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奴隶社会)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封建社会初期) 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社会早、中期)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封建社会晚期)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总论 传说 时代 距今5000年前---公元前2070年 三皇五帝 禅让制: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 (个人观点:小集团的专制。) 夏 朝 公元前2070年 姒禹--公元前1600年姒桀 王位世袭制起源:家天下。 宗法制起源:宗族关系从此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 朝 公元前1600年 子汤---公元前1046年 子纣 宗法制发展:贵族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P6.1 西 周 公元前1046年 姬发---公元前771年 姬宫涅 分封制起源: 宗法制成熟: (礼乐制度) 结 论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以商为代表);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始于夏);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西周分封制为代表) 二、西周分封制:(考点)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周王把一定的土地(以“井”为单位)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大多是王族(姬姓)。 ④代表: 燕 (召公之子。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诸侯。) 鲁 (周公之子。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 宋 (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 齐 (“尚父”姜尚。拥有代天子行政的特权。) (注意: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国君”或按其爵位称“公”、“伯”、“侯”等。) ⑤义务:朝觐、纳贡、军赋、力役。 ⑥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土地可以世袭,但不可以转让或买卖。) ⑦评价: 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由于诸侯国在其领地有很大的独立性,后期导致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且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⑧瓦解: 直接原因:随着春秋争霸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分封制也开始瓦解。 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进步---铁器、牛耕。 三.西周宗法制:(考点) ① 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 ② 形成: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 变而来。 夏朝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西周形成一种完整的制度。 ③ 目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④ 实质:按血缘关系划分的政治和家族等级秩序。 (政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家族: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⑤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正妻之子;长:最大的; 子:男性。) ⑥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⑦影响:中华民族重视血缘、家族和长幼尊卑的民族性。家长制残余。 四、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考点)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拓展周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内容 (1)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井田制) (2) 诸侯义务: 朝、贡、赋、役。 (3) 诸侯权力: 世袭。 (1) 核心内容是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按血缘分配政治权力。王—侯—卿--士 (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统治权力世袭相承。 (1) 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1) 加强了周王 对地方的控制。 (2)开拓了疆域。(3)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稳定性和沿续性。 (1) 形成森严的 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内部纠纷,强化王权。 联系 两者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机构。 五、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流变: 分封制自秦朝被废除后,在汉(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明(靖难之役)和清(三藩之乱)曾有恢复。除上述外,历代实行的封爵制度均是虚封,即“封土而不治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府州制、册封制、土司制除外)。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虽然它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还存在家长制作风。但,现代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宗族观念,重视亲情。渴望节日团聚、修家谱等行为;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观念都表明了宗法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这一视角是高考的热点)。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的统一 (一) 原因 历史 的 必然 生产力的进步:铁、牛(根本原因) 局部统一:战国七雄(71国—7国) 民族融合:战乱.迁徙.杂居 人心所向:地主.农民 秦的 偶然 偶然 之中 有 必然 综合国力:自商鞅变法以来… 正确策略:远交近攻 人才优势:李斯等 赢政的雄才大略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只能促进或阻碍,不能决定。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 (二)过程 灭 六 国 前230年---前221年 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 意义:结束春秋、战国550年分裂、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 收 河 套 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 长城:辽东(辽阳)---陇西(临洮) 直道:咸阳(咸阳)---九原(包头) (设九原等郡县,移民实边。) 平 岭 南 前219年 任嚣、赵佗(前204年建南越国。前196年归汉受封南越王。) 灵渠:史禄(史官,名禄。) 湘水(长江)---漓水(珠江) 设郡:桂林、南海、象。 定 西南 李冰(即都江堰的建设者) 五尺道(南方丝绸之路):宜宾(四川) ---曲靖(云南) (设郡县。) 二、 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参阅优化设计P2) (一)、概念 专制主义是国家的决策方式。主要指个人专断独裁国家的各项事务。(特别提醒:专制主义在奴、封、资、社均存在,不是封建社会独有。始于夏启,终于溥仪,今有残余。) 中央集权是国家的管理方式。是相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于中央政府。(特别提醒:始于战国商鞅变法,沿用至今,不可动摇。) (二)、建立条件 思想来源:法家(商鞅、韩非)。 实践条件:战国时期秦国的实践。 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农民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 政治前提:国家统一。 (三)、特征(核心): 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四)、本质: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五)、矛盾:皇权与相权;地方与中央。 (六)、构成:(皇帝、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1.皇帝制度: ① 由来:秦王赢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 构成了“皇帝”。 ② 特征(核心):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 君国关系:国家是皇帝私产。 ④ 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 ⑤ 存在时间:公元前221年-1912年 ⑥ 实质:高度独裁、专制制度 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① 三公: 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意在分割相权。) 御史大夫:副丞相(意在分割相权。)。负责监察百官。(包括中央和地方)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形同虚设,没有实权,皇帝通过虎符亲自掌控军权。 三公关系: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 ②九卿:(课本P11资料卡片)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又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地方机构:郡县制 ① 由来: 春秋时期,就已有县(悬)和郡(君之耳)。设于各诸侯国的边境地区。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推广至秦国全境。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 内容: 1、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2、郡,直属中央的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 3、县(道),隶属于郡。 (县下还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 构和负责地方治安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③ 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参阅优化设计P2) 分封制 郡县制 盛行年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划分基础 血缘 地域 官员任免 世袭 皇帝 自身权力 高度自治,有极大独立性。 只有行政管理权,直接对皇帝负责。 历史作用 初期巩固统治,后期地方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④ 意义: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七).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积极: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伟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①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②遏制了社会生产力、思想文化的发展。 ③专制主义残余至今仍不能铲除,制约当代的发展。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考纲: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参阅优化设计P4) 秦 三公九卿制。 丞相分左、右两员。 汉 1、频繁更换丞相。 2、中(内)外朝制。 唐 三省六部制。 1、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2、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宋 1、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2、“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3、“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明 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特别关注:唐朝三省六部制 1、开创: 隋文帝杨坚 2、构成: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中书省草拟的政令。附设政事堂(与P4图册不符)。 尚书省: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中书省颁布的政令。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图册P4)。 3、评价: ①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② 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③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 新。 ④ 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不同。前者是封建政治,仅为皇权服务。后者是近代民主政治。在权力的“制衡”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二、地方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参阅优化设计P4) 秦 郡县制。 汉 西汉:郡国并行制。 东汉:州--郡--县。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知州、通判)—县。(09浙江14) 元 行省制。 省—路—府—州—县。 明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清 省—道—府—县。 (09浙江14) 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特别关注: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时间: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 内容: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又恢复西周分封制,两制并行。 王国—郡;侯国—县。 目的: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 影响:受封的诸侯王国力量不断壮大,形成“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2.元朝的行省制: 创设:元世祖忽必烈。 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长官由蒙古贵族担任。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呈报、诏旨、述职、监察、互迁)。 ②直辖区: 1、腹里:中书省直辖蒙、晋、冀、豫 2、宣政院:“国师” 直辖藏、川、青和全国佛教。 评价:①政治上:便利了中央对地方辽阔疆域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民族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长远影响: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三、监察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中 央 地 方 秦 御史大夫 郡的监御史 汉 御史大夫 ①十三监察区(时称“州部”。东汉演化为行政区---“州”) ②刺史(州牧) 唐 御史台 宋 提点刑狱司 元 御史台 明 提刑按察使司 清 都察院 评价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效能有限;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民众,只是皇帝耳目、工具。 四、选官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世 官 制 夏---春秋 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察 举 制 ① 战国---汉 察举制(分察举、征辟两种。) ② 魏晋---隋 九品中正制(世族制度)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 科 举 制 隋文帝587年---清宣统帝1905年 考试选官。 (影响中外,余留至今) 特别关注:科举制利弊(教材P16) 五.从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秦汉到元政治制度(包括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这样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弊端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第四节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考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参阅优化设计P5) 1、 明太祖(洪武帝): 原因: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内容: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另设“殿阁大学士”) 评价:标志着皇权在与相权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公元前221秦始皇—公元1368明太祖)。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也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 明成祖(永乐帝) 原因: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内容:选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文渊阁当值。 评价: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私人顾问。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后来又导致宦官参政(司礼监),政治日益黑暗。 与西方内阁制的比较:西方内阁制始于13世纪英国枢密院,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是权力民主的象征。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内阁首相是政府首脑。 明朝内阁制 西方内阁制 背景 1368年废丞相, 繁杂的政务集于 皇帝一身。 始于13世纪英国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产生 方式 人选和职权均由皇帝钦定。 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职权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私人顾问。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内阁首相是政府首脑。 作用 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后来又导致宦官参政(司礼监),政治日益黑暗。 为许多国家采用,是权力民主的象征。 (09浙江16) 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 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二、清朝军机处、密折制(清世宗雍正帝): 1、军机处:(参阅优化设计P5) 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军机)。 内容:雍正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 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 密折制: 地方官员使用特制的纸张和封套将奏折直接呈递给皇帝。 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皇权直达地方。 三、明代的特务统治和清代的文字狱 (课本P19右;P20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大总结 一、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产生的原因: (可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原因对比) 经济:封建小农经济是其经济基础;同时,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小农经济需要强大政权的保护。 政治: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维护和加强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 思想:战国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奠定其思想基础;汉武帝后,儒家“大一统”思想是其支柱。 地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大河流域、内陆文化。 2、发展脉络 萌芽于战国: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最早在理论上提出:韩非) 确立于秦朝:秦始皇。皇帝、三公九卿、郡县 (最早在实践上开创:秦始皇) 巩固于西汉: 汉高祖。郡国并行制 汉宣帝。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 完善于隋唐: 唐太宗。三省六部 加强于北宋: 宋太祖。分化事权、强干弱枝等 发展于元朝: 元世祖。行省制 强化于明清: 明太祖。废丞相 明成祖。设内阁 清世宗。军机处 (最早从理论上否定:黄宗羲) 结束于清末: 孙中山。辛亥革命。 (最早从实践上否定:孙中山) 3、演变趋势: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②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③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④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无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⑤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参阅优化设计P5) ①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 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 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 略。 经济:有利于组织水利等大型工程;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与发展。 文教:有利于封建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繁荣。 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交流,防止分裂割据。 现代社会: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②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 政治上: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 经济上: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创新受到抑制,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同 点 盛行时代不同 奴隶社会 西周盛行 几乎整个 封建社会 元朝开创 至今延续 和 中央政府关系不同 诸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机构,必须服从中央。官员由皇帝、中央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和 影响 不同 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 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相 同 点 ①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 ②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历史 必修 复习 提纲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