发展的工业增长模式。 (五)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思路 辽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路,着眼于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提高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四个方面。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在发育现代农业组织、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继续建设农村道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争取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 (六)工业发展思路 以增强工业经济创值能力为主线,实施产业转型战略,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适应性调整着眼于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品牌效益,战略性调整着眼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发挥区域核心城市和核心企业的工业扩散效应,增加工业优势领域的资本输出能力,在开放中塑造现代产业体系。 以产业集群化推动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和形成产业品牌的重要途径。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契机,根据地区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集群,将产业集群化与城市扩张、产业项目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配置活动系统规划、配套实施。 构建开放型区域产业发展网络体系,促进跨地区产业融合。推动省内及省际各城市间的产业协作联合,在技术转移、企业延伸、共建产业集群、兼并重组等方面实现联动。在城市密集区,新规划产业园区的最佳区位往往设在城际连接带,既有利于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又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妥善处理好产业输出地和产业承接地的利益关系,创新区际经济管理、产业合作和利益分配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归属“壁垒”,统筹配置本地及周边区域资源,争取双赢。 将兼并重组作为工业规模扩张和获取上下游资源的重要途径,支持支柱行业主体企业开展跨地区和跨国兼并收购。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凝练项目,精心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抢占新的制高点。逐渐降低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预期,给新兴产业的成长留下空间。 (七)市场深化是推动辽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后辽宁服务业大致经历了补偿性增长、数量扩张和结构升级三个发展阶段。 对辽宁服务业内部结构分析表明,辽宁的现代服务业滞后于传统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滞后于生活服务业,非竞争性产业滞后于竞争性产业,交易方式复杂的服务业滞后于交易方式简单的服务业。由于现代服务业对市场发育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表明市场深化不足已经对辽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制约。 市场深化是“十二五”期间推动辽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1)允许和鼓励外资、民资进入更多的服务行业。(2)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4)提高服务业标准化程度,推动服务业产业走向成熟。(5)进一步改革研发体制,推动科技创新。(6)促进分工深化,加速生产服务业发展。 “十二五”辽宁服务业发展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八大重点领域,以提升沈阳和大连城市服务功能为区域发展重点,集中突破,带动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八大重点领域为:(1)金融保险业。(2)现代物流业。(3)信息服务业。(4)信用服务业。(5)科技服务业。(6)商务服务业。(7)文化和旅游产业。(8)民生服务业。 (八)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思路 “十二五”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有两大课题,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带加强各自区域内一体化联系,培育次级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三大区域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二是促进三大区域之间的地域专业化分工与协调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经济之间的一体化联系。 充分发挥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经济带在信息平台、物流平台、贸易平台、融资平台和中介组织等功能性载体的作用,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发挥对广大东北经济区腹地服务、辐射、带动的功能。当务之急是构筑以港口为核心、连接腹地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和建设内陆干港,增强对腹地资源的控制能力。 沈阳经济区的的核心任务是以产业布局同城化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工业化的产业集群。为此要建立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区域市场,创新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和实施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开发、节能减排、对外开放、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的管理。 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互为依存、犬牙交错,存在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以沈大经济一体化为核心,以市场和企业联系为纽带,实施两大经济区一体化政策,是协调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必须作为“十二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政策积极推进。 辽西地区大发展依赖于辽西沿海经济区发挥增长极作用。辽西沿海经济区最大的发展资源来自其作为东北北部及蒙古入海重要口岸和连接东北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枢纽的优越区位。吸引东北北部和蒙古能源矿产资源集聚辽西沿海加工转运,籍此发展临港产业基地,发展成为连接东北亚海陆、沟通东北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东南西北全方位商品流通的枢纽,再由流通中心提升为经济中心。同时,根据“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推进辽西北地区(包括康平和法库)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沙地生态区和丘陵生态区,把生态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限制这一地区高污染风险产业的投资和过度开发。发展设施农业,改变靠天吃饭的生存状态,提高农民收入。 (九)辽宁城镇化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长期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有所改变,城市空间在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以较快的速度拓展。城市经济已成为拉动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动力相比,辽宁的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缺乏强大的增长动力。 “十二五”期间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将逐步消除,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推动辽宁城市化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传统城镇化发展战略使城乡差距扩大,城乡矛盾尖锐,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的问题也相伴而生。因此,“十二五”应开拓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集约发展、内涵拓展、功能提升和强化大城市辐射作用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十二五”辽宁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推动城镇建设的主要方式,城市建设要考虑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2、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有限的城镇吸纳力仍是辽宁城镇化的基本矛盾。 “十二五”辽宁城市化发展思路是把城市化发展置于城乡一体化的轨道上,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核心是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农村向城市的集中与聚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城市化的内生增长提供产业动力,是城乡统筹的重点。构筑城市化制度基础,为城市化的内生增长提供制度保障。 (十)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思路 “十一五”以来,辽宁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效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带动辽宁老工业基地走上了具有辽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全面振兴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主体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第二,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核心,辽宁科技体制加快了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的步伐,初步形成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机制。第三,以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重要载体,区域科技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带动一批区域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第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初步建立,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改善。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创新的绩效问题。因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十二五”时期辽宁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发展的头等要务。 根据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要求,初步拟定辽宁“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目标是:继续深化科技产业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对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辽宁奠定科技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 促进科技发展的对策主要有十点:第一,加强若干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第二,加速技术转移,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第三,促进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第四,推动企业积极创建知名品牌。第五,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造能力。第六,推动产学研合作进入更高层次。第七,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第八,重点推进三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有选择地加强专业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第九,广辟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金渠道。第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十一)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2006年以来,辽宁省继续围绕企业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环节深化改革,重点是推进国有大企业产权多元化,同时也把改革推向非市场领域,对文化体制、政府机构设置、财政体制、行政审批及收费等管理体制,个人医疗、农民养老保障等领域。通过改革,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从最大效率的角度反思改革面临和产生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视了在改革旧体制基础上的体制创新,忽视了对新事物新问题的体制创新,使得改革缺乏整体思维,产生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城乡发展失衡、社会弱势群体扩大等新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的指导思想,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思路到措施应该进行大的调整。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综合、配套的思想。改革要注重建立新体制的创新;要有利于调动一切资源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改革的中心要从企业转移到建立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上来;政府职能改革转移到为公民服务上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都需要改革,相互之间也要协调共进。 改革的重点:一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体制改革。把工作重心从发展经济逐渐转移到调节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上。主要就是利用好财政支出这一工具,更多的用于保障弱势群体和全体居民基本社会需求。二是非竞争领域改革。全面推开文化体制改革、推开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事业领域改革。对涉及政府行政控制的通信、电视、燃气、燃油等产品及服务。三是国有资产运营体制和机制改革。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彻底实现政资分离,使国有资产资本化。探索国有资产金融资本化途径。四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立法手段干预初次分配,严格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探索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分配,试征遗产税,改革个人收入所得税。五是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促进各种经济成分混合发展,互相依存,互相兼并,集中发展。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1、改革举措更理性化、配套化,减少盲目性。 2、改革成本不能再让被改革者来承担,而必须由政府承担。要有改革成本预算,要有投入产出比较分析,要对被改革者进行财产和资产的补偿。建立改革补偿基金,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或收益提供资金。 3、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加大改革力度,进行全面、综合、配套的区域性改革试点。 4、加大农村土地产权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促进土地产权流动的形式和途径,建立全国统一生产要素市场。 5、进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家庭以外的社区和中介服务体制。 6、进一步放开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力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并购、参股国有企业。 (十二)金融市场发育思路 “十一五”以来,辽宁金融业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但相对而言,辽宁金融业发展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金融风险反弹压力依然存在,根本原因在于辽宁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不够,内涵机制培育不足。因此,“十二五”应加快地方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努力推进区域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深化,以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国家金融与地方金融、发达地区金融与落后地区金融、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协调发展。 具体采取如下几项对策:一是加强区域信贷需求市场的培育。信贷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加强区域信贷需求市场培育将是推进区域金融市场发育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快区域金融供给市场的发展。要特别注重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及沈阳和大连产权交易所在全省金融市场发育中的龙头及核心作用;高度重视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发展;积极优化地方国有金融资源布局;努力构建金融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三是推动全省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实施辽宁省辖区内部区域金融发展“三个次级中心”(大连、沈阳和锦州)战略,同时以大连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制定实施“突破辽西北”金融产业发展援助专项计划。四是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审慎面对多年来难得的金融形势和发展机遇,加大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同监管力度,积极防控当前的贷款集中度风险和潜在的长期信用风险。 (十三)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研究 在“十一五”的前三年,辽宁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外商直接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沿海六市在辽宁省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中所得比重有所增加;辽宁省直接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辽宁省对外贸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局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增长速度下降;辽宁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呈现逐年发展态势。 辽宁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引资中存在各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改善;以产业链为中心、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的招商引资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存在的严重的区际不平衡;跨国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实际利益尚不明显;投资软环境仍然有待继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辽宁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议如下: 指导原则: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行“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举,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质量。 在政策引导方面,以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为重点地区,对于有多个重点开发开放园区的市,应当集中力量抓好一到两个园区;以机械装备制造、软件、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工业为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大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努力向市场型政府转变;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务问题。 在涉外经济战略方面,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特别是东盟10国的市场;积极争取把辽宁部分企业纳入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减少我省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认真研究如何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保险公司来扩大出口;积极扶植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提升我省的出口产品结构;继续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拓国际劳务市场中的高端市场;重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积极开展委托研究开发,充分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 一、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性质、特点 1、 要认清十二五规划是市场经济社会规划。因此要克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要避免行政命令和主观臆断的规划方式,更不能凭想当然行事。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力量,民间力量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的作用在于对市场和民间力量的驾驭、引导、补充及必要的干预、规范、促进,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安排等。十二五计划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和民间力量为基础,体现和表达政府的宏观引导、干预、补充和保障作用。 2、要认清十二五规划是现代经济社会规划。所以一定要体现现代产业及经济发展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特点,反映现代人类社会生活要求、现代国际社会共识和人类文明趋势等。十二五规划应该研判和跟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新阶段,如全面信息技术、低碳循环技术、新资源环境生态观念等;提示新产业、新经济因素、新产业组织方式等;对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资源约束时代、环境危机时代、讲究生活质量时代等形势要有充分的结合;对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民生的意图和心理要有深入的理解和切实的表达。 3、要认清十二五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科学发展观之提出提醒了人们关注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面貌。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社会监督缺乏,官员、地方、部门在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认真执行甚至虚假应付科学发展观的现象仍大为存在。科学发展刚刚开始且阻力很大。因此,十二五规划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契机,各级党委一定要发挥职责,把关定向,切实科学规划,保障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定要克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口号主义、单纯经济指标、盲目速度赶超等不良做法。十二五规划一定要重视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切实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一定要重视社会事业建设,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切实把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一定要把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紧密切合起来考量,要把人民收入、生活水平、民生建设等指标和措施作为重点来设定,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4、要认清十二五规划是一种省域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起点要分析省情实际:以往(十一五)成就、教训,优势分析、劣势分析、区位分析、问题分析、危机分析、机遇分析、薄弱环节分析、限制因素分析等。规划内容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基础性、要害性、关键性问题,具体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任务及重点;战略措施等。 二、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 根据上述认识和思考,我认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任务应该确定以下方面和顺序: 1. 资源生态环境建设 应该强调提出资源管理、资源范围、资源整理、资源治理、资源提升、资源储备、资源优化利用等规划要求;应该强调提出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环境优化、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建设要求;应该强调提出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目标和指标。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具有外部性、范围性、公益性特点,责无旁贷属于政府规划职责,理应列于首位。资源环境生态是社会生产、生活的舞台,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也具有公益性、无排他性,也属于政府配置和建设范围,因此也应安排在规划的前列。要有交通、通讯、电力、水利、能源等分类规划,也要有城市基础设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厂矿园区产业基础设施、农林牧渔等生产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和规划。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国家及城市基础设施要向农村延伸,农村小城镇、新农村村庄基础设施要配套完善,向外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农村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国家对农民、个体企业、中小私营企业的生产基础建设也要给予有力支持。 3. 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事业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社会自治、社会慈善、社会应急管理等方面。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建设,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方针。而且要明确: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所以,要把社会建设列入规划的突出位置。社会建设可以完善社会生活系统,拓展社会生活空间,增增强社会收入保障,从而能够创造和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循环和扩大再生产。 4. 城乡居民住房建设 住房乃当前社会民生之大问题。广大居民买不起房、房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式过剩的问题已很突出,严重影响社会情绪和信心。十二五规划一定要把住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在客观底数的基础上提出确保民生的发展建设规划和实施政策。城市住宅区域的开发改造、新城镇居民区建设等都要有统一科学的规划。住宅质量标准、样式风格,住宅区商业、文化、生态环境用地比例,居民住宅区基础设施标准等,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划要求。要打破开发商建房的单一模式。要在统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允许居民个人、私人、居民联合体、居民合作组织、企业、部门等购地自建,多种开发模式并存。也要由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尽量挤出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盘剥,降低居民的购房价格成本。对农村小城镇居民住宅和新农村农民住宅建设更要给予科学规划和引导。农村住宅基础设施现代化、住房空间、样式、材料、能源革命,集成利用低碳循环生态技术等方面内容等,都要在规划中提出引导和要求。最后要提出全社会居民住房的数量、质量目标。要把住有其屋的口号落到实处。 5. 科技和质量建设 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革命性的改造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推动作用;质量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内在标准。科技建设和质量建设要求应该摆在十二五规划的突出位置。规划应该提出科技投入的方向和规模、自主创新的比重和程度、产业科技改造目标、社会科技改造目标、低碳循环技术比重、政府科学化程度,等等。规划要郑重提出质量工程战略,要建立全社会质量监督机制,提出各方面产品、服务、设施、建筑的科学的质量标准及其规定。坚决杜绝清除假冒、伪劣、残次、毒产品,豆腐渣工程等恶劣现象。质量工程与社会道德等同,必须通过严格规划、严格实施,扎实推进。 6. 经济建设 经济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和民间组织,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因素。政府要作出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宏观规划、调控和管理等为企业和民间力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通过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直接投资;通过规划引导、计划指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等途径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要把握好这些关系来进行科学规划。经济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就业、物价、市场、发展速度、发展指标等方面。在产业规划中要强调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民生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也包括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产业升级等方面目标;在区域规划中要继续完善三大区域战略,进一步提升优化其中各类区域经济,提升地区经济特色、农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等,还要考虑辽宁整体经济的区域地位,谋划辽宁与东三省、日、韩等的经济关系,特别要注意建立与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依托关系。在丰富产业、优化区域经济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就业规划;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个体企业,扩大自主创业、就业面积,鼓励配套、延伸环节,增加就业空间;要提出就业政策和目标。要提出市场建设、物价调控目标。要科学设定经济发展指标,一定要依赖于省情和市场经济环境测算来确定,不可凭主观想象和盲目攀比确定,不可追求和打造无就业增长、无人均收入增长、无资源利用效率、无环境质量提高的畸形GDP指标。 7. 民生建设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都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指标,昭示社会、约束政府,激励企业,切实共同努力改善民生。不仅要有平均指标,还要有个别限制指标,如最低收入或生活标准指标;还要有差距程度的指标,如基尼系数等。不仅要有富裕指标,还要有幸福指标等。 8.文化道德建设 自古以来人们对政府都寄予道德期望,古今政府一样都负有社会文化及道德建设之责任。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思想道德下滑的情况十分严重,对经济和社会腐蚀严重。十二五规划在这方面不可偏废,未来五年政府要在文化道德建设上有所作为。规划中要继续强调和提出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文价值理念,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求真务实、人权、尊严、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诚信、善良等,引导社会、重塑文明。同时也可列出各方面系列道德建设指标,进一步约束和导向人们的社会行为,促进道德回升。 作者为辽宁行政学院教授、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策探析 14 来源:渤海大学 作者:李晓 时间:2010-10-14 【大】 【中】 【小】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方面变化,东北的工业企业由于沉重的历史负担和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老工业基地在新形势下的顺利发展。2003年.中央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为一项国策来抓.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即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提出一些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十二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总体 思路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