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谈中国诗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 (2).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谈中国诗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谈中国诗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 (2).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10课 谈中国诗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媲美(pì) 空泛(fàn) 焚膏继晷(guǐ) 压轴戏(zhòu) B.腐化(fǔ) 笑靥(yè) 茅塞顿开(sè) 麻麻亮(mā) C.狡黠(xié) 颦蹙(cù) 命运多舛(chuǎn) 文绉绉(zhōu) D.精髓(suǐ) 赝品(yàn) 自怨自艾(yì) 角斗士(jué) 解析:C项,“黠”应读xiá。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__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②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__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③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__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A.暗合 忽略 差异 除非 B.契合 忽略 差别 除非 C.契合 忽视 差异 因为 D.暗合 忽视 差别 因为 解析: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差异:差别,不相同的地方。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因为: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是领导干部放下那种居高临远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本点。 B.一个时期以来,郭明义群体的模范事迹在我们学校到处传颂,他的事迹中体现出的荡气回肠的精神,感动并激励了全校师生。 C.据说,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是他在醉酒之后一蹴而就的,文中所显露的才气震烁着古今,王勃也因之成为千古奇才。 D.美国习惯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习惯了世界宪兵的角色,在他眼中,看不得别国发展,别国发展了,他就大叫威胁,大加打压,如此看来,他对中国的指手画脚、百般遏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析:A.居高临远:处在高处看得远,形容目光高远;B.荡气回肠:形容(音乐、言辞)十分动人;C.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用在此处不妥,应为一挥而就;D.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使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 解析:A.主客颠倒,应将“比较文学”与“我们”调换。C.成分残缺,“使读者”前应加“此诗”。D.语序不当,“逐渐腐化”与“缺乏变化”位置互换。 答案:B 5.钱钟书先生语言幽默、笔法灵动、善用比喻来说理。下面是对文本中几个句子的解说,对照文本,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A.“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引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是说中国诗追求抒情性,并没有像西方诗一样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再有抒情诗,而是一蹴即至崇高的境界。 B.“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句中用“轻鸢剪掠”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诗轻短的特征。 C.“假如鞋子成了脚,脚也便成了鞋”——这里用“鞋子”比喻诗心,用“脚”比喻“诗体”,形象地说明“诗体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D.“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用“蛛丝网”作比,说明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征;用“钢丝网”作比,显现西洋诗的厚重。 解析:C项“鞋子”喻诗体,“脚”喻诗心。 答案: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②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③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④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⑤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 A.②①⑤④③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④①③⑤ 解析:找好突破口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①是对②的解说,所以应放在②后。③中“这只”指的是④中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所以③应在④后。 答案:A 7.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该书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 汉学家:吃过。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 汉学家:没有想过。 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 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谈中国诗(节选) 钱钟书 ①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②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③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原因:一是和汉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二是中国古代诗人视叫嚣和呐喊为低品,崇尚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B.中国诗与西洋的诗相比,最豪放的狂歌也比西洋的诗斯文;中国诗是文明人的细语,而西洋有的诗人的诗是“野蛮犬吠”。 C.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而西洋社交诗比较少,宗教诗比较多。 D.西洋诗中格雷的《墓地哀歌》和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十分相似。 解析:A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①段的要点归纳,表述正确。B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①段“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至“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表述正确。C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②段“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至“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表述错误,作者认为内容上没有什么差异,而在形式上是有差异的。D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②段“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至“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表述正确。 答案:C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诗的作风也往往与西洋诗暗合,在几千年前,中国诗就出现了与西洋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的相同作风。 B.文章用“北京狗”和“西洋狗”都是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来打比方,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 C.作者在上文中严厉批评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说要让那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哈巴狗,该磨快牙齿咬他们。 D.诗歌没有国界,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的”成分,读外国诗时往往会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解析:A项内容来源于第②段“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理解和分析正确。B项内容来源于上文“中国诗只是诗”至“我们叫它‘西洋狗’”,“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应为“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都是诗”。C项内容源于上文第③段“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至“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理解和分析正确。D项内容来源于上文“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至“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理解和分析正确。 答案:B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 B.文章引述希腊神秘哲学家的话,是运用类比的手法,其目的是讲清楚在中国读外国诗和在外国读中国诗都是在读诗的道理。 C.“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作者是说要立足中国来读中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 D.上文的说理,不同于一般论文,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这正是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的特点。 解析:A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③段“好比一个人”至“反过来也是一样”,说法正确。B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③段“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的句子以及上下文的信息。C项内容来源于第③段“出门旅行”至“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以及上下文的信息,说法错误,作者反对本位文化的人。D项内容是对上文体裁特点的概述,说法正确。 答案:C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语言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②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尽管国产影视剧作品出口在增长,但是,不少在国内颇受好评的影视剧却在海外遇冷,文化差异让外国观众觉得隔靴搔痒。 ④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 ⑤各地政府应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⑥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使用不正确,应改为“望尘莫及”。②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③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不合句意。④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均不当。⑤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⑥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故选B。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铁路总公司将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优先推进“互联网 + 铁路”特色,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贸易铁路网。 B.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菜,甚至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 C.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出以来,我国形成了良好的“双创” 氛围,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能。 D.“一带一路”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A项,成分残缺。“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的“改革”后面可以添加“的活动”,或者把“开展”改为“进行”。B.表意不明。用词不当。副词“甚至”不当,此处没有强调突出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D项,语序不当。“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当地开启了……”。 答案:C 3.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反对意见。(广播稿)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B“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 答案: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记忆力是用于帮助创造力的,每一个记住的知识最终应该应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今天科技飞跃的时代,由于电脑的出现,搜索引擎的帮忙,记忆力(包括计算力)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个博闻强识的人也赢不了谷哥度娘,还有六叔(360搜索),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的重要性远大于记忆力。要想在这个你争我斗的世界站稳继而强大,发掘创造潜能,展现创造才能,结出创造成果才是重中之重,学业之本。至于记忆力,注重方法论,再下点儿工夫,每个人都能让别人刮目相看;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忆力也仅限于天才地表演,于实践无益。 解析:注意语句前后的语意关系,开头是“记忆力是用于帮助创造力的”,可见此段重点论述的是“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关系,所以①应是和“创造力”有关;②句后面是“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的重要性远大于记忆力”,所以此句应该是“强调记忆力不重要”;③句是一个转折的句子,后面是记忆力,前面应该是假设没有“创造力”。 答案:①最好是应用于创造 ②已显得没以前那么重要 ③如果没有创造力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青少年要警惕网瘾,正确使用网络。因为只要使用网络,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一旦形成了健康人格,他们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事业上的成功又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①正确使用网络不一定就能形成健康人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的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只要使用网络,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推断不合理外,还有“一旦形成了健康人格,他们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功又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两处推断不合理。仿照①“……不一定……”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答案:②形成了健康人格,不一定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③事业上的成功不一定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触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解析:A“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B“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错误,应该是“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梦境呈现”;C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的。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B.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C.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从易、庄、禅三个角度阐述“圆”在中国哲学的美学内涵。 D.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解析:B项,“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 答案:B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解析:C项说“圆”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推崇,是因为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错,其实“圆”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推崇,与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没有关系。 答案:C-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谈中国诗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 2 2017 2018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练习 10 中国 Word 解析 备课 大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谈中国诗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 (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63340.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6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