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doc
《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目前,我国渔业和渔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新时期现代渔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我国中长期特别是“十一五”渔业科技的发展思路、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对渔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带动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特制定《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一)渔业科技发展成就 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十五”时期,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引和科技进步的带动下,我国渔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并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渔业总产量达到5102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8%,比“九五”末增加了823万吨,增长了20%;养殖产量达3393万吨,占世界养殖总量的70%以上,比“九五”末增加了815万吨,增长了32%;渔业总产值达到418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比“九五”末增加了1373亿元,增长了49%;海洋渔业总产值占海洋经济总量的30%;水产品出口额78.9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比“九五”末增加了41亿美元,增长了106%;渔民人均收入达5869元,比“九五”末增加了1144元,增长了24%。 我国渔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科技进步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五”末,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0%。渔业科技发展的成就,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水产养殖。一是水产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水产良种日益增多。培育了“浦江1号”团头鲂、“黄海1号”中国对虾、“大连1号”杂色鲍、“东方2号”杂交海带以及新吉富罗非鱼、“蓬莱红”扇贝等一批优良品种,对发展优质高效渔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种类不断丰富。大黄鱼、大菱鲆、南美白对虾、牙鲆、舌鳎、海参、海蜇等一大批水产名优种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相继取得成功,丰富和优化了养殖品种结构。三是设施渔业开发迈上新台阶,养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厂化养殖和抗风浪网箱等装备技术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渔民的转产转业,拓展了海水养殖业发展空间。四是水产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技术全面发展。初步建立了疾病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推广了多种健康养殖模式,环保型、功能性饲料得到应用,无公害、绿色产品逐渐增多。 水产品加工。一是水产品冷藏链保鲜技术快速发展,海水鱼的保鲜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贝类、虾蟹类保鲜加工技术有所突破,淡水鱼保鲜、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二是我国水产品加工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形成以小包装、便利化、冷冻冷藏为主,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和工艺品等十多个门类为辅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三是随着生物化学和酶化学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废弃物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出海洋酶、壳聚糖、海藻化工等系列产品。 捕捞与资源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专项调查和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成果,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使鱿鱼、竹荚鱼、金枪鱼类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人工鱼礁的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建设,为资源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中国对虾、大黄鱼、“四大家鱼”、鲷科鱼类、贝类及海珍品等经济种类的大规模增殖放流和底播增殖取得了明显效果,重要鱼虾类回捕率达到1-3%,对努力恢复衰退中的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渔业科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的储备及有效供给不足。由于持续、稳定的科技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拔尖人才,造成目前渔业科技创新进程缓慢,能力不强,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成果不多,高新技术研究明显滞后,科技成果储备明显不足,许多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渔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约我国渔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和推广经费短缺的原因,尽管每年都有几百项渔业科技成果问世,但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批科研成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转化,科技与生产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脱节的矛盾突出。 科技力量集成整合不够,缺乏行业统筹规划。我国共有地市级以上渔业科研机构127个(其中中央级10个、省级42个、地市级75个),涉及水产学科的院校10多个。由于这些机构分属不同条块,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攻克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加上行业调控手段有限,省级科研力量和渔业相关院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经费渠道不畅、人员素质不高等制约推广体系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整个基层水产推广体系仍较薄弱。同时,大规模的渔民科技培训工作尚未真正开展起来,渔民科技文化素质还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强。 (三)发展需求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渔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而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性、多元化目标,迫切需要渔业科技进步支持,以便引导和支持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要进入国际前列”的精神,要求渔业科技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食品安全对科技的需求。水产品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优质动物蛋白食物来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但是,受资源状况限制,我国捕捞产量已无增长可能;受水域功能变化的影响,养殖面积也不可能大幅增加,渔业不能继续依赖扩展外延式的发展道路。为此,迫切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渔业,巩固和提高渔业水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位面积产量,为食物安全提供切实保障。我国是世界水产品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大国,但由于渔业水域污染、渔用药物滥用等都严重影响着水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水产品质量不高和药物残留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重视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撑,通过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水平,保证消费安全和我国水产品的竞争优势。 生态安全对科技的需求。我国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重,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赤潮、疫病频繁发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破坏,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产力下降,渔业经济损失日益增大,生态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外来生物侵害,遏制面源污染,开发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渔业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和可持续能力。 现代渔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密集应用的行业,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渔业科技进步,充分吸纳、融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的新成果,发展设施渔业和精深加工业,降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渔业的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引领和支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 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对科技的需求。在当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要确保渔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应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着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型渔业,推动渔业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渔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科技指导方针,以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保障安全,为实现“两确保、两促进”的“十一五”渔业发展目标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型渔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系统研究,突出应用。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并重,突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注重对国外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注重其他行业先进技术向渔业领域的延伸、交叉和融合。 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坚持渔业生产、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相统一,推进渔业科学研究全面协调发展,落实“以养为主”的方针,对养殖、捕捞、加工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机制,凝聚力量。建立“稳定支持、适度竞争”的投入机制,实行“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相结合”的立项机制,推进跨单位、跨区域的农科教、产学研的大协作,形成联合攻关团队与战略联盟,促进突破性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项目拉动,平台支撑。以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农业科技专项、良种体系建设工程和948引进计划等项目为切入点,带动渔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等技术平台建设,为渔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必要支撑条件。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并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渔业科技的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渔业科技投入得到较快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达到63%以上,实现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 (四)“十一五”目标 “十一五”期间,构建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建立较为先进的我国水产养殖动植物良种培育及苗种繁育技术体系,培育10个左右水产养殖优良品种或品系,水产苗种的遗传改良率提高5个百分点。 ——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水产品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技术明显提升,水产品加工的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突破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技术标准普及率提高10个百分点;重大疫病发生率下降5-8百分点。 ——渔业装备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渔业综合生产效率提高15-20%,渔业综合能耗降低10%。 ——实施5万个核心示范户主体培训,培训100万渔民;重点区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中长期重点任务 从事关现代渔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着手,超前部署影响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与紧迫性的重大科技领域,重点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装备与工程以及渔业信息化等六大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究。 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领域。加强育种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重要养殖种类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饲料、渔药和免疫制剂开发,建立高效、环保、优质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促进水产养殖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设施渔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加快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水产品综合利用领域。开展水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率,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物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为推动我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渔业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加强长期、连续、全面监测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水平;加强开发利用和增殖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合理养护、修复和保护渔业资源与环境;加强大洋、公海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新的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内涵。 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针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研究建立系统的水产品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研究捕捞、养殖、加工和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危害控制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和监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水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现代远洋捕捞装备和综合配套技术以及渔业工程技术研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和技术运用,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系统配套性强、有利于产业化的渔业装备及设施,提高我国渔业装备和技术总体水平,推动产业化进程。 渔业信息化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渔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渔业信息共享体系、渔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渔业生产智能系统,提高渔业信息化程度,为全面提高渔业宏观管理决策水平和渔业信息化综合服务管理效率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国家高新技术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等计划对渔业科技的支持,重点部署国家渔业科技支撑、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948”引进计划、跨越计划及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围绕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渔业科技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集成以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突破和提升,不断增强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 1、组织六大科技创新行动 ——水产主导品种培育技术创新。针对目前我国水产良种覆盖率不高的问题,“聚焦”鲢、草鱼、鲤、罗非鱼、大黄鱼、牙鲆、对虾、河蟹、扇贝等养殖主导品种,创新水产育种技术,稳定熟化一批名、特、优养殖对象的繁育技术,建立符合我国水产养殖特点的高产、优质、抗逆、高效的综合育种技术体系和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提升水产养殖生产能力。 ——水产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频发的严峻形势,突破对虾病毒病、鱼类细菌病等水产重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与检测技术,构建水产养殖疫病预警技术体系;研制主养鱼类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加强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等禁用渔药替代技术研究,创新生态防治新技术,显著降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建立水产养殖病害多元化防控技术体系。 ——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显突出的实际情况,加强水质、投入品、养殖生产、检验检测、保鲜运输等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研究饲料蛋白源节约与替代技术,研制环保高效渔用饲料,开发渔药合理使用与药残快速检测技术,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产养殖方式比较落后的实际问题,突破多元生态健康养殖、池塘集约化养殖等关键技术,全面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重点研究海水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装备及设施,显著提高我国渔业装备现代化水平,逐步改变我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落后水产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重点研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选择性渔具渔法、海洋牧场营造以及渔业资源增殖管理等技术,为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提供技术手段;突破水生濒危物种驯养、繁殖、救护和外来物种生态安全评价、预警核心技术,为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生态灾害评估与生态重建等技术研究,为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提供技术保障。 ——渔业节能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渔业节能技术落后,渔业单位效益能耗过大的严峻现实,以构建资源节约型渔业节能新模式为目标,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渔船节能机械、助航、捕捞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发展环保、节能、高效生产渔船;研究开发养殖高效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推广生态、高效、节能型养殖生产工艺技术和模式;加强对水产品加工和船网机具修造耗能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产品,显著降低渔业产品综合能耗水平。 2、实施三大科技示范推广工程 充分发挥现有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按产业链条进行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同时,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以推广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渔民对科技的吸纳能力,促进渔业科技、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示范工程。根据现代渔业的产业迫切需求和不同水域特点,以主导水产品种为重点,以研发、熟化产业链条中重大关键技术为核心,良种良法配套,将鱼、虾、贝、藻等优良品种、病害防治技术、饲料开发和利用技术、水质调控技术以及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技术等进行组装集成和示范,使单位面积水域产出效率大幅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得到明显提升。 ——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优势水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专家负责、专人包户的形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和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等,切实提高广大农(渔)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渔民技术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全面提高农(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开展四大公益性基础工作 进一步强化渔业科技公益性职能,系统部署渔业科技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构建我国渔业公益性基础工作的有效工作体系、完善技术体系和稳定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渔业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 ——渔业资源监测。围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渔业资源监测理论研究和技术体系构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监测水平。开展我国海洋、内陆水域及主要远洋渔业作业海区水生生物资源的长期常规性监测与评估,提出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增殖措施。 ——渔业环境监测。加强渔业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和健全渔业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体系,开展我国近海、主要江河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性监测,提出环境染污对渔业水域生态的影响及应对技术措施。 ——渔业标准研究。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水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研究、宣贯和实施,强化渔业标准化人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渔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规则的渔业标准化体系。 ——渔业信息与战略研究。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建立我国渔业信息基础平台和渔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加强渔业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渔业科技工作的领导 各级渔业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把渔业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逐项抓好落实,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加大渔业科技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渔业科技的稳定支持,争取渔业科技投入占农业科技总投入比例比“十五”期间明显提高。整合现有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各级渔业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科技投入格局。 (三)加快构建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统一布局和有关程序,根据渔业科技的公益性、区域性和稳定性特征,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现有各级渔业科技优势力量,分别纳入国家基地、区域中心、试验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符合现代渔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 (四)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根据新阶段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渔区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渔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 (五)培养高素质水产科技人才队伍 加快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一批通晓业务、擅长管理、具有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尽快形成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渔技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尽快形成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渔技推广队伍和渔区实用人才队伍。 (六)建立渔业科技大协作网络 围绕国家渔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按照“资源共享共用、权益合理分享”的思路,整合资源,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系统内外相关渔业科研、教学以及企业单位的积极性,形成跨单位、跨区域、跨系统的渔业科技协作网络,构建全国性渔业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争取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七)扩大渔业科技国际合作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科学研究计划,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继续保持我国渔业科技创新的优势领域,增强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发展能力。加大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建立稳定、通畅的国际合作渠道,扩大对外开放;鼓励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将技术和产品向境外输出,进一步开拓渔业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市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长期 渔业 发展规划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