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doc(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第2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 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 (2)图(a)为正确操作。 2.“物理在线”指导 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 第3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 二、 引导研究: 1.材料的准备: 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 2.仪器的择: 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20g), 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 ③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 3.天平的使用 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自己找一找有关天平使用的方法,你们找了吗?有谁会使用天平,请给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再边演示边讲解。 4.秒表的使用 我们一开课就讲了怎样学好物理,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再复述一次,秒表如何使用,现在就要用上这一方法。我们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钮是干什么的,然后试一试。证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确。(让学生,讨论、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演示,教师综合。 5.我们即准备了所需的仪器,又会使用。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怎样让“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哪些因素影响下降的速度?),这一问题、也需要自己猜想、实验,我想:由于时间和环境有限,现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课后再试一试,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熟练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 三、比赛活动。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2、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考系和质点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法 教学用具: 有关空投物资的投影片(抽动) 有关能力训练的习题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常我们所说的:飞机在蓝天上飞、汽车在奔驰、河水在流动……,这些物体都做机械运动,而且我们早晨一起床,就在做机械运动,比如离开宿舍去教室,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出示投影片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 ,叫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 (参考系) 板书: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 3、知道实际选择参考系,要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4、知道质点是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能正确判断运动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以汽车载货物在公路上行走为例。 学生分析:以路旁的房子为参考系,看到汽车以及货物都是运动的,而以汽车为参考系,看到货物却是静止的。 要求学生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学生举例: (3)老师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不懂得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强化训练题] ①月亮在云中穿行,参考系是 (云). ②月亮跟着人走,参考系是 (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2、质点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学生: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老师:对,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投影片,学生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 ,没有 ,只具有物体 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 ; 是直线,叫直线运动; 是曲线,叫 。 师生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例1:火车在研究从北京到天津所需时间时可看作质点,而要研究其通过某一位置所用时间,却不能. 例2: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看作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作质点。 结论: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必须看具体情况而定。 [强化训练题] ①下列运动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有(BD) 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运动时 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 C.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 D.教练员记录长跑运动员的分段成绩时 ②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 B.体积很小的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问题时,这个物体一定可以视为质点 D.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参考系、质点的概念,这将是后面大家学习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同学们要结合实际问题将它们理解。 四、作业 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1、 2、 六、教学总结: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己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自己讨论、鉴别,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 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 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重点与难点 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这一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 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回答,只用此引入课题。 (二)过程实施 (1)运动的分类 教师讲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 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请同学看课本23页图2-2-5,a、b两幅图中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总结:根据运动路线的情况,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参照物 复习:什么是机械运动? 学生回答: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教师讲解: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上首先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播放列车开动的视频。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一列火车在动,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此题不用学生回答。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课本24页的实验探究:动与静。并回答实验中所提的问题。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 准物叫做参照物。 教师讲解: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提问:在视频中对于火车,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歌词中所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有了参照物,不但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还可以判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以火车为例,可说明火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学生: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并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如何判断它的运动情况。 教师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的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实验:器材是两个矿泉水瓶,一根吸管还有水。 实验内容:在一瓶中灌满水,盖紧瓶盖,并在瓶盖上扎一个洞,插进一个吸管。让两位学生一人拿一个瓶子,要求在行走的过程中将瓶中 的水,加入到空瓶中。 提问:以空瓶子为参照物,那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 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播放高空花样跳伞的视频。 提问: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同步卫星与地球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学生:一位学生自当太阳,而让另一学生当卫星,然后,两人很有默契的转了起来。 (三)小结: 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的方便来确定 3、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作业:随堂练习册 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 (1)比较方法: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计算公式: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读作10米每秒。 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 算算看: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 所以1 m/s>1 km/h 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 【例题1】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 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 复习提问: 机械运动:〈1〉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 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较复杂〕 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小结: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符号“v”表示. 公式: v = S/t 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速度恒定,不随时间改变。 【例题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 答: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实际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是不多的,绝大多数的物体都在做变速运动,请看一位同学百米赛跑时的记录: 第1秒 3.7米; 第2秒 6.3米; 第3秒 7.7米; 第4秒 8.0米; 第5秒 8.1米; 第6秒 8.2米。 显然,这位同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他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又如,平时说某辆汽车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是50千米/时,是每时每刻的速度都这么大吗?不是的,遇到行人过马路,司机要临时刹车,速度要减小。无人时可能速度又大些,这个速度就是指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大概的快漫程度。实际上是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去观察汽 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我们算出了汽车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就是说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运动的快慢. (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总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计算所求得的速度,就叫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公式: S/t。 ── 表示平均速度,单位:米/秒。 S ── 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通过的路程。 说明: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 【例题3】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 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 2. 测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a. 按图示要求将斜槽固定; b. 分别测出乒乓球通过前一半路程和 通过整个路程所用的时间,并记入表中。 c.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乒乓球运动全程,前半程,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 、。 记录: 路程段 路程长〔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全程 S1 t1 前半程 S2 t2 后半程 S3 t 3=t1-t2 (三) 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①速度公式: v =S/t ②路程公式: S =vt .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③时间公式: t= S/v .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时间与其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例题4】光的速度是300000km/s,光从太阳到地球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解:根据v=s/t得, 答: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5×1011m。 结合例题说明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 (1)写出己知条件,并统一单位; (2)要求的物理量; (3)解: a:写出依据的基本公式; b:导出要求的物理量; c:代入数值和单位; d:得出结果。 (4)答。 【例题5】王宁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他骑车上学路上成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根据v=s/t得, 答:他骑车上学路上成需的时间为0.1h。 【例题6】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解法一: 已知:v1=0.8cm/s,v2=5m/s,s1=92cm,s 2=500m, 求:t1、t2。 解:由 得, ∵t1>t2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 已知:v1=0.8cm/s,v2=5m/s,s 2=500m, 求:s1。 解:由得 s1=v1t1=0.8cm/s×100s=80cm , ∵s1<96cm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三: 已知:v1=0.8cm/s,v2=5m/s,s1=96cm, 求:s2。 解:由得 s2=v2t2=5m/s×120s=200m ∵s2>500m 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 已知:s1=96cm,v2=5m/s,s 2=500m, 求:v1=? 解:由得 ∵v1>0.8c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五: 已知:s1=96cm,s 2=500m,v1=0.8cm/s 求:v2=? 解:由得 ∵v2<5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布置作业】 第三章 声 第1节 什么是声音 一 目标要求 1.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 性。 3.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难点声波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展示教材中图3-1-1、图3-1-2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动物都能发声吗?举例说出各种动物(狗、猫、鸟、蝉等)是怎么发出声的?你是怎么会听到声音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的产生和传播。 2.过程展开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当物体振动时可以听到什么?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发出声音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鼓面和音叉发声,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让学生观察敲击鼓面发声时和用手按住鼓面使鼓不发声时纸屑的情况,学生虽然没看到鼓面的振动,但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鼓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进而提出问题:纸屑和小球在什么时候被弹起跳动?也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进行发声,感觉声带在振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举P43动物与声音中的例子,着重指出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引出声源的概念。 (2)声波 与水波相比较引出声波。进行如下描述:“……这样空气中就形成密疏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可以以鼓心为中心,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 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体)中的传播。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传播。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 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学生可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 像教材中一样安排 “声的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比如罩内手机的应答声是怎么传到耳中 的?当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时手机的应答声音变小,让空气重新进入罩内时,声又变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始终能看罩内手机屏上信号的显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探究过程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进行猜测与讨论,然后再得出结论。如玻璃罩内手机的应答声变化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虽然听不到真空中的手机的应答声,但能看到显示,说明了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船上的人是怎么会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的?暖气管是怎么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能听到声音所需要的条件。 观察教材上的图3-1-10、图3-1-11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领会到振动并不一定能感到声音;要感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介质和接收器。 (4)声速 提问:田径比赛时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应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远处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 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光和声的传播都需要时间,从而引出声速的概念。但光比声传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远处的观测者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估测声速时可忽略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测出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估测出的声速。这种估测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再让学生想出其他测声速的方案。只要学生说出要测出声速,必需测出声源到接收器的距离和声源振动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时间,利用v=s/t 就可。 声的传播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看声速表,幷对各种不同介质进行比较,知道声速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认识到固体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5)人耳的听声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频率的概念。只要学生知道人耳对声的感觉有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教案 教科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