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毕业设计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oc
《毕业设计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根据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实际项目体验、心态指导、产业工程师协作、指导老师负责和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等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适合学生特点的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模式。<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工程项目管理;产学结合;项目管理信息平台<br> <br> 引言<br> <br> IT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反而出现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难找的尴尬局面,其中关键的原因是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在校期间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全面准备阶段,充分利用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缩小学校与社会差距的有效手段。理工科计算机专业大多以工程应用和开发为主,多数学生将从事产品开发工作,而产品开发工作多以项目形式开展。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从工程项目开始,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从心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br> <br> 1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准备<br> <br>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所谓“硬能力”,是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比较容易评估的素质,有量化的标准;所谓“软能力”,是指团队精神、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创新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等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养,“软能力”不够是导致当前学生找工作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毕业设计项目训练,需要从实战出发,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注重“硬能力”和“软能力”的结合。<br> 1.1项目训练的心理准备<br> (1) 首先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符合项目训练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接受项目训练。<br> 实际项目都是以客户(市场)为中心,就像部队以胜利为目标一样,对进度和质量要求都非常苛刻,在时间上往往是“DEADLINE”;在任务上必须保质保量,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要求的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许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成败。同时,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难,决不能放弃,不管采取什么技术和方法(也可以调整方案)最终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保持良好的上进心,应不断学习,培养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责任心非常重要。<br> (2) 每一个项目组都 是一个战斗小组,是能够战斗的集体,项目的成功与否与每一位组员的利益紧密相连。<br> 因为只有相信别人、和他人一起合作,彼此才能走得更好,所以合作能力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因此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等级,这与我们平常的学习氛围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项目训练中,需要明确分工和角色,培养学生的“角色”概念,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尊重,互相帮助与协作。<br> 在实际项目训练中,指导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实际项目的上述特点,培养学生的“敬业、务实、责任、合作”的精神,以便在项目训练中按照实际项目的要求,并尽量模拟实际项目的控制管理方法,收到好的训练效果。<br> 1.2实际项目的体验与消化<br> 学生在开始毕业设计时,一般没有任何从事实际项目开发的经历,可以说,对如何完成项目根本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快速地认识项目,对项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是项目训练的必要准备。<br> (1) 从已完成的实际项目开始,体验真实项目的构成<br> 指导老师可以从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中,选择一个规模相对较小、各类文档简洁齐全、业务领域比较容易理解、使用主流开发平台和主流数据库的项目,如电子报税系统项目(开发平台为:JBuilder+SQL+Tomcat),让学生结合项目的设计文档、源程序、开发环境、运行平台、配置文件等对项目进行全面理解和消化,并学习使用实用的、主流的开发平台。<br>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同学可以每个人消化一个模块,并定期将自己消化的模块讲解给其他同学,然后交换模块进行消化,互相讨论和请教。<br> (2) 在体验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少量修改和验证,理解技术体系<br> 针对已经消化的实际项目,指导老师提出部分修改要求(修改量很小,一般仅涉及到很少的模块),同学们根据自己消化的模块对设计文档、源程序进行修改,并在实际开发环境下,利用已有的工程管理环境对修改后的软件进行编译,产生新的可运行的程序,并通过运行,验证自己修改的正确性。从而让同学们逐步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明确其技术流程。<br> 在此基础上,同学门自己可以不断地提出修改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技术体系,加强对项目的体验,为真实项目训练奠定基础。<br> <br> 2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项目体系建设<br> <br> 实际项目包括多种要素和角色,项目组的人员包括多种角色:项目组长、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人员、高级程序员、一般程序员、测试人员等;项目的阶段产品包括多类文档:产品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编程手册、安装维护手册等;项目控制包括:项目计划、任务下达、结果提交、结果检查、QA测试、项目验收、产品配置管理和项目总结等多个过程。<br> 在毕业设计项目训练中,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学生难以承担项目的所有角色,毕业设计时,学生与指导老师构成了项目训练的人员主体,而实际项目的多种角色,我们的学生,由于其工作能力的欠缺,开始时,往往只能承担“一般程序员”的角色,难以承担实际项目所需的所有角色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项目组完整的人员队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实际项目工作环境模拟的问题,实际项目的管理对象(员工)一般在一个企业组织内,时间有保障,地点集中固定,工作有规律,而老师和学生目前还没有共同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如何管理分散的学生以实现项目的有效控制是学生项目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特点,构建适合学生项目训练的项目要素体系,以满足学生项目训练的要求。<br> 2.1实际项目的选择<br> 学生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选题必须是真正的实际项目,最好是应用开发型的项目。由于理论研究型或攻关课题的难度较大, 同学往往难以胜任,一般不要选择。当然,对于已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研究方向,选择相关难度较大的课题。<br> 2.2项目组人员角色的设计<br> 根据项目组的人员角色构成,我们构建适合学生项目训练的角色如下:<br> (1) 项目组长由指导老师担任;<br> (2)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人员,在项目开始时,由指导老师或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工作人员担任,企业工程师加入项目的另一作用,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在项目实施后期的修改和验证过程中,可以根据前期的锻炼,挑选进步较快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承担分析和设计职能;<br> (3) 程序员、测试人员由学生担任。<br> 2.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项目控制和管理<br> 针对学生项目训练的管理和控制,我们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平台来解决分散学生的管理和项目控制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模拟实际工作的协作环境,并按照PDCA的原则,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尽量将项目管理和控制统一在信息平台上完成。主要包括:<br> 1) 项目创建与任务的下达;<br> 2) 按定时或任务节点完成情况的汇报和批阅;<br> 3) 设计文档、源程序、工程目录、论文等阶段文档提交;<br> 4) 公用类、公用模块等源程序的调阅、修改,同一时间仅能一人可以修改,并注明修改记录等;<br> 5) 资源共享,已完成项目的资料、参考文献、常用工具等资源的访问授权;<br> 6) 问题讨论、观点表述、心得体会的交流,通过论坛、问与答(Q&A)的方式实现老师与同学、同学之间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等。<br> 2.4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br> 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和应用,为项目训练提供辅助工具,目前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如下功能:<br> 1) 项目产生;<br> 2) 工作计划制定;<br> 3) 支持、.pdf、.xls、.cpp、.h、.java等50多种类型文件的提交和审阅;<br> 4) QA、程序员、管理员等角色的权限管理;<br> 5) 个人日程安排制定和提醒;<br> 6) 个人工作报告提交;<br> 7) 交流园地;<br> 8) 测试集成及结果发布等。<br> <br> 3结论<br> <br> 在毕业设计项目训练过程中,我们尽量模拟实际项目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强化学生对实际项目的了解,在近三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践和验证,并构建了用于学生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对实际项目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感性认识,基本掌握了从事实际项目开发的技术平台和管理流程,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毕竟不同,项目训练难以完全模拟企业的责、权、利相关联的实际工作环境,因此在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责权利控制手段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我们正在尝试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以便创造项目训练的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br> <br> 参考文献<br> [1] 姜明华,黄求根,陈良栋. 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应IT产业发展需求[J]. 计算机教育,2007,(2):74-76.<br> [2] 黄陈蓉,黄坚,袁宗福等.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6):28-30.<br> </p> <p> </p> <p> </p> 编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深刻地影响着软件开发方法的变革,推动着计算机应用不断地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延伸,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最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科研以巨型机研制为主要特色,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译技术的研究工作以来,编译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学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br> <br> 1 编译原理课程建设实践<br> <br> 1.1 结合科研优势,深化教学改革<br> 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贯彻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思想,结合学术界前沿性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学院在型号任务的编译器的研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br> <br> 1. 2建设系列课程,注重知识融合<br> 课程小组长期跟踪、研究、借鉴国外相关教材和教育计划,不断充实编译原理课程的内容。同时,加强系列课程之间横向、纵向联系与分工的研究,开设了一些配套课程与选修课程。此外,还根据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等相关系列课程的发展和变化,更新并完善课程实验方案。<br> <br> 1.3形式内容呼应,丰富教学手段<br> 课程采取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坚持采取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培养科研素质的机会;综合实验的验收采取演示、讲解和答辩相结合方式,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课程还建立了课程教学的专门网站(http://sei.nudt <br> 1.4加强实验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编译原理实验体系<br> 目前,该课程使用计算机学院投资500万元建设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室,实验环境良好。实践包括单元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本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知识的实践机会。<br> <br> 2 编译原理课程建设特色<br> <br> 2. 1理论实践结合,经典理论和先进技术紧密联系<br> 课程既强调了经典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又注重介绍利用这些基础理论来设计和构造编译程序的先进方法及工具,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br>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编译原理课程的鲜明特色。<br> <br> 2.2教学科研互动,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br> 加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扎根于科研,是课程的重要特色。课程小组成员长期不间断地主持和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学生也直接参与到重点型号项目中。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也切实体会到了理论成果在技术实践中的完美应用,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意义和具体途径。<br> <br>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版国家级精品教材<br> 编译原理课程小组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先进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习指导等教学环节。不断提高的学术水平也为建设精品教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课程小组编写的《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经过不断推陈出新,先后修订了三版,现已累计发行了43万余册。<br> <br> 2. 4能力素质并重,培养具备系统专业知识的人才<br> 课程特别强调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和素质,突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在系统学习编译的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科学理论的基础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培养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综合性的实践,分析并扩充了一个较完整的编译程序,培养了通过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设计较大规模的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r> <br> 3 小结<br> <br>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编译原理课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造就出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编译课程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并及时将科研活动中取得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促进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了课程建设始终处于先进水平,并为课程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 <p> </p> <p> </p> 摘要:本文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研究、实践环节建设、特色教材编写等方面介绍该课程建设的一些做法。并介绍了几年来通过对该课程建设进行的研究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负反馈教学法;实践环节;特色教材<br> <br> C++不仅是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而且是这些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及应用等)的重要基础,更是这些专业开展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表达工具和开发工具。因此,Visual 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下面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研究、实践环节建设、特色教材编写等方面介绍我校VC++课程建设的一些做法。<br> <br> 1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形成颇具特色的负反馈教学法<br> <br> 负反馈教学法的原理是从教学过程中反馈(作业、实验、答疑、单元测验等)的问题入手,通过及时讲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反馈的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故称此方法为负反馈教学法。负反馈教学法包括以下方面。<br> 1.1用“范例”组织课堂教学,贯彻“发现式”教学思想<br> 范例教学法由教育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教师通过范例辅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原理,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得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认识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以一门具体语言为主线,围绕语法知识展开。而实质上,设计程序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缜密思维方式、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兴趣,必须亲自感受并体验程序设计的无限魅力。为此,我们改用范例组织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真实编程环境的支持下,课堂教学以程序(范例)为主线。所选范例程序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可扩展性,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范例程序的讲解首先符合“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算法及应用。其次,通过对范例程序的启发式扩展,揭示程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实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和编程的工程化思想,获得实际编程能力。<br> 1.2采集教学负反馈信息,做好分类、分析和讲评<br> 按负反馈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做好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抽样批改、单元测验的全样批改,重视实验指导和答疑,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获取足够的负反馈信息后,任课教师及时做好问题的分类、分析和讲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br> 1.3根据大班教学特点,推进强同步教学策略<br> 大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师生教与学的同步状态。负反馈教学法的师生同步措施有授课、作业、实验、讲评和测验等。其中,作业与实验报告由于学生存在一定抄袭现象,同步效果欠佳,为弱同步措施。授课、讲评和测验同步效果较好,为强同步措施。为使大班教学取得较好效果,采用强同步措施是必要的。特别地,我们在每个单元安排一次测验,以实现师生的强同步,及时取得真实的负反馈信息。<br> 1.4编写负反馈教学法配套教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自我完善能力<br> 配套教辅资料主要有:①学习指导。注重概念理解、知识巩固,设单元测试,便于学生学习和自测自查;②实验指导。共有17个实验,每个实验包含调试技术介绍、程序调试题、程序设计题和选做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激发学生编程兴趣;③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共8个专题,便于学生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体验综合编程的乐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二级考试模拟试卷;⑤VC++ 6.0程序调试技术,包括使用VC++ 6.0 IDE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br> <br> 2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br> <br> VC++课程是一门难点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是该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和运用该语言。通过上机调试程序,会发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语言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程序调试和实际编程能力。为此,本课程设有课内实验(32学时)和课程设计(两周)实践教学环节。<br> 2.1课内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编程和调试能力<br> 基本编程和调试能力是深入学习本课程并取得实际编程能力的前提。课程实验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一套以调试技术、基本语法、基本算法、综合编程为核心内容的同步实验指导,共拟定了17个实验,每个实验通常包括调试题、编程题和选做题,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br> 2.2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编程和实际应用能力<br> 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结束以后,以综合性程序设计训练为主,选题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示范性,突出难点与实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难点不难,难点在实际编程中非常有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养成良好程序设计风格(模块化、结构化)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初步形成软件工程化思想,具有一定的程序组织能力。<br> 课程设计的内容涉及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基本算法包括穷举、迭代、递推、递归、排序和查找等。基本数据结构包括数组、结构、指针、动态内存分配、单向链表、对象、文件等。课程设计的实施,对非计算机专业采用小综合方案,计算机专业采用大综合方案。所谓小综合是指程序规模在几十到几百行的小题目,大综合则是程序的规模在数百行以上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题目。<br> 2.3实践教学认真实施,严格考核,确保效果<br> 在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配备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现场实时进行辅导和答疑,指导学生解决编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预习和考勤占总成绩的30%,上机检查并回答提问占总成绩的40%,课程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30%。<br> <br> 3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研究,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br> <br>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发展快、更新快、综合性强、存在问题多的特点,针对同类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先后发表 “C++运算符重载教学和编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C++中二维数组与指针关系的深入剖析”、“C++语言引用型变量的实现机制浅析”、“C/C++语言可变参数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剖析” 等论文,并及时把这些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进展引入教学。<br> 3.1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知识模块<br> (1) 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包括C++概述、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简单的输入输出、算法与流程控制语句等。<br> (2) 模块化程序设计:包括函数、编译预处理、程序的多文件组织、数组、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指针和引用。<br>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包括类、对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继承、派生、友元、虚函数、静态成员、运算符重载、I/O类库、命名空间、模板和异常处理等。<br> 3.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br> (1) 算法表达、结构化语句:结构化编程的基础。注重讲授算法的结构化表示法,结构化语句,常用基本算法,断点+单步调试技术。<br> (2) 函数:模块化编程基础。注重讲授程序的模块化组织思想和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参数传递,变量作用域,程序的多文件组织。<br> </p> <p> <p>(3) 数组、结构体、指针:数据的结构化和模块化组织基础。指针是重点和难点,应正确区分指针与地址,强调指针类型的作用,讲清各类指针的含义及作用。特别注重讲授指针在动态生成基本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综合实例。<br> (4)类、对象、继承、运算符重载、虚函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运算符重载较易理解,但有些方面易忽视,应提请学生注意。虚函数是重点和难点,应注重讲授虚函数的必要性、重要性、实现机制和综合实例。<br> <br> 4改革考评方式,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br> <br> 根据VC++课程的特点,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改革考评方式,实行考教分离,并使其与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方式接轨,采取笔试(50%)+机试(50%)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并重。<br> 试卷的试题源自题库和现任教师的征卷,试卷由选题算法和软件系统产生,难度与二级考试相当,提高了考评的科学性。<br> <br> 5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和成果,积极开展特色教材建设<br> <br>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几年来,课程组对国内外流行C++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和试用,总结、积累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从校内讲义开始,逐步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建设工作。2005年2月,自编教材《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又第二次印刷,得到了社会读者的认可。2005年10月,本课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立项建设,课程组编著的体现“负反馈”教学特色的教材《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一书目前已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书稿已经交付,将于2010年上半年出版。<br> <br> 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br> <br>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建设和总结,本课程已积累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经常更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网上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设计任务书、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集、典型问题及参考程序、相关教学论文、英文版课外辅导材料、模拟试卷等。课程组成员开发的“基于WEB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系统”2006年11月获得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二等奖。本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网址为:。 <br> <br> 参考文献:<br>本文出自: <P>多媒体机房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展与实现</P> <P> 关键词:教学系统;Delphi;远程控制;TCP;UDP <BR> 摘要:鉴于使用学校机房进行教学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USB接口的控制、文件上传的限制、电子签到、远程监控等</P> <P>,用delphi7对现有的机房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强化了机房管理,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BR> </P> <P><BR> 随着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工业、农业、航天、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P> <P>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愈加重视。学生上机的需求迅速增加,从而加大计算</P> <P>机机房的负荷。如何强化机房管理,方便学生上机,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已成为计算机机房首要</P> <P>解决的问题。 <BR> 目前市面上商业化的机房教学管理软件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网亚机房管理软件、极域电子教室等,它们的基本功</P> <P>能有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屏幕监控、作业提交、程序限制、远程命令等,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中对学生机的控制。但</P> <P>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仅有这些功能还是不够的,例如对学生机USB接口的控制、文件上传次数和类型的限制、电子签</P> <P>到等等。基于这些要求,本人特编写了该管理软件,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机房学生机的管理。 <BR> <BR> 一、系统功能分析 <BR>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加强机房中学生机的有效控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签到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通过USB接口</P> <P>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私下使用USB设备进行娱乐和文件的传播;通过文件上传次数的限制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多人</P> <P>共用一台计算机提交作业;远程监控可以在教师机上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等等。 <BR> 系统首先由教师机利用UDP协议向网段内的学生机广播主机的IP地址,学生机收到广播后,将本机的IP地址和主机名</P> <P>等相关信息通过TCP协议传送到主机,并与主机建立连接。连接成功后主机通过TCP协议将要执行的命令发送给学生机,</P> <P>学生机收到后执行该命令,并将命令结果反馈给主机。 <BR> <BR> 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BR> 机房教学管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教师机,即主控端;另一个是学生机,即被控端。 <BR> (一)教师机的设计与实现 <BR> 教师机程序是主控端,所以界面和程序相对比较复杂。教师机界面的可视控件有:菜单项、工具栏、Tstringgrid、</P> <P>Tpagecontrol、Tcheckbox和一些命令按钮;非可视控件有:TidTCPServer、TidUDPClient、Ttimer、Topendialog、</P> <P>Tsavedialog和一些三方控件如TcommFunction(用于取得本机IP地址、主机名等)等。 <BR> 教师机程序运行后,用定时器的Timer事件定时广播,学生机接收后根据绑定的IP地址登录教师机,并将学生机的主</P> <P>机名、IP地址、USB接口是否锁定等信息上传到教师机。为此,教师机中需新建一个TMyClient类用来存放必需的信息。</P> <P>TMyClient定义如下: <BR> TMyClient=class(TObject) <BR> MyId:integer; //登录序号 <BR> MyComputerName:string; //机器名 <BR> MyIP:string; //IP地址 <BR> Myclass:string; //学生班级 <BR> MyName:string; //学生姓名 <BR> MyNO:string; //学生学号 <BR> MyConn:boolean; //是否连接 <BR> MyUSB: boolean; //USB是否锁定 <BR> MyFile: boolean; //是否已上传文件 <BR> MyContext:TIdContext; // IdTCPServer_Execute等事件的参数 <BR> end; <BR> 定义一个TmyClient类的数组clients: <BR> clients:array of TMyClient; <BR> 利用Tform的onCreate事件对系统数据进行初始化,主要代码如下: <BR> procedu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BR> var <BR> i:integer; <BR> begin <BR> IdTCPServer.Active:=true; //开启IdTCPServer服务 <BR> IdUDPClient1.Active:=true; //开启IdUDPClient服务 <BR> IdUDPClient1.BroadcastEnabled:=true; //激活IdUDPClient广播功能 <BR> timer1.Enabled:=true; //开启定时器 <BR> //初始化stringgrid <BR> stringgrid1.RowCount:=2; <BR> stringgrid1.Rows[1].Clear; <BR> …… <BR> //clients数组初始化 <BR> SetLength(clients,ClientCount); //常量ClientCount,最大允许连接学生机数 <BR> for i:=0 to ClientCount-1 do <BR> begin <BR> clients[i]:=TMyClient.Create; <BR> clients[i].MyContext:=nil; <BR> end; <BR> end; <BR> 定时器的Timer事件如下: <BR> IdUDPClient1.Broadcast('IP',1970); //通过1970端口广播信息 <BR> 学生机登录成功后,就可以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如USB接口的加解锁、电子签到、上传/下发文件、在线监控和远程</P> <P>命令等操作。由于教师机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很相似,仅以USB解锁为例: <BR> var <BR> RowNum,i,sele:integer; <BR> begin <BR> try <BR> RowNum:=stringgrid1.row; <BR> except <BR> exit; <BR> end; <BR> if (RowNum>=1) and (RowNum<=stringgrid1.rowcount-1) then <BR> begin <BR> sele:=strtoint(stringgrid1.Cells[1,stringgrid1.Row]); <BR> for i:=0 to ClientCount-1 do <BR> begin <BR> if (clients[i].MyName=stringgrid1.Cells[2,stringgrid1.Row])and(clients[i].MyName<>'') then <BR> begin <BR> if clients[i].MyContext<>nil then <BR> begin <BR> try <BR> clients[i].MyContext.Binding; <BR> clients[i].MyContext.Connection.IOHandler.WriteLn('');//传送解锁操作 <BR>clients[i].MyUSB:=false; <BR> stringgrid1.Cells[5,RowNum]:=’’; <BR> messagedlg('客户机'+clients[i].MyName+'解锁USB成功!',mtinformation, [mbOK], 0); <BR> except <BR> messagedlg('客户机'+clients[i].MyName+'已断开,不能解锁USB!',mtERROR, [mbOK], 0); <BR> exit; <BR> end; <BR> end; <BR> end; <BR> end; <BR> end; <BR> end; <BR> (二)学生机的设计与实现 <BR> 学生机在登录服务器后在线监听教学机随时发送来的命令,为此建立了一个线程类TcltOnExecute的进行监听。TcltOnExecute类定义如下: <BR> TCLTOnExecute = class(TThread) <BR> private <BR> { Private declarations } <BR> FReadStr: String; <BR> protected <BR> procedure Execute; override; <BR> end; <BR> 定义一个TCltOnExecute类的线程变量CltOnExecute: <BR> CltOnExecute: TCltOnExecute; <BR> 在IdTCPClient的Connected事件中对CltOnExecute进行初始化: <BR> procedure TForm1.IdTCPClientConnected(Sender: TObject); <BR> begin <BR> CLTOnExecute:=TCLTOnExecute.Create(true); //创建线程 <BR> CLTOnExecute.FreeOnTerminate:=True; //线程终止时该对象自动删除 <BR> CLTOnExecute.Resume; //重新执行线程 <BR> end; <BR> CLTOnExecute线程创建后,用TCLT-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项目 训练 方法 研究 实践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