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 张美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镇。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使得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此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每年在外务工至少半年以上,且务工期间很少在家居住的)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6-16岁)。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家庭交往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措施的缺位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其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对泉州市31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探究,以期能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步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学业出现危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业危机。首先,他们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31.42%常常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其次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调查显示,28.16%留守儿童的父母1年或1年以上才回家一次,52.53%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进而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49.68%的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再次,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留守儿童占33.23%;有56.64%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其中经常逃学的占15.51%[1]。 (二)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失范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对生活没有热情,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调查显示,只有13.92%的留守儿童对自己在校的表现非常满意,对学习“没有要求”和“顺其自然”的比例占23.73%。二是容易形成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调查中发现,48.42%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有的沉溺于不健康的影视文化或网络游戏中;少数人甚至有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 (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还有女生比男生更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儿童在情绪问题上比父母在家的儿童严重,他们更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的情绪;调查中发现,83.11%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失落、孤独无助、被遗弃感、无奈等消极痛苦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冷漠、胆怯、自我封闭等,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发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成人之后的人际障碍和人格缺陷[2]。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交往与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中父亲代表着社会规范的权威,母亲起着引导情感的作用。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是面对面进行的,内容不受限制,且充满丰富的个性情感;其交往频率高,交往形式多样,以言传身教为主。这些使父母能够对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道德情操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起到广泛有效的培养塑造作用,父母对孩子人格的教育和生活教育功能也是任何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频率少,同时沟通方式单一有限,一般是通过电话或书信两种方式进行,具有较长时间的间断性、非面对面性、互动频率低等特点,家庭的教育功能缺位导致孩子社会化严重不足,致使留守儿童在行为与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困境和问题。调查表明,13.29%家长很少与孩子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一次;而和孩子几乎没有联系的占4.11%,见表1。 (二)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监护不力 由于父母双方或者某一方出去打工,所以孩子一般都由长辈来看管,看管的种类分为四种类型: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和同辈监护或者自我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且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有部分是文盲,具体见表2。 以上数据表明了,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较大比重的监护人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比例达81.01%。文化水平低不仅仅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而且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单亲中监护中,由于大多数都是以母亲为监护人。一般来说,母亲会比父亲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但过重的劳动负担让她们无暇顾及孩子,很少和孩子沟通,她们也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打骂为主,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隔代监护的弊端就更为显著,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更容易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这容易造成孩子娇纵、任性等性格特征。在亲戚的立场上来监管孩子不仅仅不方便,而且孩子也很难在这些亲戚中找到归属感,总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与前三种监护相比,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状态下的留守儿童的压力最大,可以说他们经受着生活、学习和心理的三重压力[3]。 (三)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管理措施缺位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容易产生孤独、不安、失望等消极情绪;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年龄偏小,自律能力较差,需要成人的监督,而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偶尔过问和从不过问的占31.97%。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学习成绩受产生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状况详见表3。 从表3可见,多数留守儿童成绩平平,中等偏下、较差的共占63.93%。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管理措施缺位,学校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的主导作用。首先,从调查学校自身情况来看,他们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从未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过专门的统计。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同时,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多,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本研究调查的乡镇中小学平均每班学生达到五六十人,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调查显示:只有17.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老师对他们很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较差,看不起他们;64.87%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对他们的的态度和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可见,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也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4]。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建议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快户籍制度和就学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与农民工家庭成员分居两地密不可分,而这种现象的根源便是我国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如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由于没有上述制度保障,大多数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条件恶劣、借读费用高昂等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户籍制度和就学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为了保证流入地愿意接受农民工子女读书,可以借鉴国家种粮农民补贴经费管理办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进行直补;也可以办理流动学籍卡,卡随人行,费跟卡进,保证他们进城或者异地读书畅通无阻。初中毕业后,孩子基本能自立,再回家乡读高中或职中。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依靠学校这一教育主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还存在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需要,而且管理的人员和经费欠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第一,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保证一个乡镇应集中建设好寄宿接纳能力较强的初中和中心小学各1所。第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编制,分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第三,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并通过改善食宿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使学校成为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第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缩小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2、学校应承担起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重任。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足,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学校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召开座谈会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同时,在农村中积极开展对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对学习困难、行为、性格异常的孩子,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对逃学、辍学的留守儿童进行寻访,帮助他们重返学校;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吸收他们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5]。 3、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增设特色课程,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入必修。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是现阶段在留守学生中的通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对未来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学校可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自尊自立和法制意识,提高自理自助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4、实行“代理家长制”。“代理家长制”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办法。代理家长(有的称为“代管家长”)是指临时履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部分职责的自愿者,其职责主要包括“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和“五个一”(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一次;每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订一份帮扶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或教育经验文章)。从目前条件看,留守儿童代管的最佳模式为“寄宿制学校+代理家长制”。具体做法是:在农村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增加相应的生活老师和课外辅导员,并在自愿前提下担任代理家长,负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辅导。由于有学校的统一指导和管理,此模式更能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6] (三)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职能 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农村的留守儿童,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父母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必须要突出家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及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如果他们确实没有抚养儿童的能力,建议父母双方留下一方,承担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任务,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孩子监护人及老师保持联系。通过书信、电话、定期返乡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家长不应将孩子的学习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再次,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学习、考试转移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问题。 (四)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教育的作用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区、家庭、学校和政府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直接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或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跟踪评测,督促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给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这对于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学校与家庭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协调合作,促进和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 [2]叶敬忠,扬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3]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广西兴安县农村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曾雷.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5]宋小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陕西商洛留守儿童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6]刘明华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教育 问题 探索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